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渊明的诗歌

2.谢菊华的,陶渊明的诗

3.求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的翻译和赏析,谢谢了。

4.求李清照和辛弃疾,陶渊明的所有诗词!!!!!!!!!!!

5.陶渊明饮酒诗的代表作有什么二十首

陶渊明诗精选_陶渊明的诗今日天气佳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1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2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2.1情、景、事、理的浑融

2.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陶渊明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如《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所以,他的田园诗在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怀古田舍》诗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一个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密切关怀.《于西田获早稻》诗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归园田居》第四首说:“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 《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 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 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 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 及晨愿乌迁.”《有会而作》说:“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岁暮和张常侍》说:“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乞食》说: “饥来驱我去, 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叩门拙言辞.”田园生活过到如此困顿地步,田园诗写到如此辛酸程度,古今唯陶渊明一人而已.

这些诗虽然大多数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见当时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民们的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

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陶渊明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提出的抗议,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斗争.

陶渊明是封建社会中的诗人.衡量封建社会中的作家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首先就要看到他的作品是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就是对当时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的曲折反映.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这里的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诗人指出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是桃花源中人们的先世为逃避嬴秦暴政而开辟起来的一个新世界.他们“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这实际表明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主义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

我们肯定《桃花源》,主要是肯定它的批判性.在这里“桃花源不只是隐士的天地,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农民的乐土”.“桃花源”这个空想社会,本身就是对当时晋代社会政治的彻底否定.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对后世的影响是强烈的、积极的.他的“秋熟靡王税”的大胆设想,对历代文人创作揭露封建剥削、赋税征徭的作品很有启发.清初黄宗羲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原君》)主张为了全体人民的,取消君位,这种思想和陶渊明的思想是相通的.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不过,这是通过诗人思想的三棱镜出来的农村生活,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外化.陶渊明不是单纯地通过直接描写农民日常的痛苦生活,来鞭挞现实社会的不合理,而是通过描绘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幽美的田园景象乃至“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来否定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也就是说,他不是主要通过描写现实中的丑来批判丑,而是通过描写理想中的美来否定现实中的丑的.诗人这种独特的把握现实的方式,是由他个人特定的社会思想所决定的.

2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⑴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⑵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他的田园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⑶

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

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2.1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之,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浑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

陶渊明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他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

2.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渊明的田园诗的风格,然而他的田园诗不仅仅是平淡,它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它不仅仅是朴素,而且是在朴素中见绮丽.他的田园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又如《拟古》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又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⑷,十分精辟.

他的田园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⑸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在自然恬静的田园中漫步一样,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

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的写照,透过文字我们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菊观日、笑傲风月”的隐者形象.静谧的山林与倦飞的鸟儿与诗人问答,这时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语言

所能描述的.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现一斑.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事物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是非同寻常的,寥寥数字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事的鄙视,表现得一览无余.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甚至被看成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但笔者觉得陶渊明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他唱响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讽世,或指桑骂槐……其实都是他发出的血泪呻吟,虽然那血没有流在竹简和纸上,但是他的血和泪都是在心里流淌,流出的是苦和悲,是徘徊和忧郁,是一代人无声的抗争,是一曲苍凉的悲愤之歌,是他恨世厌俗的铁骨发出的铮铮亢音.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诗情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同期诗人不同的是都是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反映,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极端厌恶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的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亲切真挚,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笔法清新,描写细腻,以情化理,理入于情,达到了哲理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一,清新的笔法.陶渊明的诗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习见,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并且通过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艺术地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使人感到诗人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文字清新,质朴,犹如山里田间拂面的清风,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开头两句,说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缺少那种适应世俗的风度,本性所爱即山水自然."误落尘网中",尘网指官场,整个官场好象一张捕捉鸟兽的罗网,自己入仕,是误落尘网,是"迷途".因此,自己即如"羁鸟","池鱼",这是隐微含蓄而又生动具体的比喻.这种被禁锢的痛苦不断折磨他,而由于"性本爱丘山"的本性,终于使他在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之后,欣然归隐."开荒"二句说明他归田思想的胜利,实现了躬耕的愿望.以上八句,是用最简炼最含蓄的语言,概括地叙述了他自己的前半生.诗的后段,正面写他自己回到田园,重温田园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气氛,抒发出内心的欣慰之情. "方宅"以下,落落如数家珍,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处村落何如,鸡鸣狗吠何处,琐琐屑屑,平平淡淡,语言愈见通俗,而意境愈见高雅,这些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离开官场后,去忙就闲,兴高烈,自由欢快的心情,以及他对平淡的自然的田园生活的美的认识.最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戛然而止,好比一个长期负担很重的人,突然放下了担子,真是轻快极了,舒畅极了.正如俗话说的:"无官一身轻".只是诗人的这种轻松悠闲,怡然自得的感受,不仅由于他抛弃了官职,离开了"樊笼";而且,还由于他回到了农村,参加了劳动,躬耕田园,实现了生活理想.

二,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 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效果. 如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 "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又如《拟古》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 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

再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人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立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这里的"愿"更蕴合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又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十分精辟.。

,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谢菊华的,陶渊明的诗

饮酒·幽兰生前庭

[魏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述酒

[魏晋]陶渊明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赠羊长史·并序

[魏晋]陶渊明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紫芝谁复?深谷久应芜。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答庞参军

[魏晋]陶渊明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拟挽歌辞三首

[魏晋]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魏晋]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咏三良

[魏晋]陶渊明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一朝长逝後,愿言同此归。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于王抚军座送客

[魏晋]陶渊明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瞻夕欣良讌,离言聿云悲。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魏晋]陶渊明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与殷晋安别

[魏晋]陶渊明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酬刘柴桑

[魏晋]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赠长沙公 其四

[魏晋]陶渊明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读山海经·其十

[魏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读《山海经》 其三

[魏晋]陶渊明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亭亭明玕照,洛洛清*流。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魏晋]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求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的翻译和赏析,谢谢了。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饮酒其七》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二十首其五》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九日闲居》

还旧居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

悲从弟仲德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

赠长沙公并序

长沙公於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其一∶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其二∶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其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其四∶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

酬丁柴桑

有客有客,爱来爰止;

秉直司聪,于惠百里。

[冫食]胜如归,聆善若始。

--------------------------------------------------------------------------------

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

岁暮和张常侍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

九日闲居

余闲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垒,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

咏贫士七首

其一∶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其二∶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闚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其三?∶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其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其五?∶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莒足朝餐。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其六?∶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其七?∶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

游斜川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

;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

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

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年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

拟古九首

其一?∶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其二?∶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其四?∶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其五?∶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其六?∶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其七?∶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其八?∶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其九?∶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

桃花源诗并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乏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病终。後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

述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

於王抚军座送客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讌,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其四∶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其五∶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其八∶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死,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志。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後。

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钦[鸟丕]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腊日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

答庞参军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时,忽成旧游。俗谚?∶「

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

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

後相思之资。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

答庞参军并序

庞为卫军参军,从江陵使上都,过浔阳见赠。

其一∶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

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其二∶

人之所宝,尚或未珍;

不有同好,云胡以亲!

我求良友,实觏怀人;

懽心孔洽,栋宇惟邻。

其三∶

伊余怀人,欣德孜孜;

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乃陈好言,乃著新诗;

一旦不见,如何不思!

其四∶

嘉游未歝,誓将离分;

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

之子之远,良活曷闻。

其五∶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其六∶

惨惨寒日,肃肃其风,

翩彼方舟,容与江中。

朂哉征人,在始思终;

敬慈良辰,以保尔躬。

--------------------------------------------------------------------------------

咏二疏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还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馀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馀年,遑恤身後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

咏三良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

一朝长逝後,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

有会而作并序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

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载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

今我不述,後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

挽歌诗三首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後,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二∶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求李清照和辛弃疾,陶渊明的所有诗词!!!!!!!!!!!

移居二首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⑷。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⑹。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⑺。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⑻。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⑼。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⑽。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⑾。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⑿。[1]

作品注释:

⑴南村:各家对“南村”的解释不同,丁福保认为在浔阳城(今江西九江)下(见《陶渊明诗笺注》)。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好。 ⑵素心人:心地朴素的人。李公焕注云:“指颜延年、殷景仁、庞通之辈。”通,名遵,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之庞主簿。数:屡。晨夕:朝夕相见。这两句是说听说南村有很多朴素的人,自己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  

⑶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兹役:这种活动,指移居。从兹役:顺从心愿。这两句是说多年来怀有移居南村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⑷蔽庐:破旧的房屋。何必广:何须求宽大。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取足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  

⑸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抗:同亢,高的意思。抗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谈在昔:谈论古事。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⑹析:剖析文义。魏晋人喜欢辩难析理,如《晋春秋》记载:“谢安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陶渊明也不免有这种爱好。所谓析义,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趣,与一般分析句子的含义不同。这两句是说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⑺这两句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⑻斟:盛酒于勺。酌:盛酒于觞。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⑼农务:农活儿。相思:互相怀念。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  

⑽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厌:满足。  

⑾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将:岂。将不胜:岂不美。兹:这些,指上句“此理”。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⑿纪:经营。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作品鉴赏:

其一 

公元408年(晋安帝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两年后移居浔阳南村(今江西九江城外)。《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所作。第一首写移居求友的初衷,邻里过往的快乐。 吟味全诗,每四句是一个层次。 前四句:“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追溯往事,以“昔”字领起,将移居和求友联系起来,因事见意,重在“乐”字。古人迷信,移居选宅先卜算,问凶吉,宅地吉利才移居,凶险则不移居。但也有如古谚所云:“非宅是卜,惟邻是卜。”(《左传·昭公三年》)移居者不在乎宅地之吉凶,而在乎邻里之善恶。诗人用其意,表明自己早就向往南村,卜宅不为风水吉利,而为求友共乐。三、四两句,补足卜居的心情。“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旧说指殷景仁、颜延之等人。数,计算。诗人听说南村多有本心质素的人,很愿意和他们一同度日,共处晨夕。陶渊明生活在“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感士不遇赋》)的时代,对充满虚伪、机诈、钻营、倾轧的社会风气痛心疾首,却又无力拨乱反正,只能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躬耕自给。卜居求友,不趋炎附势,不祈福求显,唯择善者为邻,正是诗人清高情志和内在人格的表现。 中间四句:“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由卜居初衷写到如愿移居,是诗意的转折和深化。兹役,指移居搬家这件事。“弊庐”,破旧的房屋,这里指简陋的新居。诗人再次表明,说移居南村的愿望早就有了,现在终于实现。其欣欣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又说,只要有好邻居,好朋友,房子小一点不要紧,只要能遮蔽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以了,何必一定求其宽敞?不求华堂广厦,唯求邻里共度晨夕,弊庐虽小,乐在其中,诗人旷达不群的胸襟,物外之乐的情趣不言而喻。在对住房的追求上,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都表现出高远的精神境界。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居住,有人对他说:那地方太简陋,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杜甫流寓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愁苦中仍然热切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刘禹锡为陋室作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其鄙视官场的卑污与腐败,追求高洁的品德与志趣,在审美气质上,和陶渊明这首诗有相通的一面。 最后四句:“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具体描写得友之乐。邻曲,即邻居。在公元411年(义熙七年)所作《与殷晋安别》诗中,诗人说:“去年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知殷晋安(即前所说殷景仁)当时曾与诗人为邻。抗言,热烈地对谈。在昔,指往事。诗中所说的友人,多是读书人,交谈的内容自然不同于和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限于农事(见《归园田居》),而带着读书人的特点和爱好。他们一起回忆往事,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交心,他们一起欣赏奇文,共同分析疑难的文义,畅游学海,追求精神上的交流。诗人创作《移居二首》时,正值四十六、七岁的中年时代。这是人生在各方面均臻成熟的时期。中年的妙趣和魅力,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而且也愿意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和读陶渊明归田以后其它作品一样,《移居》二首给人的感受是鲜明而强烈的:诗人厌恶黑暗污浊的社会,鄙视丑恶虚伪的官场,但他并不厌弃人生。在对农村田园、亲人朋友的真挚爱恋中,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生命的归宿,心灵的慰安和休息。高蹈、洒脱而又热爱人生,恋念人生,独特而亲切的情调,情趣与理趣共辉,陶渊明其人其诗的魅力,首先来自对人生与自然的诗意般的热爱和把握。 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向来以朴素平淡、自然真率见称。这种独特的风格,正是诗人质性自然的个性的外化。从这首诗来看,所写移居情事,原是十分平常的一件事。但在诗人笔下款款写来,读者却感到亲切有味。所用的语言,平常如口语,温和高妙,看似浅显,然嚼之味醇,思之情真,悟之意远。如写移居如愿以偿:“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纯然日常口语,直抒人生见解。“何必”二字,率直中见深曲,映出时人普遍追名逐利的心态,矫矫脱俗,高风亮节,如松间白鹤,天际鸿鹄。又如诗人写和谐坦诚的邻里友谊,仅以“时时来”出之,可谓笔墨省净,引人遐想。欣赏奇文,状以“共”字,分析疑义,状以“相与”,均是传神笔墨。如果奇文自赏,疑义自析,也无不可,却于情味锐减,更无法深化移居之乐的主题。而“共”与“相与”前后相续则热烈抗言之情态呼之欲出,使“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成为绝妙的诗句,赢得千古读者的激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评陶渊明《止酒》诗云:“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余反复味之,然后知渊明用意……故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步止于荜门之里,则朝市深利吾何趋焉。好味止于噉园葵,则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欢止于戏稚子,则燕歌赵舞吾何乐焉。”要达到这种心境和生活,是要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和痛苦的人生体验,才能对人生有睿智的领悟的,正如包孕万汇的江海,汪洋恣肆,波涛澎湃之后而臻于平静。陶诗看似寻常,却又令人在低吟回味之中感到一种特殊的魅力——“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等。读者读着这样的诗句,往昔对生活中一些困惑不解的矛盾,也许会在感悟诗意的同时豁然开朗,得到解释,以坦然旷达的胸怀面对万花筒般的人生。陶诗淡而有味,外质内秀,似俗实雅的韵致,在《移居》一诗中也得到生动地体现。[1]

 其二 

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施补华《岘佣说诗》)。陶渊明生于玄言诗盛行百年之久的东晋时代,“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乃诗坛风尚,故以理为骨,臻于平淡皆不为难,其可贵处倒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试读陶诗《移居二首》其二,即可知此意。 陶渊明于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公元408年(义熙七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暗承第一首结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来,篇断意连,接得巧妙自然。此处以“春秋”二字发端,概括全篇,说明诗中所叙并非“发真趣于偶尔”(谢榛《四溟诗话》),而是一年四季生活中常有的乐趣。每遇风和日丽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登高赋诗,一快胸襟,历来为文人引为风雅胜事。对陶渊明来说,在柴桑火灾之后,新迁南村,有此登临胜地,更觉欣慰自得。登高不仅是在春秋佳日,还必须是在农务暇日,春种秋获,正是大忙季节,忙里偷闲,登高赋诗,个中趣味决非整天悠哉游哉的士大夫所能领略,何况还有同村的“素心人”可与共赏新诗。所以士大夫常有的雅兴,在此诗中便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两句用意颇深却如不经意道出,虽无一字刻划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也如在目前。 移居南村除有登高赋诗之乐以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两句与前事并不连属,但若作斟酒品诗理解,四句之间又似可承接。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夫之间拜会邀请的虚礼,态度村野,更觉来往的随便。大呼小叫,毫不顾忌言谈举止的风度,语气粗朴,反见情意的真率。“相呼”之意可能是指邻人有酒,特意过门招饮诗人;也可能是诗人有酒招饮邻人,或邻人时来串门,恰遇诗人有酒便一起斟酌,共赏新诗。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遭田父泥饮》)诸般境界,在陶诗这两句中皆可体味,所以愈觉含蓄不尽。 当然,人们也不是终日饮酒游乐,平时各自忙于农务,有闲时聚在一起才觉得兴味无穷:“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辄披衣,言笑无厌时。”有酒便互相招饮,有事则各自归去,在这个小小的南村,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实在,非常真诚。“各自归”本来指农忙时各自在家耕作,但又与上句饮酒之事字面相连,句意相属,给人以酒后散去、自忙农务的印象。这就像前四句一样,利用句子之间若有若无的连贯,从时间的先后承续以及诗意的内在联系两方面,轻巧自如地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琐事融成了整体。这句既顶住上句招饮之事,又引出下句相思之情。忙时归去,闲时相思,相思复又聚首,似与过门相呼意义重复,造成一个回环,“相思则披衣”又有意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强调了这一重复,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这种往复不已的章法在汉诗中较常见,如《苏武诗》、《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等,多因重叠回环、曲尽其情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陶渊明不用章法的复叠,而仅凭意思的回环形成往复不已的情韵,正是其取法汉人而又富有独创之处。何况此处还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诗意的深化。过门招饮,仅见其情意的真率,闲时相思,才见其友情的深挚。披衣而起,可见即使已经睡下,也无碍于随时相招,相见之后,谈笑起来没完没了,又使诗意更进一层。如果说过门辄呼是从地邻关系表明诗人与村人的来往无须受虚礼的限制,那么披衣而起、言笑无厌则表明他们的相聚在时间上也不受俗态的拘束。所以,将诗人与邻人之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至,也就将摒绝虚伪和矫饰的自然之乐倾泻无余。此际诗情已达高潮,再引出“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的感叹,便极其自然了: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离开此地吧!这两句扣住移居的题目,写出在此久居的愿望,也是对上文所述过从之乐的总结。不言“此乐”,而说“此理”,是因为乐中有理,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任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从表面上看,这种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似乎也可以用来解释陶渊明《移居》其二中的真趣所在。但同是“人之相与”、“欣于所遇”之乐,其实质内容和表现方式大不相同。东晋士族自恃阀阅高贵,社会地位优越,每日服食养生,清谈玄理,宴集聚相与之人,都是贵族世家,一时名流;游山玩水所暂得之乐,亦不过是无所事事,自命风雅;他们所寄托的玄理,虽似高深莫测,其实只是空虚放浪的寄生哲学而已。陶渊明的自然观虽然仍以玄学为外壳,但他的自然之趣是脱离虚伪污浊的尘网,将田园当作返朴归真的乐土;他所相与之人是淳朴勤劳的农夫和志趣相投的邻里;他所寄托的玄理,朴实明快,是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悟出的人生真谛。所以,此诗末二句“忽跟农务,以衣食当勤力耕收住,盖第耽相乐,本易务荒,乐何能久,以此自警,意始周匝无弊,而用笔则矫变异常”(张玉谷《古诗赏析》)。结尾点明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这是陶渊明自然观的核心。“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纯真的人间情谊,并从中领悟最高的玄理——自然之道。这种主张力耕的“自然有为论”与东晋士族好逸恶劳的“自然无为论”是针锋相对的,它是陶渊明用小生产者朴素唯物的世界观批判改造士族玄学的产物。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虽是以写乐为主,而终以勘为根本,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但见笔力矫变而不见运斧之迹。全篇罗列日常交往的散漫情事,以任情适意的自然之乐贯串一气,言情切事,若离若合,起落无迹,断续无端,文气畅达自如而用意宛转深厚,所以看似平淡散缓而实极天然浑成。 由此可见,作诗以理为骨固佳,其尤贵者当善于在情中化理。晋宋之交,玄风大炽,一般诗人都能谈理。山水诗中的谈玄说理成份多为后人所訾议,而产生于同时的陶渊明田园诗中亦有不少谈理之作,却博得了盛誉。原因就在刚刚脱离玄言诗的山水诗多以自然证理,理赘于辞;而陶诗则能以情化理,理入于情,不言理亦自有理趣在笔墨之外,明言理而又有真情融于意象之中。这种从容自然的境界,为后人树立了很高的艺术标准。[3]

陶渊明饮酒诗的代表作有什么二十首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读山海经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蔫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读山海经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1]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2][3]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4]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5][6]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7][8]

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9]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10]

拟挽歌辞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1]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2]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3]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4]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5]

拟挽歌辞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拟挽歌辞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1]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2]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3]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4]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5]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6]

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7]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8]

桃花源诗并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闲情赋并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本作忄旁,通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饮酒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其三)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1]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2]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3]

「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4][5]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6][7]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8]

注释:

[1]倒裳: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

[2]好怀:好心肠.

[3]乖:违背.

[4]尚同:同流合污.

[5]汩: 音古(gu3),把水搅混。《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渔父曰:何不汩其泥而扬其波?」

[6]纡辔:拉着车倒回去.

[7]讵:岂.

[8]驾:车驾,意谓道路、方向.

饮酒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蔽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饮酒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饮酒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杂诗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1]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2]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3][4]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5]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注释:

[1]阿:音「婀」,大的丘陵。

[2]景:通「影」。

[3]和:音「贺」,对答。

[4]影:指月亮。

[5]骋:意「伸展」。

简析:

这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的第二首。写诗人中夜不眠时的情怀,抒发了事业无成的感慨。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八声甘州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

匆匆未识,

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

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

要短衣匹马,

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

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

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

一阵轻寒。

卜算子

漫兴

千古李将军,

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

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

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

舍我其谁也?

卜算子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桑子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

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

新来莫是,

别有说话?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

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

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

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

石龙舞罢松风晓。

蝶恋花

送佑之弟

衰草残阳三万顷。

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

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

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

被他引惹其他恨!

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

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

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

晚恨开迟,

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

只愁风雨无凭准。

定风波

送卢提刑,约上元重来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极目南云无过雁。

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无限江山行未了。

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

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定风波

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东坡引

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绿。

重帘下遍阑干曲。

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鳃褪红玉。

花时爱与愁相续。

罗裙过半幅,罗裙过半幅。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

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

万言千句,

不自能忘堪笑。

今朝梅雨霁,

青天好。

一壑一丘,

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

应有玄经遗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汉宫春

立春日

春已归来,

看美人头上,

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

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

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

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

便薰梅染柳,

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

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

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

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

会稽蓬莱阁观雨

秦望山头,

看乱云急雨,

倒立江湖。

不知云者为雨,

雨者云乎。

长空万里,

被西风、变灭须臾。

回首听、月明天籁,

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

倩美人西去,

麋鹿姑苏?

至今故国人望,

一舸归欤。

岁月暮矣,

问何不鼓瑟吹竽。

君不见、王亭谢馆,

冷烟寒树啼乌。

贺新郎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 。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

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

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

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

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

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贺新郎

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

自霓裳曲罢,

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

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

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音尘绝,

琐窗寒,

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

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

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鸣咽。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

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

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

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

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

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

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

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

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

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

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

用前韵送杜叔高

细把君诗说:

「恍余音、钧天浩荡,

洞庭胶葛。

千丈阴崖尘不到,

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

自昔佳人多薄命,

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鱼龙惨淡,

风云开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

白日消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

夜半狂歌悲风起,

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贺新郎

赋水仙

云卧衣裳冷。

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

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

爱一点、娇黄成晕。

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

待和泪,收残粉。

灵均千古怀沙恨。

恨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

烟雨凄迷僝僽损,翠袂摇摇谁整?

谩写入、瑶琴幽愤。

弦断招魂无人赋,但的砾银台润。

愁殢酒,又独醒。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

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

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浣溪纱

父老争言雨水匀,

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

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浪淘沙

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临江仙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

博山微透暖薰笼。

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临江仙

手拈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

卷帘芳桂散余香。

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罗巾浥泪别残妆。

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露天晓角

旅兴吴头楚尾,

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

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

玉人留我醉。

明日万花寒食,

得且住、为佳耳。

满江红

点火樱桃,

照一架、

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

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

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

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

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

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过眼溪山,

怪都似、旧时曾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

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

能消几两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

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

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

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

今犹昔。

满江红

暮春

家住江南,

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

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

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

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

得知消息。

尽素如今何处也,

绿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

平芜碧。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去来兮辞》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五柳先生传》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饮酒十四》

魏晋·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杂诗》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饮酒·其九》

魏晋·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其一》

魏晋·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和郭主簿·其一》

魏晋·陶渊明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魏晋·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闲情赋》

魏晋·陶渊明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虑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杂诗十二首·其五》

魏晋·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去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咏贫士》

魏晋·陶渊明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拟挽歌辞三首》

魏晋·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古·荣荣窗下兰》

魏晋·陶渊明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魏晋·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读山海经·其十》

魏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