1.文言文古今异义“气象万千”中的“气象”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3.《阿房宫赋》全文

4.除了经度,纬度,高下,古今,这些影响物候因素的这些还有什么?

5.《师说》中的古今异义有哪些?

气候的古今意思有哪些_气候的古今异义意思

天下,是东亚民族对宇宙的专有概念。字义上的意思为“普天之下”,没有地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过,也有不同的用法,用来形容某一种地理概念。天下。是语境可以不断扩展的词。天下之概念,伴随一定的秩序原理,为某个地域、民众、国家的宇宙观。

1.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

《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时六国悉并于秦,天下一统。”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又当定陵镇静,以道法宥天下,四五十年间,留贤在野,怨咨不生。”

2.人世间、社会上。《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载敬堂》:“一座通天下;三时际臆间。”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4.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5.自然界、天地间。

tiān

(1) ㄊㄧㄢˉ

(2)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3)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4) 气候:~气。~冷。

(5) 季节,时节:冬~。

(6)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7)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8)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9)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10)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11) 郑码:D,U:5929,GBK:CCEC。

(12)笔画数:4,部首:大,笔顺编号:1134。

xià

(1) ㄒㄧㄚˋ

(2)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3)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4)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5)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6)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7) 使降落:~半旗。~棋。

(8) 进入:~海。

(9) 投送:~书。

(10)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1) 谦辞:在~。~官。

(12) 颁布:~令。

(13) 攻克:攻~。

(14)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15) 用,投入精力:~工夫。

(16) 退让:争执不~。

(17) 做出判断:~结论。

(18)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19) 用在名词后边(a.表示在里面,如“心~”、“言~”;b.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20) 用在动词后边(a.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b.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c.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21) 少于:不~二百人。

(22) 动物生产:鸡~蛋。

(23) 郑码:AID,U:4E0B,GBK:CFC2

(24) 笔画数:3,部首:一,笔顺编号:124

文言文古今异义“气象万千”中的“气象”

古今异义词150例

( 一)词义扩大

(1)把ba

[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 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2)股 gu

[古义]名词。大腿。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今义]①大腿。②事物的一部分。③量词。

(3)竟 jing

[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②副词。终于,最后

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狱中杂记》)

[今义]①完毕。②终于。③居然。④全。

(4)履

[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

①足之所履,(《 庖 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 步履》)

[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③脚步。④实践。

(5)再 zai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

(6)夫 fu

[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②丈夫。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⑥读fú

,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口技》)

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④渔夫、夫役

③今若焉,悲夫。(《黔之驴》)

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好龙》)

[今义]丈夫。

(7)购 gou

[古义〕①动词。悬赏。 ②动词。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 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今义]指购买物品。

(8)或huo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 ③有时,间或。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③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今义]①选择连词,或者。②副词,也许。

(9)君 jun

[古义]名词。①封建帝王,一国之王。②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③对人的敬称。⑥[君子] 指 称有才 德 的人。

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原君》)

②今君与廉颇同列。(《廉颇 蔺 相 如列传》)

③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④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

[今义]对人的敬称。

(10)劝quan

[古义]动词。①鼓励。②劝说。

①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论贵粟疏>>)

②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今义]规劝

(11)狱 yu

[古义]①名词。监牢。②名词。官司。诉讼案

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

②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 刿论战》

(今义)监牢。

(三)词义转移

(12)科

[古义]①名词。法律条文。②名词。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分。③动词。征税,判刑,摊派。④戏曲术语,多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搞的舞台

提 示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者。(《出师表》)

②登科。

③里胥猾 黠,此科敛丁口;(《促织》)

④卜儿哭上科(《窦娥冤))

〔今义]①课程或业务的分类。②机关企业分职办事的 部 门。生物分类的等级之一。

(13)熙 xi

[古义]同 “嬉”, 开玩笑。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宴 子使楚》)

[今义]光明。熙熙,和乐的样子。

(14)爷 ye

[古义]名词。父亲。

阿爷无大儿,本兰无长兄。(《木兰诗》)

[今义]祖父, 常重 叠使用。

(15)窃 qie

[古义]私下,私意,“我”的 谦 词。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

[今义] 偷 窃。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释 例

1.中心:

今义:①文 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②事物的重心

古义:心里。

例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2.中间:

今义:当中。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 着。 ,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束手:

今义:没办法。

古义:投降。

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族麾南指,刘琼束手。(《赤壁之战》

4.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指给人看。

例如:壁有瑕 ,请指示王。(《廉颇荫相如列传》)

5.行为:

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6.父兄:

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

古义:有时偏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7.赤子:

今义:小孩子。

古义:

①百姓。

例如: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方腊起义》)

②初生婴儿。

例如:赤子之心。(《孟子?离篓》)

8.以为:

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9.可以:

今义:能够。

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

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 刿论战))

10.从而:

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而,而。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师说》)

11.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义:终于达到。

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12.初 一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13.祖父:

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祖辈和父辈。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14.会计:

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例如:号令召三老; 豪杰与皆一会计事。(《陈涉起义》)

15.不必: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16.作文:

今义:语文中进行的写作训练。

古义:写文章。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以往:

今义:从前。

古义:而往……。

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18.感激:

今义:深深的感谢。

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19.因:

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

古义:趁此。

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0.具 体:

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1.智力: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古义:智,智谋;力,力量。

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 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22.前进: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例如:相如前进岳,因跪请 秦王。(《廉颇 蔺相如列传》)

23.或者:

今义:选择连词或副词。

古义:有的人,有些人。

例如: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封建论》)

24.即使:

今义:表设性让步关系的连词。

古义:即:就,让,叫。

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 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 邺 》)

25.弟兄:

今义:①同 辈之间;②[ 旧时军队称士兵。

古义:有时偏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省东南飞》)

76.亲戚:

今义:旁系亲 属

古义:指父亲兄 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 事 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

77. 妻 子:

今义:(女方)

古义: 妻 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 妻 子……(《 赤 壁之战》)

78.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 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 衡 ,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79.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 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鸿门宴》)

80。所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②表示原因的虚词。③用来,靠它来,表凭借。

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 事君者, 徒慕君之 高义也。(《廉颇 蔺相如列传》)。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

也。(《师说》)

81.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 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 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桃花源记》)

82。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不要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桃花源记》)

83。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 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 ,用心一 世。(《劝学》)

84。稍 稍 :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 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85.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86.无日:

今义:不如还有多少时候,很久。

古义:不久。

例如: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

87。殷勤:

今义:热 情 ,周到。

古义:关切、 问候。

例如: 肃 奉 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

88。 唧 唧:

今义:低声交谈,也是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 声 。

唧 唧复 唧 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③叹息声。

我闻 琵 琶已叹息,又闻此 语 重 唧 唧。(《 琵 琶行》)

89. 豪 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 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 会计事。(《陈涉起义》);②英 雄人物。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过秦论》)

90.往往:

今义:常常。

古义:处处。

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91.何苦: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 着。

古义: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知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92。.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 掌权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曹 刿论战》)

93.鱼肉:

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 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94.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出身低微;鄙,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95.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96.其实:

今义:实际上(副词)。

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宴 子使楚》)

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 春 秋:

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一年。

例如: 蝼 蛄不知春秋。(《庄子? 逍 遥 游游》)。

②书名。例如:孔于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 滕文公》)

98.垄断:

今义:把持独占。

古义:山 川阻隔。

例如: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99.美人:

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歌伎、官 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 蔺相如列传》)

100。左右:

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

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廉 颇 蔺 相 如列传》)

101.结束: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结扎束缚、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102.约束:

今义:限制。

古义:盟约。

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 蔺相如列传》)

103.大风:

今义:大的风。

古义:麻疯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 蛇 者 说》)

104.一切:

今义:所有的。

古义: 一 律、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

105.宣宣:

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 颇相如列传))

106.烈士: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07.牺 牲:

今义:为正义而死。

古义:作祭 祭 祀用的猪、牛、羊。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 刿论战))

108.交通:

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①勾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互相遮盖。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109.扶老:

今义:扶 着老人。

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 憩。(《归去来辞》)。

110. 秋 天:

今义:秋季。

古义:秋季的天空。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1.可恨:

今义:令人憎恨。

古义:痛惜、遗憾。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钩传》)

112. 留 意:

今义:当心、注意。

古义:考虑、担心。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113.举手: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古义: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出狼。(《中山狼传》)

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 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114.老子:

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 粗俗称谓。

古义:老年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蘸而来。(《中山狼传》)

115.鞠躬:

今义:行礼。

古义:①弯 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116.小生:

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

古义:年 青 人。

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

己,曰奉壹。(《小石 潭 记》)

117. 虽然:

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

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虽说如此,

例如: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118.一毛:

今义:一角钱。

古义:①一根小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

119. 怠 慢:

今义: 冷 淡、待人不够殷勤。

古义:松懈、轻视。

例如:怠 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120.口舌: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例如:国事如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121.不好:

今义:坏。

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 妪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 邺》)

122.丈人:

今义:岳父。

古义:①老年人。

例如: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长辈。

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123.风流: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

124.操持:

今义:料理、筹划。

古义:拿 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 旄尽落……(《苏武传》)

125.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

古义:广泛。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 德。(《出师表》)

126.学者: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127.妖怪:

今义:迷信传说中的怪物。

古义: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

例如:故水早不能使之饥,寒署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天沦》)

128.有意:

今义:故意,居心。

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 谖客孟尝君);

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将军岂有意?(《隆中对》)

129.地方:

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

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②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130.山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①战国时指秦国 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例如:山东豪遂并起,而亡 秦族矣。(《过秦论》)。

②两汉时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例如:晋兵行下山东。(《史记?晋世家》)

131.不避:

今义:不躲开。

古义:不亚于不次于。

例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果疏》)

132.人 情 :

今义:应酬送礼, 情 面、 情 谊。

古义:人间的普遍 情 况。

例如:人 情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133.把 握:

今义:抓住,成功的可 靠性。

古义:手 掌内。

例如:其为物轻身易藏,在于把 握,可以周海内而无 饥 寒 之 患。(《论贵 粟疏》)

134.县官:

今义:县长,县级领导。

古义:朝廷。

例如: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论贵粟疏》)

136.致 意 :

今义:表示问侯。

古义:表达心意。

如:其存君举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列传》)

136.反复:

今义:重复。

古义:①扭转形势;

例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列传》)

②书信往返。

例如:重念 蒙 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137.从容:

今义:不 慌 张。

古义:①文华丽、言辞华丽。

例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 谏。(《屈原列传》)。

②举动。如:从容中道。(《中 庸》)

138. 慷 慨:

今义:大方。

古义: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例如:初至北营,抗辞 慷 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139。便宜:

今义,物品价格低。

古义: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例如:释之既朝毕,因 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

140。无赖:

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

古义:①胡作非为。

例如:王子 晞不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 邠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 逸事状》)

②活泼好玩。

例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乎乐》)

141.故 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 事 情。

古义:先例,旧 事。

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142.南面:

今义:南边。

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

例如: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43.老大:

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

古义:年龄大。

例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 妇。(《 琵 琶行》)

144可怜:

今义:值得怜悯。

古义:

①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值得同情。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 翁》)

145.小子:

今义:①北方人称男孩②对青年人的鄙称。

古义:小子(贬义)。

]46. 逢 迎:

今义:奉承、拍马。

古义:迎接。例如:新妇识马声, 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147. 斗 争:

今义:泛指对抗行为。

古义:吵闹,打架。

例如: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羌村三首》)

148,同志:

今义:革命群众的互称。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例如: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徐光启《甘 薯疏序》)

149.活人:

今义:活着的人。

古义:养活人。例如: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同上)

150.于是:

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在这件事(上)。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气象的古义: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拼音:qì xiàng

引证释义:瞿秋白《赤俄之归途》:“农业经过旱灾也有复生气象,真有些神妙。”

近义词:形象、景象、天气、地步、气候、情景、现象、景色、形势、局面。

扩展资料:

形象 [ xíng xiàng ]?

1、人的形状相貌;模样。

2、指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

3、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加工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有形或无形的图画。

引证释义:张贤亮《灵与肉》三:“这些毫无文的语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他工作的意义。”

《阿房宫赋》全文

1.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2.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研究纬度因素时要注意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研究高下差异因素时要注意逆温层的存在。 4.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说明了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要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要迟若干天,从而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能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2分) 5.高下的差异能影响物候现象,由于“天山”海拔甚高 气温自然偏低,所以尽管到了山下已是盛夏的五月 “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春色。(能扣住“高下差异”,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除了经度,纬度,高下,古今,这些影响物候因素的这些还有什么?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全文如下:

阿房宫赋

唐 ·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长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水波上,天空没有起云,何处飞来了苍龙?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之中,一宫之内,气候却不相同。

六国的妃嫔侍妾、王子皇孙,离开自己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那是宫女们燃起了椒兰在熏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她们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韩魏收藏的金玉珍宝,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世世代代,从他们的子民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旦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刘邦一举攻占函谷,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注释

(1)阿(ē)房(páng)宫:秦始皇所建宫殿,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

(2)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3)一:统一。

(4)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5)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

(6)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7)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

(8)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宽广而流动的样子。

(9)廊腰缦(màn)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

(10)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11)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

(12)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

(13)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焉,盘旋的样子。囷囷焉,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焉,相当于“然”,意为......的样子。

(1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1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16)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

(17)冥迷:分辨不清。

(18)东西:一作“西东”。

(19)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

(20)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21)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22)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2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

(24)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

(25)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26)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27)杳:遥远得踪迹全无。

(2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29)缦立:久立。缦,通“慢”。

(30)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31)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这里说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数,形容阿房宫很大,有36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宫女。

(32)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

(33)剽(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人,民。

(34)倚叠:积累。

(35)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36)逦(lǐ)迤(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37)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38)奈何:怎么,为什么。锱(zī)铢(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9)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40)磷(lín)磷:形容物体棱角分明而突出。也指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41)庾(yǔ):露天的谷仓。

(42)九土:。

(43)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44)骄固:骄纵,顽固。

(45)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46)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

(47)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48)族:使……灭族。

(49)使:使。

(50)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

(51)不暇:来不及。

(52)哀:哀叹。

作品简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象、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作品赏析

《阿房宫赋》被选入《古文观止》卷七,全文除了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外,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内容结构上看,此赋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12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先写“妃嫔”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逸。“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这是说“人同此心”,但继之而来的“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却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以下数句尤其精彩:“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紧承“嗟乎”以下各句而来的。“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秦”“人”并提。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语总括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然后用“使”字领起,摆出一系列罪证。秦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证是不胜枚举的。文学创作的特点在于通过个别表现一般,因而在一篇作品中也用不着从各方面罗列罪证。即从阿房宫着笔,就前半篇的叙写作出了逻辑的推演。一连串用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句,形象地表现了“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句句喷薄而出、层层推进,到了“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已将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全盘托出。再用“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从反面一逼,便逼出“戍卒叫,函谷举”的局面,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终于埋葬了统治者。而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也随之化为灰烬。

接下去,还不肯正面说破,却以无限感慨揭示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既指出六国与秦的所以亡,又指出倘能“各爱其人”,就不会亡。这才将笔锋转向“后人”——主要是当时的统治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行文至此,作者以饱含的笔墨成功地表现了他的创作意图,结句更有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此赋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在不长的篇幅中,将宫殿建筑之恢弘壮观,后宫之充盈娇美,宝藏之珍贵丰奢,表现得层次分明而具体形象,由此得出秦始皇之所以统治不能久远,即在于暴民取材、不施仁爱的结论,为当时最高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警示。

创作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之孙,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杜牧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纳。著有《樊川文集》。1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师说》中的古今异义有哪些?

纬度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首先就是纬度(南北的差异),就是说,在不同的纬度上,物候来临的迟早是不同的.例如,越往北桃花开得就越迟,候鸟来得也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因季节、月份的不同而异.

例如中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极为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又相差无几.从广东南海沿海直到北纬26度的福州、赣州一带,南北相差五个纬度,春初物候如桃始花相差50天之多,即每一纬度竟相差达10天.在这地区以北,情形比较复杂.如长江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北京和南京相差六个纬度强;在阳历三四月间桃李盛花期,前后竟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花开时,南京和北京物候相差只有9天而已.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的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至于丘陵、山岳地带物候的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经度  东西的差异,也就是说经度的不同,是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二个因素.东西的差异,在欧洲主要决定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凡是大陆性强的地方,冬季严寒而夏季酷暑(中国温带地区就是如此).反之,大陆性弱(即海洋性气候地区),则冬季既不太冷,夏季也不太热.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

中国全国具有大陆性气候,加以天山、昆仑山、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中部,因此地形气候与北美、西欧大不相同.天山、昆仑山高耸于西部,在东部则秦岭山脉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到东经116度以东,除了个别山岭如大别山、黄山之外,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区.所以冬春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可以挟其余威长驱直入,侵扰长江以南的地区.这对物候有很大影响.除了寒潮,风暴影响物候也是常有的事.

中国西南、西北的同一区域的地形高下可以相差很大,物候随地形转移,经度的影响就变为次要的了.

一般说来,在同纬度上,经度和高度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可能起很大作用.例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

海拔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但到了秋季,如乔木的落叶等现象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在研究这一因素时,也应该考虑到会有例外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在天气晴朗的空中,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一定高度上,气温不但不比低处低,反而更高.这叫逆温层.这一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中国华北和西北一带,不但秋季逆温层极为普遍,而且远比欧洲的高而厚,常可高达1000米.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  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就是说古代和现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利用历史上的物候记录能否证明这一点呢?西洋最长久的实测物候记录是英国马绍姆家族祖孙五世在190年的时间里对诺尔福克地方的物候记录.这长年记录已在英国气象学会学报上得到详细分析,并与该会各地所记录的物候作了比较.著者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近12年来,北京春季的物候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物候最迟是在1956~1957年,而19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年.根据英国马绍姆家族所记录的长期物候,我们可以把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迟早作一比较.如以1741~1750年十年平均和1921~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始花的日期相比较,则后者比前者早9天.换言之,20世纪的30年代比18世纪中叶,英国南部的春天要提前9天.

《师说》中的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4.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