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产品制作_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方法
1.气象融合产品意义
2.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地址在哪里
3.风能与气象公共服务平台设计
2023春耕备耕工作实施方案(5篇)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当前,全国各地都已进入春耕备耕状态,关于春耕备耕工作方案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3春耕备耕工作实施方案(5篇),以供大家参考!
2023春耕备耕工作实施方案篇1
一、工作任务
全县备春耕生产总的任务是:宣传贯彻各项惠农政策,围绕全县增产10亿斤粮食的目标,抓好落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全县备春耕生产“三个确保”的目标。即:确保春耕生产资金物资需要;确保重点全部落实;确保所有农户都能种上地、种好地。保证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备春耕生产的检查督促和调度工作,县委、县成立以县委常委、副县长黄秀清同志任组长,农业局局长苗臣同志任副组长,农业局、水利局、农机局、广电局、供销联合社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提出阶段性任务、召集联络、情况调度、传达信息等具体日常工作。为保证备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成立五个服务组(见附件)。
三、时间安排
备春耕生产工作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3月10日到4月5日,各部门尽快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对所需资金、、化肥等生产物资购进情况进行调查,并帮助协调到户。并做好烤烟、辣椒育苗工作。
第二阶段从4月5日到4月10日,开展备耕生产扫尾工作,茬子全部到家,生产资料全部到户,农家肥全部到地,农机具、机电井全部维修完毕。4月5日烤烟植全部结束,4月8日前小麦播种全部结束,4月8日大田开始三犁川打垄,4月10日,水稻开始育秧。
第三阶段从4月10日至4月25日,从4月10日掀起打垄高潮,4月15日抗旱坐水种植玉米、水稻育秧播种全部结束,辣椒植全部结束,27日前结束玉米播种,棉花开始播种。
第四阶段从4月25日至5月末,5月5日前结束大田播种。5月8日前烤烟移栽全部结束,棉花播种全部结束,水田完成池埂和水渠修复、翻耙、整地、泡田,杂粮、杂豆播种基本结束。5月20日,辣椒大田移栽结束,水稻晚熟品种全部结束插秧。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政策宣传,加快结构调整
综合宣传组、各乡(镇)场要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作为一件大事,纳入工作日程,充分利用简报、电视等新闻媒体,将惠农政策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宣传到基层,并积极用政策引导农民,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旱作节水农业、特色农业、沿江经济、井旁经济,并协助农民结束备耕,适时转入春耕生产。
(二)做好资金、物资准备
各乡(镇)场要加大工作力度,保证资金、物资及时到户。调查统计表明,今年农业生产资金缺口为0.7亿元,资金工作组要与省、市主管部门联系,争取,确保农民都能种上地、种好地。
(三)做好抗旱工程建设
据调查,今春我县旱田126万亩全部缺墒,针对这一实际,今后必须把抗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坚持科学用水、围绕提高水利用率,不断加强抗旱水源建设,大力提截地表水,科学开地下水,做到多蓄、多截、多提、多补、多灌,使全县的喷灌、滴灌、渗灌面积逐年扩大。春季打井1300眼,工作组和各乡(镇)场要加快打井速度,并积极作好机电井维修,保证所有机电井在春耕时,全马力开动。各地、各部门要针对我县“十年九旱”的状况,树立抗旱救灾的思想,积极加大工作力度,搞好播前灌,20__年全县完成播前灌4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7%。各乡(镇)场要加大耐旱品种、旱作节水玉米大垄双覆等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要建议农民广泛取“三犁川”打垅,催芽坐水种技术,确保一次播种拿全苗、拿齐苗、拿壮苗。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干旱条件下粮食生产的科学规律,把阶段性应急抗旱变为常年性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建立从备耕到春耕播种、再到田间管理的一套御旱、防旱长效机制,为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做好科技培训
农业部门要以种植业调整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农民急盼了解的科技知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注重实效的原则,突出搞好种植业新品种、新技术,牧业舍饲精养和规划化养殖、园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培训,取集中授课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室内培训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等办法,重点抓好科技扶贫工作,即“培训一万人,抓好一千户、带动一万户促增收活动”,使每一户都有一个种、养明白人。
(五)做好困难户帮扶工作
受去年旱灾影响,今年近3000户贫困户、受灾户不同程度地缺少春耕资金和物资。各乡(镇)场要搞好调查摸底,针对那些确实受灾,备耕资金不足的贫困户,乡、村干部要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做好为农民争取资金、物资等事宜,使他们能种上地、种好地。
(六)做好生产资料市场检查工作
今年农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中央、省委对“三农”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农民种粮积极性日益提高,为使广大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各执法单位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质量抽检制度。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在重要农事季节前开展不定期动态质量抽检,净化农资市场,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2023春耕备耕工作实施方案篇2当前我市已进入备春耕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年农业生产目标顺利完成,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市农委决定成立备春耕工作指导服务组,为全市备春耕生产提供指导和服务。农委主任鲍文明任指导服务组组长,副主任孙长占任副组长,委属相关基层单位为成员,指导服务组办公室设在委农业处和园艺特产处。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主要任务
(一)指导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
(二)指导各地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备春耕生产各项工作。
1、调查了解各地备春耕生产所需资金、物资、技术等准备情况。
2、调查了解各地种植安排情况,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各类作物面积落实情况及棚膜经济发展情况。
3、调查了解各地科技培训开展情况,取的主要形式、办班期数、培训内容及效果。
4、在调查基础上,分析研判今年备春耕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
5、调查了解各地粮食储存及销售情况。
6、指导县(市)区适时开犁播种,加快春耕生产进度,实现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
(三)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选树典型,宣传推广,带动面上工作。
二、具体分工
鲍文明主任负责统领全市备春耕工作,孙长占副主任负责备春耕总体协调、指导,农业处、园艺特产处作为指导服务组办公室负责全面调度、综合汇总、上报情况。指导服务组下设6个工作队,农机站包保榆树市,农科院包保农安县,农机院包保德惠市,农业站包保九台区,土肥站包保双阳区,植保站包保城区。
三、时间安排
根据农时特点,大体分三个阶段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3月11日至3月31日
一是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相关政策。
二是做好备春耕工作形势分析及调查工作。
三是指导各地做好春耕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4月1日至4月30日
一是抓紧结束备耕,适时转入春耕。根据气象条件,适时开犁播种,抢墒抢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旱田播种任务。
二是指导农民适时开展水稻播种育苗,加强水稻苗期管理,推进全市水稻标准化生产。
三是落实重大技术补贴政策、粮食增产增效的相关技术措施。
四是抓好玉米保护性耕作等重大栽培技术示范任务落实。
第三阶段:5月1日至6月底
一是尽快结束旱田播种,科学施用旱田除草剂。
二是落实水田插秧各项技术措施,保证五月底前完成插秧工作。
三是开展农作物田间查田补种补栽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去年入冬以来,我市降雪量偏少,目前部分地区旱象明显。农委指导服务组要在市委、市的统筹安排下,指导各地及时检修抗旱设备,提早做好抗旱准备,切实担负起指导全市备春耕生产重任。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农委的中心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各工作队要加强与当地和农业部门的沟通协调,了解面上情况,掌握生产动态,并及时向上汇报。
(二)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春季是农业和农村工作最为繁忙的季节,各项工作交织在一起。各工作队要结合自身职能、任务,统筹考虑,科学安排,既要突出备春耕工作这个中心,又要抓好本职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三)转变作风,解决问题。各工作队要发扬求真务实、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既要了解面上的情况,又要调查了解农户实际情况,既要反映各地的.工作进展、工作成效,更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对策措施。特别要注意对贫困户的帮扶,及时解决各种困难,把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每一户都能种上地、种好地。要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调查研究,对于基层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能解决的要尽快就地研究解决,不能就地解决的要及时反馈信息,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切实发挥好指导服务作用。
2023春耕备耕工作实施方案篇3一、优选良种,搞好处理
为防止霜期提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应坚决杜绝作物品种的越区种植,加快熟期适中,高产优质作物品种的引进推广速度,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具体建议如下:
1、青贮玉米:选用黑饲1号、龙辐单208、高油115。
2、玉米:建议南部乡镇可选用吉单27、丰单1、吉单522、吉单415、鑫鑫009、龙单25、东农252、嫩单11等优良品种;中部地区可选用四早12、龙单32、龙单35、龙单38、伊单59等优良品种;北部地区则要以海玉6、哲单37为主栽品种。
3、大豆:二积温带推广应用东农47、东农46、抗线4号、合丰47;三积温带推广应用合丰47、东农46、嫩丰17、抗线4号。
4、水稻:以哈特优219、龙粳14为主。
5、马铃薯:以克新13、克新12、克新18、东农303、早大白为主。
6、向日葵:以甘葵2、甘葵3号为主。
播种前要对进行精选,要求纯度高于98%、净度%以上、发芽率95%以上。马铃薯在播前15——20天要出窖进行晒薯。近几年我县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为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及一些土传病害,建议能够进行包衣的作物,都要取包衣的方法,以确保苗全、苗齐。
二、及早灭茬,精细整地
针对今年春播生产面临干旱的严峻形势,今春整地应遵循保墒为主的原则,以尽量少动土为原则,取不翻地、多耙地、早灭茬、重镇压等措施,所谓不翻地是说能够尽量不翻即可播种的地块最好不翻,尽量少动土,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一些必翻的地块则要做到翻、耙、压连续作业,以利保墒。我县农民多年来一直有春季旋耕、灭茬、起垄的习惯,20____年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早旋、早起垄、早镇压连续作业,防止跑墒。当土壤化冻20厘米时即可进行。
我县历年4月中下旬都有一场降雨过程,但降水量存在差异。因此早整地、早起垄、早镇压,就可使4月份的降水成为有效水,而如果降水后再整地起垄,则这场降水将成为无效水。因此,今春整地起垄务必突出早,特别是在气温逐年升高形势下,春季回暖早、回暖快,早整地、早起垄、早镇压尤为重要。
三、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天春旱的可能性很大,适期早播有利于抢墒保苗。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玉米第二积温带适宜播期为5月1日—5日,第三积温带适宜播期为5月5日—10日,青贮玉米的播期和玉米相同;大豆要求5厘米土层内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我县南部乡镇最佳播期在5月5日—5月10日,北部乡镇最佳播期为5月10日—5月15日;我县马铃薯一般在当地土壤深约10厘米处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播种,最适播种期南部乡镇为4月下旬,北部地区为5月上旬。
合理密植,确保密度是增产的重要措施。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品种亩保苗3,300株左右,耐密品种亩保苗4,000—4,500株左右;我县青贮玉米的最佳密度是亩保苗5,000—5,500株,株距18—20公分;大豆用垄三栽培,公顷保苗株数25—30万株;精量播种,公顷保苗株数30—32万株;窄行密植,公顷保苗35—40万株。马铃薯一般早熟品种的种植密度为行距65厘米,株距18—20厘米;中晚熟和晚熟品种的密度为行距65厘米,株距20—25厘米。
四、合理投入,科学施肥
合理投入,科学施肥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特别在我县奶牛多的有利情况下,要广泛动员群众,积造农肥,增加农肥施用量,同时大力推广专用肥、测土配方施肥和长效(缓效)肥,提倡缓施肥技术应用,合理施用氮肥,稳磷、增钾,补充微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需求,加快生育进程和促熟、增产。结合我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实际,积极推广测土配方肥,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让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施肥应遵循农肥与化肥,氮肥与磷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底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建议:玉米结合整地亩施用优质农家肥2立方米以上,播种时亩施优质玉米测土配方肥(45%含量以上)20—25公斤,缺锌地块亩施锌肥2公斤,在玉米拔节前亩追尿素8—10公斤;青贮玉米亩施优质农肥2立方米以上;化肥:亩施有效成份含量45%的玉米专用肥25—35公斤,追肥:拔节前亩追施尿素10公斤;缺锌地块亩施锌肥2公斤;大豆一般要求亩施磷酸二铵10—12公斤、尿素2—3公斤、硫酸钾2—3公斤,或施用大豆测土配方肥每亩20—25公斤。如大豆长势弱,在开花前结合二遍地铲后趟前,进行根系追肥,亩追尿素3—5公斤,追后立即中耕培土;马铃薯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5—2立方米,化肥亩施尿素10公斤,二铵1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或用等量纯氮、磷、钾含量的专用肥或复合肥。
2023春耕备耕工作实施方案篇4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县20__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设施方案的通知》屏脱领办发(20__)2号文件要求,为持续确保我镇农业产值提升、及贫困户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经研究制定镇20__年春耕备耕工作实施方案,请各村、相关部门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以我镇三年超常规发展规划为重点,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民生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作物高产创建等为载体,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关键技术进村入户,密切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重点,统筹农科教各类,全面动员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群众增收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1、全面动员镇农技推广人员:包括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农村能源在内的乡镇全体农技人员,重点组织镇农业巡回小组、重点贫困村农技员、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畜牧水产站工作员进村入户,深入田头、圈舍指导服务和开展科技培训工作。
2、目标任务:一是持续抓好我镇2.5万亩茵红李春季管理。二是1。65万亩镇早春茶的施肥、用药、收工作。三是对三洞、油坊村朝阳食用竹春季种植管理工作。四是动员全镇贫困户短平快养殖项目(家禽、家畜)加快补栏。确保今年全镇增产增收。
3、抓好春耕物资准备,各村要积极与化肥、经销大户联系,做好春季生产各项物质的准备。
4、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确保坑农损农不再发生。
三、时间安排
1、2月1日——20日,组织畜牧水产站、农技等部门对全镇开展一次农资市场清理检查,17个村全覆盖茵红李及茶叶现场冬季管理培训。
2、2月20日——3月15日前,各村农技人员及农业巡回小组对非重点贫困村及重点贫困村村民组织开展一次春季全覆盖茵红李及茶叶冬季管理科技培训。
3、3月5日——3月20日,集中精力抓好茶叶摘、销售,养殖补栏工作。
4、3月20日——4月10日抓好柏香、茶叶村、沙田、漆树开展1200亩茵红李示范园建设。
四、工作重点
1、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
各涉农单位要划片包干,深入田头地头、畜禽栏舍、,针对不同生产情况,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要突出抓好茶叶追肥,茵红李病虫害防治及施肥,幼仔猪补栏工作,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鱼塘消毒、同时要指导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及种养大户搞好农产品营销,确保市场供应。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技术服务明白纸、短信、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强生产技术和惠农政策的宣传普及,组织专家到村开展讲座,同时利用场镇赶集开展生产技术咨询。
3、加强领导。
镇成立以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为组长的春耕备耕领导组、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镇畜牧水产站、镇农业巡回小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实行分片包干,强化指导,镇将分期组织检查指导。对工作不力的的村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2023春耕备耕工作实施方案篇5一、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单位和产品名称
(一)农业所承担全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各郊区气象局承担本郊区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制作。
(二)市级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题头为“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郊区级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题头为“郊区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
二、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的发布时间与频次
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期(以下简称服务期)为4月11日至4月30日。期间每周发布一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遇到低温阴雨、干旱等对春耕春播有明显影响的农业气象灾害时应增加发布频次。
三、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内容
文字内容:春播进度,天气实况及其对播种和出苗的影响,未来天气对春耕春播影响分析,趋利避害的措施建议。其中,在使用农业部门春播进度时注明“根据农业部门农情调度”字样。预计将发生或已发生低温阴雨、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时,增加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或实况评述等内容。
图表部分:未来一周适宜播种时段的区域分布,适宜播种区为绿色、较适宜播种区为蓝色、不适宜播种区为红色。预计将发生或已发生低温阴雨、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时,增加农业气象灾害落区预报图或实况图。
四、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流程
(一)各郊区局在服务期内,每周制作一期本郊区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通过省局办公平台发公共邮箱,并上报至市局服务器市局农业气象春耕春播文件夹下,直至本地春耕春播结束。
(二)市气象台在服务期内,每周一分析上一周春耕春播区的天气实况,制作春耕春播区未来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图,要求画出降水区域、并标明降水可能时间,于每周一上午11:00前将产品上传至市局服务器市局农业气象春耕春播文件夹下。
(三)农业所在服务期内,每周一汇总市气象台提供的产品、省局气候中心的指导产品,分析未来天气对春耕春播影响,提出趋利避害的措施建议,制作完成《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于当日下午17:00前上传至省局服务器市局春耕春播文件夹、市局服务器市局农业气象春耕春播文件夹下,并发送市局公共邮箱。
五、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
(一)在春耕春播期间出现重要天气时,市气象台须按决策服务的有关程序制作材料向市委、市等部门汇报。
(二)电视中心应适时制作有关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产品,在天气预报节目或其他栏目中向公众发布;办公室应并及时通过互联网发布《市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
(三)各郊区气象局要在春耕春播期间做好对当地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
气象融合产品意义
现代气象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研究
汤 绪* , 张洪广
(中国气象局,北京 100081)
摘 要:在分析有关国家建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气象服务工作实际,提出了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我国建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组织结构、技术支撑和如何建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气象服务 体系 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33(2001)04-0005-04
气象服务问题始终是气象工作的核心问题。为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对公益性机构的投入效益,许多国家气象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气象服务体系。尤其是各国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气象部门作用和地位的再认识,以及对传统的公益性气象服务走向多样化的共识,使得建立和发展与时俱进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各国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气象要真正融入社会,融入经济,就必须构筑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及气象“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本文着重分析有关国家建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做法,结合我国气象服务工作实际,探讨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一些问题。
1 关于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认识
什么是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笔者认为,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新科技、新经济以及社会的新需求,以稳定的服务供方和服务需方所建立的关系为纽带(包括相应的经济关系、组织关系、运行机制和技术方法等)的完整体系。
与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密切相关并且从根本上决定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发展战略的应当是现代服务的理念,或者说是建立和维持新型服务关系的指导思想。只讲经济关系而忽视正确的服务理念,必然导致服务工作难以深入各行各业并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影响服务业务本身的健康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对气象服务的理念十分重视。美国气象局在其现代化建设完成后提出了“无缝隙”预报服务战略,使其对外服务及文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加拿大气象局把服务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并把服务需求研究放在了首位,把对需求的预测作为决策的关键内容。这些都可以认为是对公众和用户的承诺。类似的还有民用航空部门提出的“要为任何旅客在任何时候,到达任何地点,提供无缝隙的服务”以及美国环境气象预测中心提出的“first choice,first alert”等承诺。新的承诺意味着要对传统的服务方式,服务组织、业务结构以及服务供方与服务需方关系做出重大调整。体现出高效率、高质量,最终体现出对信息时代社会的特点以及气象信息来源多元化趋势的适应。因此,无论是公益性的气象服务,还是商业性的气象服务,都必须重视用户以及用户的需求。如何将需求转化为关系的确定、机制的形成以及与需求相适应的组织形态,则需要我们从战略上进行思考和设计。
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与传统的气象服务体系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运行机制,而运行机制则取决于新型服务观念和经济关系的确立。科学合理的经济关系,一方面能够通过经济回报正确评价气象服务产品的价值,并解决整个气象事业健康发展的经费支持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关系所包含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也能够促进气象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得服务更有针对性。稳定和合理的经济关系已成为各国调整气象工作与社会经济结合点的一个重要基础。近年来,欧美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现代气象服务的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比较典型的是英国气象局的部门间专业服务资金(Trading Fund)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气象局提出并正在运作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伙伴关系是指与特别需求的重要用户之间建立的一种包括经济关系在内的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部门间的付费结算问题。类似于我国在基本建设方面实行的业主负责制一样,支付气象部门用于为国家其他部门服务的费用不再是由中央财政直接拨付,而是通过其他部门的预算反映出来。部门间结算的方式使得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的监督在经济上成为可能。加拿大气象局主要伙伴包括国防部、省级地方、海岸警卫队、航空企业。丹麦气象局的伙伴(重要服务用户)有国防部及空军、海岸管理当局、交通道路管理当局、机场管理当局及航空服务公司、媒体等。
为什么要建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我们注意到,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管理经济的方式以及财政经济制度必然会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财政不可能继续对事业单位大包大揽。另一方面,受国内气象服务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以及国际气象服务商业化不断发展的影响,气象服务自身也在多样化和多元化。这两方面共同形成了促进气象服务体系深刻变革的主要外部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气象服务体系的相对薄弱,面向各类用户的服务方式及组织、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等方面仍然受到经济模式的束缚,国家气象部门的精力过多地牵扯到如何从财政要更多的钱、如何从市场获得更多的回报并且如何保护好自身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新型经济关系未确立的情况下解决事业经费不足的无奈。各级气象部门长期以来的努力及实践,一方面反映的是建立新型气象服务关系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在建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上具有一定的基础。
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建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气象系统的角度来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形成必然影响到整个气象管理体系和业务技术体制的改革,而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又制约着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角度来看,国家气象部门的地位、作用的增强以及形象和效益的提升,都有赖于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建立。
2 关于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一定的经济关系由一定的气象服务类属和性质所决定,一定的经济关系也必须与特定的用户相对应。因此,需要以发展的眼光,通过服务对象的细分,探讨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经济关系及运行机制问题。我们分别根据我国气象服务的对象以及我国财政经济的特点,按照有利于客观确定气象工作及其所有产出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国家气象部门获得稳定、良好的经济投入;有利于促进气象部门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等原则,提出未来现代气象服务体系要确立的各种关系及相应的机制。
(1) (包括国家的行为)。气象基础设施属于国家基础设施,气象数据资料是国家。因此,必须明确国家在气象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的积累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决策服务是有中国特色气象服务的主要内涵。为各级的相关决策提供气象服务是我国气象部门首要的任务。各级也是气象服务的用户。作为受益者,每一级对气象服务都负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责任。对决策的气象服务的运行机制主要应当通过法规予以明确。以长期开展的专项服务形式确定相互的经济关系,并将这类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2) 重要伙伴。对气象敏感的部门,如民航、交通、农业、环境、军事等,是气象服务重要的用户。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称其为“伙伴”,与他们的关系称为伙伴关系。所谓的伙伴关系是指一种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维持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关系需有一定的运行机制作保障。由气象部门向其他部门义务提供服务转变为受益伙伴向气象部门支付费用。相关部门(如民航等)的应用业务“外包”气象部门进行。建立伙伴关系是适应国家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使得财政对事业的投入更加透明,易于管理。由部门间进行财政经费核算,也有利于促进气象部门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的效益。因此,伙伴关系的概念在我国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中具有其可行性。
(3) 社会公众。气象服务与公众难以建立直接的经济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间接的经济关系。开展公众气象服务离不开媒体,与公众服务的关系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气象服务与媒体的关系。鉴于社会公众服务依托于大众传媒的特点,面向社会公众的气象服务可参照广播电视行业改革改组(即编、制作和播发三者分离)的思路进行。对于气象信息服务而言,编即为基本信息加工和预报产品制作;制作即为服务产品的包装及相应的加工;播发即为利用传媒的部分。在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中,面向社会公众的气象服务应当发展以“制作”为重点的技术体系,同时建立和发展与媒体稳定、良好、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按照制播分离的原则,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包括产品)是相对独立的。根据形势判断,提供媒体播发的气象服务产品只会作为媒体的捆绑或附加产品,社会公众依然是免费获得,但媒体企业必须为由此带来的增值效益作出适当回报。与媒体的这种经济关系,也是对气象业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成立相对独立的实体进行专门的制作。
(4) 市场用户。与企业用户的经济关系是市场化的。从国际上讲,未来气象服务市场的竞争仍然是产品、信息和信息源的竞争,其核心是个性化—生动、不断更新—鲜活、准确率—权威。因此,与市场用户牢固的关系必然建立在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上。由于服务对象比较具体,如果服务的经济效益能够量化并使用户理解,以具体的服务合同为保障的与企业用户的经济关系的建立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通过与、伙伴、媒体和企业用户建立长期良好的经济关系,寻求共同发展,最终将极大地促进服务的质量的提高和针对性的增强,也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稳定投入渠道。
3 关于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什么样的服务应当由什么样的组织承担。现代气象服务的组织结构主要应当包括国家气象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企业。综观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即使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国家气象部门仍然是气象服务的主导力量,但是其并不足以包办一切气象服务事务。在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影响下,气象事业的内部结构在进行调整的同时,也需要直接面对经济社会环境对其提出的发展要求,培育和发展多样化的服务实体。在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中,国家气象部门不再是一支独秀,一体独大。在世界气象组织53次执委会会议上,美国就提出要对媒体和私人气象机构的作用进行讨论,并建议将有关内容写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修改草案。这就充分看出气象服务实体发展变化的趋势。
就服务的分工问题,在我国反映比较突出的是国家气象部门能否从事商业性气象服务。在欧洲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允许国家气象部门从事商业性气象服务,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涉及到公平竞争的问题,国家气象部门与私人气象机构的关系因此比较难处理,摩擦时有发生。在这方面的确难以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果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中的各种经济关系能够得到确立,再辅之于经费管理方式的改革(如一些发达国家的机构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组织正在试行的“基以预期成果的预算管理办法”),按照行为、非营利行为和营利行为进行分类管理,这个问题也许比较容易解决。毕竟任何一种服务实体都解决不了所有气象服务问题,满足所有气象服务需要。无论是国家气象部门还是私人气象机构,最终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重点的服务领域。如国家气象部门着力于发展固定用户和大用户(如和“伙伴”用户),进行专用产品的生产。非营利和营利性气象机构着力发展中小用户,进行个性化产品的生产。
4 关于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
这一问题也即是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与新一代业务技术体制中的服务技术体系的关系问题。气象服务技术体系是新一代气象业务技术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气象服务技术体系是指气象信息从产品生成至用户在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再加工及其组织。服务技术体系具有符合自身规律的技术性流程,而气象服务体系更多的是研究服务供方与服务需方的经济关系、结构关系。从气象服务工作的角度,气象服务技术体系是气象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但也仅是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有关气象服务技术方法体系已经在中国气象局组织的“新一代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研究”报告中作了详尽的阐述。
5 关于如何建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社会、经济和科技问题,它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在国家层次上,一方面需要按照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思路,从财政制度、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从根本上促进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各种经济关系的形成和完善,并从政策上予以落实;另一方面,必须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发展气象事业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国家财政负担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基础设施(如观测站网、信息传输系统、国家地球环境数据库)建设、气象国际交流、气象科学基础研究以及气象行为方面全部投资,并正式纳入相应的财务渠道。此外,国家还应当通过法规保障经济利益,建立市场体系,保护民族产业。
其次,在国家气象部门层次上,一方面,需要按照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快实现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的跨越式发展,为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中国气象局正在研究30 a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问题。其中对包括气象服务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我们制订面向全行业的《中国气象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及主要从气象部门自身的角度制订的《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中,都对建立、发展和完善气象服务技术体系,提高服务能力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当前要加快具体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进行体制创新,改进管理方式。要认真研究国家改革与发展动态,特别是国家气象部门管理企业化、经费来源多元化等与建立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相关的几个重要趋势。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必然涉及到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调整与创新问题。在运行机制方面,要以国家组织实施的多元化经费制度为契机,以成本核算为纽带,按照法制化的方针,建立气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
此外,在其他各服务实体层次上,必须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就合作而言,包括服务方与用户方的合作以及服务方之间的合作。前述提到的伙伴关系就是服务方与用户方合作的典范。服务方之间也需要进行合作,国家气象部门在其中担负着重要角色。
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地址在哪里
推动气象发展。将气象的产品融合绑定在一起,就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对气象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气象,意思是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风能与气象公共服务平台设计
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成都双流机场机场东三路。根据相关地图资料查询显示,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承担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并通过电视、电台、电话、互联网等多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气象服务。组织气象科普产品的开发制作,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金风科技——国际化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FreeMeso是金风科技推出的风能与气象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是集成了风电场选址、个性化定制、风电场发电量核算及经济评价、气象预报预警等功能的3D DIS可视化平台
“风机选址”一直都是风电场投资尤为重要的一环,因为这对一个项目的整体投资回报有着重大影响。过往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工作就这样被Freemeso平台轻松搞定了!
面临问题 为了让用户有着更好的使用体验,需要对产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而且距离第一次发版已经有2年之久,在使用体验上暴露问题较多,因此金风科技委托peopeo决定重新塑造产品体验。
问题:目标用户普遍反应操作复杂,学习成本高,因此,流程优化、提升使效率成为了首要问题。
解决方案:专业是产品设计成功的关键,在设计之初,相关技术开发人员和我们的设计师进行了多次沟通和面对面访谈,设计团队成员通过紧凑高效的学习,快速切入专业细分的风力与气象服务系统领域。在对此系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才开始着手发现问题与解决的阶段。
第二步就是,梳理架构。以“体验友好”和“使用高效”为目标驱动产品。 强化搜索、风场规划、参数三个高频操作;弱化测量距离等低频操作,归到常用工具内;打印屏幕、使用手册等边缘功能,直接砍掉有些过于极端,所以把它们收到了工具里,常态为收起。
问题: 1.设计语言比较老旧,桌面端和移动端缺乏统一性。 2.视觉认知规范建立。 解决方案: 针对色彩、排版、图标、控件等不同作业类别执行个性化的设计规范。营造理性、高效、精准的产品体验。 色彩规范: 基础色运用于文字、控件、等页面基础结构部分。功能色运用于关键功能图形、按钮等需要用户注意的主要功能部分
ICON规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