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

2.我们生活在大气中,无时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天气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3.北方的干冷天气与南方的湿冷天气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干冷和湿冷哪个对身体危害大

4.人的生存极限温度是多少?

5.气候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干燥气候的主要特征_干燥气候对人的伤害有多大

气候对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养生专家提出了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1、春季:万物复苏,气候冷热变化较大,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更换适宜的衣物,但要注意春天“乍暖还寒”的特点,在早春季节切不可马上脱去棉衣。春季气候湿润温暖,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要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也不例外,儿童少年的身高在春季增长值最大,故要为中小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膳食。此外,春季阳光融和,万物生机勃勃,老幼均宜多外出游园林,或去空旷之处,以畅生气,增强体质。2、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休息不好,体力和胃肠功能均有所下降。另外,湿热的气候使病菌繁殖很快。因此,夏季里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以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食应清淡,少食冷冻食品,以免损害肠胃功能。3、秋季:气候干燥,万物开始收敛。饮食方面要多食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补充夏季消耗的能量及营养物质。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在炎热的夏季里胃口大多不好,往往消瘦,因此增加他们的营养更为重要。但需注意,秋季是“收”的季节,儿童少年的体重在秋季增长值最大,要注意避免营养过度,预防肥胖。另外,秋季由于气候凉爽,人体以不显汗的方式流失水分,往往没有明显的口渴感觉,但实际上因为气候干燥,机体尤其是呼吸道处于缺水状态,所以在秋季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汤和水。4、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虫兽藏匿,万物生机潜伏,处于收藏状态。中医认为冬季要有充足的睡眠,防寒保暖,使阴气藏、阳气不妄泄,阴阳平衡,才能保持健康。冬季宜于进补,对儿童及青少年要求以食补为主,即要保证膳食平衡,注意摄入多种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无机盐,为春季储备生长发育的原材料。四时养生的理论与原则《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这与现代认为,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人类需要摄取饮食。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特别是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自然环境与健康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人的死亡主要是由疾病所引起,可是从现在来看,仅仅从治病的途径来延长人类的寿命,潜力是十分有限的。因为近百年来,人类的死亡原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从以往的各种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原因,改变为以衰老性疾病为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现时代,死亡多是因为细胞和组织衰老为直接因素而引起的。如: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及心脏病来说,都与细胞和组织的衰老和损伤密切相关。引起这些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恶劣的环境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美国学者也发现,美国的癌症高发区集中在东北部、五大湖周围以及西部沿岸地区。在我国,癌症的分布在大的范围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就是在小的范围里,各种癌症也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分布。如肝癌的高发区集中在福建、广东等地;食道癌高发区主要在北方,其中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食道癌高发区呈同心圆分布,发病率由中央区向周围逐渐降低。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辩证的自然综合体,一切生物都要适应环境而生存,人类不但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环境。

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

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人的皮肤往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今天要说的身上起皮屑。对于这个问题,小七可以说是深受其害。每到冬天,身上都会准时开始掉皮屑,特别是小腿上,没穿秋裤的时候还不明显,穿上秋裤以后,每次脱秋裤简直不忍直视,小腿上那一层泛白的干皮屑就不说了,秋裤要是抖一抖,那飘飞的皮屑简直就跟下雪一样!

什么会这个样子呢?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人的身上起皮屑的现象,其实大多都是皮肤角质层角化脱落过快造成的,而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的发生有季节性,可见与冬天过于干燥的气候环境有关;其次不正确的护肤方式也会导致皮肤缺水,进而引起角质层角化脱落。另外像缺乏维生素B或者患有某些皮肤病,也有可能导致身上大量掉皮屑。

妙招1、洗澡水温别太高

冬天喜欢掉皮屑的小伙伴们,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洗澡越频繁,皮屑反而掉的越厉害。小七原先就犯了这个错误,掉皮屑后因为觉得脏,所以天天洗,简直是不洗不舒服斯基。后来发现皮肤变得更干燥、掉皮屑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才意识到有问题。其实冬天气候干燥寒冷,人体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皮肤本身就容易缺水,而洗澡会带走一部分皮脂,加重皮肤的缺水情况,所以冬天洗澡要控制频率,不必太勤。

另外,冬天天冷,有些人洗澡的时候喜欢把水温调的很烫,这也是不对的。冬天洗热水澡没有问题,但是水温最好不要超出体温太多,过热的水会带走更多的皮肤油脂,使皮肤更干燥。同理,沐浴露等洗浴用品也不要选择去油性太强的,最好用能滋润补水的。

妙招2、洗澡后涂抹身体乳

洗澡后在身上涂抹身体乳,很多女性应该都有这个习惯,但大多数的男性朋友会觉得麻烦懒得涂。小七建议身上掉皮屑严重的朋友冬天最好养成这个好习惯,因为小七坚持这样做以后,腿上掉皮屑的情况好了很多。在洗完澡后立刻涂抹,微湿的皮肤有利于滋润成分的进入,效果更好。

妙招3、注意腿部保暖

爱美是人的天性,但也要注意时节。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在冬天也穿的很薄,腿上可能就一条打底裤,有的甚至直接光腿,这种行为除了容易受凉之外,也会对皮肤有不好的影响。寒冷的空气带走腿部热量的同时,也会带走水分,使腿部皮肤变得更干燥。

妙招4、及时补水和维生素

皮肤干燥掉皮屑说到底还是水分不足,所以冬天适当的补水也有助于缓解其症状。喝水要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有助于水分吸收而不会直接转化成尿液排出;还可以多吃水果蔬菜,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维生素,都对保护皮肤有好处。

我们生活在大气中,无时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天气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溶胶,水汽含量及其它微量气体含量。

灌溉,大量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能改造干燥气候。灌溉可使土壤湿润,改变土壤热特性,湿土的蒸发作用使空气湿润,也使土壤温度和近地层气温的日较差变小。在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进行大规模灌溉,不仅能使灌溉区土表的小气候发生改变,还能增加灌区范围水分的内循环,降水随之增多。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北纬20度到北纬30度之间,由于受到副高的影响,这里光热非常的丰富,但降水比较稀少,而我国这个地方由于河流众多,因此气象气候条件也非常的适中,适合很多农作物的生长,因此这里成了中华文化起源久远的地区。

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因此气候条件也非常的复杂,这样的话为种植的广度也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我国有着非常多的农产品类型,丰富着人们的眼球和生活。

人民网-全球变暖 水会发生哪些变化

人民网-全球气温升高对人类利少弊多

百度百科-气候影响

北方的干冷天气与南方的湿冷天气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干冷和湿冷哪个对身体危害大

天气对健康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大气中,无时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气象要素对人体的影响是通过皮肤、呼吸系统、感觉系统等来实现的。人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可接受不同的气象要素刺激,皮肤和黏膜主要接受气温、湿度、降水、风、大气酸度、太阳辐射、雾等刺激;呼吸系统主要接受气温、湿度、风、气压、气溶胶、大气电及大气中一切化学物质的刺激;感觉器官、包括眼、鼻、耳可接受光线(如可见光)、气压、雾、大气电、气味等刺激。? 不同的气象要素作用于人体不同的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生理功能变化。

气温作用于皮肤,可通过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引起调温效应反应,使人体血管收缩或舒张来保持体温的恒定,气温还可以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太阳光作用于眼睛可影响人的脑垂体,调节抗利尿素、控制人的排尿量;气温与湿度相结合作用于呼吸系统,可使人的呼吸道黏膜干燥,减少弹性,排泄异物功能减退;气温与湿度还可以影响细菌及在呼吸道的生长,湿度大时,革兰阴性细菌易于繁殖,湿度小时,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流感易于繁殖;风作用于人皮肤,对人体体温起着调节作用、决定着人体的对流散热,并影响人体出汗的散热率;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风总是产生散热效果,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对人体起到加热和散热两个相对的作用。

大气污染加重,使正离子增加,作用于呼吸道,使气管纤毛活动减弱,引起喉干燥和头痛;大气酸度增加,可使人的气管黏膜细胞皱缩,出现气管炎症等。总之,天气变化可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1980年1月的某天晚上,前苏联列宁格勒市突然有4万人患病。当时既没有瘟疫流行,也不是集体中毒,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同时病倒呢?原来,那天天气条件异常,气温在几小时内突然从-44℃骤然上升到+6℃。正是这种天气的剧变,使得这么多人同时得病。? 法国医学博士阿塔利研究指出,一年中,人体受气候影响最明显的时候是过渡季节。在这些季节里,世界上有许多地方会刮一种热风,这使空气中所含的正离子增加一倍。实验证实,正离子占多数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阿塔利经过多年观察,得到的经验是瑞月日(每月十五)的气候对人的危害最大。新月日(每月初一)危害性最小。从隆冬的瑞月日算起,每3个月发病率明显地上升一次。

人的生存极限温度是多少?

导语:想必大家都清楚,天气变冷的直接原因是日照减少,阳光来了,温度就会升高许多。我国的冷分为干冷和湿冷,这两种冷是有区别的。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干冷和湿冷哪个对身体危害大?北方的干冷天气与南方的湿冷天气对身体有哪些影响?一起来看看。

干冷和湿冷哪个对身体危害大

湿冷对身体危害大,湿冷危害是更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湿冷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致使初冬的时候南方往往爆发流行冒。

在湿冷天气时,人要注意防寒保暖,空气湿度大,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口中,护膝等,保持衣物的干燥,不穿潮湿的衣物,最好不要将肌肤裸露在空气,避免寒湿侵袭,落下病根,但是手脚部位也不宜过于束紧,以免引起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冻疮等。

当天气变得湿冷之时,室外气候无法改变,但是却是可以适当的调节室内温度的,温度不宜过高,冬季最适宜的居室气温范围是17-23℃,保持室内的温暖干燥,也要适当的通风,室内的湿度保持在50%左右即可。

我国哪里最冷

第五名——伊犁

说起伊犁,很多人去过,或者听说过,这是新疆有名的旅游目的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称。

可是伊犁热的时候热死,冷的时候冷死,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51.0℃。

零下五十多度,这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寒冷,不过,伊犁河谷年平均气温10.4℃,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8.7℃,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5.8℃,再加上降水量,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是造就了伊犁的“塞外江南”美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地方,吸引了很多游客。

第四名——呼玛县

呼玛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6乡2镇1个办事处和54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4254人,不足五万人,可以说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这里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极端最低气温-48.2℃,极端最高气温38℃,年平均气温-2℃,积雪覆盖期长达150余天。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呼玛县冬天漫长寒冷,夏天短暂多雨,这样的气候条件,想干点啥,搞搞经济,恐怕都心有余而力不足,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6404万元,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0754万元,也就是17亿左右,与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想必,真的是相差甚远。

冬季

第三名——富蕴县

富蕴县位于新疆阿尔泰地区,也是地广人稀,总面积达3.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多年来维持在9万多人,不过富蕴县境内,矿产丰富,有10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居新疆前列的有铁、铜、钼、铅、锌。

气候方面,富蕴县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炎热,春秋季短暂,年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51.5℃。

另外,因为富蕴县县城处于河谷之中,夏季气候凉爽,还是消夏避暑的胜地,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可可托海,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第二名——漠河

漠河位于黑龙江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北麓,从地理上看,这里属于中国最北部,漠河市漠河乡的北极村,还是中国“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中国最北的城镇。

人们常说,天南海北。这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算是到了海北吧,很多东北人,喜欢去海南三亚,算是天南吧,这一南一北,何止千里万里,中国之广袤,幅员之辽阔,何其壮哉!

因为地理位置,漠河市素有“神州北极”的美誉,是中国气温最低的城市之一,年平均气温在-3.8℃,最低气温-52.3℃,每年的7月气温最高,但是,月平均气温,一般也仅仅在18.1℃以上而已,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雪的故乡,冬天的故乡,夏天倒是适合避暑。

第一名——根河市

很多人以为,最冷的地方,应该在黑龙江。

其实,根河市才是“中国冷极”,中国最冷的城市。

这里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北部,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年平均气温-5.3℃,极端低温-58℃,年封冻期210天以上,真是冷到家里,没法再冷了。

根河市属于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并具有大陆季风性气候的某些特征,冬长夏短,春秋相连,一月平均气温接近-30℃,据县级气象台记录,极端最低气温为-51.5°С,气象站记录,极端低温为-58℃。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根河市比漠河市还要冷呢?

原来,虽说漠河市是中国最北端的城市,理应最为寒冷,但是根河市的海拔高于漠河市,气温也就更低了,故而是中国最冷的城市。

气候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人的生存温度极限是大约116℃。这是人体置身其间尚能呼吸的温度。科学家曾对人体在干燥的空气环境中所能忍受的最高温度做过实验:

人体在71℃环境中,能坚持整整1个小时;在82℃时,能坚持49分钟;在93℃时,能坚持33分钟;在104℃时,则仅仅能坚持26分钟。据有关文献记载,人体能忍受的极限温度似乎还要高一些。实验发现,由于无法透过排汗蒸发散热,人在水中的耐高温能力明显低于干燥空气中耐热的能力。

扩展资料

体温极限:

人的核心体温为37摄氏度,一旦体温降到36摄氏度,人的反应和判断能力就会削弱;降到35度走路会觉得困难;降到33度的时候,人会失去理智;30度的时候,人们则会失去知觉。核心体温达到24摄氏度时,心跳则会停止。不过,现已知的世界最低体温纪录是13.7摄氏度。

在1980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气温为32.2℃,52岁的威利·琼斯因中暑住进了亚特兰大的格拉迪纪念医院,当时他的体温达到的最高记录为46.5℃,经过24天后才完全退热。正常人腋窝温度的上限通常为37.4℃。如果发热,最高不过达到42℃。

百度百科——人体极限

天气、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主要是气象灾害的影响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每年由于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目前,全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发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近年来,因其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风雹,风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我国风雹灾害发生的地域很广,据统计,农业因风雹受灾面积的重灾年达9900多万亩(1993年),轻灾年也有5600多万亩(1994年)。

——低温冷冻,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冻害年如1968、1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1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危害有: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2005年12月山东威海、烟台遭遇40年来最大暴风雪,此次暴风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7143亿元。

回顾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以及热带气旋导致的台风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灾害种类。在气象灾害中,干旱也是我国影响面最大、最为严重的灾害。旱灾的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影响远。因此,旱灾也是我国气象灾害中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类灾害。 在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是仅次于旱灾的气象灾害。此外,雷击、沙尘暴、霜冻、冰雹、雾灾等在我国也是经常发生的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

城市生活气象(要点)

v 城市生活气象关注气象条件对城市居民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v 生活气象指数预报是以气象要素未来的短期变化为主线,综合分析气象条件变化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做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且为群众乐于接受的生活环境气象预报。

v 以指数的形式进行发布预报,既能使老百姓理解,又做到了科学量化。

v 生活气象服务指数种类繁多,因气候、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季节的差异,各地发布的生活气象指数预报不尽相同。

v 常见的城市生活气象指数涉及居民生活、市政保障、医疗保健、环境污染、商业活动、旅游服务、公共安全等。

v 居民生活气象指数,有紫外线指数、花粉浓度、人体舒适度、体感温度、穿衣指数、晨练指数、热浪指数、风寒指数、寒冷指数、炎热指数、晾晒指数、霉变指数等。

v 城市生活保障方面,有供水指数、空调开机指数(供电)、供暖指数等。

v 医疗气象指数,有中暑指数、感冒指数、冻伤指数、呼吸道疾病气象指数、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消化道疾病气象指数等。

v 环境污染气象指数,有空气质量等级、空气污染指数、污染扩散指数、大气清洁度、负离子气象指数等。

v 商业气象指数,有商场客流气象指数、空调销售指数、啤酒气象指数、冷饮气象指数、洗车气象指数、

v 旅游气象指数,有景区客流指数、登山气象指数、滑雪气象指数、游泳气象指数预报、钓鱼气象指数等。

v 公共安全气象指数,有防火气象指数、火险等级、干燥指数、交通安全、行车安全指数、公路通行气象条件等。

v 众多气象服务指数中以紫外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呼吸道疾病指数等尤为重要。

v 紫外线辐射强度是指白天正午时间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对人体的皮肤、眼睛等可能造成的损坏程度,过度的太阳照射可能损害皮肤和眼睛,严重可能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

v 既要注意适度照射阳光,又不宜过度;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30分钟;外出时要注意适当取防晒措施。

v 人体舒适度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组合下人体的舒适感觉,一般认为以70%—80%的人感觉为判断标准。

v 天气气候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系列反应,一是气象条件会诱发或者使病状恶化,再者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因特定的气候环境会使某种疾病多发,如伤寒、感冒、消化系统感染等。

v 气温在18度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度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v 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

v 在强冷空气影响前后,有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哮喘病、气管炎、溃疡病类风湿病、脑血管异常的患者病征都容易有异常变化。

v 气象过敏症是不同季节、不良气象要素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发生的某种病症,这些气象因素还会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

v 当天气发生较剧烈变化时,冷暖干湿、风霜雨雪等气象因素产生刺激作用,当人体适应能力下降时,就会产生气象过敏症。

v 春季,气候变幻多端,今天风和日丽,明天阴雨连绵,常使人很难适应,容易出现春季气象过敏症。

v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稀释、聚积、清除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在逆温层、大雾天气等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状况严重,应避免室外活动。

v 人们常认为早晨的空气最新鲜是一种误解,其实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在一年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

v 晨练要注意“四大忌”:晨练并非越早越好,日出之后是晨练的好时机;不宜在马路边晨练;清晨树荫绿叶下空气质量差;雾天晨练有损无益。

v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住的房屋,以“坐北朝南”为最佳选择。这样的房屋既可以适当利用冬夏的阳光,又可“巧妙”适应冬夏的“季风”。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P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 气候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P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也包括负面效应。

P 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P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并将继续产生明显影响。

P 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P 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因此减少。

P 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P 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

P 一些极端天气气候可能因此增加。

P 目前,对气候变暖后极端天气、气候可能出现的变化了解甚少。

P 已有研究指出,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的一些极端,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由这些极端引起的后果也会加剧。

P 全球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是不利的。

P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

P 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

P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之一。

P 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P 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传播范围可能增加,危害人类健康。

P 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