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次警告人类在200年内离开地球的霍金究竟发现了什么?

2.南极是人类最后一块无主之地,为什么说它能成为地球气候系统导航伞?

3.胡森林人物简介

4.世界林业大讲堂 | 冰盖:生态系统调节器

气候变化阴谋论_气候阴谋论

提起2023年人类灭绝,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如果人类突然灭绝,多少年以后还会出现像人类一样的文明?另外,还有人想问您好,2023年人类真的会灭亡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32年人类灭绝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果人类突然灭绝,多少年以后还会出现像人类一样的文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人类灭绝

1、年人类灭绝:如果人类突然灭绝,多少年以后还会出现像人类一样的文明?

然而,我们真的就不能留下任何东西,让万年后的智慧生命知晓我们的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只要挖开地面,或者从山脉的断层里,他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在万年前某一段历史极为短暂的地层里,有着非常多的,几乎俯拾皆是的文明遗迹。2022年3月有大灾难。

2032年人类灭绝吗?

在东亚这块土地上不说了,可能找不到一种一米多高,直立行走的物种骨骸化石,因为大家都火葬了;但在地球上其它地方的断层里,将发现无数的“恐人”化石,因为“恐人”这物种在已经有75亿的规模了,当他们死亡后被埋入地下,会在一个非常短暂的时期,在地质断层里留下非常密集的骨骸化石,你只需看看现在到处都能看到的几千万年几亿年前小型海洋物种留下的化石就知道了,当生物被埋葬到地下后,比在地表更容易形成化石记录。我们之所以很少发现人类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人类骨骸,一是因为他们很少被埋葬,二是整个种群规模太小,数量很少,所以留下的遗骸就很稀少了。2022年是大灾之年。

然后就是人类制造的产品了,每个人一生中都要使用无数工具和用品,这些东西中的很多都会被埋入地下,还有一些机器设备、装置和零件,汽车,轮船,飞机,甚至以前的马车,农耕用具等等等等,都可能大量埋入地下,在数千万的时间里被石化,形成大量的化石。另外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建筑材料,包括切割得非常整齐的花岗石、大理石,烧制的砖头、瓷砖,钢筋混凝土,以及绵长的公路、铁路遗迹,房屋遗迹,所有这些东西都可能在漫长的地质时间里,被石化成存在的化石,更不用说一些水晶、黄金、合金等制品了。连一亿多年前的琥珀都能保存到现在,整个地球表面几乎已被人类完全改变,将会有多少明显的特征和物品留给万年后的智慧文明来探索啊!2020郑州尸变。

所以万年后如果有新的文明出现,虽然在地球表面可能无法发现我们曾经存在的痕迹,但可以肯定在地层里会有密集而丰富的化石记录,他们可以像我们复原恐龙时代、石炭纪的煤炭森林、寒武纪突然出现的大量生命一样,轻易地复原我们人类所生存过的这个时代。他们甚至会通过破译文字资料,而直接了解我们的历史,推断我们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制造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崩溃而毁灭自己的,或者如何制造大量热,最终无法跨越“障”这道坎而毁灭的。如果他们和我们现在处于同样的文明时期,那么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将远远超过我们现在对恐龙的了解,超过我们对5.42亿年前生命寒武纪大爆发的了解,超过我们对25亿年前地球大氧化的了解,超过我们对38亿年前单细胞生命出现的了解,因为我们遗留的化石证据可以丰富得让他们目瞪口呆。

我们对恐龙,对寒武纪,对大氧化,对单细胞生命,对所有这一切的了解,都是有丰富的地质证据支撑的,地球生命起始于一个共同祖先,遵循循序渐进的演化路径,已是的强烈共识。既然如此,如果22亿年前,或其它任何地质时期,地球上曾经出现过高等文明的话,他们留下的化石证据在哪里呢?这种说以说几近无知,与其去看一些地摊书籍,相信阴谋论无中生有的话,不如多去学一些科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你自然就会分辨,网络中纷繁复杂的说法,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胡说八道的了。

以上就是与如果人类突然灭绝,多少年以后还会出现像人类一样的文明?相关内容,是关于如果人类突然灭绝,多少年以后还会出现像人类一样的文明?的分享。看完2023年人类灭绝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次警告人类在200年内离开地球的霍金究竟发现了什么?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截止到2014年9月15日,北极海冰面积507万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低3万平方公里。

我们来看看海冰异常的情况

气候变化在科学上基本上是没有异议的。你问我有没有政治因素影响,我说可能有,但是不能因此否认。然后有没有可能海冰面积确实增加,我会说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有,如说今年入冬早,那么海冰可能比去年同期多。但是总体上,全球变暖,尤其是高纬度地区变暖导致的北极海冰减少是不可否认的。至于说戈尔预计今年没海冰,那只能说他干的漂亮,这几年大家齐心合力减排还是有点效果的。

2014、2013年的海冰确实要比2012、2011、2010年的海冰要多,因为在2013年东西伯利亚海有很大一部分封冻了,不要问我为啥因为我不知道~

所以要是问这两年(不是虚指哦)海冰有没有增加,我说有

要是问那是不是进入冰河期/全球变暖是吗,我说不是

以上

我想拿川普和希拉里的竞选来比喻一下。希拉里代表主流(象),有话语权,政治正确(支持气候变暖说)。川普代表底层(真相),没有多少话语权,被媒体讨厌(反对气候变暖说)。但川普赢了大选,会不会同样赢得反对气候变暖说呢,这个周期恐怕远比大选周期长,没有10年20年难以看出结果。但我看好川普赢得这个观点。我关注气候及北极相当多时间了,总的观点,先不论是否气候真的在变暖,以及变暖是否真的由二氧化碳引起。光是支持气候变暖说的那些人的态度,就是让人非常反感的,这些人很不老实,自我意念太强,他们是在用生命在捍卫气候变暖说,而不是在捍卫真相,为什么真相就绝对不能是气候没有变暖?

下面说点干货,总的来说除了2012,总体没有那么糟糕,2012是个极低值,但之后两三年冰盖又大幅反弹,但反弹时,他们却啥也不说。然后今年又有减少,但还是比2012多不少,个人观点,北极冰盖本不是铁板一块,有其变化周期,有些人翻来翻去的玩弄数据,玩弄话语权,只能说明他们心术不正,另有目的。

南极是人类最后一块无主之地,为什么说它能成为地球气候系统导航伞?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霍金的死?

毫无疑问,霍金算得上是一个自带色彩的物理学家,这跟他身患重疾却在宇宙探索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以及对于地球和人类未来给出多个预言密切相关。很多人都知道,霍金与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包括了其特殊的人生经历,21岁原本是一个意气风发、正值少年的年龄,但霍金却在这个时候就患上了“渐冻症”这中绝症。

渐冻症不是一般的病症,它所涉及到的是人体脊髓和大脑内的运动神经细胞,而且,它是一种无法治愈、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类型。当霍金确诊渐冻症的时候,医生根据他的个人情况判断最多还能活两年左右的时间。然而,时间一年年过去了,霍金非但没有像以生说的那样英年早逝,而且,他还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在黑洞和宇宙论方面颇有建树,甚至研究出了许多重要科研结果。

当时间来到享年76岁的霍金最终还是离我们而去,随处可见悼念这位伟人去世的消息。然而,依然存在一部分人至今都对霍金的死亡时间表示质疑,他们认为真正的霍金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死了,之后大家看到的轮椅上的霍金不过只是一个被他人操纵的傀儡。这些阴谋论者,不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更列出了多个足以证明霍金早已死亡的证据。那么,如果霍金三十多年前就死了,那一直坐在轮椅上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个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会警告人类离开地球?

阴谋论者如何证明霍金早已去世三十多年?

倘若我们将阴谋论者的论据简单总结,那么主要有三点可以证明霍金早已去世,它们分别是:

首先,霍金在21岁的时候就身患渐冻症,原本平均寿命只有4年左右存活时间的人,却意外的活到了76岁,倘若战胜医学存活时间可以被称为奇迹,那么,76岁这个甚至比一般正常人都长寿的数字又该如何解释?而且,早在1985年的时候,霍金还因为得了肺炎而被迫接受了穿气管手术,然而他也并没有在这场与病魔斗争的战斗中败下阵来,虽然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却保全了性命。倘若身患渐冻症不死是对他的眷顾,那么为何奇迹总是发生在这个命途多舛的人身上。

其次,霍金的身体外观变化巨大,我们可以肉眼可见的观察到,不管是霍金的牙齿(结构发生了变化)、耳朵大小(大小有明显区别),还是头发的颜色(从早年的黑色变成了晚年的金色),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另外,阴谋论者还有一个证据是霍金的声音。在他再也无法说话之后,便研制出了一个特殊的计算机,而霍金面部因抽动而发生的微小变化,都可以被这台特殊的计算机像外界传播他想表达的信息。但是,有人认为,即便霍金的脸颊没有抽动,那台计算机也出现了传递信息的情况。因而,阴谋论者认为,计算机所显示的信息是有人提前设置好的,这个被操纵的霍金存在的意义,不过是为了传达背后操纵者想要他说的话罢了。从而借助霍金的公信力,让公众有理由相信这些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但是,这些阴谋论者所提供的论据,真的足以证明霍金早已死去吗?很明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是让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奇性定理的证明,还是那本征服世界3000万读者的时间简史,又或是霍金辐射对热力学和量子论的统一,这是一个所谓的傀儡、又或是其背后的操纵者可以做到的吗?头发变色不奇怪,染色并不是普通人的特权;耳朵的大小以视觉来感知也不准确,大小很多时候是眼睛给你的相对大小,而非实际测量值。而一个人生活多种疾病却并一般人都活得久,这种堪称奇迹的人生经历本就是个例,并不会普遍性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为什么霍金警告人类必须在200年内离开地球?

其实,霍金公开发表过的预言,其实并没有网传的那么多。而且,霍金预言更多的提前当下的我们应该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要过度发展智能机器人,以及发掘其他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说到地球的环境问题,大家现在应该深有感知,除了一年四季中的冬季和夏季,春季和秋季在很多地方似乎都已经被自己跳过。而世界各地的最高温度,也在近几年刷新记录,甚至不少地区出现了不少人被热死的情况。

前阵子南极和北极双双刷屏,因为原本在大家印象里应该是冰天雪地的南极竟然出现的无冰的情况,而那些原本深埋于北极冻土之下的古老也可能因为气候变暖而再次复活。简单来说,倘若全球变暖这一气候问题进一步加剧,那么,我们的的确的确有可能在数百年内就变得不再适合我们居住。这意味着,人类不得不在这之前找到另一颗适合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星球,虽然不像霍金说的地球变火球那么夸张,但的确那时的地球已变得不能再容纳我们了。

胡森林人物简介

因为南极占百分之九十五的面积都被厚重冰川笼罩着,它作为地球最远端对地球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反应,所以能成为地球气候系统导航伞。简单说科学家们通过南极的环境变化,就能掌握住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地球平均气温在持续升高,这让南极也难逃厄运

当前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地球平均气温在持续升高,这让南极受牵连也难逃厄运。南极本身不仅是时空传说发源地,而且还是科学家眼中另一个未知世界。相传外星文明降落在地球的地方就是南极,传说中的南极存有很多外星人建造的基地。在众多科学家眼中,南极常年被冰川覆盖蕴藏有另一个世界,甚至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南极冰层下面还有未知生命的迹象。

就在前段时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又发现了冰盖下竟然出现了巨大的火炉,火炉中存有多的放射性物质不容小视。当冰盖下的火炉被暴露在地表之上,这对于人类就是一场未知的考验,甚至让科学家闪现一个大胆的猜测,那就是地球真得会由于高温而变成一颗火球。

南极为地球系统导航伞,它作为地球最远端对地球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反应

南极作为地球系统导航伞,因为它占百分之九十五面积都被厚重冰川所笼罩,再加上它地处地球最远端,所以对地球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反应。从相关数据上看,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的冰川就进入到了加速消亡的状态下。截止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三万吨冰川发生了消融。这就能证实南极冰川融化,与全球变暖存有大的关系。

当然了也有一些阴谋论人士认为,南极冰川融化与现在英国发现冰盖下的巨大火炉有关,甚至认为巨大的火炉会导致南极冰川的加速倒塌。对此众多科学家也不完全否认,不过从已有数据情况看。南极冰盖下的巨大火炉存在时间很久,可能在南极冰川还没有开始融化时候就存在了。当这种设成立,也就意味南极冰川的融化和冰盖下的巨大火炉没有太大直接关系,它可能只会影响到周围冰川的融合速度,对大面积的冰川加速融化还不具大的威胁。

南极环境形势恶化留给人类时间不多,人类不能任由地球环境持续恶化才行

事实上在南极冰盖下除了有巨大的火炉外,下边还掩埋有很多未知细菌和。如果南极环境形势继续恶化,当冰川全部溶化后这些细菌和就会释放到大气层中,势必对人类而言有极大的生命安全威胁。以现在人类的医疗手段能否完全应对还不得而知,能肯定得是留给人类的时间已不多。

人类想要阻止南极环境形势的恶化,就需不能任由地球环境持续恶化才行。只有人类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重视环境保护才能避免恶果的形成。

世界林业大讲堂 | 冰盖:生态系统调节器

胡森林

胡森林,企业管理者,能源专家。湖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任职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文名:胡森林

外文名:Woods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衡阳

职业:企业管理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代表作品:《能源大变局(中国能否引领世界第三次能源转型)》

能源专家,学者

曾为资深媒体人士。2005年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办公厅副主任。工作之余从事能源经济研究和管理学研究。能源界知名观察家和评论人,企业管理研究与实践者。专栏作家。

兼任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秘书工作》《能源评论》等十余家媒体刊物专栏作家。《学习时报》等媒体特约撰稿人。“中国石油行业青年论坛”策划人之一。曾获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典范报告奖,中国产经好新闻奖、中国石油新闻奖等多项全国性奖项。迄今发表论文、评论与专栏、新闻报道及文学作品近100万字。主持多项重大报告撰写、产业政策调研和管理课题研究。应邀参加世界石油理事会青年论坛、中国石油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中国石油行业青年论坛等宣读论文或担任嘉宾。

研究与写作领域

能源与环境。致力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多重视角,思考能源行业的变迁及其动因,追寻能源行业发展的深层逻辑,展望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与路径,并观照中国现实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企业管理。以建立具有自觉性和主体性的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为职志,秉持“古为今用,博众长,道术相济,知行合一”的理念,观察中国企业管理真实图景,潜心思考管理中的真问题,打通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理论与实践,探询中国企业内生的管理理论体系。

组织传播。关注传播理论在组织场域中的实践逻辑,寻找组织传播运行规律,及其与大众传媒生态及媒介形态变迁的相互关系,为企业等组织提高媒介素养和舆论参与能力提供独特理论视角。

代表作品

《能源大变局》被央视“书斋”栏目推荐。

《能源的进化》被求是网等权威媒体推荐。

《神州脉动:能源革命改变中国》版权输出到多个国家。

《公文高手的修炼之道》(必修课、进阶课、精品课)被求是网等权威媒体推荐。

重要学术观点

观点一“天然气时代”到来与中国机遇

较早预测了北美页岩气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球天然气格局变化和价格走势,从中国作为需求国的角度提出应抓住机遇,加大天然气引进,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迎接天然气时代的到来。代表作《天然气新局中的中国机遇》、《天然气时代或将到来》。

观点二光明正大应对“碳政治”和气候竞争

深思气候变化争端引发的“碳政治”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在清醒认识其形成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既要避免忽视或者不愿深究种种道德高调背后的利益考量,也要避免凡事都朝“阴谋论”方面去思考,而应该光明正大地参与气候竞争,将之作为参与国际秩序重建的契机,通过发展自己的实力,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国家战略,在竞争性的国际关系中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和能力。代表作《光明正大地应对“气候竞争”》、《碳减排将改变全球贸易格局》、《“碳政治”背后的国家利益》、《碳交易需务实发展》。

观点三“对外依存度”与中国能源安全

从世界油气格局和供需相互依存的角度,在对历史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一国的能源安全与否牵涉多种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高低。较早提出能源安全除了与供应安全有关,还与价格安全有关,并提出相应的因应之策。代表作《“对外依存度”之惑》、《谁在借高油价遏制中国》。

观点四“石油峰值”是一场虚惊

国内最早从理论、事实、方法论和逻辑等方面,系统对“石油峰值论”进行了辩驳,分析了“石油峰值论”甚嚣尘上的真实原因,并展望了人类面对局限的另一种可能性,从而知道什么是虚幻的恐惧,什么是真实的憧憬。代表作《“石油峰值”的魅影》、《“最后一桶石油”来自深海》、《油气开发步入“海洋时代”》、《警惕“战争”》、《谁种下了“恶之花”》。

观点五提高能效是最重要的“能源”

国内最早系统论证了提高能效是解决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最快捷、最现实的途径。认为效率是与能源相关的诸多问题的核心。由这一思路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新型能源产业的具体路径。代表作《提高能效是最重要的“能源”》、《迈向“低熵”之路》、《分布式能源需破障前行》、《分布式能源有望破局》、《电动汽车发展需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黑色煤炭的新生》、《点燃“蓝天白煤”》、《多晶硅行业面临洗牌》。

观点六能源数据缺失之痛:寻找“失踪的油桶”

关于中国是否是第一能源消费国的争执,其实反映的是世界石油市场缺乏有效数据这样一个事实。在世界石油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迫切但又艰难,通过历史分析不难发现,“失踪的油桶”有可能带来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秉承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展示更加自洽的语言和行为逻辑。代表作《寻找“失踪的油桶”》。

观点七海外并购需“上兵伐谋”

国内较早提出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并非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基本动机,而是因为行业特点及自身发展需要。在对世界石油地缘格局和状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策略路径转变的梳理总结,为中国企业提出了以“上兵伐谋”的智慧下好海外这盘棋的建议。代表作《海外并购新路径》、《澳洲税改风波:谁是赢家》、《海外并购: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观点八“页岩气”神话中国可以借鉴无法复制

在美国页岩气带来的热潮中冷静分析,对其在中国的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看好其前景的同时,认为这一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还很多,美国的经验无法在中国完全复制。事实正在逐步应证这些观点。代表作《页岩气神话能复制吗》、《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页岩气,能源新曙光》、美国页岩气系列评论之一《别让“阴谋论”蒙住了眼睛》、之二《“页岩气革命”缘何发生在美国》、之三《“页岩气革命”余波深远》。

观点九能源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能源发生与安全息息相关,对安全的关注和重视,应该成为能源行业的第一要务。结合相关事例的分析,对能源行业如何做好安全防护、灾难应急、事故处理及救援能力建设等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代表作《日本核电教训》、《深海莫测需慎入》、《垃圾发电:废墟上的荆棘之花》、《能源饥渴下的新型安全事故警钟》。

观点十优秀公司如何避免失败

那些曾经优秀的企业为何会走向没落甚至衰亡?其中有没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有哪些地方可供志在基业长青的企业和企业家以资镜鉴。通过分析失败企业所遇到的挑战、失败的征兆和深层原因,揭示了“中国式失败”所带来的启示,并为企业家提出了从“失败学”中吸取教训的建议。代表作《优秀公司为什么会失败》、《企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变革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追寻失落的职业精神》、《反思快的“副作用”》、《洞悉企业文化的奥秘》。

观点十一企业应提高组织传播管理能力

首次运用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考察曾经名震天下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竞购优尼科中的传播行为,分析其成败得失,探讨企业传播这一组织传播方式的特点,引入开放系统、负熵与界限沟通者等概念,探寻重大背后的传播规律,提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值得所有涉及跨文化沟通、舆情管理和危机处置的企业思考和借鉴。代表作《开放系统、负熵与界限沟通者——组织传播视野下的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塑造良好舆论形象,促进企业做强做优》、《作为社会舆论纸币的媒体》、《传播的“禁果”效应》、《没有句号的辩论》。

观点十二企业要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较早在国内企业界提出社会责任的理念,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边界、运行逻辑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所编辑的中国海油2010年年报暨可持续发展报告获“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典范报告奖”。代表作《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责任与竞争力:对峙的终结》、《点亮责任的心灯》。

第二十九讲

水是生命之源,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加上其他数不清的因素才有了地球生命系统,才产生了生命,才有了我们人类。地球上%的淡水,储存在极地的冰盖。冰盖承担着淡水存储、温度调节等基础性的生态功能。

调节淡水和温度的冰盖

地球上的冰

在地球表面,存在着大量的水,这些水多数是海水,海水蒸发到空中变成淡水,在寒冷的地方,变成雨、雪、冰、雹、霜等降落到地面,滋润着大地。在寒冷或高山地区就结成大面积的冰体,这些冰在山地兼做冰川,在极地叫冰架,在南极和格陵兰叫做冰盖。由于这些冰包含的土壤颗粒或气泡等杂质的差异,它可以呈现透明及或多或少不透明的蓝白色。之所以干净的冰会是淡蓝色的,是因为冰由氢和氧组成的化学结构。

一般情况下,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所有冰都是六角形的结晶结构。水分子结成冰,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差异,变成的冰分子可以表现出18种以上的不同相(填充几何)。在太阳系中,冰是丰富的,在太阳系之外,冰以星际冰的形式出现。

被冰覆盖的大片土地叫做冰原、冰原地球或冰川,覆盖面积大于5万平方公里的叫做冰盖,也被称为大陆冰川,目前地球上的冰盖主要是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覆盖面积小于5万平方公里的冰被称为冰帽。冰帽通常会连着周围的几个较小的冰川。

冰架则是在重力作用下,冰川从较高地区向较低的海平面移动,当大陆上的冰川入海后形成底部架空的大片冰层。冰架是冰的厚浮动平台,形成冰川或冰盖向下流到海岸线和海洋表面的地方。冰架的厚度范围可以从大约100米到1000米。冰架只能在南极洲、格陵兰、加拿大和俄罗斯北极地区找到。冰架入海,断裂后,漂在海上形成冰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大学研究人员在2013年6月1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南极冰架下面的海水融化是该大陆大部分冰架质量损失的原因。

1991年南极的俄罗斯冰架

相比之下,海冰在水面上形成,厚度通常小于3米,整个北冰洋的冰属于海冰,在夏季,洋面上的冰会融化,到了寒冬,海水会再次结冰,在南极洲大陆周围的南大洋也有很多海冰。

地球上的冰期

地球上的冰是在正常的压力下,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液体的水变成固体的结晶。在温度降低的一般地质时期,通常被称为冰河时期。在冰河时期,地球表面和大气温度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导致冰盖和高山冰川扩张。在长期的冰河时代,温度较低的寒冷时期被称为“冰期”(或者 “冰河时代”),间歇性的暖期被称为“间冰期”,冰河时代意味着北半球和南半球都存在大量的冰盖,格陵兰岛、北极和南极冰盖是最后一个冰期的遗留物。

地球 历史 上至少有胡罗尼安、成冰纪、安得安-萨哈拉、卡鲁冰河时期和第四纪冰河时代5个主要的冰河时代。在这些时代之外的时间里,即使在高纬度地区,地球似乎也没有冰。为什么地球会有冰期,科学家洛夫洛克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种解释并不是唯一的解释,但却是科学是合乎逻辑,被很多人接受的解释。

最古老的胡罗尼安冰河时期形成于24亿-21亿年前,可能与地球的大氧化时代有关,大量甲烷被氧化,温室气体减少,气候变冷,导致地球上的水大量结冰,形成冰期。发生在6.3亿-8.5亿年的冰期产生了一个冰的地球,地质学研究表明,在那个时代,冰川冰盖到达赤道附近。在随后的时间里由于冰期的寒冷,地球上的植物和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减少,地球上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持续积累,形成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泥盆纪时期陆地植物的演变导致了行星氧气水平的长期增加和二氧化碳水平的降低,从而导致了卡鲁冰河时代,它以南非卡鲁地区发现的冰川潭命名,该冰川时代的证据首先被清楚地识别出来。在石炭纪和早二叠世时期,南非在3.6亿-2.6亿年间有大量的极地冰盖。

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期,始于大约258万年前的第四纪初,当时北半球的冰盖开始蔓延。从那时起,世界已经看到冰川的冰川周期在4万年和10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前进和后退,称为冰期、冰川或冰川进展,间冰期或冰川退缩。地球目前处于间冰期,最后一次冰期于大约1万年前结束。大陆冰盖的剩余部分是格陵兰和南极冰盖以及巴芬岛等较小的冰川。

2016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关于火星最近极端冰河时代的证据。仅仅37万年前,这颗行星就出现白色而不是红色。

融化的冰盖

数千年来,海平面保持相对稳定,人类 社会 沿着地球的海岸线定居。但是现在地球的海洋正在上升。在全球范围内,自20世纪初以来,海平面上升了大约20厘米,仅在过去20年中就增加了5厘米。

海平面上升6米后淹没的土地(红色部分)的模拟图

自1992年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直在从太空记录海面的高度。NASA总部的冰冻圈科学家汤姆瓦格纳说:“如果冰盖迅速分崩离析,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在一两个世纪内升高4米。” NASA模拟了海平面上升6米以后的全球地图,资料显示,到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地球上最重要的沿海将会全部成为大海的一部分。

2002年,美国宇航局和德国航天局发射了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双卫星。它们每30天测量一次地球周围质量和重力的运动。GRACE记录了全球各地的水流动。另一个新系统是多国Argo阵列,这是一个由3000多个浮动海洋传感器组成的网络,分布在整个开阔的海洋中。第三个是Jason系列。这些都是为研究海平面上升而设计的系统。Jason系列的观察表明,海平面上升的2/3来自融化的陆地冰川,其余的来自海水自身变暖。

美国宇航局还在2003年至2009年部署了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以利用激光脉冲绘制极地冰盖高度的变化图。其他太空机构使用雷达仪器测量冰川速度以及表面地形,例如欧洲航天局的CryoSat-2卫星。空中飞行任务,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冰桥行动,使用仪器对这些测量结果进行补充,这些仪器可以绘制冰下基岩地形图,确定冰层厚度并表征其内部层,同进检测覆雪的深度。

格陵兰冰盖覆盖了171万平方公里,约占格陵兰表面的80%。它是世界上仅次于南极冰盖的第二大冰体。该冰盖南北方向长约2400公里,最大宽度为1100公里。冰的平均高度是2135米,厚度一般超过2公里,最厚处超过3公里。如果前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将升高6米。

格陵兰的冰盖由10万多年的压缩雪组成,冰中保存着今天最有价值的过去气候记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已经钻出了长达4公里的冰芯。科学家们利用这些冰芯获得了关于温度、海洋体积、降水、低大气层化学和气体组成、火山爆发、太阳变异性、海面生产力、沙漠范围和森林火灾的资料。这种气候代表比任何其他自然气候记录的信息要多得多。

南极冰盖覆盖了近1400万平方公里,面积比美国和印度加起来还要大,容纳了大量的淡水,如果全部融化,可以使海平面上升57米。研究表明,格陵兰岛和西南极洲的冰川融化正在加速。自2004年以来,格陵兰岛每年平均减少303亿吨冰,而南极洲每年平均减少118亿吨冰,其中大部分损失来自西南极洲。

对气候变化影响

根据相关的研究,全球气温明显高于过去65万年,至少是过去74万年来最高的气温。到2100年,生态系统将暴露在温度升高的大气环境中。预计随着未来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受到的严重破坏将会增加。地球生态系统被扰乱以后,会出现包括火灾、干旱、虫害、物种入侵、风暴和珊瑚漂白问题。

气候变化造成的压力,加上对生态系统的其他压力(如土地转换、土地退化和污染),有可能对某些独特的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破坏或完全丧失,并使一些物种灭绝。

北极融化后的北极熊

据估计,气候变化是造成寒冷的针叶林、热带草原、地中海气候系统、热带森林、北极苔原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在其他生态系统中,土地使用的变化可能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更有力的驱动因素,至少在近期是如此。2050年以后,气候变化可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从20世纪中期以后,地球正在经历一段气温升高的重要气候变化时期。科学研究已经观察到气候变化的许多影响,包括冰川消退、季节性物候的时间和区域变化(例如植物较早开花、原来生长在较温暖区域的植物会向原来温度较低的区域移动等)、农业生产力的变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的变化、北极海冰范围的缩小和冰川的后退等。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1980-1999年的全球气温上升超过1.5至2.5摄氏度,将主要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商品和服务,如水和粮食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世界各国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不尽一致,主要是气候问题的原因和负面影响对于世界各国并不相同。一些人认为,气候变暖是自然现象,节能减排没有什么作用,无非是发达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的一种 游戏 而已,此所谓“阴谋论”也。一些发达国家也不愿意为了世界节能减排承担更多的义务,因为让自己为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的成本会很高,此所谓“各扫自家门前雪”论。一些新兴国家,并不愿意丧失发展的机遇,因为降低发展速度的结果,没有人会接受,此所谓“嘴上说一套,行动做一套”。

评估生态系统未来的变化有益还是有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 社会 如何评价生态系统对于自身的价值。或者很多人对于气候变暖还仅仅是听说而已,或者都是科学家耸人听闻的推测而已。或者在全球面临气候灾难的情况下,人类 社会 已经没有能力关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或者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仅仅关系到部分岛国的利益,或者海平面上升对于人类 社会 的影响,都能够通过工程措施加以解决。

按照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相关报告,可以从敏感性和脆弱性的角度来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敏感性”是指某一特定系统或部门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和/或气候多变性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程度。“脆弱性”是指某一特定系统或部门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人类 社会 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对气候变化敏感的部分包括水、沿海地区、人类住区和人类 健康 。对气候变化敏感的行业包括农业、渔业、林业、能源、建筑业、保险业、金融服务业、 旅游 业和 业。

专家简介

朱永杰

北京林业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留学美国,学习商业管理,有很强的英语交流能力;完成《中国湿地保护行动》《大小兴安岭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等课题的研究;参与了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等涉外项目管理专家咨询工作;参与了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国有林区改革及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咨询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著有《世界林业简史》等。

来源 | 中国绿色时报6月28日

世界林业大讲堂第二季

第1讲:自然世界生态系统

第2讲: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

第3讲: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使命

第4讲:大地霓裳之辽阔草原

第5讲:草原往事: 斯大林改造大自然工程

第6讲: 辽阔草原之和谐交响曲

第7讲:文明生态锦绣平原

第8讲:都市新 时尚 :袖珍公园

第9讲:陆地之巅灵秀高山

第10讲:地球公主妖娆河流

第11讲:世界典范:拯救莱茵河

第12讲: 大地明珠多情湖泊

第13讲:北美大湖区的管理借鉴

第14讲:干涸大地寂寥沙漠

第15讲:漫漫沙漠绿色工程

第16讲:多样生态梦幻湿地

第17讲:湿地驿站鸟类天堂

第18讲:荒凉大地泥炭冰原

第19讲:水陆天相接的海岸

第20讲:五彩缤纷的季节森林

第21讲:生态主体苍莽森林

第22讲:陆地碳库泰加森林

第23讲:亟待保护的刚果雨林

第24讲:高效木材生产者温带雨林

第25讲:纯粹自然天边荒野

第26讲:生态系统混合体亚马孙

第27讲:动物之家稀树草原

第28讲:蓝碳生态系统

世界林业大讲堂第一季精华集粹:

他们怎样改变世界林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