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气象科普网门户_福建气象史志馆参观预约
1.王鹏飞的气象史志研究活动
2.一般图书馆的书分为那哪几类
3.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
4.县级冷门部门有哪些?
5.高沙镇的其他资料
大坡科普气象公园是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园林城市二期项目的重点工程之一,位于大坡山体上,占地442000平方米。公园分为气象科普馆区、二十四节气主题园区、山林体验区、风光远眺区、天文台区。重点打造区域为二十四节气主题园区,以赶秋园(五彩花田)、夏星园(观星台)、名人广场(岩药园)突出气象科普主题。公园有五条登山坡道,方便市民登山、游玩、锻炼、休息。公园除了可以让市民游玩外,还建有日晷广场、气象科普馆、日出台、五彩盘山路、相风铜鸟眺台、气象站基地等十多个景点,供市民了解气象文化、科技等知识。
王鹏飞的气象史志研究活动
①为创建和发展气象史志研究会,发表了一系列推动行论著,如‘开创中国气象史志研究的新局面’(《南京气象学院学报》、),‘中国气象史研究中怎样继承竺可祯的开拓精神’(《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8),‘对气象史研究会实践活动的深化认识’(《贵州气象》、1991),‘三届不负春风托,崐十年育的陵云志’,‘气象史志研究会成立十一年的经验和成就’(《庆祝中国气象学会成立七十周年...论文摘要》、1994),等论文,阐述了气象史志研究会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覆盖面、研究方向机研究总结、研究成果等,统一了气象史志研究会成员的思想,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史志办公室人员的认可,为?今后气象史志研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将地球大气的形成及垂直分层的机制及过程,作为气象史研究的一部分。曾发表‘现代地球大气成分是怎样演变过来的?’(《十万个为什么-地球史》、1978),198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p148-p152刊出的‘地球大气演变一文’,这些在以前的有关大气科学教材及气象史研究中都是缺乏的,王鹏飞首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③王鹏飞对殷商时代气象史也十分重视,1977年即写出《甲骨文中的气象知识》,其内容为各方面所引用。1993年撰写的‘甲骨文气象资料类举’(《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张德仁、1993)一文,分类列出甲骨文气象卜词400多条,十四大类,76项,并注明其来源、年代。是迄今卜词气象分类例举中材料最丰富的论文。此稿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④在我国第一次编写出《气象学发展年表》(1985、《气象学词典》附录),《气象科学大事年表》(1987、《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附录)。这些年表,将世界上气象科学发展重大事件,列于表内,非常便于查考。另外,还发表《大气科学发展简史》(198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及以“大气科学发展简史”为题发表的另一编论文,在《气象教育与科技》(1985,1986)连载,使世界气象发展的脉络,更为清晰地展现在我国读者面前。
一般图书馆的书分为那哪几类
1983年起即与谢义柄,吕东明,洪世年等创建气象史志研崐究会,并成为该会主要负责者。历任该研究会主任,组织年会及研崐究活动,这是我国唯一进行最早气象史研究的民间学术团体,挂靠崐于南京气象学院。曾培养气象史志人才,交流气象史志研究,提出崐研究范围,拓宽研究领域,激励气象史志著作,评价研究成果,纠崐正研究的传统气象史志内容及研究方法,支持并发掘新史料。其所崐写的大量气象史志论文,在史学界,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史崐学界,气象学界有一定声誉。强调气象史研究应包括自然气象史,崐学术气象史,社会气象史,并应重视思想史及方法论,丰富了气象崐史志研究的内涵。作为南京竺可帧研究会成员,曾任上海气象史办崐顾问,50年代曾任《天气月刊》编委。曾为中国气象局《中华人崐民共和国气象史》及《新中国气象事业回忆录》撰稿。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
一般图书管分类:
第一级,以宇宙属性为标准分为人文类图书和自然类图书。
第二级,以图书基本学科属性为标准划分。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第三级,以图书附属学科标准划分。
第四级,以图书的功能属性划分(著述、学术、教学、帮助)。
第五级,以图书品种属性划分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学术(注释、评析、争鸣、研讨、研究、考证、翻译)、教学(学校教材、社会培训教材、自修教材、参考资料、讲义、学习资料,普及读物、实验实习、试题习题、教学大纲)、帮助(词典、百科、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标准)。第
六级,根据图书国际空间划分为本国和外国原版图书(非学科定义空间)。
第七级,以图书时序划分(非学科时序)。
关于图书集成分类的几点技术说明:
⒈ 版本年代,作者标示属出版社业务范围,在出版图书里已有标明,在分类号中重复标注会给读者带来负担。崇尚简洁,是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必要的坚决保留,可要可不要的坚决剔除。取消推荐号。索取号,书次号用馆藏号取代,用馆藏分类号统一称谓。
⒉ 学科内容存在交叉性,概念有其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一般只应归为一类,应以揭示本质属性的概念语词为划分根据。交叉学科一般遵从学科定位律,也受学科标准制约,属特殊。
⒊ 图书学科分类不同于学科分类标准;本分类法图书学科代码是适用图书馆专用的图书学科代码。图书分类号可作为图书出版通用。
⒋ 不设置总论复分表、通用复分表、仿分表、简表,不划分综合类图书,不用总分式的结构统揽,不用原进位转换制标示。
县级冷门部门有哪些?
社区图书馆对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科技、 文化 发展,促进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1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摘要:从宏观视角,通过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图书馆(室)服务职能和管理现状的分析,诠释了社区图书馆(室)的功能,提出管理模式,以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管理;方策研究
1 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社区图书馆(室)是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开展图书馆服务是图书文化融入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文明社会风尚、拓展社会服务的切入点。目前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对象不明确,开放程度不够;服务的技术手段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服务阅读的项目、手段单一,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仍明显具有图书馆(室)传统的内向服务特征和封闭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建设观,使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功能。
2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社区图书馆(室)应该成为社区的信息中心
身处信息社会,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与外界沟通的畅通 渠道 ,需要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和中心。它不仅具备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通过借阅使社区居民获取信息,还应当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文化和信息的需求。如:提供社区心理咨询、劳动就业咨询、国家政策咨询等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2.2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文化 教育 场所
社区文化教育是一种内容广泛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 家庭教育 ;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既有青少年的教育,也有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离退休人员的休闲教育。因此,社区图书馆(室)要通过各种渠道,满足读者借阅图书、查找信息的需求。只有完成这些教育功能,社区图书馆(室)才能成为社区教育的培训基地与场所。
2.3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还应强化文化休闲的服务功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日益重要,这也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管理应当充分体现这种功能。
3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
为了转变服务角色,优化服务资源,深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实现知识的共建共享,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必须变革与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与社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知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3.1海外 经验 和模式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新闻发布、公民纳税指导、气象与旅游指南等方面,成为居民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生活的门户。
(1)美国模式
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有上万家,惠及全美所有人口,其藏书量也非常惊人。美国九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接通了互联网,八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七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借阅服务。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 儿童 活动阅览区。在美国办个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只要出示最近的水电或者电话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图书借阅证。
(2)日本模式
日本每个社区均设有图书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负责图书馆的规划并按规定提供经费,而日常事务由财团法人管理。这个财团法人是管理社区福利事务的社会团体,政府为其提供经费,并制定管理法规,每年进行审计监督。
(3)新加坡模式
政府颁布《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和社区基金会联合设立。其运营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管理借鉴分馆制模式,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管理。
(4) 香港模式的社区图书馆 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大型图书馆数量极少, 而社区图书馆却星罗棋布,通常出家门没几步路就能找到一个, 十分便利。相比内地,香港的社区图书馆可谓发展得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一) 香港地区行政的参与
香港公共图书馆有40多年的历史,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领导。香港政府为了鼓励市民多参与地区事务, 更有效地协调政府在各地区层面提供的服务及设施,便在各地区成立了区议会的组织,致力改善各区环境市容,促进社区的各种文娱康乐活动。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施政 报告 内一项重点便是加强地区工作,将特区的施政贯彻到基层,以提升在地区层面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处理好民生问题,加强小区建设和推动地区公益活动。配合有关的施政理念, 特区政府便将区议会的功能扩大,并且将一部分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地区性设施开放,让各个区议会参与管理除了社区会堂、 休憩场地和体育场所、 游泳 池以外,还有的便是各地区的图书馆了。
(二) 香港社区图书馆的伙伴计划
多年来,香港公共图书馆通过团体借阅服务及流动图书车为各社区的市民提供服务,但受时间、地域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没能享用图书馆的服务。
因此在2005年底, 香港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推出了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由社区向香港公共图书馆先申领一张团体借书证,得到批准后,图书馆向社区提供专业的意见及指导,例如如何为特别的读者群诸如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妇及长者等选择适合的图书,如何设计阅读区,如何建立书籍流通制度,如何向读者提供参考咨询等等。在一切硬件就绪后,香港公共图书馆便会向社区图书馆外借一批图书馆资料,数量由该馆的规模或个别需求而定,而香港公共图书馆亦会协助定期更换这批外借资料。香港公共图书馆一般只会要求开办机构能够公开地将外借的图书馆资料免费供市民或其服务社群使用,至于社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规则及开放时间等,则通常由开办机构在参考图书馆馆长的专业意见后自行订立,而社区图书馆亦可因既有的资源, 自行增添图书馆的设施和图书数量。 计划推出后,各区区议员普遍十分支持,根据地区的需求,成立不同主题的特色社区图书馆,建立阅览室, 增购报章杂志,举办读书会,推行阅读卡计划等,广泛地落实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务求能够使良好的阅读气氛渗透到每个社区角落,照顾到不同社群的需要。
(三) 社区图书馆的便利服务
社区图书馆建立后, 由于有完善的网络系统,社区居民在家中就可以进入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检索。通过检索,读者可清楚地看到一本书的作者、出版社、页数,以及该书是否已被借出,或在哪间图书馆的书架上放着等信息。还书的程序更方便,把书送到遍布全港的任何一间社区图书馆的还书柜台即可。如果社区图书馆未上班,把书塞入还书柜里也行。 香港的社区图书馆除了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还兼营便利店。这类设在社区图书馆的便利店,一般都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社区主要读者情况,安排图书配置。例如在老年人居多的社区,藏书就以中医药及保健食疗为主,还经营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果有老人想借别的图书馆的书,还可通过社区图书馆统一借还,十分便利。
(四) 义工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风景线
香港的义工组织运作得很成熟,不少市民都愿意做义工。而在社区图书馆,不少社区居民就充当着管理员的角色, 成为一道风景线。他们自发地帮助整理资料、 排列书籍、管理阅览室,规划推展各项宣传活动等。义工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既是图书馆的读者,又是图书馆的员工,因此既能站在读者的立场直接地向图书馆表达他们的诉求,同时又能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不易。
4模式借鉴与思考
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模式,社区图书馆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发展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没有社区图书馆的社区建设是不完善的,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又是一项涉及人财物的系统工程, 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单靠哪个方面和哪个部门的努力,都难以把这件事情办好,就是建立起来了,也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舆论导向、 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赢得政府的支持,使社区图书馆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事业,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进行规划,切实增加投入。
4.2 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社区居民
社区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因此社区图书馆可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宣传窗口、社区报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信息思想观念。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 讲座、 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不断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此培养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使人们感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图书馆,逐渐对图书馆产生一种依赖感,进而引起社会对社区图书馆的重视。
4.3 走资源共享之路,整合信息资源
对于社区图书馆来说,经费有限,要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是一个难题。因此,社区图书馆不能以常规 方法 来解决,要把自己融入社区之中,让社区内的成员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将社区 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资源整合的平台。 社区图书馆可争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或有实力的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 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及信息服务上进行协调和合作,走资源共享之路。还可吸引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建设社区图书馆,充分调动社区内单位、个人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4.4 走商业运作与公益性相结合的道路
社区图书馆可寻求和社区及居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作。如物业管理公司,为他们搭建一个物业与居民的交流桥梁,可以更好地协调物业和业主的关系。由物业出面联系企业,可用企业的名字命名社区图书馆,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也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知名度和企业兴办热情。多方位地争取各种捐赠,如借用公共图书馆淘汰下来的书架,利用其 收藏 的闲置书刊资料,鼓励社区商户、居民捐资、捐书等。还可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经营一些有特色、居民需要的商品,与馆藏优势相结合,以公益性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共同建设。还可开办社区读者俱乐部,与电台、电视台或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提供场地,让他们更能走近社区居民。
4.5 创造条件,借助各种人才资源
作为在财政支持、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都相对弱小的社区图书馆要吸引人才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社区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借助各种可以利用的人才资源来开展服务。如对社区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能正确掌握分类编目、科学排架、电脑检索等。找人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来,成为社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顾问和指导, 义务承担部分工作, 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与义工组织联系,招募义工参与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在寒暑期,还可以招募大中学生担当临时的图书管理员,使他们增加 社会实践 。
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既亲民又复杂, 如果照搬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在目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把它当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事业来做, 突破传统,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针对、 有选择地开展建设,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无论是总分馆或是托管型的办馆模式,都应做必要的可行性调查,采纳适宜的建馆模式。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信息需求、文化层次、环境条件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开办有特色主题的社区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保健图书馆、 玩具图书馆等,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利用率。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2
谈民国时期的社区图书馆
摘 要:冯玉祥主豫期间对文化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在他大力提倡和支持下,把公共图书馆扩充扩展,在各社区新建了很多平民图书馆,以启民智。其实,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冯玉祥主豫时期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使开封公共图书馆事业空前繁荣。对民众的知识水平和精神面貌,乃至对当时社会都影响至深,特别是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冯玉祥;图书馆;社区;和谐社会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其功能主要是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社区图书馆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是社区居民阅读休闲、增长知识的场所。发达国家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的国有公立社区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和开放。中国的社区图书馆也是数量剧增,图书馆由“藏书”的职能改变为“社会教育性质”的职能,它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学界就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发展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较有见地的观点。但是,对于中国社区图书馆的发端与雏形,却很少有人论及。其实,早在冯玉祥执政河南时期,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开封的社区图书馆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
一、冯玉祥主豫时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提倡知识普及
冯玉祥自谓平民将军。他出生于下层社会,深谙无文化知识之苦,在他主政时期,他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冯玉祥曾两次主豫,他对当时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一次主豫是1922年5月至10月。当时他制定了治豫的十项大纲。其中有一条是:“推行义务教育,以开民智”。他抄没军阀赵倜全部家产,多用作平民教育和开办平民工厂。第二次主豫是1927年夏到1929年春。他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名义兼河南省主席后,推出了“建设新河南”的方针,励精图治,推行“革旧制”、“除迷信”、“提倡科学”、“重视教育”等一系列 措施 ,用以提高民众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冯玉祥非常支持河南教育经费独立。在他的倡议下,1922年8月省财政厅决定划出全省的契税收入作为教育教育专款。10月又设立河南省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和分配,使教育经费独立,专款存储,各县知事负责催征。1927年冯玉祥又将河南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扩大为河南教育款产管理处,分评议、监察、管理三部。10月,省教育厅设社会教育推广部。同年,冯玉祥又下令调整了教育款产管理处,裁撤各县契纸发行所,使各县契税局职权得到统一,教育基金得以保证和平均分配。1928年10月冯玉祥的指示划定教育经费金额的10%-20%专用作办社会教育。这使社会教育在经济上得到保证。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教育款项专款专用,而且使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增加到八九百万元,从而促进了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普及文化教育的主要举措
在军阀混战时期,当局很难顾及社会教育。民众的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图书馆是对于平民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开封是当时河南的省会城市,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仅河南图书馆一处,且规模较小。冯玉祥他认为,当时的公共图书馆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就以“开封居民繁多,非有大规模之图书馆,不足以符市民读书之用”为由,专门令省财政厅拨洋5万元,作为河南图书馆的扩充经费。在他的主张下,又新建了开封平民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金声图书馆、开封市民图书馆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均由政府有关部门具体管理,按月拨给经费,一定规模。尤其是冯玉祥主持设立的平民图书馆,掀起了各区民众的读书热潮,各街、区也先后设立平民图书馆,以供民众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阔眼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于平民社区图书馆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1927年12月,冯玉祥下令把开封中山市场西厢房改建为平民图书馆。馆内放置书柜十余个,阅报桌二张、报架四个、办公桌二张、阅书桌椅数十套,有书籍数百种、报纸数份,关于公民应看的书籍及设施无不齐备。与此同时,在开封各区、街边也先后设立多处平民图书馆。比如在教育厅街、财政厅街、东区白衣阁、北教径胡同等处,设有五个平民图书馆;在学院门、山货店街、南区袁公祠处,设有三个平民图书馆;在南关区王母庙观音堂等处,设有南关区两个平民图书馆;在省政府街、小衙门街、大厅门、后营门、西区烈士祠、中山中街设有八个平民图书馆;在贡院街、无量庵、东棚板街、建设厅街、刷绒街、老府门、法院街、北区三元宫、北仓等处,设十个平民图书馆。这些数目繁多的图书馆,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是由于有政府拨发的专门经费,购置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及相关设施,也是规模相当,生命力极强的。
冯玉祥主豫时,把平民图书馆(室)建立在开封的各街、区。这些具有社区图书馆形式的“平民图书馆”与现代的社区图书馆在规模上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的建立初衷与教育功能却惊人地相似。可以说“平民图书馆”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这平民图书馆的创办,标志着当时在开封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
三、民国时期创办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在开封的历史上,冯玉祥可以说是图书馆事业之父,在他主豫期间开封的图书馆事业在二三十年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冯玉祥为河南的图书馆事业创造了一个传奇。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不但把开封原有公共图书馆进行进一步扩充,而且在各社区新建了一大批平民图书馆,使社区图书馆事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当时建立众多平民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普及知识的远见思想
冯玉祥主张把平民图书馆建立在开封的各个街区,初步形成了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他的图书馆进社区实践,比当代主政者提出“图书馆进社区”理论早了半个世纪之多。可见,冯玉祥将军是多么有远见。社会中的教育观念是那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人的教育观念是一个人本身的价值反映。冯玉祥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崇尚民主,崇尚人人平等的思想。他对图书馆事业的一贯热爱与支持,这与他个人的学识、眼界与修养是分不开的。冯玉祥眼界开阔,提倡科学,重视文化教育,关注平民教育。在他的支持下所创办的平民图书馆,对于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提高民众素养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活跃群众生活,密切邻里关系,增强社区活力,满足社区居民崇尚文明、健康、增长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为当代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社区是城区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图书馆作为民众一生继续教育的手段,是平民教育取得进步的重要保证。冯玉祥提倡图书馆进社区,主张“凡认识文字者,均可来馆自由阅览”,此举深受百姓欢迎。他的图书馆进社区的方针举措,是中国图书馆学方面的可贵财富。他的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理念,是科学而前卫的。由于冯玉祥主豫时期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使开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当代社区图书馆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
冯玉祥主豫时期通过图书馆这样一个社会大学,培养、引导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进而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与当代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思想不谋而合。和谐社会要求人与社会之间高度协调,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学习型社会做保障。在当时来说,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重视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区图书馆可以发挥引导民众积极学习、努力向上,提高其政治文化素质的作用。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精神家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他的社区图书馆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对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历史素材
多数西方人是虔诚的__徒,他们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圣经》里说,每一个基督徒,无论贫穷或富裕,健康或多病,都应日日坚持修行和学习。无论谁都应该受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制度的一种,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不断的事业,人人都有学到老和做到老的权利与义务。目前我们国家和社会也在呼吁建立学习型社会,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投资力度加强。对个人来说,每个人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都深知获得知识的重要性。终身学习接受教育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而在冯玉祥主豫时期,学习型社会的风貌已初见端倪。由于冯玉祥的积极呼吁,图书馆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几年之后,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逐渐培养起来,阅读习惯逐渐形成。随着设施的日趋完备,图书馆在文化教育功能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再是为设立而存在,而是变成民众本身的一种自主需求了。大量阅读图书对于民众的民主意识、创新观念、求是精神等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封图书馆的长足发展是在冯玉祥主政河南之后才得以实现的。他为省会开封及河南各县市的平民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开封众多的平民图书馆逐一建立并免费向公众开放。逐渐满足了那些无法得到图书,但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的需求。随后,信阳、漯河、南阳等城市纷纷步其后尘,建立平民图书馆。因此,平民图书馆已成为研究冯玉祥本人及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冯玉祥不可能明确提出当今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思想,但是,冯玉祥对于河南社区图书馆的形成和影响永远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冯玉祥.冯玉祥 日记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2]李暖.冯玉祥主豫时期开封公共图书馆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9(6).
[3]屈春山,张鸿声.老开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开封市图书馆.开封图书馆志[Z].1988.
[5]李元俊.冯玉祥在开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6]高兴亚.冯玉祥将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7]陶善耕.河南图书馆事业冯玉祥时代[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2).
[8]崔红莲,张嘉路.冯玉祥督豫期间的开封图书馆事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9]冯南星,王卫东.河南公共图书馆事业50年[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2).
高沙镇的其他资料
题主您好,经过上一轮机构改革后,取消、合并了部分冷门部门,各局下属事业单位中冷门部门很多,我就不赘述了。我简单介绍下目前县级区直部门和市属以上驻地单位中的“冷门”部门。
一、区直部门 二、市属以上驻地单位机关单位其实无所谓冷热之说,在各自领域和行业都重要,只不过很多部门与老百姓联系不密切,作用不大,地位不突出,因此显得比较“清水”不重要而已。按照系统区分,大致有以下单位:
一、党群口的冷门单位
机关单位的冷门单位主要集中在党群口。
1、史志办。负责地方党史资料征集、编写、研究工作,收集地方重大事件编辑整理入册,作为地方 历史 资料留存。
2、供销社。计划经济时代产物,过去在保障城乡居民物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这项职能已经被市场替代,供销社的存在更多的意义是以备战时之需,实现原有资产的保值,工作轻松惬意。
3、社科联。领导、服务 社会 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和交流,办好相关学术刊物。一年完成几个课题,开几次会,出几期期刊完事。
4、科协。主要职责是开展科普工作,组织大型科普活动和青少年 科技 教育活动。不熟悉体制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机构。
5、档案局。机构改革后档案局已经不存在,行政职能多数并入县委办,其余全部划归档案馆。主要提供档案管理和查询服务。多数人一辈子可能都用不到这个单位。
6、残联。负责残疾人事业管理和服务。一年没几件大事。
7、侨联。负责侨务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为归侨、侨眷提供服务,联系侨胞,增加感情,工作最为轻松自由。
类似的机构还有文联、红十字会、妇联等。
二、政府口的冷门单位
政府单位因为都是行政执法机构,与老百姓联系比较密切,冷门部门相对减少,但也有几个明显代表。
1、民宗局。负责少数民族和宗教事务管理,听着牌子大,内容多,其实没什么事。
2、气象局。每天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气象预报,业务单一的不能再单一。
3、人防办。管好人防工程和各类防空洞,事情不多,权力不小。
三、其他比较清闲的单位
除了上述单位,县里其他比较清闲的单位比如人大、政协,工作不多,相对党委政府机构比较轻松,不过人大政协算不上冷门部门,毕竟在四大班子序列。
除了人大政协,其他比较清闲冷门的单位主要集中在机关单位的二层事业机构,比如民政局下属的救助站、农业农村局下属的农技站、林业园林局下属的公园、住建局下属的房改办、文体旅局下属的 体育 馆等,都是冷门单位。
结合我工作中沟通的实际情况回答楼主的问题。
1.供销社。每年公务员考试中,都能看到有供销社招考参公岗位,初任培训时候也一起参加。个人直观感受就是现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几乎很少很少提到供销社,甚至我都一度认为这个部门已经倒闭了。
2.地震局。这个部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冷门衙门。地震监测预测工作,放在全国来看,各地似乎发生地震的频率并不高。因此,这个部门平时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另外,地震不能被准确预测也是情有可原,所以说地震局一般不会涉及到被追责问责,真正是个适合养老的部门。据说不少领导安排亲属都是放到这些单位去,不会误事,人轻松,待遇也有了。
3.工商联。上周刚跟领导去工商联开会,主题是营商环境。其实营商环境一直是我们单位在牵头,不知道工商联从哪里搞了另外一套问卷和评价排名,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调研座谈,期间我和领导沟通,都不知道工商联具体负责干些什么工作,领导甚至不知道这个单位全称是什么。也许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机关单位,都不清楚工商联到底做些什么工作,可见这个单位有多么冷门。
4.档案局。大家自己回忆一下,一年到头咱们到档案局办事的频率高不高?相信不需要多说了。
以上,是我个人能想到的,欢迎大家讨论增补,你能想到哪些冷门部门呢?
根据我县机构改革后留下的县直单位看,主要有下列冷门单位:
气象局县气象局属县政府直属单位,单位不大,也就六七个人的样子。事情不多,每天通过118系统发点气象信息,其他业务好象没有。
县妇联县妇联的工作相对单纯,今年好象就是“三八”妇女节发了个倡议书。如果遇上换届年就召开个换届大会,平时业务也不是很多。
团县委主要管理全县团员档案,每年“五四”青年节组织全县青年联谊会,今年因“新冠”病毒防控,估计会取消。平时也没开展什么工作,是个清闲的单位。
县档案局正科级行政单位,主要管理全县人事档案,但是真正去查档案的人少之又少。
县委党校主要进行党的理论研究,举办全县优秀青年干部党员培训班。近年来,培训班举办的期数越来越少,一年也就一两期。
县史志办每个月月底收集各单位上报的重大事情,然后选重要的、有留存意义的事情存放电脑供十年后写县志用。
直属工委主要负责县直单位党员流动开具介绍信,每年“七一”节前收缴一次党费,十二月底前收缴一次党费。
县重大项目办主要负责收集全县重大项目进度,送呈县主要领导以供决策参考。
县工商联名字取得大,实际上没做什么工作。既没开过联谊会,也没举办过联谊活动,更不用说“外引内联”了。
民宗局少数民族和宗教管理局,看起来有两项业务,实际上什么都没做。
县人大和县政协也是比较清闲的,但不能说冷门,毕竟是县四家班子当中的两家,与县委、县政府相比,工作轻松得多。
另外,还有县直单位内设级别较高的办公室也是比较清闲的,如:交通局内设机构“交战办”,县住建局内设机构“防空办”,县林业局内设机构“能源办”,县农业局内设机构“水果办”等等。
冷部门主要集中在人民团体中,但县委和政府部门中也有,主要是非经济部分。县级部门主要分县委工作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政府工作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中省驻县单位等。
县委序列: 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工部、编办、机关工委、党校、档案局、老干局、考评办等。
政府序列: 发改、教体、交通、交警、民政、公安、国土、农村农业、林业、统计、人社、扶贫、接待办、信访局、供销社等。
人民团体: 总工会、团县委、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文联等。
中省单位: 地税、国税、邮政、烟草、电信、供电、人行等。
1、老干局:属县委序列,主要职责就是服务全县的离退休人员老干部,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人少事情也不多,干的都是好事情,但没有什么实权,在县上基本说不上话,只有逢年过节各种慰问,县上领导才会喊你一起去给老干部送温暖,平时只要老干部们把退休金拿着,吃好穿好问候多点,基本没事干。
2、农工部:别看都带给农字,和农业农村都有关系,但农工部的职责比农业农村局少多了,不仅人少,事情也单纯,虽说是指导农业农村工作,但最主要的是研究政策,开展调研,为县委决策提供依据,每年组织几次调研,写几篇调研文章,一年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3、统战部:有人说这是冷部门,但它是县委常委单位,在这里工作,油水不多但晋升快。
4、信访局:扯皮的地方,每天接待不完的来访群众,解释不完的政策,说不完的话,不过能锻炼人,尤其是打太极的功夫。
5、妇联:虽然管全县一半人口,但工作人员也就五六个人,经费按人头拨付,上面来人接待都成问题。
6、残联:不要小看这个单位,因为残联有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职责,无论国企私企,还是国家部门,都得缴纳,所以单位不缺钱花,人少待遇好,干的也都是为残疾人谋福利的好事业!
7、供销社:这个要分区域,有的县供销社已经垮台了,没有抓手开展工作了,但又地方供销社还有资产,如在各镇的办公用房,原来都是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条件,现在基本上都盘活了,有出租的、也有自己经营搞农产品收购、农资零售、做电商的,慢慢的日子也好过了。
8、工商联:这其实也是好单位,人不多但服务对象是县上企业,入会的也都是有头有脸的商人,单位从领导到普通干部,走到哪儿都有人接待,人五人六的!
人社局工作人员为你解答。暂且将冷门部门界定为事少、人少、权小、压力小、存在感较弱的部门。依据我的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单位:
1.红十字会。三四个人就能玩转的单位,没有党支部,也不参加各类考核。
2.妇联。主要从事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目前,中国女性的地位还是较高的。这个部门以后有被撤并的可能。
3.档案局。主要是档案整理及查询工作。聘用制人员较多。
4.党校。有寒暑假,且所从事的工作较为单一,工作压力较小。
5.工商联。主要对接当地工商界工作。
6.党史办(史志办)。主要从事当地党史及县情史志的编撰工作。可能一年就忙那么几次。
7.科协。从事科普工作,人少,事少。 科技 工作主要由 科技 局承担。
其他的诸如城市工业局、供销社这些单位的存在的主要职能是解决 历史 改革的遗留问题。
同时,人大、政协及人大办、政协办也是相对较为轻松的部门,这些部门是县内科级干部到龄后的主要去处。
事业单位中根据前述定义符合冷门条件的较少,因为事业单位的成立是县级编委自己就能决定的事,能成立相应的事业单位说明本身就要承担一定的职能,要做相关的事项。不像党政机关的设置,要和上级保持一致。但实际上到地方后,有的地区可以不设置相应的机构。
团委,工会,残联,妇委会工商联是,无职无权无责任,好吃好喝好朋友
地震局超低概率事件,不发生则已,发生了就不是小事,事情越大越好处理,处理的人也就越多。
气象局别小瞧气象局 房地产的防雷盖章 还有地区危化企业的防雷接地检测报告 还有工厂的检测报告 一年一个工厂起码就要一万多块上交给气象局。
都是好部门,没有工作压力不用承担责任工资待遇又不低。
那么多部门就像我们开车一样,一个帮忙挂挡,一个帮忙踩离合,一个抓方向盘,其实很多部门完全都可以统一一个部门干的,所以国家公务单位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
当然了,很多公务单位则是非常繁忙的,警局,城管,交警,火警,都是非常繁忙的,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闲的时候。
金宝认为,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所以不能只看别人享福,不看别人受罪。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着眼于自己眼前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题主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妥的。“冷门”足以表现出题主思想的偏见,可见题主的思维意识还停留在权力的大小之上,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如果题主不改变自已这种错误的认知,早晚都会出问题的!我们常说的“冷门”就是指没有什么公权力的部门,它们平常与老百姓联系较少,甚至都很少听说过,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清水衙”!这是一种“权力思维”下的划分,它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服务思维”相背道而驰。
因此只能说在县级部门中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熟悉的有哪一些?
1、县级机关单位不为普通人熟悉的部门。①、侨联、文联,妇联。相对来说这些部门工作服务对象较窄,与普通老百姓几乎没啥联系,很少被人知晓,即使知道也是仅仅听说这个名字,其职责内容都是一片空白。
②、史志办、科协、档案局。这些部门也由于其工作职责的限制,一般人都不会有啥接触,自然也就很少有人了解它们。
而残联、红十字会,由于精准脱贫攻坚行动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影响(郭美美),让普通老百姓有了不少的了解。
2、县级政府单位不为人所了解的部门。①、民宗局。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机构,政府工作部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全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拟定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宣传教育工作。
②、人防办。负责人防工程的修建,维护,人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战时负责重要军民用设施,党政机关,重要工厂的搬迁撤离工作并组织人民群众进行疏散,掩蔽,组织人员进行水电设施抢修,并进行防化防疫的工作。
其实不管是县级哪个部门,都是在为人民群众和 社会 服务,只是它们所做的工作内容不同而已。这种“冷热”部门的说法,其实只是过去老百姓“小农意识”的表现,现在应该与时俱进,才能跟上 社会 的需要。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机构改革之后,县直部门的数量大幅减少,所谓的“冷门部门”已经屈指可数。首先,我们要了解一点,县里面的机关事业单位并不一定都属于县委县政府管理,不少都是上级部门垂直管理,比如税务局、生态环境局等。
所以,县一级的垂管部门中,比较冷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 气象局 。
观测自动化后,县级气象局的存在感越来越薄弱。
二、 地震局 。
县级地震局职能非常虚,主要是地震发生后协助救灾、数据上报等。
三、 邮政管理局 。
县级邮管局没啥审批职能,还管不了县级邮政公司。
第二,县委直属的冷门机关事业部门有以下几个:一、 档案馆 。
档案系统的改革趋势是档案局、档案馆分离,档案局的职能并入县委办公室,县委办对外加挂“县档案局”的牌子;县档案馆作为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履行档案管理、档案利用职能,属于冷门中的冷门。
二、 机关工作委员会 。
主要负责县直部门的基层党建工作,体制外的人可能没听过这个单位。
第三,县政府直属的冷门单位主要有以下几个:一、 科技 局 。
县级 科技 局如果没有和其他单位合并,其职能就很虚。
二、 信访局 。
这属于群众很熟悉,但没人愿意去的部门。
三、 供销社 。
供销社目前主要靠固定资产出租而发展,自身职能比较少了。
第四,县委管理的冷门党群机关很多。在县一级,除了工会、团委、妇联比较热门外,其他群团机关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例如 科协 ,除了每年9月的全国科普日忙一些,基本比较闲。
另外,民主党派、县工商联等也比较闲。
县级冷门就是所谓的“清水衙门”:
县史志办、县供销总社、县科协、县残联、县侨联、县计生委、县食品公司、县粮食局、县人防办、县气象局、县妇联、县工商联、县民宗局、县直属工委、县地震局。
湘黔古道
湘黔古道是一条曾经东连宝庆、衡阳、长沙,西接洪江、芷江,一直延伸至贵州的古老商道。它横亘山川,连绵千里。在公路、铁路等近代交通方式出现以前,“上控云贵,下制长衡”,洞口、溪宝瑶以特有的地理位置扼守着这条古道要冲。随着近代交通给溪宝瑶带来的边缘化,往日商贾穿梭的繁华已经不现,那“驼铃叮咚”或“马蹄声碎”的岁月已经不再,由繁华而衍生的抢劫、杀戮等丑恶也成为过去的传说。
据考,湘黔古驿道兴于西汉,至明、清更臻完备。驿道一干线三支线自东向西穿过洞口全境,自长沙府至宝庆府,宝庆设资阳驿(今称驿传街)。自资阳驿西行,经枫林铺、长阳铺、岩口铺、紫阳铺(设驿站)、入洞口龙潭铺、黄桥铺(设驿站)、过荆竹铺、石羊铺、至武冈州。再分两路:南行过城步至广西兴安;西行过绥宁去贵州开泰。此为湖南通广西、贵州的干线。资阳驿称此为西线(又称大西路)。自龙潭铺起,经石下江(设驿站)、竹篙塘、木瓜桥、硖口关(今洞口塘设驿站)、入雪峰山、过千丘田(今古楼乡)、越曝木隘(今古楼相山村境)、丝茅界(今月溪乡白羊村)、凉山界、宗溪、宝瑶(设驿站)、仙人桥、去沅州府(今洪江古商城),此乃小西线(又称支线)之一,是湖南通云、贵、川的主要通道,称“烟银特道”。又从龙潭铺起,过晒龙滩、至高沙市(设驿站)、过水南桥、新店、任家渡、蓼溪关(今花园镇)、入绥宁红岩,亦是小西线之一。另从长阳铺起,过滩头、师公井、和尚桥(今荷香桥镇)、水西桥、入树林里(今石江树林)、经水东桥、黄家桥(今山门镇设驿站)、越马颈骨、椒林界、望乡山、茅塘界、入溆浦,同属小西线之一。
曾八支祠——湖南规模最大的宗祠文化博物馆 曾八支祠位于洞口县高沙镇东郊1公里的红鹅村,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同治七年(1868)至十三年(1873)复修。平面为长方形,沿中轴线对
称布局,座东朝西,砖木结构,前后五进,依次为门楼、阁楼、前厅、过廊、中(礼)堂、寝堂、宗圣阁,两侧分别为钟鼓楼、笃亲堂、守约斋、走马楼厢房等,其布局精巧,结构谨严、形制独特、规模宏大,是湖南乃至全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宗祠古建筑之一。从2000年起,在对曾氏宗祠进行全面维修的同时,又将其辟为“高沙文史博物馆”,它已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高沙镇的名片,是一座集古宗祠建筑群、革命纪念旧址设施群和地方文史收集展示机构于一体的大型民间博物馆,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深厚的文化内涵,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文化旅游观赏价值。
1、规模庞大的古建院落
曾八支祠占地13000㎡,建筑面积4260㎡,是一般宗祠建筑的二至三倍;两座阁楼前后辉映,雄伟壮观;五进正屋,中设过亭与四周出廊、门洞回环连通,如同迷宫,布局奇特。该祠保留了清乾隆早期的建筑风格,规制谨严,庄重典雅,是存世不多的江南古宗祠的典范之作;该祠建造规模之大,文物收藏之多与结构布局之奇,洵为国内所罕见,为研究古代宗法制度、建筑工艺和民风民俗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例证。
2、宗圣孝文化的传承基地
曾氏先祖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后世尊为“宗圣”。曾氏宗祠宗圣阁主要供奉曾子牌位及“宗圣遗像”石碑。曾子得孔子一贯真传,以孝行著,皇封“宗圣”,阁因此而得名。原阁建造宏丽,为江南曾氏宗祠所独有,与山东曾子故里宗圣庙相媲美,古称北庙南阁,驰名遐迩。阁前有空坪,青砖墁地,苔藓苍苍,拾级而上,步入宗圣阁,阁高三层,五开间,通面阔22米,进深三间11米,通高17.56米,前出廊,底层正殿三间联通,正中供奉曾子塑像,冕旒袍笏,端坐在神龛之上,上方高悬雍正帝御题“道传一贯”金匾,一如山东曾庙之制;左右两明间刻有历朝封赠敕旨二十八幅,皆以樟木刻成,通体九龙盘绕;两侧墙面各立四块巨型石碑,分刻曾子著述《大学》与《孝经》,边框饰以春秋时代车马图案;宏敞壮观的殿堂在众多的匾联辉映之下,更加显得气象堂皇。大厅左右均设楼梯通往二楼,自边门入大厅,三通间。正中石雕基座上立“宗圣遗像”石碑,系孔子高足曾参真容,原石碑立于山东省嘉祥县宗圣庙内,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曾子六十世孙、石堰曾氏后裔福建宁德知县曾顺温摹归,刻立奉祀于宗圣阁。1952年,族人为避免毁坏而埋入菜地,1998年重新出土,图文无损。曾子便服坐姿,神态安祥,造型古朴,线条婉约;上刻唐玄宗御制像赞,韵语8句32字,篆法高古;下方刻曾顺温跋语,缕述摹刻原委甚详。据文献披露与实地考证,山东嘉祥宗圣庙之“宗圣遗像”原物毁于文革,故八支祠所存“宗圣遗像”现为海内孤品,珍同拱璧。遗像两侧,分别刻立唐玄宗御制赞语与乾隆帝御制诗碑二通,上方饰以垂花落罩,与左右镂雕隔扇连成一体,倍显庄严华贵。四周墙面悬挂《圣迹图》三十六幅,为宗圣曾子生平事绩浮雕图案;左右展柜分别陈列唐玄宗手书隶体《石台孝经》长卷与《中国孝道衍传体系与代表人物》长卷,神龛对面为巨幅国画《侍坐图》,再现孔子与曾皙等门生讲学问答于沂水春风之间的著名故事,整个大厅琳琅满目,散发出庄重典雅的文化气息。再沿二楼明间后面之楼梯登三楼,仍为三开间大厅,正中设神龛,供奉曾子之父母莱芜侯曾皙与上官氏,曾子之妻公羊氏配享于侧。左右侧墙面堪中国孝文化历史名人:文公韩愈、江都相董仲舒、亚圣孟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文定公曾巩、伊川先生程頣、文公朱熹、文成公王守仁、文正公曾国藩等大型浮雕图像,形貌毕肖,栩栩如生。神龛对面悬挂曾氏源流图表与“石堰八景图”;厅中展柜陈列石堰曾氏历届修谱文献和办学办馆资料,史实详尽,脉络粲然。三楼建回廊,四周设栏杆,放眼远眺,四方风物尽收眼底。
阁之左右各有两层木结构走马楼厢房,四开间,前后出廊,通阔16.8米,通深14米,旧时左为“孝义宦绅祠”,右为“懿贞节烈祠”。抗战时期,战时第三后方医院驻此。现拟将其维修,建为“二十四孝群雕馆”,将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场景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鲜活直观、震憾心灵的艺术形象来诠释中华孝道的典范事例。
3、丰富的宗祠文化藏品
该馆的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种类繁多,工艺精湛,特别是收藏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宗祠牌楼石门,在高沙镇内及其附近的宗祠,凡是主体建筑被毁,已无力复修者,其牌楼石门雕刻,都被收藏到了该祠之内。同时,还收藏了大量与宗祠相关的文史遗物,堪称民间收藏的瑰宝。如清乾隆年间刻立的“宗圣遗像”已为海内孤品;曾国藩祖孙三代所题刻的匾额荟萃一堂,世所罕见;拓片起迄年代跨越唐代至民国,内容囊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交通、民俗等各个社会层面,书写作者包括民国总统徐世昌、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行政院长谭延闿,监察院长于右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赵恒惕等历史名人与近代学者,此外,尚有与拓片相关联的大量考据资料,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已引起世人的广泛瞩目,尤为专家学者所青睐。
4、石刻楹联的宝库
高沙曾氏宗祠,不仅其牌楼立柱、大门、侧门外等均有石刻楹联,而且在祠内还收藏了其它宗祠或名胜的石刻楹联多幅,这是将高沙镇内及其附近已被毁坏又无力复修的宗祠或名胜的石牌楼搬迁到曾氏宗祠之内,作为馆藏品,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这些石刻楹联近30幅,其辞句功于用典,寓意深刻,对仗工整;书法字体规范,笔力遒劲,刻工刀法圆润,深浅得当。这些石刻楹联充满了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凸显出儒孝文化与书法石刻艺术相得益彰之美,与历史文化名镇融为全体的高雅格调,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与感染力。
5、抗日救国的军校和医院旧址
1938年,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十六期一个总队,第十七期二个总队与第十八期一个总队以及战时第三后方医院设在曾八支祠,历时七年,在此培训了大量的军政人才,至今宗祠内留存有抗战纪念碑、总理训教、委员长训条及佩剑、、标语、纪念碑、操场、旗杆桅子石、刀剑纪念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最珍贵、最生动的历史教材。
6、珍藏地方史料与实物的民间博物馆
曾八支祠开辟为“高沙文史博物馆”之后,不囿于一姓一府的狭隘宗族观念,而是致力于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些文物保护的志愿者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历时十二年,筹资300余万元,先后筹建“石刻艺术馆”、“书画艺术馆”、“拓片艺术馆”和“高沙史志馆”,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正在倾力打造湖南首家“中国孝文化博物馆”,理念新颖,特色彰显。综观该馆“以文物保护立足,靠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十数年如一日的工作历程,其保护文化遗产的觉悟之早、热情之高、力度之大与效果之佳,是湖南文博界的一个先进典型。
高沙文化:打渔鼓
又称“唱道情”,起源于唐代,以唱为主,说唱结合。一般不用伴奏乐器,由一人手持两尺长的渔鼓筒和小锣进行表演,曾流行于高沙、花园一带,有影响的艺人有邓新开,曾纪棣、卢德许等人。演唱内容多为历史故事、侠义故事和民间传说。新中国建立后继续流传,但内容有了创新,主要表现新人新事新风尚。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洞口渔鼓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1953年邓新开参加“邵阳地区首届民间艺术会演”后,选为邵阳地区代表队成员赴长沙参加“湖南省第一届民间艺术观摩会演”。1956年曾纪棣、王焕祥、张长鼎、杨教菊等参加“邵阳专区群众艺术会演”,演出的节目有“夸咱老书记”、《半江河畔战歌扬》、“模范夫妻谁不夸”等歌唱新人新事新风尚的节目,深受好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高沙群众活动中渔鼓节目还偶有所见,现已基本失传。因此,加大对高沙民间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工作已势在必行。
濒临消亡的高沙瓦罐
高沙瓦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先前的瓦罐有仙鸡窑、冷水窑等20多家,鼎盛时期有工匠500多人,目前工匠才十几人,手工技术正面临消亡。 10月19日,我们来到洞口县高沙镇洪茂村时,天色已晚。今年49岁的向乾灯和44岁的向乾明兄弟正屋里屋外地忙碌着。“这些天正在赶制一批货,所以还得加班加点。”向乾灯微微抬头笑着说。 只见他熟练地从旁边的黄泥中抠出一小块放在轴承上,然后快速转动轴承,手游离在黄泥上。3分钟后,一个滑润的瓦罐坯呈现在眼前。记者按照向师傅的指点,尝 ;试了一番,不仅没成功,身上反倒溅满了泥水,“看似轻松,这门技术是需要使暗劲的。所以女孩子一般不学这个。”向乾灯出生在一个瓦罐世家,从他的爷爷的爷爷那辈子起,就一边种地一边做瓦罐。向乾灯从会爬起就生活在黄泥堆里,制作瓦罐的每一道程序,他闭着眼睛都能做出来。 向乾灯的父亲向省修,今年86岁。 六七十年代瓦罐很畅销,还远销到外地。”向省修介绍说,那时候在家将瓦罐做好然后肩挑到广西、贵阳、四川等地售卖,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以前村里没有自来水,村民家就买一两个半人多高的大缸用来储水。大缸、坛子、花盆这三样东西比较好卖,也容易制作,向省修就是靠着这门手艺,把向乾灯兄弟抚养大的。 制瓦罐所选取的黄土应是黄中带白,这种黄土粘性好,烧制出来的瓦罐才不会裂开。”向乾灯一边制作一边说,制作瓦罐的过程简单却又富有情趣。其中烧制是最重要的一个程序,用柴烧制,需要1200℃的高温,“我们唯一的秘诀就是用肉眼看”。 现在有些手工制陶已被时尚的瓷器、木器、塑料制品所代替,村里制作瓦罐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向乾灯在父亲的要求下坚持下来。生产的陶器随着时代的变迁融入那一代人的审美观,祖辈的那几代,需要的陶器是存水、存粮、存菜、存油,以素陶为主;到了向乾灯这一代人,需要的是花盆、花瓶、花碗,以釉陶为主。前是大而实用,后者小而美观。面对销售瓶颈,向氏兄弟不断创新手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我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如今他们自己发明、制作的鸟哨远销到海外市场。 2009年,向乾灯、向乾明兄弟俩参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比展示,最终市里将高沙陶罐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筹备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稿源:邵阳日报 作者:刘小幸 艾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