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方面的论文_农业气象方面的论文范文
1.方修琦的主要论文
2.急寒潮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求2000字论文!)
3.我国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巨著有什么
4.用气象与水写作文
5.3000字地理论文!!!关于“自然灾害的防治”
6.王玉辉的论著、论文目录
竺可桢的著作有《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等。
1、《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
1961年他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依据北冰洋海冰衰减、苏联冻土带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述的地理现象。
证明了二十世纪气候逐步转暖,并由此追溯了历史时期和第四纪世界气候、各国水旱寒暖转变波动的历程,发现十七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相一致。
2、《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
在气象科学研究中,竺可桢一向十分重视气象气候与生产及人类生活的联系。早在1922年,他就发表过《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的学术论文。
3、《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对象之所以是物候学,是因为全文都是围绕着物候学来说明的,全文分为四部分通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物候学》
是竺可桢的科普思想的代表作品。他根据物候学必须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物候学的定律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怎样开展物候学研究及发展前景,并广征博引,介绍我国古代的物候学知识及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等,行文通俗流畅,极富文。
5、《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享誉世界,发表后立即得到国内外科学界普遍赞扬。不仅赞扬他的科学结论,而且赞扬他开创了用历史记录和物候资料研究气候变化方法的先河。
简介。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童年起,学习勤奋,并萌生爱国思想,敬佩宋代诗人陆游和明代学者王阳明等人的学识和思想。 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开始认字。
1905年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当年秋季入上海澄衷学校,以品学兼优,为人热情正直,被同学推为班长。
1908年春,同学要求撤换不称职教师举行罢课,学校一度停办,竺可桢乃于暑后转入复旦公学学习。
方修琦的主要论文
农业类从业人员在晋级时需要在期刊发表论文,而大多数的农业作者对于期刊级别,期刊种类知识掌握的并不牢靠,如果选择的期刊有误,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的相关要求,下面学术堂对于较为容易发表见刊的农业类刊物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益助.
1. 《南方农机》(省级)
《南方农机》杂志创刊于10年,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半月刊,大16开.该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江西省农业厅主管、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指导、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农机化研究院指导的期刊.
主要栏目:农机要闻、专家讲座、南方论坛、产业观察、农机人物、信息荟萃、农机化研究、农业装备研发、农业装备维护、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研究、车辆与动力工程、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管护、机电教育创新等.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39/TH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872
知网、万方、维普全文收录
2. 《农家参谋》(省级)
《农家参谋》创刊于1983年,该刊物的办刊宗旨是:"面向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宣传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其业务范围有"杂志的出版与发行、广告发布、农村科技新成果与新品种示范推广、科技人员培训与科技信息咨询".走出了一条"技术与信息并重、普及与提高结合、实际与实效相济"的办刊之路,其多姿多彩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市场发展策略,已产生了震撼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影响力.
主要栏目:基层教育;农业建设;乡镇经济;乡村医疗;农业水利;科技研究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229/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5494
知网全文收录
3. 《现代园艺》(省级)
《现代园艺》杂志创刊于18年,该刊以"推广和普及先进实用的田间栽培技术"为办刊宗旨.向读者报道推荐中国国内外良种良法、科技动态,为三高农业和城乡园艺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社会效益、舆论导向、读者需求放在突出位置上,为各地园艺工作服务.
主要栏目:产业论坛、试验研究、良种推介、实用技术、绿色植保、经验交流、城镇绿化、综合科技等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实验站
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87/S
国际标准刊号:1006-4958
邮发代号:44-114
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全文收录
4. 《南方农业》(省级)
《南方农业》杂志创刊于2007年,该刊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反映创新性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技术,传递农业前沿技术研究信息、报道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重庆及整个南方的农业科研、技术交流和农业发展服务.
主要栏目:栽培与植保、园林花卉、农业经济、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生理生化、动物科学、农业教育、农业机械、农业气象、农业财会、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遗传育种、品种选育、土壤农化等.
主管单位: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86/S
国际标准刊号:1673-890X
知网、龙源全文收录
急寒潮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求2000字论文!)
2005年
1. 方修琦,萧凌波,葛全胜,郑景云. 湖南长、衡地区1888-1916年春季植物物候序列重建. 第四纪研究2005,(1):74-79
2. 王媛,方修琦, 徐锬, 戴玉娟.气候变暖与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应行为. 科学. 2005, 27(1): 121-127
2004年
3. 方修琦,王媛,徐锬,云雅如.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分析. 地理学报. 2004. 59(6):820-868
4. 方修琦, 王媛, 云雅如.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 见:全国政协人口环境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编. 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论文集. 气象出版社. 2004. 272-278
5.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古地理学报.2004.6(1):85-94
6.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全新世寒冷与气候变化的千年周期.自然科学进展.2004. 14(4):456-461
7. 方修琦,孟胜修. 地球年龄探究史话. 地理教学. 2004.(5):4-6
8. 陈泮勤,方修琦. 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地球科学进展. 2004,19(4):664-665
9. 陈晓霞,方修琦.对江苏邳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状况的调查.环境教育.2003,(6):22-23
10. 王培华, 方修琦. 公元1328-1330年寒冷的历史记录及其意义.古地理学报.2004.6(4):480-484
11. 王媛 方修琦, 徐锬,云雅如. 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产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自然学报. 2004.19(4):531-536
12. 叶瑜,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 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看清代山东气候变化的区域社会响应与适应.地理科学. 2004,24(6)
13. 葛全胜,陈泮勤,方修琦,林海,叶谦. 全球变化的区域适应研究:挑战与研究对策.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4):516-524
14. 马玉玲,余卫红,方修琦. 呼伦贝尔草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干旱区地理.2004,27(1): 29-34
15. 葛全胜,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张丕远.过去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4):449-455
16.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 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地理研究. 2004, 23(3):374-384
17. 邵雪梅,黄磊,刘洪滨,梁尔源,方修琦,王丽丽.树轮记录的青海德令哈地区千年降水变化.中国科学.2004,34(2):145-153
18. 朱海峰,王丽丽,邵雪梅,方修琦. 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地理学报.2004.59(6):863-870 1. 方修琦, 盛静芬. 2000.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 自然学报. 15(3):213-217
2. 方修琦. 1999.从农业气候条件看我国北方原始农业的衰落与农牧交错带的形成.自然学报 14(3): 212-218
3. 方修琦.1999.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人文地理.(2):19-21
4. 方修琦, 章文波, 张兰生.1998.全新世暖期我国土地利用的格局及其意义.自然学报 13(1): 16-22
5. 方修琦,孙 宁.1998.降温:4.3kaBP岱海老虎山文化中断的可能原因,人文地理,(1): 71-76
6. 方修琦 张兰生 1998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3500aBP的降水突变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
7. 张兰生, 方修琦, 任国玉. 索秀芬 19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地学前缘. (1): 127-136
8. 方修琦 1989 天山托木尔峰地区7500年来的气候变化 《干旱区地理》(1) 6-10
9. 方修琦 1989 建立历史灾情序列方法的探讨 《干旱区与环境》 增刊2 57-64
10. 方修琦 1987 陕北及鄂尔多斯地区的降水变化与沙漠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90-95
我国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巨著有什么
浅谈寒潮的成因及对我国的主要危害
摘要由于北极地区因太阳高度角极小,地面和大气吸收的热量亦极少,终年为冰雪覆盖。冬半年因太阳斜射,加以昼短夜长,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少,其放出的热量远远超过所吸收的热量,因而使寒冷程度逐渐加强,范围扩大。冬季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40-50℃之间,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过零下60-70℃的低温。这些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之下,大规模向南倾泻而下。使寒潮成为强度大、范围广、来自极地或寒带向中纬度或低纬度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也是主要灾害性天气,其对国民经济人民生产生活尤其对民航安全的危害较大。本文对寒潮成因、危害以及预警信号等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于这种灾害性天气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从而对其有更清楚的了解,以至于更好的预防寒潮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寒潮 危害 预警信号 成因 路径
引言
寒潮是强度大、范围广、来自极地或寒带向中纬度或低纬度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活动。由于它来势迅猛,所经之地,短期内气温急降,并伴有大风,常有雨或雪和急剧降温,会出现冰冻。一般而言,寒潮对北方的影响强于南方,西北、华北、东北的北部是受寒潮影响较强的地区,过程降温值平均12~14℃;但江南的南部到华南北部的南岭一带,寒潮降温却达到和三北北部相同的强度,平均为12~13℃。据统计,1955年秋季~15年春季期间,青藏高原及其周围边缘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弱,尤其是高原东南部背风坡,过程降温值平均仅4~6℃,而青藏高原较远的北面、东面和东南面所受的影响都较强;位于太行山东侧、燕山南侧平原上的北京、保定、石家庄一带,降温明显偏小。
1、我国寒潮的定义及其出现频次
目前我国对寒潮的规定是:受强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 10℃(14℃)以上,最低气温达4℃以下,陆地上有相当于三个(三四个)大行政区的地方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所有)海区出现了7级以上大风,如出现这样天气,则称为一般寒潮(强寒潮)活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国中央气象台从全国大范围的角度出发,用日均温的过程总降温高于10℃和温度负距平(低于平均值的数值)的绝对值高于5℃,或者过程总降温高于7℃和温度负距平的绝对值高于3℃作为标准,根据寒潮影响地区的大小,分别定义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
平均而言,中国每年出现寒潮的次数约为6次,但各年差异很大,寒潮出现次数最多的年度达10 次,而出现最少的年度仅2次。影响中国的寒潮主要出现在10月~翌年4月,9月和5月很少。各月出现寒潮的总次数,以11月最多,共25次,约占1/6,即平均每年有一次;12月22次;1月18次;2月21次;3月和4月均为20次;10月15次;5月6次和9月4次。夏季不能形成寒潮。
2、寒潮的发生原因
北极地区因太阳高度角极小,地面和大气吸收的热量亦极少,终年为冰雪覆盖。冬半年因太阳斜射,加以昼短夜长,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少,其放出的热量远远超过所吸收的热量,因而使寒冷程度逐渐加强,范围扩大。冬季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 40-50℃之间,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过零下60-70℃的低温。这些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之下,大规模向南倾泻而下。这就是寒潮爆发。当寒潮向南方大规模流动时,暖空气也随之“节节败退”,因此所经过的地区,首先要受到暖空气的影响,温度显著升高。如果所经过的地区原来就已经在暖气团控制下,那么在寒潮前面暖空气不断输送之下,也会出现温度猛烈升高的天气。因而经常在寒潮之前要暖和一两天。
2.1 影响我国寒潮的3个主要源地及其入侵路径:
2.1.1 寒潮的3个主要源地
①新地岛以西的寒冷洋面。冷空气经巴伦支海、苏联欧洲地区进入我国。其出现次数最多,达到寒潮的强度也最多。②新地岛以东的寒冷洋面。冷空气经喀拉海、太梅尔半岛、苏联地区进入我国。它的出现次数虽少,但是气温低,可达到寒潮强度。③冰岛以南的洋面。冷空气经前苏联欧洲南部或地中海、黑海、里海进入我国。它出现次数较多,但是温度不很低,一般达不到寒潮强度,但如果与其他源地的冷空气汇合后也可达到寒潮强度。以上三个源地的冷空气,是中央气象台对10~13年1~4月和10~12月资料的统计结果。其中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气中部(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称为寒潮关键区。
2.1.2 寒潮的路径
寒潮入侵时其主体的移动路线称为寒潮路径。由于入侵我国的寒潮源地不同,加之地势的影响,其路径并不是每次都一样,但也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统计分析表明,寒潮常有四条路径入侵我国。①从西北来的寒潮,由新地岛附近的冰洋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北部或蒙古人民共和国,朝东南方面,扫过黄河河套地区泻人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穿过南岭影响南部沿海,又称中路,较为多见。②从北方来的寒潮,由亚洲北部的北冰洋上起身,经苏联远东部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径直南下,称为东路。③从西方来的寒潮,由欧洲北部的北冰洋上启程,穿越整个欧洲大陆,南下到地中海附近, 然后拐弯向东走,从我国西部进来,又称为西路。④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
2.2 寒潮发生时的主要环流特征
寒潮发生时的环流形势大致分为五类:小槽发展型、低槽东移型、横槽转竖型、纬向环流型、低槽旋转型。
(1)小槽发展型:出现在新地岛以西,格陵兰岛以东的不稳定小槽在东移过程中发展,最后演变成东亚大槽。这类寒潮是乌拉尔山高压脊北部的不稳定小槽沿脊前西北气流东移南下时,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迅速加深为南北向的大槽,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造成的,速度快,各系统强度猛增是这类寒潮最显著的特点。
(2)低槽东移型:欧洲小槽东移过程中,有来自北方的新鲜冷空气并入,使小槽发展,导致寒潮过程. 这类寒潮是由一对槽脊在西风带中自西向东移动,带动冷空气大举南下造成的。在寒潮过程中,欧亚上空始终为径向环流,影响槽直接与极涡相连,冷源雄厚,前48小时低槽一般位于乌拉尔山,蒙古中部到贝加尔湖为一高压脊,亚洲低纬度环流平直,多南支槽东移,前24小时低槽位于河套西部。此时,能否大举南下,关键在于青藏高原有无高压脊发展,有则暴发,无则为一般性冷空气活动。
(3)横槽转竖型:东亚倒Ω流型建立时,极涡向西伸出一个东-西走向槽,槽前后是偏北风(340°-20°)与偏西风(300°—250°)的切变.转竖 欧亚上空为两槽一脊型,乌拉尔山或东欧或西亚为一高压脊,欧洲或欧洲西部为一低槽,横槽位于东亚。与南压类相比,与横槽相连的低压中心偏东偏北,一般在105°E以东、60°N以北,槽线呈西南西~东北东走向,位置也在50~70°N之间。横槽能否转竖南下,关键在于乌拉尔山一带的高压脊能否在东移中继续发展。是,则转竖,否,则短期不易转竖。
(4)纬向环流型:欧亚上空的大气环流径向度加大,槽脊几乎原地加强或南北叠加而成大槽大脊是这类寒潮的特点。
(5)低压旋转型:是横槽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与横槽型的区别在于寒潮暴发不是由一条槽线南压或转竖造成的,而是太梅尔极地低压逆转,低压后部一个又一个的小横槽连续南下,带动一股股冷空气南下而形成持续低温。低压后部的长波槽脊稳定少动,是这类寒潮的显著特点。
例如2005年3月10~13日一次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的主要成因是(1)西欧上空500hPa强暖平流致使在西伯利亚地区形成阻塞高压,建立横槽,横槽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超极地冷空气和西路冷空气合并加强;形成了异常强的冷高压、锋区、冷温度中心和冷温度平流。(2)两个短波槽东移侵入阻塞高压,使得横槽两次建立和转为竖槽,导致强冷空气大举南侵。(3)寒潮带来大范围强降温、700hPa西南急流与冷空气交汇、1000hPa以上层气温在0℃以下的垂直分布,为南方大到暴雪提供了动力、水汽和凝结的温度条件。
3、寒潮对我国的主要危害与预警信号
寒潮是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受到寒潮侵袭的地方,常常是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气压突然上升,温度急剧下降,同时还可能下雨、下雪,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寒潮南下,在我国西北和内蒙古及北方地区常有大风沙天气。在淮河以北地区一般表现为少雨,偶尔有降雪。过淮河后,降水机会增多。它在不同季节还可形成不同天气,其中有几种天气对国民经济危害较大。冬季寒潮造成急剧降温会冻裂工矿中的各种管道和阀门,还可酿成火灾水灾,致使停工停产。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不小。如1987年11月下旬的一次寒潮过程,使哈尔滨、沈阳、北京、乌鲁木齐等铁路局所管辖的不少车站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交通事故明显上升。我国南方的经济作物也最怕冻害,橡胶树在5℃以下低温时,会使主干爆皮流胶,甚至全部干枯;柑桔遇—9℃以下低温便会冻伤。
春季寒潮南下,在长江以南与暖湿空气对峙,便造成连续低温阴雨。它对早稻影响最大,只要日平均气温低于12℃,最低气温低于8℃,持续三天以上,并伴有阴雨,就会发生冷害,引起芽种霉烂或烂秧。在冬季和春秋寒潮中形成冻雨,且高山比平原多。冻雨最大的危害是压断电线,拉倒电杆,造成电讯和输电中断;交通受阻,事故频发;甚至牧区母畜吃了有冻雨的草也会引起流产。
寒潮可造成雪灾。例如1983年12月21——28日春城昆明连续下了近30个小时的大雪,积雪达36厘米,破500年来的记录,大雪使西南铁路中断2天。北方牧区更是常遇风雪天气而酿成“白灾”,造成牲畜大量死亡。
寒潮对民航飞行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寒潮大风平均风速一般可达15米/秒以上,阵风可达25 米/秒以上,风向多为西北到偏西,维持时间较长,一般为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有时可达2天以上。特别是首都机场,大风与跑道形成45度以上交角,大侧风交角使飞机的起飞和着陆会变得很复杂。在侧风中滑跑时,飞机两翼所受风的作用力不相同,迎风一侧机翼的升力增加,背风一侧机翼的升力减小,于是产生一个倾斜力矩。另外,由于侧风压力中心与飞机重心不重合,还会产生一个使飞机向逆风方向旋转的转弯力矩。当侧风很大,与转弯力矩作用相反的跑道面对机轮的反作用力,不足以使飞机保持平衡时,机头便向侧风方向偏转。所以飞机在侧风中滑跑时,机长都向侧风方向压杆,以消除倾斜力矩,向侧风的反方向登舵以消除转弯力矩。飞机在有侧风时着陆,比起飞时困难更大,此时机长必须注意修正偏流,如果修正不当,会造成飞机场外接地。飞机在强侧风条件下接地时,很可能发生轮胎破裂和起落架折断等事故,严重危及飞机和乘客的安全。寒潮降水使低层湿度急剧增大,很容易产生低碎云,这种低碎云有时仅有几十米,而且云底高起伏很大,严重影响飞机的起飞和着陆。
寒潮冷空气由高纬度寒冷大陆上酝酿发展在特定的大气环流型式下受到对流层内强偏北气流引导,途经苏联的新西伯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或苏联中亚地区进入我国。冷气团的直径可达几干公里,厚度伸展到6、7千米高空。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不相同。其预警信号分,分别以蓝色、**、橙色表示。
--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寒潮**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寒潮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4、小结
(1)寒潮是强度大、范围广、来自极地或寒带向中纬度或低纬度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在我国年出现次数约在6次左右,对南方影响一般小于北方。夏季则不能形成寒潮。
(2)我国寒潮有4条路径及3个主要源地。其环流形势大致分为五类:小槽发展型、低槽东移型、横槽转竖型、纬向环流型、低槽旋转型。
(3)寒潮是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受侵袭的地方,常常是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气压突然上升,温度急剧下降,同时还可能下雨、下雪,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因此,对于道路交通,农业生产,电力输送,民航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气象学与气候学》 张志明、范钟秀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唐东升 气象出版社
[3]《气象万千——寒潮》 金传达 气象出版社
[4]中国气象报 2007-03-03 (蒙嘉川)
[5] 樊明,冯军,尚学军.“2001 4 9”寒潮天气形成过程分析.气象,2002,28(3):54~57.
用气象与水写作文
1961年他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
1922年,他撰写了《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的学术论文。1964年他又发表了《中国气候特点及其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
13年6月19日,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还在《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中发表文章《大自然的语言》,现被编入中学教学范文中。
竺可桢其他主要论著包括:《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中国气候概论》(1935)、《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1963、13)等。发表的《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论文,阐明了我国优厚的气候和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3000字地理论文!!!关于“自然灾害的防治”
1. 气候与水作文跪求
天气,是一位千变万化的魔术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也是一位无情的大地侵袭者。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天气好坏,我们都应该以尊敬的心,来看待大自然妈妈为我们精心挑选的天气为伴。天气,是大自然妈妈的喜怒哀乐,当天气艳阳高照、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时,大自然妈妈的心情一定非常开心;当天气阴阴沉沉、昏昏暗暗、乌云密布时,大自然妈妈的心情必定非常低落;当天气狂风骤雨、雷鸣响天、闪电如疾时,大自然妈妈早已陷于极度的悲伤与愤怒中。
然而,任何反常的事背后一定有其原因的。大自然妈妈高兴时,是因为人类能自我约束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大自然妈妈心情低落时,是因为人类又开始贪婪而过度消耗大自然妈妈的能量,完全不顾虑她的健 康,她首先发出警讯提醒人类;当大自然妈妈极度悲愤时,是人类无法无天,早已把她视为无物,不断糟蹋浪费大自然妈妈的,她实在受不了而对人类的乖戾蛮横行为作出反扑的教训。
现在,全球气候异常的现象,愈演愈烈。夏日炎热至极,冬季酷寒无比。
水灾的土石横流,几度破表的豪雨,迫使气象局不断上修预估的雨量,令气象专家瞠目结舌,无法置信。大自然的反扑,早已在我们日常的天气中显露无疑。
而这些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的悲惨,在你我周遭的环境中一再重演。光是极端的天气,就已把人类折磨的千疮百孔、体无完肤、不成人样。
可见大自然无比可怕的破坏力,绝对远远超出人类的想像。然而,这些天气灾难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人类本身!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改进自己的过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类尽情的消耗地球。而我们依旧毫无警觉,视若无睹的把自己推入一场几乎无可救药地生死存亡深渊中。
二十一世纪以来,是大自然被极度开、被毫无节制的大大破坏,是大自然首度受到人类强大的侵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23835袭,大自然已用天气来警惕我们人类,告诉我们她的悲愤,告诉我们她的不悦,告诉我们她受到了巨大的震惊。因此我们当务之急,应该以节能减排为首要,也是我们责无旁贷马上要力行的工作。
赶快醒悟吧!赶快让温柔的地球不再暴怒!赶快还给大地原本的原貌!赶快让大自然收回已发送许久的天气警示灯!大家必须尽快携手努力,才能与包容万物的地球永远共生共息。
2. 水利与气象的作文400字左右今天我们大队干部和优秀的卫生、纪律委员去参观青岛水利科技中心去参观。
我们坐着客车一路欢声笑语地来到了青岛水利科技中心的门口,辛老师让我们站好队,有序地进去了。
哇!这里可真干净!我在心里这样想到,的确,这里被打扫的一尘不染。这里的工作人员先让我们看了一小段,虽然时间很短,但让我们明白那些工作人员的艰辛,每当我们在休息的时候,那些工人都要各地儿的跑,来查水表、修管道等等。看完了,工作人员又带着我们上各个楼层来参观,虽然仅仅七层,但是我知道了许多,比如我们知道了水是如何送到千家万户的,我们还知道了,如果有人上门做实验并且说现在用的水不干净,不能轻信他的话。
参观结束了,我们喝了那里的水,清爽甘甜,留下了依依不舍的留言,坐上客车回家了。
3. 关于气候和水的气象小论文怎么写对人类来说,现代天气,气候与水日益取得巨大的,新的价值,但又处于变化和危机发展的时代。自古以来,危机都是发展的动力,当前的危机主要来自人类自己,在认识与处理现代气候变化与水荒问题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
大气就像一部大机器,它的能源是太阳辐射。主要受到天文因子(如纬度的差别)和地表层因子(如海陆差别与地形,植被等)的影响,转变成为热能,一般用温度表示。温度有纬度的差别,也有区域与地方的差异。最突出的区域差异是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造成的。温度差异是产生气流的主要动力。一般大气环流,季风环流与其它风系被称为热力环流,因为它们都是热力差别推动的环流系统,前苏联科学家舒列金形象地简称之为热机。气流循环又带动水分循环。这两种循环是互相影响,共同产生各种天气气候与水文现象。
水分主要通过海水蒸发进入大气,并由气流输进大陆后,以降水的形式到达陆地表层,形成多种多样性和五光十色的水气现象。降水与温度是地球上产生各种气候带与气候区的原因,当前人们所说的气候变化主要指的就是长时期里温度与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强度与持续的时间对生产生活有决定性影响,也是风调雨顺或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里累次出现人们难以适应的异常现象,这就是灾害。涝灾就是降水量超过农业生产承受能力的上限,旱灾则是低于需水量的下限,热害是温度高于生产承受能力的上限,冷害则是农作物难以忍受的下限。因此,几千年的历史既是人们开发利用天气气候与水的历史,也是人们同旱涝与冷热灾害的斗争史。夏禹治水与羿射九日等传说故事就是人们对古代灾害的回忆与想象的文学表现。
美好地球上的天气气候与水都是宇宙中极其珍贵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灾害从反面反映了这种的价值,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和珍惜自然给予人类的这种恩赐。
更值得人们担心的是,自从工业迅速发展以来,天气气候与水文现象的人为因素逐渐强化。工业使用化石能与机器,有力地推动生产能力加速提高。从此人类不再完全听命自然,而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动权。然而,生产的发展不可能不影响自然界,这个影响首先原于化石能(煤、石油、天然气)加速消耗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化石能源供不应求发出了了自然危机信号,而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的灾害性的结果,把全球变暖变成科学的热门课题,都反映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平衡因人类滥用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能量收支失调在现代最突出地表现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所引起的全球增温;而自然界的物质平衡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匮乏,环境污染物的增加与现代水荒问题,这两者都具有恶性发展趋势,可能引发全球性灾变,因而得到社会各界与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全球增温实际上是人为提高大气的能量水平。应当认为,人们利用化石能极为粗放,低效多耗,导致能源匮乏,而燃烧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数量很大,并却未经处理地排入大气。自然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取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支出之一,而人类又大量破坏植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收入猛增而支出剧减,所以温室气体的浓度与温室效应有增无减,是全球增温的气候变化的原因。
应当认为,事实是最强有力的证明。近百年来,世界平均温度上升了0.6℃。如果这个升温值果真是几千年来未曾有过的大值,那么设想(虽然不能最后断言)当前的增温有可能不是自然因素所为,而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然而,这里也有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家至今还拿不出几千年来每百年的平均温度数据,那么这个结论也带来了问号。我国气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著名论文根据公元533~544年出版的著名农书《齐民要术》中的物候与现代(1906~1961年)物候比较,认为当时年平均温度比现代约低1℃,他考证一百多年后,即唐代650-847年的史料,认为那时温度高于现代,也就是说,100多年间温度上升1度多,已经大于近百年0.6℃的升温记录。应当指出,在同一时期里全球也是增温的,所以竺可桢的估计有全球代表性。虽然竺可桢的研究并不精确,但却是唯一的有数值意义的估计,它不低于现代0.6℃的增温值。
4. 关于水利和气象的征文800字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无非是完整无缺的温馨的家庭,然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被无情的河水毁于一旦。
阳光明媚的天气,显得有些闷热,这么好的天气,人们心中只是对幸福美满的家庭充满憧憬,但想不到的是,美丽的想像画面后竟隐藏着一件悲痛欲绝的事——本完整无缺的家庭被无情的河水摧毁了、淹没了、吞并了。
看吧,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多么温馨,无时无刻都在一起,互相关爱。却在夏天的时候,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希望……
夏天的天气是炎热的,人们都喜欢去一个既省钱又舒服的地方游泳——江河。今天的江河看上去与平时似乎有所不同,原来是旁边多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个小家伙看上去应该有七八岁吧,那么小的一个小孩竟然敢独自一人来江边游泳,人们都在猜想他应该是家中的小宝贝吧! 作文
人们正当想得高兴的时候,忽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水面上出现了一个极大的漩涡,快把小男孩淹没了,人们都想上去营救他,但是水流太急了,无法靠近他。人们心里都希望他能凭自己的坚持游上来,能平安无事,但人们的希望都被急流冲破了,把一个生命彻底毁灭了,把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打碎了。
难道他真的要沉下去了吗?是的,江流是无情的,它把一个新的将来亲手断送了,这是残忍的现实。 作文
4月15日,石台县中学1名高一学生与同学结伴擅自下河游泳,泥水身亡;6月3日,郎溪县1名初一学生不听劝阻,私自下塘游泳,溺水身亡;6月12日,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4名学生到合肥大学城内翡翠湖游泳,其中1名2002级女生预下水时不慎滑入湖中,约7分钟后被同行人从湖底救起,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都是也个个鲜活的例子,火红的生命就这样被那江河吞噬了,我们作为旁观者我们都为他们悲伤、心痛。而这种心痛的程度是永无休止的,它将浸入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的一生。
为了使社会减少悲伤之痛,增加快乐,希望各位同学能引以为鉴,不要别人再为你哭泣,家人为你而悲痛,朋友为你而叹惜。“宁欺山,莫欺水”,希望各位同学把它永记心中,时刻提醒自己,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江河已经淹没了太多的人才了,不要再让江河增加更多的罪恶吧!
防溺水作文800字(2):
暑,漫长而又炎热。每次一到暑,我都会和朋友到少年宫的游泳馆去游泳。但是这个暑,我却不能去。因为发生了溺水。
那一天,游泳班像往常一样上课。有一个小孩趁教练不注意游到了深水区,等到他感到害怕时为时已晚。他极力挣扎,感到自己的身体慢慢往下沉,想叫教练。但教练已听不见他微弱的求救声,因为他的求救声早已被其他孩子的嬉戏声所覆盖。他沉了下去,只有平静的水面还冒着泡。
等到教练发现他时,把他救了上来,火速送往医院。经诊断,大脑已经死亡,他成了植物人。溺水的发生,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要求游泳馆停业整顿,再也不允许去游泳了。
这次,不仅给了我们一个警告,也给了游泳馆一个惨痛的教训。在没有出事的前几天,我去游泳馆游泳,游泳池里的水异常得寒冷。游泳馆为了获得暴利,水温很低也不取加温措施,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去游泳的人即使进了游泳馆,没游一会儿就走了。但从这些现象中,游泳馆非但不知悔改,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一期游泳班有三十多个学生,却只有一两个教练。正是他们的贪心,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发生。
站在每个企业的角度来讲,只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让消费者满意了,才能赢得信誉,赢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只是一昧地获取暴利,就会失去所有的市场,失去消费着的信赖,也就无法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就是站在我们学生的角度来说,暑了要时刻注意安全。生命是珍贵的,来之不易;生命也是脆弱的,稍不注意,就会失去。我们还没有经历过太长的人生,我们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别让生命之花还没有开放就凋谢,别让幼苗还没有长大就夭折。
我们出危险,不仅我们自己会难过,家人也会为我们担心。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所以,从现在起,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珍惜生命,学会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刻。
5. 气象水利,保护环境作文1300字我爱地球,爱它的蓝天,爱它的大地,爱它的青山。
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花儿绽开了笑脸,蝴蝶翩翩起蜜蜂你追我赶。在突兀森郁的森林中,小鸟们有的唱起迷人的歌曲,有的在一起跳起优美的舞蹈,还有的欢快地做着游戏。大树抓着自己的长头发,这一切是多么的美丽呀!
可现在,人们乱砍伐把树木当柴烧,做成一次性筷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遇到了破坏。洪水只要一来,我们就完蛋了,没有一点儿反抗。沙尘暴决不给人们留活口。其实这些都是大自然给的警告。而人们不听劝告继续做这些破坏大自然的事情。人们乱捕捉鸟类等一些野生稀有动物,让它们灭绝了,甚至把它们送到饭店,然后卖一点钱,人们乱捕乱杀却帮助了害虫,让它们毁灭森林,最后还是害了自己。人们浪费了许许多多的水,如用完了水不关水龙头,水没喝几口就倒了。如果我们每户人家少有一点水,那整个水不就多了吗?工厂做东西,放了一些化学配方,排污的时候污染空气更严重了,造成空气不新鲜,花草树木都垂头丧气地低下了头。给人们带来很多可怕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破坏了生态环境。
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不随便砍伐树木,爱护动物以及其它一些小生命,工厂少用一些化学配方,对大自然少一点危害,给人们一个优良的环境。
我相信这样做,我们的环境肯定会很好的,人们也有一个好的生寿命也会更长,这样世界就会成一个美丽的世界。
6. 半命题作文:气象与气象与健康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类生活在被大气包围的地球上,大气的无常运行,时序上的寒暑往来,形成了气象万千的自然现象。这些千姿百态的风云变幻,不仅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 为什么人们会有“春眠不觉晓”的感觉呢?原来,在冬天,由于外界气温很低,人体为了抵御严寒,皮肤长时间处于“收敛含蓄”状态,血管收缩,减少了体热的散发,以维持体温。
因体表血管的收缩,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供给大脑的血液也相对增加,使大脑细胞供养量充足,所以人们往往在冬天感到精神焕发,头脑清醒。但到了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变暖,气压往往较低,人体生理机能也随之变化,皮肤血管和毛孔逐渐扩张,皮肤里的血液循环旺盛起来,而供给大脑的 血液和养气就相对减少,导致了脑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降低,人的注意力就不易集中,因而显得反应迟钝,易感疲劳。
再者,春天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白昼变长,黑夜缩短,所以常使人产生思睡感觉。要战胜春困,并不需要增加睡眠时间,而应该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规律,特别应注意坚持体育锻炼,经常到室外参加各种活动,以提高人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的能力。
“慢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描写春风的诗句。远在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就提醒人们:不要以为春天来了什么都好,那随之而来的大风,也会带来灾祸。
现代医疗气象学告诉我们:春风使地表蒸发强烈,空气湿度猛然减少,这会使人以下适应不了,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变得干燥,弹性减小,容易出现微小的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使许多病菌乘虚而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象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许多疾病的流行,往往是“风助病威”的结果。
春天的大风,会加剧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春天的风寒可使体表皮肤血管收缩,直接诱发某些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如雷诺氏病、硬皮病等。
在户外工作和活动时,若受强冷的春风吹袭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歪嘴疯”(面部神经麻痹病). 春风呼啸时,空气的冲撞摩擦噪音使人心里感到烦躁不适。特别是有时大风音频过低,甚至达到“次声波”的标准。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次声波是的声波,它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甚至置人于死地。猛烈的春风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严重减少,导致那些对于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化学过程发生变化,在血液中开始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压抑和疲劳,并会引起一些人甲状腺负担过重。
所以,我们必须当心春风带来的疾病。 “一叶知秋”是由唐诗“山僧不解败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演变而来的。
用树叶脱落看秋天来临,比喻细微的现象中可以看出大的形势变化. 为何一到秋天,树叶就会飘落呢?原来植物的叶面有许多小孔, 叫做气孔,有些树中的叶面竟有一万多个。这些气孔是水蒸汽和其它气体出入流通的门户.当秋风送爽,气温曰趋下降时,空气干燥,树叶中的水份蒸发很快,但树根吸收的 水份远远跟不上叶面蒸发消耗的速度.水份养分不足,树木本身若不再进行自我调节, 树叶便开始干枯.树木为了生存,叶柄和叶茎的连接处生成隔离层,再加上气温低, 使叶绿素遭到破坏,叶黄素等开始活跃,树叶就会由绿变得干黄, 在秋风吹动和自身重量作用下纷纷飘落了. 气象本身就可以是一个致病的物理因素。
例如,夏季高温可以使人中暑,而冬天低气温又能使人发生冻伤;此外,气象条件还可以作为一个诱因,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寒潮可以诱发感冒,气管炎;气压、湿度、气温的大幅度波动可使关节痛加重;冷锋的活动能促发心绞痛;当天气闷热 时,人的症状会波动,就是健康人也会坐立不安,儿童易受激怒,出现骚动、哭泣、叫喊、吵闹等一系列异常行为;降温、气压突然下降会使哮喘病人发作;低气压时鼻出血病例明显增加;其他不少牙病、眼病、皮肤病等都与天气有关。
目前,国内外许多科学家专门研究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目的是保护人们免受不良气象条件影响,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来增强体质、防治疾病。
7. 写天气气象的500字作文气象与生活
说起气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天气预报,我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离不开天气预报。现在,人们可以从电视、网络、手机、电话等众多平台及时接收到气象预报。传统的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要素有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而新型气象预报则大不相同,紫外线指数、穿衣指数、舒适度指数、交通指数、晾晒指数……越来越细致入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不少人就因为错过天气预报而带来了不小的尴尬。有一次,我没有看天气预报,结果吃了苦头。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记得那是春天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来,我正坐在床上悠闲地看着电视,看到精彩处,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在厨房洗碗的妈妈大声对我说:“天气预报要到啦,快调台看看!”我听了,不屑地说:“有什么好看的,这两天这么热,我上体育课一直要脱衣服的,明天肯定是好天气。”妈妈听了也没再说什么,我兴致勃勃地看完动画片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起床了,我只穿了几件单薄的衣服去上学。早上,太阳就露出了笑脸,天气很暖和,我感觉很舒服。到中午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我冷得把衣服裹得紧紧的。过了一会儿,风更大了,太阳公公收住了笑脸,一下子躲到了云层,再也不出来了。“唉,三月的天气,说变就变,都不跟我打招呼。”我嘀咕着,身上却冷得瑟瑟发抖。我后悔极了:为什么昨天不看天气预报呢?看来,我只顾眼前,而不想后果,现在吃亏了。下次天气预报时间到了,我一定要看。这一天,我几乎是像乌龟一样缩着头上学的,回到家就打喷嚏,感冒了。
以后,我天气预报,有时错过了,也要到电脑上查一查,再也没有出现过那天的情况。我不禁感叹道:“嗬,气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真大,生活确实离不开天气预报啊!” 我衷心地希望天气预报能更准、更快、更全面,真正成为人们生活好帮手。
8. 求气象与什么的作文气象与生活
今年,是最热的一年。
太阳 *** 辣的,烤得大地发烫。人好象呆在蒸笼里,闷得透不过气来,树木没精打地垂着枝条,叶子卷曲着。风不知躲到了那里去了,一丝风也没有,只有知了在拼命地嘶叫。
中午,太阳仍然像个大火球挂在高空。
我和姐姐正兴致勃勃地玩着电脑,“叮呤呤,叮呤呤”一阵急促的电话 *** 响了,我拿起电话“喂,姐姐,你和露露姐姐一块和我去宁波玩吧。”我真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真以为是我听错了呢,可事实我并没有听错,说实话,这大热天,我是真不愿意冒这个“险”,我问姐姐愿不愿意去,姐姐似乎比我还坚决,“不去。”是啊,怎么热的天,别说是宁波了,就算是在沈家门,都热得不得了,一到宁波,不用说,肯定要被晒成个“印度黑人”,我真是佩服弟弟,竟然怎么勇敢,夏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那么无聊。 小荷作文网 ,你也可以投稿
我最喜欢春天,春天总是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春天的气候总是最舒服的,让人感到异常地舒服,春雨过后,使大地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景象。远处浅蓝的湖水被细雨笼罩着,像冒着一层一层的白烟,山上的亭台楼阁经过细雨的洗礼,变得像天上的宫廷一般,柳树摆动这枝条,啊,多美啊,这水,这亭台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春天的到来,似乎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秋天,天空像一面镜子,大雁排成人字行,成群接队地飞向南方,树木,脱去了绿衣裳,换上了黄衣服,菊花姐姐,正迎着秋风,争相开放。你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冬天,云雾弥漫,树木、动物都进入了冬眠,只有梅花开地正艳,雪白的花瓣,像一片片雪花,“翩翩起舞 ”,人们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冬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忙碌。
生活随着气象的变化而变化。
9. 求作文 气象与气象与生活
春雨过后,使大地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景象。远处浅蓝的湖水被细雨笼罩着,像冒着一层一层的白烟,山上的亭台楼阁经过细雨的洗礼,变得像天上的宫廷一般,柳树摆动这枝条,啊,多美啊,这水,这亭台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春天的到来,似乎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今年,是最热的一年。
太阳 *** 辣的,烤得大地发烫。人好象呆在蒸笼里,闷得透不过气来,树木没精打地垂着枝条,叶子卷曲着。风不知躲到了那里去了,一丝风也没有,只有知了在拼命地嘶叫。
中午,太阳仍然像个大火球挂在高空。
我和姐姐正兴致勃勃地玩着电脑,“叮呤呤,叮呤呤”一阵急促的电话 *** 响了,我拿起电话“喂,姐姐,你和露露姐姐一块和我去宁波玩吧。”我真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真以为是我听错了呢,可事实我并没有听错,说实话,这大热天,我是真不愿意冒这个“险”,我问姐姐愿不愿意去,姐姐似乎比我还坚决,“不去。”是啊,怎么热的天,别说是宁波了,就算是在沈家门,都热得不得了,一到宁波,不用说,肯定要被晒成个“印度黑人”,我真是佩服弟弟,竟然怎么勇敢,夏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那么无聊。
我最喜欢春天,春天总是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春天的气候总是最舒服的,让人感到异常地舒服,春雨过后,使大地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景象。远处浅蓝的湖水被细雨笼罩着,像冒着一层一层的白烟,山上的亭台楼阁经过细雨的洗礼,变得像天上的宫廷一般,柳树摆动这枝条,啊,多美啊,这水,这亭台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春天的到来,似乎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秋天,天空像一面镜子,大雁排成人字行,成群接队地飞向南方,树木,脱去了绿衣裳,换上了黄衣服,菊花姐姐,正迎着秋风,争相开放。你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冬天,云雾弥漫,树木、动物都进入了冬眠,只有梅花开地正艳,雪白的花瓣,像一片片雪花,“翩翩起舞 ”,人们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冬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忙碌。
生活随着气象的变化而变化。
王玉辉的论著、论文目录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2)发生与防治 ①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五、中国的生物灾害(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二) 森林病虫害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3.主要害虫——松毛虫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 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2)主要种类及分布(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2.鼠害(1)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本区农业特点常见害鼠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褐家鼠、小家鼠等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小家鼠、黄鼠等(四)生物入侵
一) 论 著
1.周广胜,王玉辉,杨利民,2001,我国西部植被/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的预测。中国林业出版社。
1.周广胜 主编. 王玉辉, 肖春旺, 许振柱, 蒋延玲 副主编.2002.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北京:气象出版社.
3.周广胜,王玉辉。2003,全球生态学,气象出版社。
二) 论文
王玉辉, 周广胜, 何兴元. 2001.羊草叶片气孔导度特征及数值模拟.应用生态学报,12(4):517-521.
王玉辉, 何兴元, 周广胜. 2002.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原的影响. 草地学报,10(1): 45-49.
王玉辉, 周广胜. 2001. 松嫩草地羊草叶片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特征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12(1):75-79.
王玉辉, 周广胜, 蒋延玲, 杨正宇 2001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落叶松林生物量和净生长量估算模式.植物生态学报.25(4): 420-425.
王玉辉,周广胜,蒋延玲 2001. 兴安落叶松林生产力模拟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应用生态学报.12(5):648-652.
王玉辉,周广胜. 2002. 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模拟研究.见:周广胜 主编: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北京:气象出版社.P.133-144.
王玉辉 周广胜. 2002. 松嫩平原羊草群落生产力的模拟研究. 见:周广胜 主编: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北京:气象出版社. P.145-155.
王玉辉, 周广胜. 2002.两种土壤类型对羊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见: 周广胜 主编: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 北京:气象出版社. P.156-163.
周广胜, 王玉辉, 蒋延玲. 2002. 全球变化与中国东北样带(NECT). 地学前缘, 9(1):198-216.
广胜, 王玉辉, 高素华, 郭建平. 2002. 羊草对CO2倍增和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 地学前缘, 9(1): 93-94.
周广胜, 王玉辉, 蒋延玲, 杨利民. 2002.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与碳循环. 植物生态学报, 26(2): 250-254.
周广胜,王玉辉,蒋延玲,杨正宇. 2002.我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研究与展望.见:周广胜 主编: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 北京:气象出版社. P.58-64
杨利民,韩梅,周广胜,王玉辉,2002.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III.物种分布格局.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4(1): 58-61.
王玉辉,周广胜,黄培佑,1999.以龟裂地植丛发生演替为例探讨植物对环境的反应与反馈效应. 植物与环境, 8(3):29-33.
王玉辉,黄培佑, 1995. 厄尔尼诺与气候异常及对新疆的影响初探. 新疆环境保护. 17(1):16-18.
王玉辉,周广胜, 1998.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及其反馈.中国植物学会六十五周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中国林业出版社,P.296.
周广胜,王玉辉,1999. 全球变化与气候-植被分类研究和展望. 科学通报,44:(24):2587-2593.
周广胜, 王玉辉, 199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自然学报,14(4):318-322.
周广胜,王玉辉,张新时, 1999. 中国植被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反应的研究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院刊,14(1):28-32。
周广胜,王玉辉,张新时,1998. 中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反应的模式研究与展望. 中国植物学会六十五周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中国林业出版社,P.32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