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的概况介绍

2.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站简介

3.南昌国家气象观测站海拔

4.中国在南级建立的第一个气象站是什么

5.标准气象站每天观测的时间至少要几次

6.拐子湖建气象站的原因?

全国基准气象站多少个_国家基本气象站简介

郊区。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南阳气象站在郊区。卧龙区谢庄乡姚庄村的南阳国家基本气象站,这里就是南阳的气象观测站,这里有先进的风向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能见度仪、酸雨桶等先进设备,观测员利用这些仪器,每天24小时对近地层的温度、湿度、气压、日照等不间断地观测和数据实时上传到国家气象局,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的概况介绍

品牌型号:Redmibook Pro 15

系统:Windows10

在气象站中常用到的监测设备主要有温湿度传感器、雨量计、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气象百叶盒、太阳辐射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雨雪传感器。

气象监测设备主要监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大气压力、地面温度、太阳辐射、气体、负氧离子、蒸发、紫外线等一些要素,数据的业务处理完全符合中国气象局气象业务观测的要求,是中国气象局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的标准设备。

气象站根据用途、安装及精确度可分为:便携式气象站、高精度气象站、高速公路气象站、森林火险气象站及校园气象站、电力气象站、光伏气象站、景区气象站、社区气象站。

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站简介

新疆气象部门有105个国家系列气象台、站,分布在全疆各地,类型有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承担了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农业气象观测、沙尘暴监测等业务,其中有54个台站(基准站、基本站)的气象资料参加国际交换。新疆地处我国西风带环流的上游,其探测资料不仅对于全国各地制作天气预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更是做好当地天气预报和服务工作的基础。在新疆,其他行业(兵团、民航、水利等)还拥有178个专业气象台站。新疆气象部门坚持把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形成了为自治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的决策服务,为全社会提供的公众服务,为国家安全和各行业提供的专项服务。新疆气象部门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已初步建成由气象综合探测、信息网络、天气预报警报、气候、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卫星遥感监测、防雷减灾等组成的具有新疆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业务技术服务体系。国家投资建设的EOS/MODIS系统、卫星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棉花气象科技服务工程、乌鲁木齐遥感基地等使新疆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新疆气象部门坚持国家气象事业与地方气象事业共同发展。人工防雹、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霜等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经成为我区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发展经济、农民增产增收和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扑救森林草场火灾等方面取得了日益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新疆气象部门全面实施中国气象局拓展领域、科技兴气象和人才强局“三大战略”,呈现由传统气象学向大气化学、生态学、沙漠研究等多学科扩展的新趋势;以科技优势为依托,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国际合作与交流明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成为全疆首家获得自治区级文明行业的部门。在新疆气象局党组的带领下,新疆气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正满怀信心地为实现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新疆气象事业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未来。

南昌国家气象观测站海拔

气象观测站(YM-03)是一个自动化的气象站,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而且本身全自动低功耗气象站,采用干电池供电的方式(通讯方式:USB现场取数),气象站具有断电数据保护功能,并可以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使用GPRS无线远传,无论是节省人力或测量偏远地区的气像资料。该系统通过GPRS(GSN)系统和GORS(CDMA)系统差不多可以进行实时回报,或储存的数据作日后传送。气象观测站往往被放置在供电网络和通讯网络内。现在,太阳能电池板,移动电话技术使气象观测站能在供电网络和通讯网络外,透过无线型式传送资料。

中国在南级建立的第一个气象站是什么

46.9米。南昌国家气象观测站地处南昌市青云谱区,占地面积90亩,海拔高度46.9米。南昌气象观测站于1950年5月22日建立,由国家基本气象站、探空站和天气雷达站组成,是江西省探测手段最齐全的观测台站。

标准气象站每天观测的时间至少要几次

南极长城站气象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

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

扩展资料:

南极长城站气象站的选址过程:

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

为试选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他们于下午1时乘海豚式直升飞机离开停泊在乔治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

12月27日晚上7点40分钟,我国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治岛,进行建站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

12月29日21时50分(当地时间),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选定在此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

12月31日上午(当地时间),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人民网-年12月31日 我国南极长城站奠基典礼举行

百度百科-中国南极长城站

拐子湖建气象站的原因?

标准气象站每天观测的时间至少要3次。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

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

标准气象站的组成:

标准气象站由气象传感器、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电源、通风罩、全天候防护箱和气象观测支架、通讯模块等部分构成。能够用于对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太阳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蒸发量、大气压力等十几个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

可以通过专业配套的数据采集通讯线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将数据传输到气象计算机气象数据库中,用于统计分析和处理各项数据。

 拐子湖气象站始建于1959年,(东经102°24′、北纬41°21′)位于阿拉善戈壁大漠的腹地,处于具有“死亡之地”之称的巴丹吉林沙漠北沿(沙漠边缘距测站约4000米),距阿拉善盟盟府所在地580公里,距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210公里。年均降水量只有41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4523.7毫米,年均7级以上大风天气61天,年均发生沙尘暴天气30天,历史最大风速达到38米/秒。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31度,夏季最高气温达44.8度,沙漠地温最高温度达到80度。

拐子湖气象站是我国仅有的2个沙漠腹地气象观测站之一。原属国家基本气象站,2013年升级成为国家基准气候站。是根据国家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每天进行8次定时监测、24小时航危报发送,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基础监测数据。同时由于靠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着为航天发射和国防科学试验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的重要任务。

为气象防灾减灾发挥重要作用

拐子湖气象站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气象台站的分布图上,西北部的站点比较稀疏,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额济纳旗11.4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只有拐子湖和额济纳旗两个气象台站,这两个站点的气象监测数据极为珍贵,如果没有这2个站点,相当于在我国气候现象上游出现了一个监测空白带。

同时,阿拉善是北方冷空气和沙尘暴入侵的主要路径之一,其境内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亚马雷克四大沙漠,统称“阿拉善沙漠”,面积为国内第二、世界第三。每当蒙古国冷空气或强风进入阿拉善,首先卷起的是干涸的居延海湖底的砂石,到巴丹吉林沙漠逐渐加强,沙尘向东南移动的时候,拐子湖站是监测沙尘暴的最佳位置,对下游华北及东北地区进行沙尘天气预测预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预防和减轻灾害性天气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研究沙漠提供基础支撑

由于气候变化影响,阿拉善境内几大沙漠多地发生相连,沙漠化逐年扩展,对阿拉善盟人民的生存条件构成严重威胁,而且成为沙尘暴频发的主要诱因。

2003年开始,本站新增了沙丘移动观测项目,由于台站处的沙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巴丹吉林沙漠,随着阿拉善境内沙漠化的不断加重,这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而观测点在距离站址7公里的沙漠之中,每月要进行2次观测,每次观测要徒步在沙漠中往返14公里。

2010年3月,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协助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阿拉善盟拐子湖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风沙观测试验场;2012年6月,建成通量观测站。主要通过风蚀传感器、贴地集沙仪等各种仪器测量相关数据,判断巴丹吉林沙漠沙尘的起沙参数,以及沙尘随高度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巴丹吉林沙漠气象研究提供第一手观测资料,同时,对阿拉善盟沙尘暴预报预警服务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