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划分气候区_建筑设计通则气候分类
1.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目录
4.天津市公共建筑建筑与建筑热工节能设计规定建筑工程介绍?
5.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公共建筑的分类建筑工程介绍?
6.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
7.住宅建筑层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导致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明的建设受到了一些限制。国家对节能环保措施,社会环境保护等越来越重视。文章就新时期的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从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现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在发展的时候不断向大自然索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自然的消耗。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发展会形成一定的制约。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要求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发现绿色建筑。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进行的时候,会消耗很多的材料,发现绿色建筑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更加节能和环保。所以现在推广绿色建筑理念,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包括环境节能,需求方面等要因地制宜。另外,也要考虑到经济和健康方面。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只有遵循上述选择才能做好相关工作。
1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1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分析周围的环境,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的条件,在设计的时候遵循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这样能够实现自然环境和景观的连续性,让建筑物和周围环境更加协调,不出现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
1.2自然性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使用原来的生态基质。损坏的生态系统要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重建。在建设过程中要最大可能保持原生态系统的形式。出现对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就要取一些补救措施,在对建筑室内的环境进行调控的时候,最好是选用适宜的自然要素。
1.3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绿色建筑设计中也要充分尊重地方的特点。如果不按照这个原则进行设计,相关方案就不能顺利开展。另外,设计出来的产品和整个外部环境不相适应,感觉有些怪。设计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风土民情进行考察,然后按照相应的情况设计。在设计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匹配。制定出合适的技术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绿色建筑设计的本质。
1.4地域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建筑。另外,建筑也见证了人类的发展。现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时候建筑物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绿色建筑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另外也要分析传统的设计情况,打造绿色建筑体系,用合适的方案进行指导。
1.5高效性
现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也消耗了很多能源,建筑消耗的能源大概在总能源消耗的40%以上,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建筑中发展环保设计,节约能源,促进生态平衡的新型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对水,土地分类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更好地保护环境。
2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以前建筑物在设计工程中,以人为本,追求的是人的需求和舒适度。在设计的时候只考虑建筑物的质量,建筑消耗的费用和建筑工程进行的时间这几种因素。绿色建筑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追求可持续发展,在新的时期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想。能够维持生态平衡的建设,保护生活环境。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也很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发展绿色建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行为改变带来影响。
2.1设计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有一定的环境目标。设计师首先要能够节约能源,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对的使用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使用传统,现在绿色建筑设计虽然也会对环境带来一些干扰,但是我们要把对环境的干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让人类生活的环境更加宜居。另外也要进行经济方面的考虑。现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要不断协调建筑的经济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第三点,要追求建筑工程的社会目标。建筑工程要能够实现一定的环境目标,同时要和社会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相结合,构建和谐社会。最后也要有观念的目标。观念首先表现在普遍适应性方面,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要做个别的案例和特殊的案例,而是要考虑整体情况,促进人类居住环境的提升。
2.2评价目标
我们要推崇绿色建筑,但是不能理所当然得认为是绿色建筑,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目标。在设计和建设,管理的时候,使用的各种手段都要符合相关的要求,得到评价标识,这也是现在绿色建筑中设计依据的目标。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体系有两类。一是依靠相关专家的决策,二是根据生态的承受力来判断。目前第一种使用的比较多,另外这个体系也考虑到了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转情况。对已有的建筑和新的建筑设定了不同的要求,这里面包含了办公建筑,工业建筑,医疗建筑等各种类型。这个体系也能够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使用,合理的评价目标是绿色建筑设计时候的工具。为的是降低建筑物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2.3环境友好的目标
以前我们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不考虑环境保护。现在环境开始向我们报复,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所以人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开始注重起环保,大家一样有效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现在绿色建筑设计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追求。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使用没有污染,没有毒害,绿色环保,没有放射性的材料,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的使用,最好利用可再生。在工程进行的时候,要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降低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绿色建筑设计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在设计的时候,注重使用绿色节能的能源。增强对的使用,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2.4节约的目标
现在紧缺,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在传统建筑设计中,使用自然非常多。所以生产成本非常高并且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在绿色建筑设计里面一定要合理利用环境的,最大限度节约,并且还能够让重复利用。另外还能够充分利用人工的材料代替,很多情况下都能够用废弃物加工进行重复利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对能源的利用,减少在建筑里面的能耗,这样还可以实现建筑设计的经济性要求,从而实现节约的目的。
2.5实现内部节能目标
在建筑设计里面,内部系统的设计比较复杂,另外我们要想实现绿色建筑设计一定要考虑建筑内部相关系统的绿色节能。比如在进行供水系统设计的时候,首先选择没有负压的供水系统,把供水排水系统里面的能耗降低,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还能够把水质净化。在供水系统里面,能够充分利用水的重力作用和水的流动性,水能够自行排出,降低了排水的动力,实现了节能设计的目标。建筑物里面的通风系统也要进行节能的优化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通风不好的时候,不要长期使用电气设备进行通风换气,这样能够增强电力的能耗标准水平,减少浪费。选择通风设备的时候,首先选择能耗比较低,能够实现良好通风的电气设备。建筑物里面的电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情况,结合具体人员的活动来计算电梯的承载力,不要造成能源的浪费。
3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
首先,社会的一些因素会对建筑设计带来影响。在传统建筑工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会产生一些光的污染,热辐射等,另外也会有火灾的危害。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绿色建筑虽然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在建设过程中也还有一些缺点。但是从总体的土地利用,节约上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绿色建筑的景观更美,有利于丰富城市的景观,能够把城市的轮廓显示出来,现在大都是高层建筑,所以对通风和光照,视野范围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后绿色建筑会发展起来。绿色建筑的设计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即使有绿色建筑发展的理念,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缺乏一些经验。另外,会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绿色建筑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安稳和健康的环境,所以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是根据人文的思想进行的。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来进行优化设计,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最后,绿色建筑会受到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现在大家都追求低碳环保。要合理利用自然,不要造成浪费。比如说利用太阳能,风能等都可以循环再利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绿色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要求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所以在建筑中增加创新的元素,提高绿色建筑设计势在必行。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一、按功能分:
1、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2、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
3、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主要是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车间、动力用房、仓储建筑等。
4、农业建筑
农业建筑主要是指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粮食与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等。
二、按楼型分:
1、低层建筑 指1~2层建筑。
2、多层建筑 指3~6层建筑。
3、高层建筑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世界上对高层建筑的界定,各国规定有差异。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规定,民用建筑按层数或高度的分类是按照《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为依据来划分的。
简单说,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根据1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达成的共识,确定高度100m以上的建筑物为超高层建筑。
三、按规模分:
1、大量性建筑
大量性建筑主要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中小型办公楼等。
2、大型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主要是指建筑规模大、耗资多、影响较大的建筑,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有限,但这些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的面貌影响很大,如大型火车站、航空站、大型体育馆、博物馆、大会堂等。
四、按楼体高度分类,主要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五、按楼体结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混剪刀墙结构、钢混框架一剪刀墙结构、钢结构等。?
六、按楼体建筑形式分类,主要分类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其他形式住宅等。?
七、按房屋型分类,主要分为普通单元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复式住宅、跃层式住宅、花园洋房式住宅、小户型住宅(超小户型)等。?
八、按房屋政策属性分类,主要分为廉租房、已购公房(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住宅合作社集资建房等。
百度百科-建筑类别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一、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下列城市规划指标或有关名词: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其中,总建筑面积是地上所有建筑面积之和;建筑用地面积是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准,不含代征用地。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一般地区,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女儿墙高度计算;坡顶房屋按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6.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即: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7.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8.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9.停车泊位:是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位数量。
10.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1.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13.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5.日照间距系数:是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6.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要按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17.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二、建筑高度控制
场地内建筑物的高度影响着场地空间形态,反映着土地利用情况,是考核场地设计方案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城市规划中,常常因道路退让、航空或通讯设施的净高要求、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控制、以及土地利用整体经济性等原因,对场地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建筑高度也是确定建筑等级、防火与消防标准、建筑设备配置要求的重要参数。
用以控制场地建筑高度的指标主要有建筑限高、建筑层数(或平均层数),二者之间的 关系取决于建筑物的层高。建筑限高适用于一般建筑物的控制,建筑层数则主要用以对居住建筑的考核。
(一)建筑层数
这里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建筑物屋顶上的嘹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人建筑层数;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顶板高出室外地坪不超过1.5m者,不计人层数内。建筑层数的控制与建筑限高的控制基本类似。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3.1.2条的规定,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为: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平均层数
指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单位:层
平均层数(层)=总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之和(㎡)
一般常用于居住区规划,此时又称为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平均层数(层)=住宅建筑面积总和(㎡)/住宅基地面积总和(㎡)
(三)极限高度
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单位:m.以控制建筑物对空间高度的占用,以保护空中航线的安全及城市天际线控制等,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规定为准。有时,也用最高层数来控制,但二者含义略有不同。
(四)建筑高度的限制
建筑限高是指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高度限制,这一高度限制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最高处之间的高差。某些情况下,也有以绝对海拔高度作为建筑限高的控制值。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4.3条对建筑高度控制有以下规定:
(1)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
a.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b.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的高度;
c.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d.当建筑处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内时,也应控制建筑高度。
此外,建筑高度控制尚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规定。
(2)建筑高度控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以及当建筑处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内时,建筑控制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女儿墙作为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b.在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的建筑以及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其建筑控制高度是: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a)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用房且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
b)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
c)空调冷却塔等设备。
三、密度及容量控制
(一)用地面积
1、用地面积是指可供场地建设开发使用的土地面积,即由场地四周道路红线(地产线)所框定的用地总面积-其常用单位为公顷(h㎡)。有时也用亩(1h㎡=15亩=10000㎡)表示。
用地面积是计算场地其他控制指标的基础,应予准确把握。
用地面积与用地形状对场地使用和建设项目的功能布置有很大影响。不同性质、规模 的建设项目对场地的用地面积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城市用地评价的方法、内容是:在对评价范围的自然条件和开发的区位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特点确定评价因素及其指标,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绘制在图上。城市用地评价中的工程评估,是对可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的工程评估,通常根据地下水位的深度、洪水淹没范围、
地基承载力、地形坡度等自然条件,评估用地适于建设的优劣程度,一般分为如下3类:
1.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2.基本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3.不适宜城市建设用地。它是指自然条件很差,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要付出很大代价进行改造才能用于建设的用地。这类用地的主要类型有:(I)承载力小于60kPa和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层或流沙层的土类;(2)坡度超过20%的坡地;(3)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m的土地;(4)受冲沟、滑坡等工程地质病害严重影响的地段。此外,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有开价值的矿藏、历史文化等类保护区、军事用地等也属于不适宜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
(二)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亦称建筑覆盖率或建蔽率。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地面积之和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单位:%.
建筑密度表达了基地内建筑直接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各类建筑基地面积的总和/场地用地面积X100%
式中,建筑基地面积是指建筑的占地面积,按建筑的底层建筑面积计算。
建筑密度表明了场地内土地被建筑占用的比例,即建筑物的密集程度。从而反映了土 地的使用效率。建筑密度越高,场地的室外空间越少,可用于室外活动和绿化的土地越少;可见,建筑密度也间接反映了场地内开放空间的比例,并与场地环境质量相关。
建筑密度过低,则场地内土地的使用很不经济,甚至造成土地浪费,影响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过高的建筑密度又会引起场地环境质量的下降,严重的还会影响建设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可见,场地的建筑密度应有一个合理的取值,它受到建设项目的性质、建筑层数与形式、场地的位置与地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一般对场地的最高建筑密度作出明确限定,设计时应严格执行。
(三)建筑系数
建筑系数是指场地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露天设备、露天堆场及露天操作场等占用的土地占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与建筑密度这一概念相类似,建筑系数指标也适用于描述场地内土地的直接使用状况:但主要应用王工业企业场地设计中,并侧重于场地使用经济性的考核。
根据《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的规定,上式中各项参数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场地(厂区)用地面积指厂区围墙内的用地面积,按围墙中心线计算。
(2)建筑物、构筑物用地面积:新设计的按建筑物、构筑物外墙建筑轴线计算;现有的按外墙皮尺寸计算;圆形构筑物及挡土墙,按实际投影面积计算;贮罐区按成组设备的最外边缘计算,当设有防火堤时按防火堤轴线计算;球罐周围有铺砌场地时,按铺砌面积计算;栈桥按其投影长宽乘积来计算。
(3)露天设备用地:独立设备应按其实际用地面积计算;成组设备应按设备场地铺砌范围计算,但最多只计算至设备基础外缘1.2m处。
(4) 露天堆场用地面积按堆场场地边缘线计算。
(5)露天操作场用地面积按操作场场地边缘计算。
(四)场地利用系数
场地利用系数仅用于考核工业企业场地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场地内直接使用的土地(指场地内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用地、露天设备用地、霹天堆场及露天操作场用地、铁路用地、道路和广场用地、工程管线用地等)占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由于属于工业企业的用地概念,在此不再赘述。
(五)容积率
建筑容积率是指建筑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占地面积之比
建筑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容积率为一无量纲常数,没有单位。
一般容积率为1~2时为多层,4~10时为高层。
(六)通则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4.4条对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有以下规定:
(1)建筑设计应符合法定规划控制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的要求。
(2)当建设单位在建筑设计中为城市提供永久性的建筑开放空间并无条件地为公众使用时,该用地既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可给予适当提高,且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四、建筑规模控制
(一)统一计算方法
为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面积计算,统一计算方法,国家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以下是该规范对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1)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b.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计算面积。
(2)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 其围护结构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 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4)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超过2.10rn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当设计不利用或室内净高不足1.20m时不计算面积。
(5)地下室、半地下室(车间、商店、车站、车库、仓库等),包括相应的有永久性顶盖的出入口,应按其外墙上口(不包括光井、外墙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6)坡地的建筑物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设计加以利用并有围护结构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的部位应计算 1/2面积。设计加以利用、无围护结构的建筑吊脚架空层,应按其利用部位水平面积的1/2计算;设计不利用的深基础架空层、坡地吊脚架空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的空间不应计算面积。
(7)建筑物的门厅、大厅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门厅、大厅内设有回廊时,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回廊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8)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应按其围护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9)立体书库、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无结构层的应按一层计算,有结构层的应按其结构层面积分别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10)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应按其围护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11)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应按其围护结构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12)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13)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14)设有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应按其底板面的
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15)建筑物内的室内楼梯间、电梯井、观光电梯并、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垃圾道、附墙烟囱应按建筑物的自然层计算。
06)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0m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17)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应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18)建筑物的阳台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19)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车棚、货棚、站台、加油站、收费站等,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20)高低联跨的建筑物,应以高跨结构外边线为界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其高低跨内部连通时,其变形缝应计算在低跨面积内。
(21)以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幕墙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22)建筑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的,应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23)建筑物内的变形缝,应按其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积内计算。
(24)下列项目不应计算面积:
a.建筑物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
b.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
c建筑物内分隔的单层房间,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等。
d.屋顶水箱、花架、凉棚、露台、露天游泳池。
e.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装箱和罐体的平台。
f. 勒脚、附墙柱、垛、台阶、墙面抹灰、装饰面、镶贴块料面层、装饰性幕墙、空调室外机搁板(箱)、飘窗、构件、配件、宽度在2.10m及以内的雨篷以及与建筑物内不相连通的装饰性阳台、挑廊。
J.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室外楼梯和用于检修、消防等的室外钢楼梯、爬梯。
h.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i独立烟囱、烟道、地沟、油(水)罐、气柜、水塔、贮油(水)池、贮仓、栈桥、地下人防通道、地铁隧道。
(二)特殊规定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BCJ 96–98)规定,在住宅中套内使用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贮藏室、壁柜等分户门内面积总和。
(2)跃层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人使用面积。
(3)不包含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人使用面积。
(4)内墙面装修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五、绿化控制
(一)绿化覆盖率
绿地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的总和占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般不包括屋顶绿化。
绿化覆盖率直观地反映了基地的绿化效果,但使用中统计较为繁杂。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总用地面积×100%
(二)绿化用地面积
指建筑基地内专以用作绿化的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单位:㎡.
(三)绿地率
指建筑基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
绿地率=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总用地面积×100%
六、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是“城市化水平”,它一般用国家或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其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
(二)城市化的类型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如果从城市中心来考察城市发展过程,城市化有两大阶段:一是向城市中心集聚的向心型城市化(又称集中型城市化);二是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或扩散的离心型城市化(又称分散型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初中期主要是向心型的,城市发展的中后期主要是离心型的。
在城市离心发展过程中又有郊区化(又称郊外化)和逆城市化两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郊区化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甚至非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如下4个阶段:(1)“绝对集中”时期:(2)“相对集中”时期(3)“相对分散”时期(4)“绝对分散”时期
中国的城市化就整个过程看,仍属于乡村人口和产业向各级中心城市集聚的向心型城市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2)乡村城市化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3)城市集聚规模迅速扩大,为此,中国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按照城市离心扩散方式的不同,城市化可分为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如果城市的离心扩散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这种扩散方式称为外延型城市化。如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散方式,则称为飞地型城市化。
飞地型城市化一般在大城市的情况下才出现。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目录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严重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本文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住宅设计中应用的进行了阐述,对住宅建筑的绿色环保节能设计进行了探讨。
“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
1 阐述绿色住宅建筑的概念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住宅设计的绿色理念应该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节约空间。提升居住品质的重点应该放到提高住宅的综合性能上,而不是一味地扩大住房面积。盲目地追求大面积、大户型,必然会造成能源和的消耗。“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中小户型、高舒适度的理念,这种理念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第二要延长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这种生命周期不仅仅是一种结构生命,即这房子用多少年安全,还包括功能周期、外观品貌等。“要尽可能延长建筑和物品的生命周期,短命的建筑拆掉重建,就意味着的再一次投入。” 第三要实现的循环及优化合理配置。要改变单向的灭失性的利用方式,尽量加以回收利用。应该依靠梯度消费,减少空置,抑制过度消费,做到物显所值,房尽其用。第四要通过有效的设计手段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的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2 探讨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要点
绿色住宅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最大限度的把室内自然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从而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
A、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是一种气候适宜性建筑,即遵循气候特点设计低耗能建筑。如徽派建筑就是典型的小气候调节型的建筑,非常热的夏天,到了房间里也会觉得很凉快。徽派建筑大多为两层结构,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稻草和粮食,粮食和稻草就成为隔热层,建筑上层与下层、内部与外部温差相差5度之多。徽派建筑的地窑是把季节性的热能储藏在地下,然后用温差为建筑取暖或降温,达到节能的效果。
同时,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
环保型材料主要有:
1.基本无毒无害型。指天然的,本身没有或极少有毒有害的物质、未经污染只进行了简单加工的装饰材料。如石膏、滑石粉、砂石、木材、某些天然石材等。
2.低毒、低排放型。指经过加工、合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积聚和缓慢释放、因其毒性轻微、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险的装饰材料。如甲醛释放量较低、达到国家标准的大芯板、胶合板、纤维板等。
环保装饰材料主要有:1.环保地材:植草路面砖是各色多孔铺路产品中的一种,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制成。2.环保墙材:新型加气混凝土砌砖,可用木工工具切割成型,用一层薄沙浆砌筑,表面用特殊拉毛浆粉面,具有阻热蓄能效果。3.环保墙饰:草墙纸、麻墙纸、纱绸墙布等产品,具有保湿、驱虫、保健等多种功能。4.环保管材:塑料金属复合管,是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中间为铝,兼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而且不生锈,无污染。5.环保漆料:生物乳胶漆,等等。
B、合理利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具体的措施有:1、暖制冷系统。如将聚丁烯(PB)盘管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夏季管中送20℃、冬季送28℃的水,能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6℃的合适范围内。2、健康新风系统。通过统一空气净化和冷热处理后新风经“下送上回”进入室内,无须开窗即可保持新鲜空气不断更换。3、外墙系统。外墙用合理的外保温方式,能有效阻挡冷热辐射和雨雪侵蚀。外饰面用干挂材料时,干挂材料与保温板之间可设一个流动空气层,可以保持保温板的干燥。4、节能的外窗系统。如用断热铝合金窗和LOW-E低辐射中空玻璃。5、屋面及地下系统。对屋面及地下墙体的特殊处理,保证了项层和一层与标准层舒适度的均好性。6、防噪音系统。通过外墙系统、楼板处理、同层后排水系统,防止来自室外、楼上、下水道的噪音。7、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有中央吸尘、食物垃圾处理和可回收分类垃圾周转箱三部分组成。8、水处理系统。住宅区内设中水处理系统,将社区生活用水处理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和补充人工湖水。9、废气经管井在塔楼顶部高空排放。卫生间排气均直接排至室外,等等。
C、 绿色建筑主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例如: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热源,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热水。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来支持日常生活用电。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并降低温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阔,自动调节太阳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可提供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D、以合理的设计达到建筑建造过程中材料的节约。
在建造的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基础上节约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例如结构工程师可以根据经验和计算使钢筋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下尽量减少钢筋的用量,在水泥中添加一些添加剂减少水泥的用量,另外还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材料的节约有着重大意义。
3 结语
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是能源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住宅建筑作为一个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试.这一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绿色住宅建筑必将以自身的独特风格、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本文介绍了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的内容。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天津市公共建筑建筑与建筑热工节能设计规定建筑工程介绍?
1总则
2术语
3基地和总平面
3.1基地
3.2总平面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2办公室用房
4.3公共用房
4.4服务用房
4.5设备用房
5防火设计
6室内环境
6.1一般规定
6.2室内小气候环境
6.3室内光环境
6.4室内声环境
7建筑设备
7.1给水排水
7.2暖通空调
7.3建筑电气
7.4建筑智能化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为保证办公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符合安全、卫生、适用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的设计。
1.0.3办公建筑设计应依据使用要求分类,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办公建筑分类 类别 示例 设计使用年限 耐火等级 一类 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 100年或50年 一级 二类 重要办公建筑 50年 不低于二级 三类 普通办公建筑 25年或50年 不低于二级 1.0.4办公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办公建筑 office building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
2.0.2公寓式办公楼 apartment-office building 由统一物业管理,根据使用要求,可由一种或数种平面单元组成。单元内设有办公、会客空间和卧室、厨房和厕所等房间的办公楼。
2,0.3酒店式办公楼 hotel-office building 提供酒店式服务和管理的办公楼。
2.0.4综合楼 multiple-use building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5商务写字楼 business office building 在统一的物业管理下,以商务为主,由一种或数种单元办公平面组成的租赁办公建筑。
2.0.6开放式办公室 open office space 灵活隔断的大空间办公空间形式。
2.0.7半开放式办公室 semi-open office space 由开放办公室和单间办公室组合而形成的办公空间形式。
2.0.8单元式办公室 unit-typed office space 由接待空间、办公空间、专用卫生间以及服务空间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形式。
2.1.9单间式办公 office space in singler moclule 一个开间(亦可以几个开间)和以一个进深为尺度而隔成的独立办公空间形式。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公共建筑的分类建筑工程介绍?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为贯彻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天津市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促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根据天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而修定。其中,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建筑与建筑热工的规定是怎样的?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天津市公共建筑建筑与建筑热工节能设计规定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一般规定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建筑面积分为甲类建筑和乙类建筑:
1)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建筑;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m2,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建筑群,为甲类建筑;
2)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m2的建筑及总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00m2的建筑群,为乙类建筑。
2 甲类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教育建筑、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商业建筑、医疗卫生建筑和其它建筑:
1)教育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寄宿学校、中小学校、高等院校、专科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
2)办公建筑: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科研楼、档案楼、行政办公楼、酒店式办公楼、司法建筑、科学实验建筑等;
3)酒店建筑:酒店、快捷酒店、宾馆、旅馆、招待所、度村等;
4)商业建筑:超级市场(自选商场)、购物中心、步行商业街、综合商厦、百货商场、批发商店、农贸市场、菜市场、联营商场、专卖店、便利店、饮食广场、餐馆、快餐店、银行、金融建筑、典当行、储蓄所等;
5)医疗卫生建筑: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救护站、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卫生所、防疫站等;
6)其它建筑:除以上五种建筑类型之外的公共建筑。
建筑的总体规划和总平面设计应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和夏季自然通风。建筑的主要朝向宜选择南向或接近南向。总体规划还应考虑减轻热岛效应,宜通过模拟程序计算确定室外风环境的相关指标。
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风。
建筑物体形应规整紧凑,且应合理控制体形系数及建筑层高。
建筑围护结构用的防火构造和所选用的材料、产品应满足被动节能构造措施要求,并应符合国家、天津市现行相关标准及规定。
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平面布置应合理确定能源设备机房的位置,缩短能源供应输送距离。能源站和设备机房应靠近负荷中心。
本标准中未注明建筑分类的条款,甲类和乙类建筑均应执行。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高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并结合江苏省建筑气候和建筑节能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其中,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公共建筑的分类是怎样的?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公共建筑的分类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按照建筑物能耗情况和围护结构能耗占全年建筑总能耗的比例特征,江苏省公共建筑应划分为下列二类:
1、甲类建筑——单幢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且全面设置中央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或单幢建筑面积小于20000m2,大于5000m2,且用中央空调的重要公共建筑。
2、乙类建筑——单幢建筑面积小于20000m2,或大于等于20000m2但不设置或仅部分设置中央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住宅建筑层数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替代不可生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 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这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为代价,用“向后代借”的方式求取局部的利益和发展。在具体实施操作层面上,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和运用以往建筑设计所忽略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的准则,并力图塑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建筑环境。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 第1.0.3条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第1.0.5条 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第3.0.3条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多层,中高层,高层。另据第5.0.6条,住宅净密度的规定分解为住宅建筑净密度和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也是按多层,中高层,高层分别限制。本条参见《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一方面,层数越高,单位面积的建筑成本就越高,另一方面,层数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土地成本。因此低地价地区建筑成本占总体开发成本比重较高,通常选用低建筑成本的多层来降低总成本。高地价地区因地价成本占总体开发成本比重较高,通常选用高层来降低总成本。
4-6层的多层与7层-9层的中高层最大差别在于7层以上必须装电梯。而4-6层的多层仅有极少数的高端楼盘配置了电梯。依《住规GB 50096》第4.1.6条,入户门高于16米就必须装电梯。6+1类的入户门在第六层,计作六层。细节差别就太多了,多层阳台的栏杆高度不低于1.05米,中高层不低于1.10米(GB 50096 第3.7.2)。多层楼梯的宽度不低于1米,中高层楼梯宽度不低于1.1米(4.1.2)。
其他的差别包括多层的建筑容许使用砖混结构或底框结构。(还要看当地情况,9度设防区禁止底框结构,8度设防区容许底框结构建6层,6度设防区容许底框建7层)。而中高层结构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则要用框剪结构。传统上砖混结构的建筑成本较低,但近年来的趋势是多层建筑中使用框架结构的比例上升,砖混结构的使用圈梁,构造柱配筋率较高的约束砌体结构更加普遍。
7-9层的中高层和10-11层的高层最大的区别在于,7-9层的中高层适用的防火规范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根据《建规》8.4.1 条8层和8层以上应设消火栓。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 50045-95》第1.0.3条,中高层不适用该规定,而高层适用。依照《高规》3.0.1条规定,10-18层的高层耐火等级要求是二级,19层及以上的耐火等级要求是一级。
这里不单单是层数的问题。同样层数的塔式住宅的防火要求高于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比如对消防电梯的要求单元式高层12层及以上的必设,塔式的话10层及以上必设。《高规》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光和自然通风。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只要满足1.1米宽度,台阶之类标准的就算疏散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梯的要求一路上行。
在各个规范中高度超过16米,高度超过32米,高度超过50米。大致就是6层以上,11层以上,18层以上。以上分类体系在现行建筑标准中普遍使用。现行国家标准中没有小高层的概念。小高层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有些标准用其他区分,比如考虑控制建筑体型系数时《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标准分区用了≤3层,4~8层,9~13层,≥14层的区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