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寒带气候类型有哪些_亚寒带雪林气候
1.高一地理气候类型分布图
2.紫貂的栖息环境是怎样的?
3.亚热带和温带的划分范围
4.加拿大西部沿海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成因
5.所有气候分布那个半球
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概述
A
北美主要气候要素与气候类型
北美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同亚欧大陆大体相当,但大陆面积较小,特别是低纬地带范围狭窄,地貌结构又另具一格,因而它的气候虽与亚欧大陆相似,但在很多方面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气温与降水 北美除一些沿海地带外,广大地区不是冬季酷寒就是夏季炎热,或两者兼而有之。如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温和如春,但7月平均气温高达27℃以上;与此相反,加拿大东北部1月平均气温低于-28℃,7月平均气温亦不足10℃。全洲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从费城附近向西至美国西南部,再折向北至阿拉斯加南岸外;格陵兰岛中部1月平均低至-45℃以下,加拿大西北部一般在-20~-32℃之间;墨西哥湾北岸为10℃,佛罗里达半岛南端超过20℃。7月平均气温20℃等温线大致从美国东北岸向西横越五大湖南部,至近西海岸处转向南行,线以南除由地外大部分在25℃以上,美国西南部及墨酉哥东、西岸均达32℃,死谷更高达38℃。全洲气温年较差以内陆最大,大陆的中北部尤甚。加拿大西北部高达40℃以上,个别地方如好望堡达51℃。东岸次之,西岸最小。东岸的纽约(北纬40°40’)年较差为24.2℃,而同纬度西岸的尤里卡(北纬40°45’)只有5.1℃。西岸因面迎西风带,背后又有山脉纵列,气候的海洋性比较显著,但范围十分局限。东岸则因中高纬广大地区处于离岸风位置,海洋对大陆的调节作用难以施展;加之这一带陆地面积比较宽广。所以北美洲大部分地区气温年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陆性强、年较差大。但北美大陆面积比亚欧大陆小,冬夏较差因而逊于亚洲。
北美年降水量的分布,以西北太平洋沿岸山地和中美地峡的加勒比海沿岸最多,迎风坡均在1600毫米以上(大部分介于2 000~5 000毫米间)。北部远离水汽来源,西部广大山间区又处于雨影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不足500毫米,西南部甚至少于100毫米。落基山脉以东的大平原也因处于雨影地带,年降水量多不足500毫米;由此向东南,逐渐受到来自墨西哥湾暖湿气团的影响,降水量渐次增加,阿巴拉契亚高地南部和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左右。在季节分配方面,太平洋沿岸冬季受北太平洋气流影响,降水量最多;夏季则因副热带高压北移,在其影响下,为少雨季节。如温哥华岛西岸的卡列奥克特年降水量可达2 700毫米,夏季3个月降水不足全年的9%;加利福尼亚夏季降水只及全年的1~2%。广大山间区的雨型,有以冬季较多的,也有以暖季为主的。落基山脉以东除局部地区冬季降水较多外,广大地区均为暖季多雨。其中有以春雨为主者(如内陆低原),也有以初夏(大平原)或晚夏为主者(如加拿大东北部)。
北美的寒带和温带类型有冰原气候、苔原气候、高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中纬湿润大陆性气候、中纬干旱气候、中纬西岸海洋性气候。冰原气候分布于格陵兰(沿海地带除外)。据埃斯米特站记录,格陵兰冰原7月平均气温仍低至-12℃,2月为-47℃,其极端性和严寒程度仅逊于南极洲。苔原气候发育于大陆北岸、北极群岛和格陵兰沿海地带,格陵兰西岸的乌佩纳维克(北纬73°)8月平均气温为5℃,全年只有4个月月平均气温超过0℃;年降水量230毫米,主要靠锋面降水;由于风力强劲,地面积雪也少。高纬针叶林气候是北美洲分布范围很广的气候类型,它相当于斯特拉勒早期分类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或柯本分类的雪林气候,其特点是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凉,月平均气温高于10℃者全年只有3个月,年较差一般都在40℃以上;年降水量大都介于250~500毫米,沿海稍多,夏雨为主,因温度较低,体现湿润特点。
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虽占优势,但高纬针叶林气候比南面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更广。在斯特拉勒18年的分类中,后者不是单一类型,而是中纬湿润(包括次湿润)大陆性气候和中纬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两种类型的组合。这里气温年较差约20~40℃,按康拉德公式,大陆度介于40~60%之间。但同亚洲相比,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不仅范围较小,而且大陆性也较弱。如蒙特利尔(北纬46°)纬度比亚洲东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北纬43°)约高3°,位置也较偏内陆,但前者气温年较差却小于后者约4.5℃。再如阿马里洛(北纬35°)与中国开封纬度相当,但年较差比开封小7℃。这足以说明北美洲温带气候虽大陆性比较发达,但其极端性却逊于亚洲。从年降水量来看,大抵西经100°以西的大平原和山间区均不到500毫米,大部分属半干旱与候,大盆地为干旱气候;降水分配具有显著的季节性,除哥伦比亚高原外,多集中于暖季,冬季为一相对干季,而且年降水量变率也较大,平均在25~30%之间。西经100°以东,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季节变化趋于缓和。
(《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
高一地理气候类型分布图
“雪豹”出击
皑皑白雪重压下的针叶林中,一辆挪威国防军的“豹”2A4主战坦克周身披挂白色伪装网,犹如一只跃起的雪豹,正冲出林木掩护向目标地域进发。车上的柴油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驱动着庞大的车身在雪原上奔驰,履带飞旋扬起团团雪雾。
这是北约“联合驯鹿”冬季演习中的一幕。此地位于挪威北部,接近北极圈,属于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又叫雪林气候。冬季漫长严寒,积雪量大、雪期长、降水少,加上地面有永冻层,因此沼泽广布,令装甲部队望而生畏。适应这里的恶劣环境是北约军队在此展开冬季演习的重要目的,锻炼军队在极寒条件下的部署、机动和作战能力。
“豹”2主战坦克对于这样的作战环境并不陌生。这款研制于20世纪70年代的第3代主战坦克自诞生以来,大量装备于欧洲多国陆军,是欧洲地面军事力量的主要重型装备代表。挪威的“豹”2A4主战坦克是“豹”2家族的中期改进型号,战斗全重超过55吨,乘员4人,车上配有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和优良的传动装置,使得坦克能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炮塔上安装一门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射击精度高、穿甲能力强。
随着新一代主战坦克的出现,挪威国防军启动主战坦克换装,有意从德国“豹”2A7与韩国K2“黑豹”中选出新一代主战坦克。目前这一换装尚未有定论,但无论谁胜出,这片茫茫雪原都将是这只新“雪豹”征服的首要目标。
紫貂的栖息环境是怎样的?
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高原(南极圈内,和北极圈格陵兰高原)。终年冰雪覆盖。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气流下沉,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左右,都是以雪的形式降落,风速常常在25米/秒以上,最大风速超过100米/秒。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只有46°52′,并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
苔原气候是极地气候带的气候型之一。多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靠近北极圈处)。全年气候寒冷,最热月气温在0~10℃之间,全年都是冬季。年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大部分降水是雪,部分冰雪夏季能短期溶解。相对湿度大,蒸发量小,沿岸多雾。因为温度低,树木已经绝迹,只有苔藓、地衣类植物可以生长。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又称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亚热带和温带的划分范围
紫貂主要生活在海拔800-1600米的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地带,地处北纬41°以北。大兴安岭和部分小兴安岭及阿尔泰山,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带,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山势绵亘蜿蜒,溪流密布如网,河流两岸植被丰富,林木茂盛,气候寒冷,为典型的雪林气候。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属于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海拔高度1000-1600米左右,气候因距海洋较近,比较湿润凉爽,植被异常丰富,有较大的乔木红松、白松、杉松等,还有栎、椴、桦、柞、榆和槐等树种,灌木林和其他植被也比较丰富。
扩展资料
野生紫貂的形态特征:
野生的紫貂全身为棕黑色或褐色(家养的紫貂有黑、白、蓝、黄等颜色);稍掺有白色针毛;头部淡灰褐色,耳缘污白色,具**或黄白色喉斑。
颏部被毛色调为带橙**的褐色;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冬毛致密,被毛丰厚,全身毛被呈棕褐色,胸部、腹部及体侧色泽一致,白色针毛散布于全身。
百度百科-紫貂
加拿大西部沿海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成因
1、亚热带范围
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中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横断山脉以东(22~34°N,98°E以东)的广大地区。涉及16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约2.4×106km?,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2、温带范围
北半球温带区的范围是从北纬23°26′的北回归线到北纬66°34′的北极圈之间。南半球温带区的范围是从南纬23°26′的南回归线到南纬66°34′的南极圈之间。
温带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度梯度大,气候有极大差异。温带如此大的面积,与实际气候特点分布差异较大。因此,广义的温带包括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狭义的温带一般又分为三个带,即: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扩展资料
五带划分历史
古希腊人最早提出气候带的概念,并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气候带(或称天文气候带)。
随着气候资料的积累,人类对气候带的认识和划分也逐渐完善。苏潘(A.Supan)于1879年提出以年平均温度20°C等温线和最暖月的10°C等温线为指标,把全球气候划分为5个气候带。
柯本(W.P.Koppen)在1900?1936年以温度和降水量为指标,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多雨气候、干旱气候、温暖多雨气候、寒冷雪林气候和冰雪气候5种气候带(主要气候型)。_用温度和降水量指标划分的气候带较天文气候带更接近于实际。
百度百科-亚热带
百度百科-温带
所有气候分布那个半球
百度知道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成因
机器1718
TA获得超过1371个赞
亚寒带针叶林,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纬度,北纬50°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
气候成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的地区,在北美洲自阿拉斯加到纽芬兰,在亚欧大陆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到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北部,都属于此类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
由于有短暂的暖季,日照时间长,适宜于针叶树生长,所以针叶林分布广泛,又称副极地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因积雪期很长,积雪厚度大,故称雪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点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又称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畴。分布在北纬50°~65°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冬季常受北极气团侵入,暖季有时受热带大陆气团伸入。
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
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高。降水量少是因为本区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多,但这里蒸发弱,所以仍属于湿润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有气旋雨和对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
冬季漫长严寒,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短促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由于蒸发弱,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
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
它东西延伸成宽广的带状,因纬度较高,故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却很高。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动物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概述
东半球、北半球各种气候都有。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度到南北回归线附近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25度大陆的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度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地中海式气候:南北纬30-40度大陆的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度大陆的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度大陆的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50度大陆的东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度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北部
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北部边缘地带
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
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的地区,在北美洲自阿拉斯加到纽芬兰,在亚欧大陆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到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北部,都属于此类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6-7个月,月平均气温10℃以上月份只有1-3个月。气温年较差多在40℃以上。号称北半球寒极的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气温为-50℃,7月平均气温为15℃,绝对最低气温达到-71℃。年较差为65℃,是世界上最大的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250—500mm,集中于暖季。冬季降雪量虽然不大,但因气温低,蒸发融化慢,积雪厚度可达600-700mm。年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因低温,蒸发微弱,加上有永冻层,不少地面处于过湿状态,沼泽广布。由于有短暂的暖季,日照时间长,适宜于针叶树生长,所以针叶林分布广泛,又称副极地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因积雪期很长,积雪厚度大,故称雪林气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