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高中地理_中国地理气候教案
1.高中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 气候 与中国农业的知识点结合的框架
2.高中地理,中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3.高中生应该如何学好中国地理?
4.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5.怎样学好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
中国气候带大致分为5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横断山脉
3000
米等高线以东直到台湾。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也就是秦岭淮河线以北,贺兰山、阴山、大
兴安岭以东以南。
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山地。高寒缺氧。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广大内陆地区,降水一般低于
400mm
,年温差大。
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按照特征和分布来区分)
1
高原山地气候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中国:青藏高寒
区特点:全年低温,降水量少
2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南北纬
30
度附近大陆东岸中国:大体
上以秦淮为界的秦淮以南地区,西至横断山脉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温和』少雨
3
温带季风(只出现在亚洲)分布在亚洲东部秦岭淮河以北中国:西面
对界限大体和大西安岭、
阴山贺兰山一致即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限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4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中国:除青藏高寒区和季
风区以外的地方
特点:
冬季温差大,
全年降水少各地气候也受海陆影响,
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要多
高中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 气候 与中国农业的知识点结合的框架
第一题
水的比热容比陆地要大,所以夏季陆地温度升高比海洋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低,气压比陆地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由于陆地比热容小,所以热量流失的速度比海洋快。秋冬季,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气压比海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热容就是物体吸收、存储热量的能力。?海陆热力差异是造成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例如:中国面临世界最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造成了强烈的海陆热力差异,所以中国的气候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北纬60度附近,由于亚欧大陆比大洋冷却快,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地气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
所以说,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题
信风(trade?wind)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它们年年如此,稳定出现,很讲信用,这是trade?wind在中文中被翻译成?“信风”的原因。
季风(monsoon),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monsoon)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赞同
高中地理,中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一、中国的地形
⒈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每级阶梯的地形类型、海拔)
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
⒊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地形的意义:(交通、农业、资源等)
5、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山脉走向、两侧的地形名称、行政区、对降水的影响)
二、中国的气候
1、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3、降水的地区时间分布及原因
4、雨带的移动规律
5、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6、主要地形区属于哪种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三、中国的河流
1、外流河、内流河的补给及水文特点
2、内外流湖湖水性质及成因(画图表示:注明河流、湖泊、等高线)
3、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4、河流的水文特征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南北方河流的水文特点
高中生应该如何学好中国地理?
我国的气候类型由于国土面积广大,所以特征也是千差万别的。
大致来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到青藏高原东南缘为界分为东西部。
东部地区多为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以南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尤其是北方地区受陆地影响较大,所以气候的特征多带有大陆性。
西北部地区多为非季风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较大,降水也相应较少,所以景观以草原和沙漠为主
西南地区也就是青藏高原地区以独特的高寒气候为其特征,夏季温度最低,冬季寒冷,同时气温的日较差也大,藏北地区降水很少,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很多,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
附: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黑龙江最东北一带
(温带草原气候)内蒙古高原一带
(温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大部分地区
(温带沙漠气候)新疆大部分地区(除与西藏接壤一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及台湾岛
(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及南沙群岛
(高山气候)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学好中国地理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地理知识体系:学习地理,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水系分布等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2.注重地图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高中生应该学会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3.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地理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和演变。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4.关注时事政治: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地理素养。
5.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关系。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多做练习题:通过做地理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7.参加地理竞赛和实践活动:参加地理竞赛和实践活动,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拓宽视野,增强实践能力。
8.学会与他人合作: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怎样学好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
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人民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一
青藏地区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 方法 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生:回答略
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
生:青藏高原
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
生:青藏地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我们学习区域地理从哪些方面入手?(生答)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下第一个小组探究活动——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组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一: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结合导学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以前后位相互合作的方式初探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包括的省区。
2)了解青藏地区人口、民族和面积。
3)找出青藏高原上主要山脉、 地形区,说出其独特的地势特点 。
4)根据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 ,找出本区的资源。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看海拔说出其美称——世界屋瘠,用一个字描述本区的地形特点——高。并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表现是什么?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
2、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及其形成原因。
3、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4、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5、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
6、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特点及分布,并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7、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对 其它 地理事物的影响。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的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辨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西北地区自然状况的认识,从而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及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键]
使学生抓住“干旱”、“高寒”这两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 教学方法 ]
探究讨论法、指导读图法、启发引导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
[学生回答]喜欢
[教师]其实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老师不仅喜欢欣赏各地的美景,还喜欢品位各地的特色美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视觉上来欣赏几幅特色美食的吧!
[教师]出示风干牛肉干、奶酪、那奶酒、羊肉串、烤全羊的
[教师提问]吃过吗?好吃吗?这些特色美食它们都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哪几个?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讲授新课
[过渡]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我国的西北地区,通过刚才的部分特色美食,我们不难看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什么?
[学生回答]畜牧业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是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教师提问]那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呢?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
[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直接回答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教师可以几幅超链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西北地区地形图)让学生能够理解西北地区因为干旱,所以农业生产方式是以畜牧业为主。
[教师提问]那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吧?
[学生讨论]西北干旱的原因
[提示]教师为学生提供两幅: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因此来自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
[教师引导]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演示西北地区的范围图,带领学生读图找出西北地区的一系列山脉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学生回答]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所以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师生共同 总结 ]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教师提问]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欣赏一下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看看同是干旱的西北地区,内部景观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引导]与什么有关呢?
[提示]出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和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图。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东西距离很长,由于距海的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越来越少,地表景观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引导]因此说西北地区的内部的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
[学生回答]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但是由于西北地区的内部景观不同,所以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让我们来看一下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
[课件出示]中国的四大牧区,教师指图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三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艳 使用时间:2014年9月 授课类型:省优质课
教学目标
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
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展的思想,;
借助青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青海矿产资源和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面向高考,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光照强与气温低的原因
课堂探究
导入新课让学生品尝青稞酥、牦牛干,导入青藏地区
考情展示列出2008-2014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拉萨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指导。
学生活动运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理,分析青藏地区相比于同纬度地区,光
照强与气温低的形成原因。(播放微课予以指导)
归纳提升构建青藏地区地形、气候与水文、生物、土壤特征的联系
学生评价自评
承转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看一下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二、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河谷农业
学生活动在图上指出青稞、牦牛两种农产品的分布地区,
并说明理由。
小结强调河谷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走进雅鲁藏布江谷地,通过两道高考题,重点分析河谷农业的发展条件。
(1)(2013年江苏卷)你认为拉萨河谷地 种植 水稻是否可行?理由是什么?
(2)(2013年海南卷)西藏年楚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归纳提升注意答题思路的点拨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强调青藏地区发展的高寒牧业与河谷农业都是由高寒环境所决定的,体现了“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思想,同时,劣势也可以变优势,形成辩证的思维。
学生评价组内互评
承转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深受高寒环境的影响,那么其它产业的发展呢?
三、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
根据材料一,归纳1995-2013年,青海与西藏产业变化的不同点。
2. 结合材料,评价目前西藏、青海两省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材料二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2007年西藏旅游业直接创收48.52亿元,比2006年增长75.1%。2013年,西藏旅游创造经济收入16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0.5%,成为西藏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归纳提升强调青藏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开发资源带动建设,这是因地制宜的表现。但是因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所以,一切发展都应该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只要这样区域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学生评价小组互评
课堂总结以青藏地区为例,总结区域复习的一般方法:在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因地制宜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课后基础练习区
右图为雅鲁藏布江地区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其等值线的数值c>b>a,读图回答1-2题。
1.等值线不可能反映的是( )
A.海拔 B.气压 C.降水量 D.气温
2.峡谷附近的察隅有“西藏江南”的美称,原因是( )
A.地势低,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终年多雨
C.大西洋西南气流带来大量的水汽
D.近年来“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相关 文章 :
地理:
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高中地理的。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
祝学习成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