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性问题

2.怎么理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和焦点问题

3.气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中国各国为什么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5.气候变化的因素和影响是怎么样的?

6.为什么永不停止应对气候变化如此重要

7.天气对人们来说为什么那么重要?

为什么气候问题难以解决_为什么气候问题这么重要

因为如下原因:

1、气候变化的实质是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2、因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4、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泛指各种时间尺度气候状态的变化。范围从最长的几十亿年到最短的年际变化。可分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现代气候变化。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尺度约104~108年,主要根据动、植物化石及各种遗迹间接研究。

据考证其间经历过几次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变化的过程;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尺度约102~103年,这时期已有人类出现,主要依据历史文献记录、动植物群的变化、树木年轮分析等手段研究。其间经历过温暖期与寒冷期、干期与湿期的交替变化过程,全球不同地区既有同步变化,又有反向变化;现代气候变化的尺度100~101年, 利用系统的气象记录研究。一般认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北半球广大地区气候回暖,尤其是北极和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显著,而南半球变化不大,到1940年前后变暖现象达到高峰,以后即开始变冷。气候变化的原因很复杂。

如何理解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性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BIOX.CN 2005-4-14 9:41:00 来源:生命经纬

气候变化是一个最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70年代,科学家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提了出来.80年代,随着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关系认识的深化,随着几百年来最热天气的出现,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上,通过并开放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变化问题直接涉及经济发展方式及能源利用的结构与数量,正在成为深刻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一个重大国际问题.

一、气候变化及其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quot;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见表 2).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见图 1).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表 2 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

气体 大气中浓度(ppm) 年增长(%) 生存期(年) 温室效应(CO2=1) 现有贡献率(%) 主要来源

CO2 355 0.4 50-200 1 55 煤、石油、天然气、森林砍伐

CFC 0.00085 2.2 50-102 3400-15000 24 发泡剂、气溶胶、制冷剂、清冼剂

甲烷 1.714 0.8 12-17 11 15 湿地、稻田、化石、燃料、牲畜

NOX 0.31 0.25 120 270 6 化石燃料、化肥、森林砍伐

引自全球环境基金(GEF):Valu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1998

本世纪以来所进行的一些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1750年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在280ppm.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每年大约上升1.8ppm(约0.4%),到目前已上升到近360ppm.从测量结果来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部分约等于人为排放量的一半.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的评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许多学者的预测表明,到下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若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560ppm,地球平均温度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1996年发表了新的评估报告,再次肯定了温室气体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依据各种计算机模型的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到4℃.

图 1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变化

二、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自然界本身排放着各种温室气体,也在吸收或分解它们.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处于一种循环过程.碳循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的自然循环过程,大气和陆生植被,大气和海洋表层植物及浮游生物每年都发生大量的碳交换.从天然森林来看,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基本是平衡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形态,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从全球来看,从1975年到1995年,能源生产就增长了50%,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有了巨大增长(见图2-2).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消 耗了全世界所生产的大部分化石燃料,其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如到90年代初,美国累积排放量达到近1700亿吨,欧盟达到近1200亿吨,前苏联达到近110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美国是世界上头号排放大国,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前苏联解体后,中国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国家.但从人均排放量和累计排放量而言,发展中国家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见表 3).

图 2 1950-1995年全世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

表 3 15个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 序号 国家 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 人均排放量(吨)

1 美国 4881 19.13

2 中国 2668 2.27

3 俄罗斯 2103 14.11

4 日本 1093 8.79

5 德国 878 10.96

6 印度 769 0.88

7 乌克兰 611 11.72

8 英国 566 9.78

9 加拿大 410 14.99

10 意大利 408 7.03

11 法国 362 6.34

12 波兰 342 8.21

13 墨西哥 333 3.77

14 哈萨克斯坦 298 17.48

15 南非 290 7.29

世界资源所有:世界资源(World Resources)1996-97

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能效提高、节能、各种能源相对价格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趋势.几个国际著名能源机构--国际能源局、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根据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不同情景,提出了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各种可能趋势.从这些情景和趋势来看,在经济增长平缓,对化石燃料使用没有采取强有力的限制措施的情况下,到2010年化石燃料仍将占世界商品能源的3/4左右,其消费量可能超过目前水平的35%,同能源使用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增长30-40%.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相对较快,到2010年,可能要从90年代初的不足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增加到近1/2,其中中国和印度要占发展中国家排放量的一半左右.即便如此,发展中国家人均排放量和累积排放量仍低于发达国家.到下一世纪中叶,发达国家仍将是大气中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主要责任者.当然,如果世界各国采取更加适合环境要求的经济和能源发展战略,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出现不同的前景(见表2-4).

表 4 世界能源理事会预计的能源消费和 二氧化碳排放情况(1990-2020)

高增长(1990-2020) 修改的参考方案(1990-2020) 参考方案(1990-2020) 强化生态保护(1990-2020)

经济年增长(%)

经合组织国家/前苏联和中欧国家 2.4 2.4 2.4 2.4

发展中国家 5.6 4.6 4.6 4.6

世界能源需求的增加比例(%) 98 84 54 30

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超过1990年的比(%) 93 73 42 5

世界资源所等:世界资源(World Resources)1996-97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受害最为严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于难,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80年代,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是140亿美元,1990到1995年间就几乎达500亿美元.这些情况显示出人类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弱的,需要采取行动防范.按现在的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

1.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

怎么理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和焦点问题

从历史原因上分析,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基本上是工业化进程的一种产物,因为气候变化基本上是不受领土、领空、领海等客观要素的限制的,决定它的因素可以不是政治。

全球的共同特征是使气候变化发生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工业化的进程。在农耕时代,这些矛盾构成的社会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但社会总是在发展之中,发展中的社会必然要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

气候变化在客观条件下,有两种先决性因素。一是气候变化的实质原因是什么?这应该是我们直接思考的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作一个基本的判断,既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有能力制止某一国际因气油或天然气等方面上的争端,制止某种争议引发的战争可能。但是我们能制止另一个国家的工业进程吗?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形成,条件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如何发展,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虽然发展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偏差,会引发全球必然的气候变化。但这种客观因素下形成的社会结果,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二是工业化进程如何发展的问题,虽然人类普遍性地在思考这一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没有任何形式上的结论。虽然目前已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文件,又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但其的约束力毕竟有限,仅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公约,还没有形成各个国家在发展工业化进程中的基本约束。

气候变化肯定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是一种有全球性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令全球都焦虑的问题。虽然目前从《公约》的框架中,形成了《京都议定书》等公约, 开始从全球视角关注这一个问题,使这个问题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意识的大问题。但是,国际性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局部性的共识,解决这些问题依然要在社会矛盾中和局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案。

关注自然,是人类的普遍常识。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30日在波兰波滋南市警告说,如果人类社会不能遏制气候变化,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规模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总和。”

气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全球气候变化

BIOX.CN 2005-4-14 9:41:00 来源:生命经纬

气候变化是一个最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70年代,科学家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提了出来.80年代,随着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关系认识的深化,随着几百年来最热天气的出现,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上,通过并开放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变化问题直接涉及经济发展方式及能源利用的结构与数量,正在成为深刻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一个重大国际问题.

一、气候变化及其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quot;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见表 2).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见图 1).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表 2 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

气体 大气中浓度(ppm) 年增长(%) 生存期(年) 温室效应(CO2=1) 现有贡献率(%) 主要来源

CO2 355 0.4 50-200 1 55 煤、石油、天然气、森林砍伐

CFC 0.00085 2.2 50-102 3400-15000 24 发泡剂、气溶胶、制冷剂、清冼剂

甲烷 1.714 0.8 12-17 11 15 湿地、稻田、化石、燃料、牲畜

NOX 0.31 0.25 120 270 6 化石燃料、化肥、森林砍伐

引自全球环境基金(GEF):Valu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1998

本世纪以来所进行的一些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1750年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在280ppm.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每年大约上升1.8ppm(约0.4%),到目前已上升到近360ppm.从测量结果来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部分约等于人为排放量的一半.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的评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许多学者的预测表明,到下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若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560ppm,地球平均温度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1996年发表了新的评估报告,再次肯定了温室气体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依据各种计算机模型的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到4℃.

中国各国为什么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人的一切生活与生产活动都是在大气中进行的,所以,大气状态及其变化,都是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的极为重要的因子。

气候及其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说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代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气候灾害频繁发生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已引起了科学界与全社会的关注。

在古代,人口不多,生产规模也不大,所以人类可以聚居在气候条件最好的地方,利用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生产。这样,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感到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多大影响。

但是在严重气候灾害降临时,也会发生十室九空,尸横遍野,出现许多惨不忍睹的人间悲剧。

到了现代,随着人口激增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有了扩大利用自然资源的强烈要求与巨大能力。其活动范围迅速向气候较差地区(如干旱、半干旱地区、寒冷地区等)扩展。在气候条件较好地区,则人口极为密集,以致按原有生产方式难以维持生计。这样,气候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就变得极为迫切。

(1)气候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气候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作为衣、食主要来源之一的农业生产依赖于辐射、温度和降水等项气候资源。现在,人类对粮食等农产品要求急剧增加,就迫切要求扩大耕地,或在单位耕地上提高产量。这又遇到适于生产的土地不足和生产季太短的问题。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已经在我国华北及其他许多地方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于是,怎样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开发利用降水不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较为寒冷的高山地区与高纬度地区,解决水资源危机等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2)气象灾害问题。气象灾害是影响范围最广,发生最频繁的一种自然灾害。据国外一些专家估计,在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400亿美元,仅热带风暴、暴雨与干旱3种气象灾害即占其中的75%。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成立会上称:我国在一般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6亿~7亿亩,成灾面积(减产三成以上的播种面积)近3亿亩,因灾少收粮食200亿千克,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仅此2项,年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左右。每年受灾人口2亿多,除地震外,每年因灾死亡5000~10000人。气象灾害除了造成的直接损失外,还严重影响到人类对气候资源更为有效地利用,其潜在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气象灾害问题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3)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能够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这主要有2个方面:

①耕地、城市和道路用地迅速增加,而自然植被则相应又受到破坏。据估计,地球1.5亿平方千米的陆地中,气候条件和植被良好的地区不过5000万平方千米。按世界60亿人口均分,人均不过1公顷土地,其中包括耕地、住宅、城市、道路及一切公用土地。人类的发展使得森林等自然植被面积日益缩小,甚至在局部地区面临全部毁灭的厄运。而自然植被有调节气候、保护土壤的重要作用。植被减少就削弱了调节气候和保护土壤的能力,后果十分严重。在潮湿地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沙漠化加速而丧失大量农田。气象灾害随之增多,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的基础。

②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各种废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和灰尘排入大气,这就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改变了大气成分,使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在当前,温室效应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心。近100年来,全球工业发展很快,燃料消耗剧增,排入大气的温室气体也迅速增加。

除温室效应外,大气污染还会对气候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大气中的硫化物及氮化物溶于雨水后,导致雨水含有硫酸和硝酸而变成“酸雨”,使农作物、森林、鱼类蒙受损失。保护地面生物与人类免受紫外线损害的臭氧层也因大气污染而受到损害。这些问题都关系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气候变化的因素和影响是怎么样的?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变化,对国家民族的影响深远;

科学研究的进展,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共识越来越赢得共识;

气候变化影响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感知;

信息的传播,某些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异常被社会更广泛的知晓:如干旱引起森林大火,干旱引起用水困难,洪涝产生灾害,超强台风活动异常引起巨大损失,冰雪低温等导致生活不便等等;

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气候对经济的影响被更多的人认识。如气候变化影响粮食生产,对市场粮价产生重要影响,海平面上升对某些国家土地面积减小成为事实等等;

科学知识普及,社会知识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等等

许多因素共同影响,提高了世界共同认识,联合国因气候召开会议,共同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等等,使得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的问题。

为什么永不停止应对气候变化如此重要

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和陆地构成的复杂系统。气候系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均能相互作用。比如海洋表面的温度分布是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大气运动产生的风又能驱动海洋的上层环流,大气能够输运水汽,从而影响陆地的植被分布和表面径流状况,而植被的覆盖情况又能反过来影响地表的辐射收支,进而影响大气的温度场分布。

尽管气候系统是如此的复杂,但通过气候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各个领域内专家的努力,我们对于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已经基本了解。这些因素,按照人类对其的贡献,可以分为2大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①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太阳辐射。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忽略地热的作用),其辐射强度的变化对于气候系统有很强的作用。但是由于对于太阳辐射的观测历史较短,人们大多是用历史记录中的黑子大爆发来估计辐射的强弱。太阳辐射的变化曾被用来解释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

②地球轨道的变化。因为地球公转轨道和自转状态的变化,也能导致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少和分布的变化。并且对应这几个量,古气候的资料也发现了对应的气候周期。相应的理论称之为“米兰科维奇理论”。

③板块运动。地球表面是由很多的板块组成的,而且板块是运动的。板块的运动会改变海陆的分布,从而改变地球表面辐射的分布,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都会引起气候的变化。因为板块运动的速度非常非常慢,这种影响的尺度应该是百万年级的。

(2)人为因素:

①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在空气中含量的变化通过温室效应可以导致大气温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再通过各种反馈过程,从而引起整个气候系统的变化。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甲烷和氟利昂。

②气溶胶。人类燃烧化石燃料还会排放大量的气溶胶,比如烟尘、硫化物等等。气溶胶对于气候的作用主要有2种:1)直接影响太阳辐射;2)形成云影响太阳辐射。因为云对于辐射的影响比较复杂,所以对其第二种作用的估计还不是很准确。有报告显示人类排放的气溶胶对气候的整体作用是降低温度,也就是说,空气污染反而缓解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如果我们将来把污染治理好了,就相当于又对全球变暖作出“贡献”了。

地表状况的改变对气候有影响③地表状况的改变。地表状况的改变会影响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度,因此也会对气候有相应的影响。

当这些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发生变化之后,气候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就开始起作用。这些反馈机制主要包括对地球辐射、水蒸气、冰、云和大气海洋环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使珊瑚岛礁被破坏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气候变化使鱼类的多样性锐减

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由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适应今天以及最近过去的气候,因此,如果这些变化太快使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不能适应的话,人们将很难应付这些变化。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对基本的人类生活标准(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对于所有的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将会增大天气灾害的风险。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些变化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负面影响。据统计,1950~2000年,特别是1990年以后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增加。原因有2个,①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②我国总体经济体量增加,因此经济损失绝对值大幅升高。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以负面为主。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气候变化对玉米也有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负面的。预计到2030年,我国3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麦,除了浇灌冬小麦以外,均以减产为主。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也很大,全球变暖使水循环的过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间不均匀性增加。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也有影响,如长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率会增加,对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青藏铁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铁路和公路运行维护的投资。

同全球一样,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科技界应当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气候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共同愿望。

天气对人们来说为什么那么重要?

气候变化问题不只是一个气候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目前人类的经济生活区域基本已经定型,很多大的城市和经济带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而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融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平面上升,会对沿海低海拔的城市造成严重影响。

天气关乎很多事情,具体到个人,主要是为了预防疾病,尤其是感冒,关注天气变化,加减衣服。特别是突然下雨或者降温,加减衣服不当很容易生病。关注天气可以注意下雨及降温。这种比较突然的天气变化是住在城市的人的必须关注点。农村更不用说,需要关注天气帮助植物定期调整种植方式啊。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要去外地,更要知道当地是什么天气情况,决定穿衣和携带的衣服。

假设:

1. 天气预报的受关注程度和天气的变换程度有关。

2. 天气预报的受关注程度和预报质量有关。

3. 天气预报的受关注程度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关。

批驳:

1.人们关注天气预报,是为了预测今后的天气情况。在气候变化剧烈的时间段内,如台风、暴雨等,不仅仅是天气预报,其他新闻类节目和各种消息渠道都会传播关于台风来袭这类的消息,人们不需要关注天气预报,照样可以得到类似的信息。原先不怎么关注天气预报的群体仍然不会去过分关注。

2.预报质量和关注天气预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原先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观众不会因为预报准确率提高去宣传这个节目,假如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换成了衣着光鲜的漂亮女生或者预报方式变成了快板式的,江苏天气,很可能第二天办公室里就会谈起昨天的预报节目。

3.如果仅以城市人分类,关注天气预报与否也并不代表他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关注天气预报的人也可能生活的并不怎么好,而仅仅因为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下雨可能会对他的生意产生影响。

可能的结论:

1.天气预报的受关注程度和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兴趣有关。

2.对天气预报的兴趣和人的社会整合度成正比,武汉天气。特别明显的是,预报质量不影响这部分人关注天气预报的程度。甚至在预报质量下降的时候,关注程度反而加剧。这取决于人们对于未来的不可知性的恐惧度,与其自己来判断明天的天气,不如交给一个身外之人,虽然他的判断经过验证可信度不高(预报质量不高),但至少有人来替代作判断了。性格上惯于依赖、缺乏主见的人,这种恐惧度会大一些,而这部分人往往社会整合度较高,参与较多社会活动和团体。反之,社会整合度低的人,独立性较强,山西天气,习惯于自己判断事物,关注天气预报也较少。

3.因此,看天气预报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知道明天天气怎么样,而是来自于人的行为惯性,和人对未知事件的无助。虽然天气预报本身并没有带来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但从心理上有助于减轻人们的不知所措感,用某些看似有道理的意见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为了普及气象灾害的有关知识,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能力,气象部门在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开展了更大范围的气象科普活动。今年世界气象日前,太原市气象局为一所小学校赠送气象资料和观测仪器,并开展气象知识讲解。太原市的气象专家还搞了气象知识讲座,并将一套气象观测仪器无偿赠予这所小学,支持他们开展气象科技活动。

为什么气象部门要大力宣传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呢?这是因为目前地球的天气气候和空气系统发生了令人不得不关注的变化,有必要让所有人了解并知晓防范风险的知识。气候变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多面的,现在,高温暴雨这种极端高影响天气发生的机率增多,气候的变化使得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加,会影响农业生产投入的成本。另外,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流行病发生的趋势、机率也增多。

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华北近年来干旱频繁发生,气温也在升高,尤其是冬季的气温升高比较明显,对我省来说,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该怎样应对呢?在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时候,首要的是做好预报工作,然后人们也会采取一些可能的措施来降低灾害的影响。现在这个阶段的旱情已经基本解除,但是在大秋作物春播的过程中,我省北中部又面临着新一轮的干旱,对此省气象部门正在密切关注。

由于不断出现的气象灾害,气象部门的工作不再仅限于观测预报天气,而是和其他部门一起也进入积极防灾减灾的领域。现在整个气象部门在研究大气成分,大气成分就是空气中含有的各种各样的化学成分,包括它正常含有的氧氮这些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就是因为人类的生产所排放的过量的二氧化碳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非常明显,严重的时候会引起两极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较低的陆地区域被淹没。因此,气候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从更高的层面来说会影响到国家安全,会影响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许多人都会亲身感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体现了人类和地球环境必须和谐发展的紧迫性。在世界气象日里,我们也呼吁人们采取切实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了我们拥有更适宜的气候环境和更洁净新鲜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