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气候变化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2.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指

3.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中国

4.为什么说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个全球性的政治问题?(要文章,叙述详细的。)

5.为什么说气候变问题是发展问题

6.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气候变化问题是什么

气候变化从生态角度来讲是属于环境问题,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它却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

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我们必须得注意到一个“全球”的字眼,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列席会议,希望达成共识,共同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首先它涉及到了国家这个层面,即主权国家是当然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其次,涉及到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合作,再次,在整个会议运作进行的程序都以国际关系的多项原则为准绳。我想从这三个层面就已经能够说明它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

就像本杰明·迪斯雷利说的“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关于大会的争论点也就处于此原因,更过都不愿意接受别国强加给自己的减排量。认为这样是对他们主权的侵犯,对他们话语权的无视。

基于气候的起点,竟然牵扯了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等等问题,无疑是将这一环境问题上升到了更高的政治层面。

美国人很“精明”,对于《京都议定书》老布什拒绝了他,克林顿接受了它,而小布什却又废除了它,理由是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但却并无科学依据。而两年以后的今天,在哥本哈根,美国人又扬起了嘴角,向71国集团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发起了挑战。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将工业场地全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但不承担责任,现在反而用自己造成的后果来给别人施压,完全是反人道主义的做法。

美国人还要给中国人制定减排标准,但是我们不答应,可爱的总理说了我们绝不接受任何国家任何组织强加给我们的减排标准,中国人会根据中国人自己的情况制定,给全世界人民一个满意的回复。

就这一问题涉及到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富裕国家,贫穷国家等各种利益主体的博弈问题,其政治属性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理解气候变化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从历史原因上分析,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基本上是工业化进程的一种产物,因为气候变化基本上是不受领土、领空、领海等客观要素的限制的,决定它的因素可以不是政治。全球的共同特征是使气候变化发生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工业化的进程。在农耕时代,这些矛盾构成的社会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但社会总是在发展之中,发展中的社会必然要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气候变化在客观条件下,有两种先决性因素。一是气候变化的实质原因是什么?这应该是我们直接思考的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作一个基本的判断,既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有能力制止某一国际因气油或天然气等方面上的争端,制止某种争议引发的战争可能。但是我们能制止另一个国家的工业进程吗?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形成,条件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如何发展,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虽然发展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偏差,会引发全球必然的气候变化。但这种客观因素下形成的社会结果,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二是工业化进程如何发展的问题,虽然人类普遍性地在思考这一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没有任何形式上的结论。虽然目前已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文件,又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但其的约束力毕竟有限,仅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公约,还没有形成各个国家在发展工业化进程中的基本约束。气候变化肯定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是一种有全球性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令全球都焦虑的问题。虽然目前从《公约》的框架中,形成了《京都议定书》等公约, 开始从全球视角关注这一个问题,使这个问题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意识的大问题。但是,国际性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局部性的共识,解决这些问题依然要在社会矛盾中和局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案。关注自然,是人类的普遍常识。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30日在波兰波滋南市警告说,如果人类社会不能遏制气候变化,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规模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总和。”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指

气候变化问题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其实质却关乎政治和经济问题。

围绕这次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日益扩大。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贯彻公平性原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强调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在这一点上,发展中国家表现空前团结。很显然,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发展中国家,毕竟发达国家发展的时代曾是“无限制排放”的时代。哥本哈根会议上要讨论的到2012年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相比1990年至少减排40%,这是绝对量的下降。另外,发达国家不附加条件地明确2020年前的中期减排目标,是哥本哈根大会达成新协议的关键。否则,国际社会就无法取必要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而发展中国家也不会相信发达国家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从目前看,众多发达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减排承诺,但往往都带有附加条件,有试图回避或“转嫁”减排目标的嫌疑,这为实质性成果的达成埋下了阴影。目前来看,延续《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依然是两大阵营对话的基石。而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若各自作出减排承诺,将部分解决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减排是个很烧钱的事,欧盟和美国却可以出售相关的高效能源技术。显然看到了这一商机,在经济复苏中,美国预计将向清洁能源投资超过800亿美元。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发达国家在支持本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正在通过设置技术、标准壁垒,通过主导国际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迫使发展中国家以高昂代价进口其技术设备,用新一轮的国际规则,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中国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这种变化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所导致的。

具体来说,全球气候变化表现为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地冰川融化、干旱和洪涝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农业生产、能源消耗、水管理、健康安全等。

科学家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现代观测数据,以及模拟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情景,认为这种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砍伐等。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森林和生态系统等措施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总之,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来解决。

为什么说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个全球性的政治问题?(要文章,叙述详细的。)

全球气候变化的本质问题是,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固有动力.

仅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全球大气候变化是有周期的,你或许听说过冰期和间冰期,其本质是:植物大量繁殖-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保温作用降低-全球气候变冷-进入冰期-植物大量死亡-二氧化碳增多-保温作用增强-冰川融化-进入间冰期,植物大量繁殖……

我们现在仍出于间冰期.按照古地质学的考察结果,近一百年来,地球应该逐渐变冷,进入冰期.可目前全球气候不仅没有变冷,反而在变暖,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除全球气候变暖之外,沙漠化加剧,土地盐碱化等环境变化问题也与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

为什么说气候变问题是发展问题

(一)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1. 温室效应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2. 臭氧层破坏在离地面25~30km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O3)浓度大的区域,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滤掉太阳光中过多的有害紫外线,尤其是能够有效吸收波长为200~300nm的紫外线,该波长的紫外线,能够造成人和生物细胞的破坏和死亡,或使生命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严重地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臭氧层保护了地球生物免遭伤害,使地球生物正常生存和世代繁衍。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臭氧层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同温层中臭氧浓度呈减少趋势,地球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且臭氧空洞还在逐年扩大。臭氧层破坏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1)太阳的紫外线直射到地表,导致人类皮肤癌及白内障发病率的增加,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2)破坏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破坏海洋生态平衡。(4)引发光化学烟雾。3. 酸雨酸雨就是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本世纪50年代以来,酸雨在世界许多地区出现,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酸雨之所以受到重视,因为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所造成的危害范围很大,而且一旦出现,难以在短时期内消除,其影响将是深远的。酸雨带来的巨大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国外把酸雨称为“空中死神”。(1)雨能破坏农作物和森林,受到酸雨侵蚀的农作物叶子,叶绿素含量降低,由于光合作用受阻,引起叶子萎缩和畸形,使产量下降,森林生长缓慢,甚至凋谢。(2)酸雨对湖泊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由于降落地表的酸雨在径流过程中得不到地表物质的中和,湖水的酸度增加很快。(3)酸雨对人体健康能产生一定的危害。作为水源的湖泊和地下水酸化后,由于金属的溶出,对饮用者会产生危害。(4)酸雨还是摧残文物古迹的元凶,使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艺术瑰宝黯然失色。酸雨是一种超越国境的污染物,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000km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科学家在人们通常认为地球上最洁净的北极圈内冰雪层中,也检测出浓度相当高的酸雨物质。因此,酸雨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局部环境问题,它正在发展成为国与国之间的一个日益尖锐的政治矛盾。4. 物种灭绝物种灭绝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生物物种从世界上逐渐消失的现象。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到了现代,有科学家估计,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了100万倍。钟表的时针每走一个数字,就有一个历经千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现在科学界公认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有五个:动物栖息地遭受破坏;外来物种入侵;污染;过度利用;疾病的干扰。在这些原因中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是幕后的黑手。5. 土地沙漠化全球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面积——337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属于沙漠,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人数多达5亿人。联合国环境报告指出,不断有居民迁入尚处于扩展状态中的大片沙漠地带,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用水增加以及农业开发导致沙漠宝贵的水的枯竭,土地盐碱化程度也进一步加大。一些沙漠面积占主要国土的发展中国家,如乍得、尼日尔、伊拉克或者叙利亚,未来50年后将出现水危机。沙漠边缘地带或者所谓的沙漠“绿洲”尤其前景堪忧。专家认为,这些国家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是,气候变化将在沙漠区域反映得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原本稀少的降雨量更将下降五分之一,中间气温将在本世纪上升7摄氏度。6. 森林锐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最近100多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的2/3被森林所覆盖,约为76亿公顷;19世纪中期减少到56亿公顷;20世纪末期锐减到3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 %。科学家说:由于大量森林被毁,已经使人类生存的地球出现了比任何问题都要难以对付的严重生态危机,生态危机有可能取代核战争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森林锐减直接导致了全球六大生态危机。一、绿洲沦为荒漠二、水土大量流失 三、干旱缺水严重 四、洪涝灾害频发 五、物种纷纷灭绝六、温室效应加剧 。7. 其他生物多样性,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也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及质量。(二)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进入WTO对中国环境趋势的影响是双刃剑: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过程中,一方面会推动中国企业扩大对环境技术的的需求,提高中国企业的环境保护水平,改善和提高中国的环境质量;而另一方面又扩大了中国国内已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造成改善环境,甚至破坏环境的新因素。中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成左右,局部地区酸沉降污染严重;城市空气污染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部分城市空气污染较重;空气污染构成日趋复杂。目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包括烟尘、酸雨、光化学烟雾、可吸入颗粒物等,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和反应,形成复合型污染,造成空气能见度低的状况。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等,汽车尾气污染、氮氧化物污染所占的比重正在加大。农业面临的污染和现代生活污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基本与工业污染所占比重相当。另外在水中有毒有害的有机物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如致癌物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城市饮用水中已有20多种致癌物。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化学污染也很突出。城市的噪声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现在还是有潜在的问题是核环境安全与电磁辐射。 还有,生态恶化的趋势也在加重,也就是说生态破坏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荒漠化趋势仍在继续,而不是人进沙退。另外,水生态系统失调也很突出。主要的表现为频繁出现洪水灾难,而河流断流也在加重,黄河断流的现象年年都有。湿地的保护仍然没有引起人民足够的重视。 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破坏,野生动物和植物在减少。未来15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经济总量将翻两番,按现在的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污染负荷将增加四至五倍,因此这个阶段将是中国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三)治理方法对于全球环境的治理: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国际社会认识到人类环境问题已成为殛需国际合作的一个全新的重要领域,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要求各国取新的解决方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相继缔结。人们已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基本达成了共识。人口、、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和全民的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加强能力建设。同时,必须开展广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国际” 一批双边援助机构、发展银行和国际非组织等相继成立。环保意识也深入人心,各项法律也相继出台。对于中国环境的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在治理污染、环境保护方面己经做了大量工作。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多种经济成分的融入,环境管理的观念和手段均需要更新,环境管理制度需要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政策机制以及应对国际环境公约的支撑技术尚需加强。急需加强对环境法律法规、战略、政策、标准和管理研究,研究建立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管理政策体系。需要开展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建立以人为本的环境管理制度。开展高效生物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实施发展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创新科技行动,使我国的环境科技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全球环保主义冲击中国 ,过去10年间出现了约100个非环保组织(NGOs),这还不包括数千家由组织的NGOs,约有200个学生环境协会---NGOs的雏形---活跃在大学校园内。加强国际间合作,与国际组织合作,签署国际环境公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重视环境文化创新。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

全球最为突出的气候变化问题莫过于“全球变暖”问题,也就是“温室效应”。究其根由是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炭过多。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者大量砍伐树木并燃烧所释放出来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炭,也是人们所说的“温室气体”。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导致的结果。尽管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经济,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也会导致二氧化炭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进而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气候变暖引起的一系列全球气候变化。

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

尽管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

1992年UNFCCC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框架公约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危害,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末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

19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体,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取联合履约的行动。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尚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