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意义_气候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
1.气候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2.人类的生活和身体会不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3.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有利。有弊的影响有哪些,会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和国家)
4.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
1、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温度上升,这表现为全球变暖现象。温度上升会引发极端天气的增加,如热浪、干旱和强降雨等。这对农业、水、生态系统和健康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2、气候模式变化: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模式的不断改变。这包括降雨模式的改变、季节性变化的错位以及风向和气流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水和生态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能导致洪涝、干旱和作物减产等问题。
3、海平面上升: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正在逐渐上升。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城市和生态系统。可能导致海岸侵蚀、咸水入侵淡水、岛屿消失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4、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栖息地破坏,使得一些物种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一些生物无法适应快速的气候变化,造成物种灭绝。这对生态平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发生气候变化的原因
1、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森林砍伐,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其中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这些温室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2、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地利用的改变,如森林砍伐、城市化和农业扩张等。这些活动会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释放出更多的碳,并减少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
气候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种:
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气候产生的副作用;
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地改变气候条件.
在现阶段,以第一种影响占绝对优势,而这种影响以以下三方面表现得最为显著,即①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至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改变大气的化学组成;②在农牧业发展和其它活动中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如破坏森林和草原植被,海洋石油污染等等;③在城市中的城市气候效应.自世界工业革命后的200年间,随着人口的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这种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强研究力度,取措施,有意识地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环境和气候的人类活动,使之向有利于改善气候条件的方向发展.
人类的生活和身体会不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天气、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主要是气象灾害的影响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每年由于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目前,全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发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近年来,因其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风雹,风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我国风雹灾害发生的地域很广,据统计,农业因风雹受灾面积的重灾年达9900多万亩(1993年),轻灾年也有5600多万亩(1994年)。
——低温冷冻,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冻害年如1968、1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1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危害有: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2005年12月山东威海、烟台遭遇40年来最大暴风雪,此次暴风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7143亿元。
回顾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以及热带气旋导致的台风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灾害种类。在气象灾害中,干旱也是我国影响面最大、最为严重的灾害。旱灾的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影响远。因此,旱灾也是我国气象灾害中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类灾害。 在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是仅次于旱灾的气象灾害。此外,雷击、沙尘暴、霜冻、冰雹、雾灾等在我国也是经常发生的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
城市生活气象(要点)
v 城市生活气象关注气象条件对城市居民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v 生活气象指数预报是以气象要素未来的短期变化为主线,综合分析气象条件变化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做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且为群众乐于接受的生活环境气象预报。
v 以指数的形式进行发布预报,既能使老百姓理解,又做到了科学量化。
v 生活气象服务指数种类繁多,因气候、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季节的差异,各地发布的生活气象指数预报不尽相同。
v 常见的城市生活气象指数涉及居民生活、市政保障、医疗保健、环境污染、商业活动、旅游服务、公共安全等。
v 居民生活气象指数,有紫外线指数、花粉浓度、人体舒适度、体感温度、穿衣指数、晨练指数、热浪指数、风寒指数、寒冷指数、炎热指数、晾晒指数、霉变指数等。
v 城市生活保障方面,有供水指数、空调开机指数(供电)、供暖指数等。
v 医疗气象指数,有中暑指数、感冒指数、冻伤指数、呼吸道疾病气象指数、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消化道疾病气象指数等。
v 环境污染气象指数,有空气质量等级、空气污染指数、污染扩散指数、大气清洁度、负离子气象指数等。
v 商业气象指数,有商场客流气象指数、空调销售指数、啤酒气象指数、冷饮气象指数、洗车气象指数、
v 旅游气象指数,有景区客流指数、登山气象指数、滑雪气象指数、游泳气象指数预报、钓鱼气象指数等。
v 公共安全气象指数,有防火气象指数、火险等级、干燥指数、交通安全、行车安全指数、公路通行气象条件等。
v 众多气象服务指数中以紫外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呼吸道疾病指数等尤为重要。
v 紫外线辐射强度是指白天正午时间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对人体的皮肤、眼睛等可能造成的损坏程度,过度的太阳照射可能损害皮肤和眼睛,严重可能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
v 既要注意适度照射阳光,又不宜过度;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30分钟;外出时要注意适当取防晒措施。
v 人体舒适度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组合下人体的舒适感觉,一般认为以70%—80%的人感觉为判断标准。
v 天气气候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系列反应,一是气象条件会诱发或者使病状恶化,再者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因特定的气候环境会使某种疾病多发,如伤寒、感冒、消化系统感染等。
v 气温在18度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度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v 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
v 在强冷空气影响前后,有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哮喘病、气管炎、溃疡病类风湿病、脑血管异常的患者病征都容易有异常变化。
v 气象过敏症是不同季节、不良气象要素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发生的某种病症,这些气象因素还会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
v 当天气发生较剧烈变化时,冷暖干湿、风霜雨雪等气象因素产生刺激作用,当人体适应能力下降时,就会产生气象过敏症。
v 春季,气候变幻多端,今天风和日丽,明天阴雨连绵,常使人很难适应,容易出现春季气象过敏症。
v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稀释、聚积、清除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在逆温层、大雾天气等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状况严重,应避免室外活动。
v 人们常认为早晨的空气最新鲜是一种误解,其实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在一年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
v 晨练要注意“四大忌”:晨练并非越早越好,日出之后是晨练的好时机;不宜在马路边晨练;清晨树荫绿叶下空气质量差;雾天晨练有损无益。
v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住的房屋,以“坐北朝南”为最佳选择。这样的房屋既可以适当利用冬夏的阳光,又可“巧妙”适应冬夏的“季风”。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P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 气候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P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也包括负面效应。
P 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P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并将继续产生明显影响。
P 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P 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因此减少。
P 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P 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
P 一些极端天气气候可能因此增加。
P 目前,对气候变暖后极端天气、气候可能出现的变化了解甚少。
P 已有研究指出,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的一些极端,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由这些极端引起的后果也会加剧。
P 全球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是不利的。
P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
P 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
P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之一。
P 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P 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传播范围可能增加,危害人类健康。
P 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有利。有弊的影响有哪些,会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和国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有了更好的条件认识自身和外界,面对复杂的气候以及环境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这些都离不开人类的活动,在寻找解决方案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研究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气候变化更多的是带给整个生物圈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自身的影响不甚了解。科学家们却发现,气候变化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人类自杀率的增加。
目前我们正处于气候变暖的初步阶段,人们已经观察到海平面上升对很多沿海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认识到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在冰层中休眠的细菌开始传播。然而,科学家们认为,气候变化除了带来呼吸系统疾病等传染病的蔓延之外,还将增加人们受伤的几率,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借助于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人们可以看到气温升高而导致人口死亡率增加的趋势,如果一个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平时升高了1℃-2℃,这时的死亡率也会比正常年份高。
二者虽然没有明显的联系,但是科学家们认为,温暖的天气增加了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如果夏天的温度过高,人们选择游泳降温的方式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样与此有关。
同时,科学家认为,冬季老年人的死亡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温度低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子女们也会对其进行更全面的照顾。而适合活动的季节里,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别的活动,引起冲突以及疾病的方式也因此增多。
人们可能会觉得相关研究有些荒谬,但是根据科学家们的表述,我们可以很快了解到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目前相关问题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气候变化同样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面对这样的状况,科学家们认为,我们需要加强人们的防患意识,在特殊的天气中设置更多的岗位来减少事故的发生,这可能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挑战,是正在北京召开的气候变化国际科学讨论会的主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教授指出,气候变化让我们又多了一个立即取紧急行动的理由。
当前最急迫的是我们对于全球变暖还缺少基本的认知,气温升高到底会改变些什么。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气候变暖将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如:温度升高使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对某些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但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是以负面影响为主。
———种植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气候变暖使蒸发加大,如果降水量不明显增加,将会使我国农牧交错带南扩。东北与内蒙古相接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70公里左右,华北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150公里左右,西北部农牧交错带界线将南移20公里左右,草原的面积将因此增加。但农牧过渡带是潜在的沙漠化地区,沙化威胁巨大。
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中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气候变暖同样对昆虫、杂草有利,这使得农药和除草剂的施用量增大。
———农业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年平均温度增加1°C,大于10°C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就延长15天,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也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到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三熟制的北界北移500公里之多,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
———水将变得更少更脏。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使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我国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变幅较少;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变幅最大,以辽河流域增幅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全球变暖还使得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
在干旱年份,气候变暖引起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形势,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尤其是在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的地区。预计2010——2030年西部地区缺水量约为200亿立方米,2050年将缺水100亿立方米。全球变暖将使降水变率随着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蒸发量也会因全球平均温度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
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同时,河水温度的上升,也会促进河流里污染物沉积、废弃物分解,进而使水质下降。
———个人生活质量将会下降。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将更加明显,高温使得、细菌、、敏感原更活跃,同时它也会损害人的精神、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高温热浪的增加将使与热有关的疾病和死亡增加。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对贫穷地区的人口将是最大的。
气候变暖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居住在河边和海岸带的居民受气候变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因高温、多雨而加剧。人口居住密度很高的低海拔海岸区的城市,更是经常处于海岸气候极端的威胁之中。在我国,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产业,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更严重。( ..
先,根据科学家的共识,气候变化90%的责任来自于人类。在过去的百来年里,人们的生活能源基本上都来源于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然而这些燃料在为我们提供能量的过程中会排放温室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元凶,所以说,人类过度依赖化石燃料,不注重处理工业废气等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其次,气候变化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冰川消融、极端气候、粮食减产、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空气污染等等。著名的度岛马尔代夫,以风景优美、自然纯净闻名,每年有大量的旅客去那里旅游,更有甚者选择在那里结婚、度蜜月。这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岛屿,却面临着气候变化而会消失的可能。轻微的海平面上升也会为人们带来严重的破坏,许多沿海城市或村庄会因为海水上涨,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面对这样的气候变化情况,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迅速的提高能源效率。从最根本上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地球不再继续变暖。新能源的开发、植树造林转化温室气体都是需要我们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去完成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