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云三号D星有哪些黑科技?搭载了哪些观测仪器?

2.我国目前主要的气象卫星是什么气象卫星

3.中国发射了哪些卫星?

4.中国发射了那些卫星各有什么作用

5.中国有哪些卫星,有气象卫星,人造卫星,还有什么卫星

我国气象卫星系列_中国气象卫星有哪些

01 CZ-1 东方红一号 1970.4.24 LEO 酒泉 成功

02 CZ-1 实践一号 1971.3.3 LEO 酒泉 成功

03 CZ-2 返回式卫星一号1974.11.5 LEO 酒泉 失败

04 风暴1号 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1975.7.26

05 CZ-2 第1颗返回式卫星1975.11.26 LEO 酒泉 成功

06 风暴1号 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1975.12.16

07 风暴1号 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1976.8.30

08 CZ-2 第2颗返回式卫星1976.12.7LEO 酒泉 成功

09 CZ-2 第3颗返回式卫星1978.1.26LEO 酒泉 成功

10 风暴1号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1981.9.20

11 CZ-2C 第4颗返回式卫星1982.9.9 LEO 酒泉 成功

12 CZ-2C 第5颗返回式卫星1983.8.19LEO 酒泉 成功

13 CZ-3 实验通信卫星 .1.29LEO 西昌 失败

14 CZ-3实验通信卫星 .4.8LEO 西昌 成功

15 CZ-2C 第6颗返回式卫星.9.12LEO 酒泉 成功

16 CZ-2C 第7颗返回式卫星1985.10.21LEO 酒泉 成功

17 CZ-3 实验通信卫星 1986.2.1 GTO 西昌 成功

18 CZ-2C 第8颗返回式卫星1986.10.6LEO 酒泉 成功

19 CZ-2C 第9颗返回式卫星1987.8.5 LEO 酒泉成功

20 CZ-2C 第10颗返回式卫星1987.9.9 LEO 酒泉 成功

21 CZ-3 通信卫星 1988.3.7 LEO 西昌 成功

22 CZ-2C 第11颗返回式卫星1988.8.5 GTO 酒泉 成功

23 CZ-4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1988.9.7LEO 太原 成功

24 CZ-3 通信卫星 1988.12.22 SSO 西昌 成功

25 CZ-3 通信卫星 1990.2.4 GTO 西昌 成功

26 CZ-3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1990.4.7GTO 西昌 成功

27 CZ-2E 巴基斯坦卫星 1990.7.16LEO 西昌 成功

28 CZ-4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大气一号甲卫星、大气一号乙卫星1990.9.3 SSO 太原 成功

(一箭三星)

29 CZ-2C 第12颗返回式卫星 1990.10.5 LEO 酒泉 成功

30 CZ-3 通信卫星 1991.12.28 GTO 西昌 失败

31 CZ-2D 第13颗返回式卫星 1992.8.9 LEO 酒泉 成功

32 CZ-2E 澳星B1 1992.8.14 LEO 西昌 成功

33 CZ-2C 第14颗返回式卫星、瑞典星1992.10.6 LEO 酒泉 成功

34 CZ-2E 澳星B2 1992.12.21 LEO 西昌 卫星爆炸星箭分离

35 CZ-2C 第15颗返回式卫星 1993.10.8 LEO 酒泉 成功

36 CZ-3A 实践3号、模拟星 1994.2.8 GTO 西昌 成功

37 CZ-2D 第16颗返回式卫星 1994.7.3 LEO 酒泉 成功

38 CZ-3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1994.7.21GTO 西昌 成功

39 CZ-2E 澳星B3 1994.8.28 LEO 西昌 卫星定点失败

40 CZ-3A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1994.11.30 GTO 西昌 成功

41 CZ-2E 亚太二号通信卫星 1995.1.26 LEO 西昌 失败

42 CZ-2E 亚洲二号通信卫星 1995.11.28LEO 西昌 成功

43 CZ-2E 艾科斯太一号 1995.12.28 LEO 西昌 成功

44 CZ-3B 708国际通信卫星 1996.2.15 GTO 西昌 失败

45 CZ-3 亚太一号A通信卫星 1996.7.3 GTO 西昌 成功

46 CZ-3 中星七号通信卫星 1996.8.18 GTO 西昌 失败

47 CZ-2D 第17颗返回式卫星 1996.10.20 LEO 酒泉 成功

48 CZ-3A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1997.5.12 GTO 西昌 成功

49 CZ-3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1997.6.10 GTO 西昌 成功

50 CZ-3B 马部海通信卫星 1997.8.20 GTO 西昌 成功

51 CZ-2C/SD 铱星模拟星(双) 1997.9.1 LEO 太原 成功

52 CZ-3B 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 1997.10.17GTO 西昌 成功

53 CZ-2C/SD 铱星(双) 1997.12.8 LEO 太原 成功

54 CZ-2C/SD 铱星(双) 1998.3.26 LEO 太原 成功

55 CZ-2C/SD 铱星(双) 1998.5.1 LEO 太原 成功

56 CZ-3B 中卫一号通信卫星 1998.5.30 GTO 西昌 成功

57 CZ-3B 鑫诺一号通信卫星 1998.7.18 GTO 西昌 成功

58 CZ-2C/SD 铱得(双) 1998.8.20 LEO 太原 成功

59 CZ-2C/SD 铱星(双) 1998.12.19 LEO 太原 成功

60 CZ-4B 风云一号、实践五号1999.5.10 SSO 太原 成功

61 CZ-2C/SD 铱星(双) 1999.6.12 LEO 太原 成功

62 CZ-4B 资源一号 1999.10.14 SSO 太原 成功

63 CZ-2F 神舟一号 1999.11.20 LEO 酒泉 成功

64 CZ-3A 中卫一号通信二十二号卫星 2000.1.20 GTO 西昌 成功

65 CZ-3 风云二号 2000.6.25 西昌 成功

66 CZ-4B 资源二号 2000.9.1 太原 成功

67 CZ-3A 北斗星一号 2000.10.31 西昌 成功

68 CZ-3A 北斗二号 2000.12.21 西昌 成功

69 CZ-2F 神舟二号 2001.1.10 酒泉 成功

70 CZ-2F 神舟三号 2002.3.25 酒泉 成功

71 CZ-4B 风云一号、海洋一号 2002.5.15 太原 成功

72 CZ-4B 中国资源二号 2002.10.27 太原 成功

73 CZ-2F 神舟四号 2002.12.30 酒泉 成功

74 CZ-3A 北斗一号 2003.5.25 西昌 成功

75 CZ-2F 神舟五号 2003.10.15 酒泉 成功 (杨利伟)

76 CZ-4B 资源一号、创新一号 2003.10.21 太原 成功

77 CZ-2D 第18颗返回式卫星 2003.11.3 LEO 酒泉 成功

78 CZ-3A 中星20号 2003.11.15 GTO 西昌 成功 00:01

79 CZ-2C/SM 探测一号 2003.12.30 西昌 成功 03:06

80 CZ-2C/SM "探索一号""纳星一号" 2004.4.18 西昌 成功 23:59

81 CZ-2C/SM 探测二号 2004.7.25 太原 成功 15:05

82 CZ-2D 第19颗返回式卫星 2004.8.29 LEO 酒泉 成功 15:50

83 CZ-4B 两颗“实践”六号 2004.9.9 太原 成功 7:14

84 CZ-2D 第20颗返回式卫星 2004.9.27 LEO 酒泉 成功 16:00

85 CZ-3 风云二号C 2004.10.19 西昌 成功 9:20

86 CZ-4B 中国资源二号03 2004.11.6 太原 成功 11:10

87 CZ-2C 试验卫星二号 2004.11.18 西昌 成功 18:45

CZ-3B 亚太六号通信卫星 2005. GTO 西昌

CZ-2F 神舟六号 2005.9. 酒泉

风云三号D星有哪些黑科技?搭载了哪些观测仪器?

我国的气象卫星是“风云”系列。

风云气象卫星是中国于1977年开始研制的气象卫星,1988年、1990年和1999年,先后发射了3颗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即风云1号A、B和C气象卫星。

“风云”气象卫星系列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30年中国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和自主创新,我国已成功发射了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仍有5颗在轨稳定运行,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航空、航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性、专业性和决策性服务。

我国目前主要的气象卫星是什么气象卫星

我国已经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推出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卫星成功进入了预定轨道。

某专家介绍,风云第3号设计寿命5年,恒星装有先进的遥感仪器,除了微波温度计,微波潮流仪,微波成像仪,空间环境监控仪器包和全球导航卫星掩模探测器等5型遗传仪器,红外线高频仪大气检测器,近红外高频温室气体监测器,广角奥罗拉成像仪,电离层光度测量是一种新的开发。核心仪器中的分辨率光谱成像器已经升级了第一个繁星,并且性能显着提高。

中型分辨率谱成像器

风云第3系列的核心仪器之一是中型分辨率谱成像仪。

升级此仪器后,它可以与美国最新的联合极端轨道气象卫星的最新成像仪器相媲美,并成为最先进的宽遥感仪器之一。

据报道,中分辨率光谱集成了原始凤云第3号卫星两种成像仪器的功能。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像仪器,以获得250米的分辨率红外分裂窗口区域数据。你每天都没有差距。世界250米的分辨率真彩色图像,实现云,气溶胶,水蒸气,土地表面特征,海水等高精度定量反应,为中国的生态治理和恢复,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持,提供了中国观察全球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和气候评估计划。

红外高频大气垂直探测器

该仪器在世界上采用最先进的傅立叶干扰检测技术,可以实现气体系统的高光谱分辨率,包括1370个通道。

据报道,与原始风云3号相比,光谱通道数量增加了70次,频谱分辨率达到高达0.625厘米,可以提高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轮廓倒置精度超过1次,极端大大提高了我国中期和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支持能力,并扩大了天气预报的有效老化老龄化2-3天。

高光栅温室气体监测器是一种监控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遥感仪器。

“这个乐器更有趣。”张鹏表示,该仪器可以获得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的全球浓度分布和时间变化,提高区域温室气体通量的定量估计在区域规模上。分析和监控全球碳源,为巴黎气候大会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监测数据。

“在去年年底,我国推出了一颗碳卫星。碳卫星的一项任务是进行高光谱二氧化碳监测。二氧化碳是全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参数,因此对全球二氧化碳非常重要监测,丰云No.3 D高光电温室气体监测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广角光学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

有两种与空间环境密切相关的新仪器,广角光学成像和另一个电离量大计。

广角光学成像仪是世界上第一遥感仪器,可从空间获取极光图像。紫外线带可以实现极端的紫外线带,极光图像,空间分辨率约为130°×130°。可以监测10公里,非常光边界位置,电离层全球图像和沉降电子分布,并且可以报道极性的电力和极性的光度和沉降颗粒的偏振,以及磁场预测磁层是子预测和极性区域电离层天气预报。

通过测量氧原子和氮素分子的角辐射强度,反转夜间电子浓度和白天氧氮比参数来测量电离光度计,以实现电离层状态并改变监测。

中国发射了哪些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共4颗,是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共发射了4颗,即FY-1A卫星,FY-1B卫星,FY-1C卫星、FY-1D卫星。

FY-1A,1B是试验型气象卫星,分别于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用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卫星本体是1.4×1.4× 1.2米的六面体,星体外侧对称安装六块太阳帆板,卫星总长度为8.6米,星重750千克,三轴定向稳定,卫星高900公里,倾角99°,周期102?86分钟,每天卫星绕地球为14圈。首颗 FY-1A卫星入轨后获取了大量高质量云图资料。由于姿态失控,卫星工作了39天;FY- 1B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比FY─1A有明显改善,但系统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两颗卫星上装载的遥感器,成像性

能良好,获取的试验数据和运行经验为后续卫星的研制和管理提供了有意义的数据。FY-1A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世界少数几个有能力自己研制、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国家的行列。

FY-1C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运行于901千米的太阳同步极轨道,卫星设计寿命3年。卫星的主要遥感器是甚高分辨率可见光-红外扫描仪,通道数由FY-1A/B的5个增加到10个,分辨率为1100米。卫星获取的遥感数据主要用于天气预报和植被、冰雪覆盖、洪水、森林火灾等环境监测,FY-1C卫星因其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而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入世界业务极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中国第一颗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的卫星。

FY-1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于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

风云二号

FY-2A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第一颗试验卫星,FY-2A卫星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成功,姿态均为自旋稳定,只有一个三通道扫描辐射计,设计寿命3年。 1997年12月1日正式交付用户进行业务使用。卫星云图资料在监测台风和海洋天气、暴雨预报、为防汛服务、进行青藏高原上空天气系统分析、航空气象保障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已发挥出重要作用。

FY-2A卫星运行了3个月左右就开始出现一些故障,只能间歇性工作,每天工作6到8小时之后就要休息。在气象业务应用上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没有实现业务化。

B星编辑

FY-2B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第二颗试验卫星,FY-2B卫星于2000年6月25日“长征三号”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7月6日成功获取第一张原始云图。姿态均为自旋稳定,只有一个三通道扫描辐射计,设计寿命3年。

FY-2B星发射上去之后,运行了不到8个月,星上有一个部件开始出毛病,卫星转发下来的信号比正常情况下衰减很多,接收起来非常困难。在气象业务应用上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没有实现业务化。这颗卫星的运行给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后续卫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C星编辑

FY-2C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第一颗业务卫星。2004年10月19日,FY-2C卫星发射升空后,24日定位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定点距地面36000千米,占据了FY-2B卫星位置,以对亚太地区气象情况进行观测。卫星定位后4天,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适应性调试,与卫星进行了技术对接,打通了业务测控、数据传输与转发信道,开通了扫描辐射计。

D星编辑

2006年12月8日风云二号(FY-2D)静止业务气象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在轨备份”。风云二号D星运行稳定,技术状态良好。

E星编辑

2008年12月23日08时54分04秒,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E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风云二号E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增添了新的一员,对于确保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F星编辑

2012年1月13日8时56分,风云二号07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二号F星是风云二号

风云二号F星

风云二号F星 (3张)

03批3颗卫星中的首发星,星载两个主要载荷: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

扫描辐射计包括1个可见光和4个红外通道,可以实现非汛期每小时,汛期每半小时获取覆盖地球表面约1/3的全圆盘图像。同时,风云二号F星还具备更加灵活的、高时间分辨率的特定区域扫描能力,能够针对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进行重点观测,将在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空间环境监测器实现对太阳X射线、高能质子、高能电子和高能重粒子流量的多能段监测,用于开展空间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

首颗发射

2008年5月27日11时02分,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中国自行研究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颗装载10余种先进探测仪器的卫星升空后,将使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第二颗

2010年11月5日,中国“风云三号”第二颗气象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极轨气象卫星下午星,它将和“风云三号”A星组成上下午双星同时在轨运行的格局。

发射成功

2010年11月5日凌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把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将与第一颗“风云三号”组网运行,由原来的一天全球扫描2次变为4次,从而提高对台风、雷暴等灾害性天气的的观测能力。据悉,“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和“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均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总研制。据了解,除了天气预报外,“风云三号”B星还有监测干旱、水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全球冰雪覆盖和臭氧分布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的能力,甚至还能对全球粮食产量进行预估。

根据计划,中国将在未来10年发射14颗气象卫星。

第三颗

北京时间2013年9月23日11时许,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将与正在轨运行的两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组网运行,进一步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主要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参数,并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同时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以及航空、航海等提供气象信息。

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为试验应用星,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10年11月成功发射,仍在轨稳定运行。“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实现三星组网后,其观测数据更新时效将由12小时缩短为6小时,从而大幅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中国发射了那些卫星各有什么作用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准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1988年9月7日 FY-1A 发射成功

△1990年9月3日 FY-1B 发射成功

应用与特点:验证了卫星方案和采用的多项新技术。星载5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的性能和卫星的主要功能,与美国第三代极轨气象卫星相当,接近业务应用水平;卫星可见光通道图像质量良好,信噪比高于设计要求。

△1999年5月10日 FY—1C 发射成功

应用:每天定时两次向世界各地气象台站实时发送10个通道1.1 km甚高分辨率的数字量云图;记录存储全球国外地区4个通道4 km分辨率数字量云图,延时回放给我国地面站。

卫星由遥感(含空间粒子探测器)、图像传输、DCDS、天线、结构、热控制、电源、姿态控制、测控和星载计算机10个分系统组成。前4个分系统是卫星的有效载荷,后6个分系统是卫星平台服务分系统。

特点:①10通道扫描辐射计

卫星的主要探测器是两台互为备份的10通道扫描辐射计,其主要技术性能的在轨实测结果如表1、2所示。其中可见光和近红外通道定标精度达到10%的指标要求;红外辐射定标精度达到1K指标要求;空间分辨率HRPT图像优于1.1km, GDPT图像优于4km。

②空间粒子成分探测器

空间粒子成分探测器探测结果如表3所示。

③图像传输特性

高分辨率图像传输(CHRPT):频率1700MHz,码速率为l.3308Mb/s,全球任意地点可以实时接收。

延时图像传输(DPT):频率为1708 MHz,码速率为1.3308Mb/s,分为GDPT和LDPT两种。GDPT用于星上存储4个通道(通道1,2,4,5)、4 km分辨率均匀化的全球资料,星上可存储时间为300min的观测资料,当卫星过境时回放,每天可以获得一次全球资料。

④卫星姿态控制性能FY-1C星三轴稳定对地定向的姿控系统采用偏置动量轮加磁进动、章动控制和磁平稳卸载方案。三台红外地平仪是主要的姿态测量仪器,两台计算机构成姿控中央控制器。其在轨测试结果见表4。

⑤卫星寿命和云图资料可用率

卫星设计寿命为2年;寿命期内云图资料的可用率大于97.5%。

△2005年5月15日FY-1D 发射成功

特点:

第一,先进的静止轨道观测的技术。静止轨道距离地球有35800公里,在这么远的地方获得高清晰图象,技术上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它的第一个技术特点就是星上的观测仪器,有5个通道,就是可以同时获取5张图。

第二,卫星总体设计技术。风云二号的图象质量是非常好的,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图象,卫星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星上怎么提供能源,怎么样控制好卫星的姿态,怎么样保证星上数据处理和下发等等。

第三,星地一体化实现了高精度的图象定位。一般网友对这个可能不是很了解,遥感卫星要实现对地球的图象精确定位是比较难的事情,尤其是静止轨道卫星,这么远,我们实现了图象定位准确度“像元级”。定位准的好处有:1.对发生灾害位置的估计就会减少误差。2.会使连续动画保持稳定。

第四,风云二号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做的定量应用比较有特色,有些应用技术也是国际同行公认的。在处理风云二号观测到的数据时形成了各种各样定量的产品,用这样一些观测数据可以反演出各种大气物理参数。比如风场、云参数、降水信息等。

第五,星地系统实现了稳定业务运行。气象卫星要求观测是连续的,卫星一旦停止工作,就会给天气预报、灾害监测造成严重影响。风云二号星地系统实现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主要作用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监测数据。

承担为全球天气和气候观测的义务。

△试验星:风云二号A星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成功,

风云二号B星于2000年6月25日发射成功

△业务星:云风二号C星2004年10月19日发射成功

云风二号D星200612月8日年发射成功。

风云二号E星计划于2009年发射

技术特色:

第一,先进的静止轨道观测的技术。静止轨道距离地球有35800公里,在这么远的地方获得高清晰图象,技术上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它的第一个技术特点就是星上的观测仪器,有5个通道,就是可以同时获取5张图。

第二,卫星总体设计技术。风云二号的图象质量是非常好的,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图象,卫星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星上怎么提供能源,怎么样控制好卫星的姿态,怎么样保证星上数据处理和下发等等。

第三,星地一体化实现了高精度的图象定位。一般网友对这个可能不是很了解,遥感卫星要实现对地球的图象精确定位是比较难的事情,尤其是静止轨道卫星,这么远,我们实现了图象定位准确度“像元级”。定位准的好处有:1.对发生灾害位置的估计就会减少误差。2.会使连续动画保持稳定。

第四,风云二号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做的定量应用比较有特色,有些应用技术也是国际同行公认的。在处理风云二号观测到的数据时形成了各种各样定量的产品,用这样一些观测数据可以反演出各种大气物理参数。比如风场、云参数、降水信息等。

第五,星地系统实现了稳定业务运行。气象卫星要求观测是连续的,卫星一旦停止工作,就会给天气预报、灾害监测造成严重影响。风云二号星地系统实现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为满足我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特点:第一,将实现对大气的三维探测。因为卫星上携带有先进的微波探测仪器和红外垂直探测仪,不光可以了解云和大气的表面特性,而且可以了解大气温度湿度的垂直结构分布,这对天气预报特别是对数值预报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二,实现全球高分辨率观测。对全球气候和自然灾害监测有重要价值。风云三号卫星有很强的的星上存储能力,可以存储全球观测到的数据。同时,中国气象局已经和瑞典进行合作,在北极地区建立了数据接收业务,可以获取全球观测资料,并传输到北京。

第三,实现了全天候和全天时工作。风云三号卫星不受白天和黑夜的限制,也不受各种天气状况的影响,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工作,提供24小时的观测服务。这对遥感科技工作而言,是一个福音。

应用:(1)为天气预报,特别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的温、湿、云辐射等气象参数;

(2)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

(3)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并为气候诊断和预测提供所需的地球物理参数;

(4)为军事气象和航空,航海等专业气象服务,提供全球及地区的气象信息。

目前,我国的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已经进入业务化,在轨运行的卫星分别是风云一号D星(2002年发射)和风云二号C星(2004年发射)。 我国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行研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第一代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A、B、C、D卫星,分别于1988年9月、1990年9月、1999年和2002年发射;第二代风云三号(FY-3)极轨气象卫星,将于2008年发射第一颗卫星。第一代风云二号(FY-2)静止轨道气象卫星A、B、C、D卫星,分别于1997年6月、2000年6月、2004年10月和2006年12月发射。风云二号C、D卫星发射后,实现了业务星的在轨备份和双星组网运行。2008年将发射风云二号E星,正在立项研制的风云二号F、G、H星,将与新一代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实现在轨业务衔接。 东方红二号(DFH-2)[图] <212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05:48> <点数:6988> 东方红二号甲(DFH-2A)[图] <396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06:28> <点数:4515> 东方红三号(DFH-3)[图] <164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06:57> <点数:3762> 东方红三号(DFH-3) 2[图] <361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07:33> <点数:2701> 东方红三号卫星 3[图] <362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08:03> <点数:2553> 返回式一号(FSW-1)[图] <322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08:44> <点数:2971> 返回式一号甲(FSW-1A)[图] <435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09:12> <点数:2153> 返回式一号乙(FSW-1B)[图] <397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09:34> <点数:1843> 实践一号(SJ-1)[图] <23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0:03> <点数:2147> 实践二号(SJ-2)[图] <237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0:30> <点数:1609> 实践四号(SJ-4)[图] <187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2:22> <点数:1492> 实践五号(SJ-5)[图] <818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2:47> <点数:1541> 资源一号(ZY-1)[图] <283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3:24> <点数:1621> 资源二号(ZY-2)[图] <505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4:44> <点数:1289> 风云一号(FY-1)[图] <507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5:07> <点数:1461> 风云二号(FY-2)[图] <1087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5:38> <点数:1146> 风云二号卫星 2[图] <535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6:07> <点数:1301>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号(Beidou-1)[图] <244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6:39> <点数:1851>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2[图] <878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7:21> <点数:1478>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3[图] <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7:42> <点数:1615> 海洋一号(HY-1)[图] <534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18:07> <点数:1915> 神舟一号(Shenzhou-1)[图] <496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0:18> <点数:2590> 神舟一号 2[图] <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0:50> <点数:1899> 神舟一号 3[图] <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1:14> <点数:1136> 神舟一号 4[图] <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1:33> <点数:1094> 神舟二号[图] <137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3:27> <点数:1686> 神舟三号(Shenzhou-3) <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5:07> <点数:433> 神舟三号(Shenzhou-3)[图] <961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6:14> <点数:1597> 神舟四号(Shenzhou-4)[图] <569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7:05> <点数:1560> 神舟四号(Shenzhou-4) 2[图] <0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7:23> <点数:1821> 神州五号飞船[图] <142 字节> 无志无识无恒 <2005-10-10 23:29:37> <点数:3579> 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 发射日期 卫星名称 1长征1号1970.4.24东方红1号科学试验卫星 2长征1号1971.3.3实践1号科学实验卫星3长征2号1974.11.5返回式卫星 4风暴1号1975.7.26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5长征2号1975.11.26第1颗返回式卫星 6风暴1号1975.12.16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7风暴1号1976.8.30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8长征2号1976.12.7第2颗返回式卫星 9长征2号1978.1.26第3颗返回式卫星 10风暴1号1981.9.20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11长征2号丙1982.9.9第4颗返回式卫星 12长征2号丙1983.8.19第5颗返回式卫星 13长征3号.1.29试验卫星* 14长征3号.4.8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 15长征2号丙.9.12第6颗返回式卫星 16长征2号丙1985.10.21第7颗返回式卫星 17长征3号1986.2.1东方红2号通信卫星 18长征2号丙1986.10.6第8颗返回式卫星 19长征2号丙1987.8.5第9颗返回式卫星 20长征2号丙1987.9.9第10颗返回式卫星 21长征3号1988.3.7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22长征2号丙1988.8.5第11颗返回式卫星 23长征4号1988.9.7风云1号气象卫星 24长征3号1988.12.22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25长征3号1990.2.4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26长征3号1990.4.7亚洲1号通信卫星 27长征2号捆1990.7.16巴基斯坦科学试验卫星(澳星模拟星) 28长征4号1990.9.3风云1号气象卫星、大气1号甲卫星、大气1号乙卫星 29长征2号丙1990.10.5第12颗返回式卫星 30长征3号1991.12.28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31长征2号丁1992.8.9第13颗返回式卫星 32长征2号捆1992.8.14澳普图斯B1通信卫星 33长征2号丙1992.10.6第14颗返回式卫星、瑞典弗利亚科学试验卫星 34长征2号捆1992.12.21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 35长征2号丙1993.10.8第15颗返回式卫星 36长征3号甲1994.2.8实践4号科学实验卫星(模拟星) 37长征2号丁1994.7.3第16颗返回式卫星 38长征3号1994.7.21亚太1号通信卫星 39长征2号捆1994.8.28澳普图斯B3通信卫星 40长征2号甲1994.11.30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 41长征2号捆1995.1.26亚太2号通信卫星 42长征2号捆1995.11.28亚洲2号通信卫星 43长征2号捆1995.12.28艾科斯达1号通信卫星 44长征2号乙1996.2.15国际708通信卫星 45长征3号1996.7.3亚太1号A通信卫星 46长征3号1996.8.18中星7号通信卫星 47长征2号丁1996.10.20第17颗返回式卫星 48长征3号甲1997.5.12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 49长征3号1997.6.10风云2号气象卫星 50长征3号乙1997.8.20马部海通信卫星 51长征2号丙(改)1997.9.1铱星模拟星(双星) 52长征3号乙1997.10.17亚太2号R通信卫星 53长征2号丙(改)1997.12.8铱星(双星) 54长征2号丙(改)1998.3.26铱星(双星) 55长征2号丙(改) 1998.5.2铱星(双星) 56长征3号乙1998.5.30中卫--1号通迅卫星 57长征3号乙1998.7.18鑫诺1号通迅卫星(欧) 58长征2号丙(改)1998.8.20铱星(双星) 59长征2号丙(改) 1998.12.19铱星(双星) 60长征4号乙1999.5.10风云1号气象卫星、实践5号科学实验卫星 61长征求号乙(改) 1999.6.12铱星(双星)

中国有哪些卫星,有气象卫星,人造卫星,还有什么卫星

1、东方红一号卫星

它的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自重173千克,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初始轨道参数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倾角68.5度,运行周期114分钟。卫星外为直径约1米的近似球体的多面体,它以20.009兆赫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 

2、东方红二号甲卫星

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是在东方红二号卫星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它也是一颗双自旋稳定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该卫星1988年3月7日首次发射,现已发射3颗,分别定点于东经87.5度、东经110.5度、东经98度,覆盖个中国。此型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内通信、广播、电视、传真和数据传输。外形尺寸直径2.1米高3.68米的圆柱体卫星质量441千克,有效载荷4个C波段转发器,工作寿命4年半。

扩展资料

“东方红一号” 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潘厚仁为中心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孙家栋则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

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次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

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 、海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天文卫星和空间探测卫星等15类。

一、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

“东方红一号”(NSSDC ID: 1970-034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

东方红二号卫星是中国二十世纪末用于远距电视传输的主要卫星,该卫星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分别定位于东经87.5度、东经110.5度和东径98度等处,能覆盖中国全境及周围一些地区。

东方红三号卫星是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传输、广播、通信及数据传输等业务。卫星上有24路C频段转发器,服务范围有中国大陆、海南、台湾及近海岛屿。

东方红四号(DJS-2/DFH-4)是一种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通讯卫星平台,用于替代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的中国第三代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除了供中国使用外还出口到了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

二、北斗系列导航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能向有更高要求的授权用户提供进一步服务,军用与民用目的兼具。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又称为北斗一号,是中国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即有源区域卫星定位系统,在卫星的寿命到期后(设计值8年),系统已停止工作。

正式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被称为北斗二号,是中国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BDS,曾用名COMP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词一般用来特指第二代系统。此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目标是对全球提供无源定位,与全球定位系统相似。在计划中,整个系统将由35颗卫星组成,其中5颗是静止轨道卫星,以与使用静止轨道卫星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兼容。

三、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中国的气象卫星为风云系列卫星,目前有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D、E、F星,风云三号A、B、C星8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卫星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主要任务是对地观测,每小时获取一次对地观测的可见光、红外线和水汽的云图。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主要用于有关大雾、冰凌、积雪覆盖、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监测服务。 

四、"资源"系列资源卫星

资源1号为传输型遥感卫星,运行在圆形太阳同步轨道,与赤道平面倾角为98.5度。这一代卫星综合了美国"陆地卫星"5和法国斯波特3的优点,并且比它们具有更大的应用范围,能适应多用途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具有较高的自主能力、高精度的姿态控制系统和适应变轨能力要求的轨道控制系统。资源1号为中国的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等重要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资源2号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和空间科学试验。

五、"海洋"系列海洋卫星

海洋一号卫星,运行在高798千米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设计寿命2年。发射这颗卫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海水、浅海地形、海流特征和海面上大气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海洋二号卫星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首制星“海洋二号A”于2011年8月16日在太原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主要搭载微波遥感器,完成对海洋水动力环境的监测。“海洋二号A”上具有四种有效载荷: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微波辐射计。卫星可完成对星下点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速风向、海表面温度、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态水含量以及海面降水、海冰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