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型、716型、722型的建造有什么样的意义?

2.什么是技术?

3.无人机的无人机的分类

4.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复习资料 急

5.什么是地理编码?作用是什么

气象雷达按规划用途属于什么用地_气象雷达按规划用途属于什么用地类型

遥感卫星的用途有以下这些,我们来看一下。

遥感卫星作为国家的重点工程,对于整体的社会经济具有重大贡献。比如印度,加拿大等一些国家的空间发展技术,并不是特别突出。但他们将资金人才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发展遥感卫星,于是他们的经济和科研借助于此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遥感卫星下的维多利亚港

遥感卫星主要实现的是对各种数据的集功能。但由于之前的数据分析系统比较落后,自计算机出现之后,遥感卫星才有了较大规模的应用。所以它的本质还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可以使它的效益得到极大的发挥。

本国自主研发的遥感卫星对于获取实时数据以及连续性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倘若借助外国的遥感卫星则不能完成该任务,而且服务费极其高昂。

遥感卫星大范围综合性地对地球进行观测,观测过程可以连续,较为系统。

遥感卫星里面还具有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发展方向,这两种可以发展为成像光谱仪以及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光谱仪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光谱数据,对比数据库就可以对地质植物水质进行详细分析。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穿透厚厚的云雾,甚至是一部分固体。可以24小时监测。还可以通过调整频率,以及多角度地观测对象。这两种遥感器如能协同作用,将对遥感应用产生巨大影响。

此外,商业用途的遥感卫星目前正在筹备当中。遥感卫星可以用于气象,测绘,灾害监测等各方面。由于他所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如果完全变为商用用途,会较大程度地限制它的应用。

另外,遥感卫星对于我国来说具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幅员辽阔,贮藏量和品种都比较多,此外自然灾害频发,遥感卫星的监测作用不容小视。

遥感卫星的一些细分用途包括特征绘图,土地覆盖分类,

三维建模,

地图矢量更新,土地利用分类变化监测等等。

其应用实例包括对高速公路网,建筑物的定位,详细区分土地,庄稼,水域,城市发展用地,立体描绘出山脉及其他地形的特征等等。可以查找手绘地图或者数字化地图的错误,可以利用高分辨的影像将房屋和建筑物分布密度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可以追踪森林砍伐,城市发展规划等等。

711型、716型、722型的建造有什么样的意义?

一、什么是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顾名思义就是由人类建造,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如月球)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二、它有什么用处?

主要作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

人造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

科学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太阳辐射等。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

应用卫星相对来说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它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种类最多,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

三、发明人造卫星有何意义意义,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

人造卫星的发明彻底地改写了人类的 历史 ,是人类对太空 探索 的起点。自此,人类的目光由此从对地表的 探索 转向对太空的 探索 。为过后人类真正地走向太空奠定了基础,人类的文明程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1.生活方面:

每当我们在寻找第二天的衣物时,总会打开手机查看一下明天的天气,你认为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但这却全部归功于气象卫星!

当你要去某个地方时,或是开车时,总不会忘记打开导航,但你可曾想过,这是谁在给你导航?没错!这就是卫星导航系统!

打电话,似乎是每个人每天必做的事,但为何古代人就没有电话?这是因为古代没有通讯卫星!

每当我们看一些有关飞机的**或时,总会看到机长向塔台汇报数据,如:“高度某某英尺”“时速某某英里每小时”等。这些数据都是雷达所探测到的,而雷达就是靠通讯卫星工作的!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要依靠卫星,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_^)。一句话说完,没有卫星,就没有现在你的幸福生活。

2.军事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不同于过去的战争,现代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而很少去拼。

大家都知道核武器的威慑力,以及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何将核弹发射出去?大家肯定会想到广岛和长崎的,它们都是由飞机直接投放的,但现代化战争不一样,现代化战争都是利用导弹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这就不得不用到雷达。不只是核武器,即使是常规武器,比如说中国大名鼎鼎的火箭弹,这也需要用到雷达。

一句话说完,没有卫星,人类的战争方式就无法发生改变,还是只能像原来一样拼!

四、简单地想象一下,或者说是总结一下,我们的生活没有了卫星会有何改变?

首先,没有卫星,就没有互联网,你就不会看到你正在看的这篇文章,因为没有手机!当然,就更没有你的 游戏 ,没有微信,QQ,没有飞机,没有导弹,没有电视,没有电脑……

但是,卫星对太空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耗费资金,严重耗费,严重耗费人力,但这却是 历史 的必然选择,因为人类总要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的问题。卫星的发明开启了人类对太空的 探索 之旅,这是文明迈向高级的必经之路。在你低头看着手机时,不妨放眼星空,或许它会比你想象中的更加璀璨!

读完这篇文章后,或许你有所感悟,欢迎评论留言!

关注我,后续将为您更新更多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技术?

071型船坞登陆舰的成军,大大提升了我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和通讯指挥能力,为维护我海域领土安全和收复失地将会起到及大的重要作用,对周边窥视和侵占我南海岛礁的国家也将发挥出巨大的震慑效果,同时也彰显了我大国海军的领导地位。

中国海军两栖舰艇部队从中国海军建立之日起,就随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而时代的不同,也显示出不同的建设特点:50-60年代是侧重沿海、陆军优先、单装投送,70-80年代近海为主、由艇到舰、海军为主、建制投送。从这些特点上来看中国对两栖舰艇的发展不可谓不重视,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认识也不断更新。

但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海军发展相对滞后,到2000年时两栖舰艇部队只有17到18艘功能有限的坦克登陆舰只,且每艘舰只最多只能搭载10辆坦克或200名官兵。两栖舰艇部队的兵力投送能力仍有较大短缺。

067型小型登陆艇搭载步兵抢滩登陆。该艇是中国的第一代两栖舰艇,也曾是中国海军早期两栖力量的中坚。

079中型登陆舰编队航行,079中型登陆舰18年开始批量建造,直到现在仍是主要登陆舰之一。70-80年代中国海军两栖部队开始了由艇到舰的发展,运载能力得到了较大增强。

此时正值新世纪更替,中国遭遇到了少有的国土危机,国家时刻面临被分裂的可能。在此情况下,中国被迫开始建造能够收复固有领土并能够保障中国海军具备较大距离内的两栖装备和人员运送能力的新型立体化登陆舰艇。

于是在2001至2003年间,根据最新的登陆任务设计,中国海军建造了多艘勉强称得上现代化的大型登陆舰,增长速度虽然不慢,但是实际功能却差强人意,因为这些舰艇大多都是属于仅限于预先选定地点的两栖登陆舰。

中国从90年代开始陆续建造了多艘072III型大型登陆舰,该舰仍属于仅限于预先选定地点的两栖登陆舰。

在两栖作战行动中,这些舰只不得不取最危险的敌前登陆方式实施两栖作战行动,必须与敌人预定阻击力量进行面对面的战斗,也就是“硬碰硬”的残酷决斗。这种登陆方式大多需要取突袭方式,在取得制海权、制空权和良好的气象条件下实施,然后在平坦海滩或沙滩地带卸下货物,或是使用已经占领的港口设施。

在台湾地区或者亚洲其他国家的沿海,几乎没有可用而不设防的海滩登陆地带,并且各国或者地区的陆军在战时,可能会很快控制这些易于登陆的海难和港口,这样就限制住了中国海军两栖登陆部队的实际登陆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登陆作战群,登陆作战属于典型的“硬碰硬”战斗。

071型登陆舰正是为了更快和更多样化的登陆作战而开发的新型登陆舰艇,首次给予中国军队从地面线以外地区或是绕过海滩或是港口登陆地带发动两栖作战行动的能力。

中国海军首艘新型071船坞登陆舰“昆仑山”号正在进行试航。

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具有十分良好的整体隐身能力,该舰外部线条简洁干练,而且舰体外形下部外倾、上部带有一定角度的内倾,从而形成雷达隐身性能良好的菱形横剖面,这与中国近年研制的其它大型水面主战舰艇注重隐身考虑的特点十分吻合。该舰体为高干舷平甲板型,长宽比较小,舰身宽满,用大飞剪型舰首及楔形舰尾,舰的上层建筑位于舰体中间部位,后部是大型直升机甲板,适航性能非常突出。

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具有十分良好的整体隐身能力。在舰体后部是宽大的直升机甲板。

该级舰的1号甲板及上层建筑物主要设置有指挥室、控制舱、医疗救护舱及一些居住舱,其中医疗救护舱设置有完备的战场救护设施,可以在舰上为伤病员提供紧急手术和野战救护能力。

2号甲板主要是舰员和部分登陆人员的居住舱、办公室及厨房。主甲板以下则是登陆舱,分前后两段,前段是装甲车辆储存舱,共两层,可以储存登陆装甲车辆和一些其它物资,在进出口处还设有一小型升降机,用于两层之间的移动装卸用。

前段车辆储存舱外壁左右各设有一折叠式装载舱门,所有装载车辆在码头可通过该门直接装载或者登陆上岸。后段是一个巨型船坞登陆舱,总长约70米,主要用来停泊大小型气垫登陆艇、机械登陆艇或车辆人员登陆艇。

该舱和前段车辆舱以通道相连,需要时前舱的人员/装甲车辆能以此通道前往船坞舱登上气垫艇。舰尾设有压载浸水进坞区,进坞区通过舰尾压载进水,以便登陆艇迅速和安全上舰,直接驶进驶出。坞舱门是两扇结构上下启闭式,并可完全关闭。

071登陆舰尾部的浸水进坞区,可通过坞舱门来打开或关闭。

该级舰的顶甲板上各类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布局十分简洁干净,各系统的突出物很少。值得一提的是,该舰的两座烟囱实行左右分布式设置在舰体两侧,既考虑了隐身特点,也十分新颖。在舰体中上部两侧各开有一个裸露的窗口,用于装载一艘小型机械化人员登录快艇。

在飞行甲板前部下方,也开有一个较小的裸露窗口,用于停放一艘小型人员登陆和救生两用快艇。上层建筑后部是直升机库,可以存放两架舰载直升飞机用于登陆作战,如果在战时只保留一个起降机位的话,另一个机位就可以停放至少四架直升飞机。

该舰的飞行甲板非常宽阔,几乎可以占舰体总长的2/5,其实际面积据称有1300平方米,可以同时起降两架大型直升飞机。同时在和上层建筑结合部位的飞行甲板右侧,还设有一架单臂吊车,用于吊运轻小型两栖作战车辆直接入水或者为来回装运作战物资的船艇装卸货物。

该级舰的顶甲板上各类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布局简洁干净,注意左右分立的两座烟囱。

该级舰的主要武器有:舰首装备了1座单管76毫米中口径新型舰炮,同中国最新型的054A型护卫舰主炮如出一辙,该舰炮的构造和性能类似俄罗斯的AK176舰炮,是一种对空对海打击能力十分出色的舰炮,其自动化能力和可靠性较高。

该舰上层建筑的中部和后部,分别布置了4座俄制AK630近程火炮系统,其火控系统可提供有人操纵和无人操纵两种模式,主要用于对空对海防御,包括拦截打击掠海反舰导弹、敌方低空突击直升飞机、小型海上目标、轻装甲沿海目标和漂浮的水雷等等。

该级炮具有较好的低空反导和防空能力,单座射速可以达到5000发/分,可以对2500米内的中低空反舰导弹进行有效拦截。如果反舰导弹来自舰体一侧,则会同时有两门速进行快速拦截,那么,来袭反舰导弹遭遇到的将会是非常密集的弹雨,因而拦截成功率很高。

由于该级舰的防空反导仅仅依靠这些近程中小口径舰炮,因此,并不能完全满足其实际作战需要,所以,该级舰还在其上层建筑两侧,安装了中国水面舰艇通用的近程红外和金属箔条干扰装置,可在一定距离外的海域干扰敌方来袭导弹,并使其偏离预设弹道。

071型登陆舰装备了一门与054A隐身护卫舰相似的76毫米新型舰炮。舰上安装了4座俄制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

由于该级舰舰体丰满宽大,因此,为舰内部可以携带更多数量的直升机和登陆作战武器执行两栖登陆作战任务,提供了可能。这些装载的登陆装备有:四艘大型气垫登陆艇(主要性能和美国的LCAC气垫登陆艇相差不多)用于运输没有航渡能力的主战坦克及其他作战车辆上岸,这是世界上装载此类登陆艇的大型船坞登陆舰中装载能力最强的。

以美国的LCAC气垫登陆艇为例,日本“大禹”级能搭载2艘,英国的“海洋之子”号只能容纳1艘,而071登陆舰却可以同时容纳4艘,因此,在气垫登陆艇的数量上,071登陆舰无疑是世界最强的,这也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后第三个掌握大吨位气垫登陆艇关键技术的国家。

该气垫登陆艇如运载履带式装甲战车,可运载一辆98式新型主战坦克、或者3辆63A式水陆两栖主战坦克、或者6辆90式轮式装甲战斗车、或者10辆轻型高速突击车,数量相当可观。当然,071登陆舰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运载更多数量的轻小型两栖气垫登陆艇,如711型、716型和722型人员和车辆登陆艇。

071登陆舰模型,与实际形状还是有些差异。注意舰体内部装载的气垫登陆艇。071坞登内部空间宽大。

该舰一共可以运载近50辆各类装甲作战车辆,包括两栖装甲车、轮式和履带式步兵战车、各类反装甲车辆、轻型自行火炮、主战坦克等。

该舰也能根据需要搭载2-6架运输直升机,主要是直8和直9直升飞机,用于人员和部分登陆作战物资的垂直登陆运输。如果需要,也可以搭载一定数量的具有对陆攻击能力的武装运输型直升机,以及大约一个加强营的步兵作战人员及其所需武器装备。该舰可搭载50辆各类装甲战斗车辆。图为正在进入某型登陆舰的63A式水陆坦克。

根据中国海军目前的作战规律来看,该级舰的主要使命是支持中国海军其它登陆编队以及海军陆战队进行两栖作战,通过运输、部署两栖部队以及装备、实施平面和垂直登陆,为中国海军两栖作战提供C4ISR综合指挥平台作用,并作为两栖特混编队的海上流动指挥舰使用。

该舰基本体现了“均衡装载”的战术原则,即在一艘登陆舰上可以同时搭载一支具有一定综合作战能力且成建制编成的兵力,全部作战装备、后勤保障物资和相关技术装备,并且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装备遂行快速的两栖登陆作战任务。在登陆作战行动中,该舰主要是从海上进行“平面登陆”,同时该舰还具有直升机运送和攻击能力,主要作用就是搭载、支援和使用直升机中队,向外运送海军陆战队队员及车辆、装备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垂直登陆”。

传统登陆艇仅能通过全世界15%的海岸,而气垫登陆艇则可对70%的海岸进行登陆作业,是渡海登陆作战必需的主要运输工具。其实中国的气垫陆艇研制起步相当早,并早已研制成功了711型、716型、722型等不同设计和用途的试验性气垫登陆艇,但是这些艇的吨位大都在80吨以下,仅限于人员和轻型装备的运输,运载能力并不强,所以只配属给了海军陆战队使用,并少量装备于一些大型坦克登陆舰。而新型大型气垫登陆艇的研制成功,无疑为中国海军两作战部队运送大型武器装备快速上岸提供了保障。

海军724型气垫登陆艇。071登陆舰可根据需要装载这些气垫登陆艇,但中国的气垫艇普遍都在80吨以下运载力不强。

根据中国目前的作战规律来看,该级舰队的主要使命是支持中国海军其它登陆编队以及海军陆战队进行两栖作战,通过运输、部署两栖部队以及装备、实施平面和垂直登陆,为中国海军两栖作战提供规划、指挥、控制和通信平台,并作为两栖特混编队的海上流动指挥所使用:在登陆作战行动中,该舰主要是从海上进行“平面登陆”,同时该舰还具有直升机运送和攻击能力,主要作用就是搭载、支援和使用直升机中队,外运送海军陆战队队员及车辆、装备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垂直登陆”。

071型两栖登陆舰作为两柄攻击舰队中吨位最大的军舰,虽然在舰队中火力不算最强、性能不算最好,但其地位却非常“显赫”。由于中国海军现役的大、中型主战舰艇均装备有大量的各种武备和电子设备,使得舰面甲板极为拥挤,无法加装完备的通信指控装备,主力作战舰艇在担任了旗舰的指挥任务之后,实际上也难以完成本来应该承担的作战任务。

同时,随着舰队规模的大型化,作战任务的多元化,作战行动的复杂化,舰队指挥人员需要处理的各种情报数量将会空前增多,一般舰船根本无法胜任旗舰工作,所以,舰队需要一个更具驾驭能力的“指挥官”,而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071型两栖登陆舰无疑是最佳舰选。宽广的甲板上可以布置数量众多的大型通讯天线,完全可以避免因各种电子设备配置密集而相互干扰的现象;较大的排水量使它有良好的适航性、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强的自持力。

考虑到通信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和作战指挥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一排水量也可以保证为今后的改进、改装提供较大的余地。所以,综上所述,071型两栖登陆舰是中国海军两栖攻击群的首选旗舰。

中国的新一代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由于装备有大量的各种武备和电子设备,使得舰面甲板极为拥挤,难以胜任情报处理集中的旗舰工作。

071型登陆舰在电子设备装配和改进方面却有较大余地,未来可作为中国海军两栖攻击群的首选旗舰。

071型船坞登陆舰是中国大型多功能两栖舰船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万吨级以上大型作战舰艇的试验之作。从其展示的主要性能和主要数据来看,该级舰和国外各海军大国的代表性船坞登陆舰相比,其综合性能还是差强人意。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载机数量偏少、垂直快速投送能力偏差。从当今世界新服役的最新船坞登陆舰来看,一艘排水量近20000吨的大型登陆舰只搭载2架直升机,显然并不利于展开大型登陆作战行动,也不利于同时搭载具备一定对岸火力支援的武装突击直升机。

特别是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地区战略环境,逼迫中国在发展大型作战舰艇时,必须认真考虑具备一定的舰载直升飞机携载能力,因此,下一步列入建造的大型两栖舰艇,必须具备较大的通用直升机携载量和较大的飞行甲板面积。

第二,没有装备近程防空导弹系统也没有按装FL-3000N。像071型这种大型的两栖水面舰艇,在未来的两栖作战中,肯定是敌方首要攻击的目标,虽然可以有己方的水面舰只护航,但其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卫能力。

该舰舰桥前的甲板几乎空置,可以考虑在这个位置设置一座海红旗-7对空导弹发射装置或者一组垂直发射模块,为该舰提供中进程防空保护,也能有效减少护卫舰艇的作战压力。

另外,中国已经研制成功为舰艇提供近程防御的FL-3000N型舰艇自卫防御导弹武器系统,可以在该舰上层建筑前后部位各设置一座,以为该舰提供中近距导弹防御保护。

第三,舰载电子设备还有扩容的余地。该舰的搜索雷达并不是我国最新型的相控阵雷达,对海搜索能力有限。

第四,近程防御舰炮应该用中国的730近防系统。俄罗斯的AK630近程火炮系统虽然射速较快火力密集,但是其目标捕获系统十分老旧,并不能完全满足该舰的反导要求。中国已经在主力水面舰艇上正式列装的730近防系统,不但火控系统先进,而且反应能力极快,是对付反舰导弹的理想武器。

可以考虑在2号甲板两侧各布设一座,上层建筑后部直升机库上部两侧,也各布设一座,就可完全满足该舰的近程防御需要。上层建筑上也可考虑适当灵活加装一些大口径高射机枪,用以支援防空火力并实现近距反海盗作战。

当前中国的两栖作战舰队虽然规模庞大,但性能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其装备的大型登陆舰虽排水量高达数千吨而数量只有数艘,主要的登陆作战方式依旧是传统的冲滩登陆。

新型船坞登陆舰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为中国海军“由海到陆”的作战模式提供了保证,而且从071型大型登陆舰的发展来看,中国海军从一开始就把发展新一代两栖作战舰船定位在较高的水平上。

不过船坞登陆舰本身缺乏对敌滩头阵地有效的打击能力,登陆部队在登陆过程中依然会遭受敌方的激烈抵抗造成伤亡。

071型登陆舰该级舰和国外各海军大国的代表性船坞登陆舰相比,尚有许多待改进之处。特别是与周边正积极发展两栖舰艇的韩日两国相比,中国海军更需加快对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研究发展。

无人机的无人机的分类

01.信息技术:指研制计算机硬件、软件、外部设备、通信网络设备的活动,以及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递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集、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活动。

02.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指为了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就有关原理、技术、特种工艺、测试、仪器而进行的活动,以及利用生物技术为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化学、食品、轻工等部门提供生物技术新产品而开展的活动。无特定目标或虽有特定目标但不是为促进生物技术发展而开展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不包括在此分类内。

03.新材料: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制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合成材料、新型金属和合金材料。包括为发展新材料就有关原理、技术、新产品、特种工艺、测试而进行的活动。

04.能源技术:包括能源问题一般理论,地区性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等)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节能新技术、能源转换和储存新技术等活动。

05.激光技术:激光器和激光调制技术的研制,及为了激光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领域内的应用而进行的活动。

06.自动化技术:指在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化元件、仪表与装置、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中的活动。

07.航天技术:有关运载火箭及人造卫星本体的研究及有关为了跟踪、通讯而使用的地面设备的研究而进行的活动。不包括天文学及气象观察。

08.海洋技术:包括有关维护海洋权益和公益服务技术研究、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要素监测技术等活动。

09.其它技术领域:属于技术领域,但不能归入上述八类领域的其它技术活动。

课题活动类型分类及代码

1.基础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

2.应用研究: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性)或途径。

*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后者。

3.试验发展:利用从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为生

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生产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标志: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后者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或新技术)。

*区分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即R&D)与其它有关活动的主要标志:具有创新成份的活动归前者。

4.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为解决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等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应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具有创新成份。此类活动包括为达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定型设计和试制以及为扩大新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应用领域而进行的适应性试验。

*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和工业生产活动三者之间的界限大致划分如下:

①新产品的研制

实质性的新产品,即完全新的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是研究与发展活动。对引进(或购买)现成的技术成果(如专利、技术诀窍、图纸和样机等)进行复制或直接应用而形成新产品的过程,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的应用活动。

②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

对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或对现有工艺、生产过程进行技术上的实质性的改进,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用国内已有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而在技术上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只是对用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作适应性的试验,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③中间试验

新产品、新工艺、新生产过程直接用于生产前,往住要进行中间试验,以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对其是否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进行中间试验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从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产品、工艺或生产过程或为此目的进行试验以获得经验和收集数据,是研究与试验发展;如果是为了进行产品的定型设计,获取主产所需的技术参数,那就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④试生产

试生产是在完成了生产前各项技术准备后,在正式生产前的"试验性"生产,试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对产品或生产过程在技术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而是为了使生产能顺利地进行,因而既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也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⑤质量控制与检验测试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材料、设备、产品的常规检验、测试,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也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原型检验测试和非商业性的试验工厂(中试车间)中的检验测试,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

③市场研究

既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也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5.科技服务: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有关并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包括:为扩大科技成果的使用范国而进行的示范性推广工作;为用户提供科技信息和文献服务的系统性工作;为用户提供可行性报告、技术方案、建议及进行技术论证等技术咨询工作;自然、生物现象的日常观测、监测,的考察和勘探;有关社会、人文、经济现象的通用资料的收集,如统计、市场调查等,以及这些资料的常规分析与整理;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的测试、标准化、计量、计算、质量控制和专利服务,不包括工商企业为进行正常生产而开展的上述活动。

6.主产性活动:由于具备特殊的工艺设备条件,或掌握某种技术专长或诀窍,所进行的小量非常规生产。

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1 电子与信息

101 电子计算机:超级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高档微型计算机(PC)、工作站、服务器、便携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及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机、工业控制机、网络计算机(NC)

102 计算机外部设备:新型存储设备、新型显示终端、新型打印终端、自动绘图仪、坐标数字化仪、计算机板卡、智能化电源、自动扫描输入设备、其它新型计算机设备

103 信息处理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与系统、自动排版设备与系统、激光照排设备与系统、图形、图像处理设备、文字、语音、图像处理设备、文字、语音、图像识别设备、光电信息处理设备、印鉴、文字与图像鉴别系统、其它亲型信息处理设备

104 计算机网络产品:网络服务器、网络终端设备、网络接口适配器、多协议通信适配器、网络检测设备、其它网络系统专用设备

105 计算机软件产品:系统软件、支持软件(中文平台软件、软件开发工具、工具类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多媒体软件(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事务管理软件(MIS系统、金融、商业、财务、税务、工商、办公自动化、教育管理等)、类软件(CAD、CAM等)、仿真软件与控制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等)、网络应用软件(INTERNET、INTRANET等)、安全与保密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其他应用软件

106 微电子、电子

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电真空器件、新型半导体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片式电子元器件、敏感元件与传感器

107 光电子元器件及其产品:新型激光器、激光调制器、激光全息照相系统和光存储器、新型光电发光管、光电探测器、集成光学产品、平板显示器、大屏幕与晰度彩色显像管、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

108 广播电视设备:晰度数字彩色电视机、平板电视机与新型投影电视装置、新型有线电视系统设备、高性能接收设备、图文电视系统设备、节目制作设备、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设备、数字音响设备、摄录一体机、数字收、录音设备、光盘及光盘机、大屏幕彩色显示系统 109 通信设备: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计算机通信及数据传输设备、数字移动通信设备、数字卫星通信设备、数字微波通信设备、高次群光纤通信设备、通信雷达设备、高性能传真机、无强电话机、电子信箱、多媒体通信终端、无线与有线混合网通讯设备、综合业务数字网通讯设备、网络系统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产品、网管技术产品

2 生物、医药技术

201 农林牧渔: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其他高新技术培育的优良农林牧渔新品种、新型兽用疫苗、新型农用基因工程产品、新型农用检测、诊断试剂、新型农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产品、新型兽用、水产品用生长及病虫害防治产品、新型高效生物饲料及添加剂 202 医药卫生: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偶合类药物、医用单抗诊断试剂与试剂盒、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DNA探针与基因诊断试剂、活性蛋白与多肽、医用药用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氨基酸、抗生素等)、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各类新型小分子药物、新型化学合成、半合成药物、用现代制药技术制取新型中药及制剂、新型生物保健产品、海洋生物制取的药物和有用物质

203 轻工食品:新型、高效工业用酶制剂、发酵法生产氨基酸、新型有机酸、微生物多糖及糖酯、天然色素及高档香精香料、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新型活性微生物及制品、淀粉糖及其衍生物

204 其它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化工新产品、环境治理用生物技术及制品、高效分离纯化介质、生物技术研究用新型试剂、生物技术提取稀有矿物质、标准实验动物、新型生物、医药培养、制取设备

3 新材料

301 金属材料:高纯金属材料、超细金属材料、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非晶、微晶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大直径半导体、新型

电子材料、超导材料、储能材料、磁性材料、稀 金属及稀土材料、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触媒材料、表面改性金属材料、生物医学用金属材料、贵金属材料、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

302 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无机电子材料、高性能功能陶瓷、结构陶瓷、高性能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生物医学用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刚石薄膜、超硬材料、人工晶体、特种玻璃、光学纤维、特种石墨制品、特种密封、摩擦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涂料、填料、高效过滤材料、高性能绝缘、隔热材料

3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及氟系材料、特种合成纤维、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液晶材料、染整、造纸、皮革、石化、日化用精细化工品、有机涂料和胶粘剂、医药、兽药、农药中间体及产品、有机分离膜、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有机光电子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

304 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复合材料用增强剂

4 光机电一体化

401 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工业机器人产品、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设计(CAD)、计算机制造(CAM)应用开发产品、变频调速装置、伺服控制系统及中高档数控系统、新型数显装置、高性能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精密成型加工技术产品、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

402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的纺织、塑料、印刷、包装、烟草、食品等轻工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工程、矿山、冶金等机械设备、新型的电力、石油、化工设备、特种运输车、新型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高档家电产品、高性能汽车电子装置及汽车关键零部件、先进的扫描成像系统

403 机电基础件: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新型低压、高压电器、新型大功率电源、精密模具及新型量具、刃具、新型专用泵、阀

404 仪器仪表: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高性能分析仪器和信号记录仪器、新型测量、计量仪器、新型试验机与模拟仪器、高精度新型传感器、先进摄影器材及缩微系统

405 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中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集散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防火、防爆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防盗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交通运输自动化监测与管理系统、新型电视监控系统、其它智能化控制器

406 医疗器械

:射线、超声、红外、热成像、核磁共振等成像诊断设备、医用生物化学检测与分析仪器、生物电信号检测及临床监护设备、射线、超声、激光、电磁波等治疗装置、新型中医诊断与治疗仪器、其它高技术医疗器械

5 新能源、高效节能

501 新能源:太阳能高效集热器及发电设备、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大中型风力发电机、液化燃气的存储新型装置、新型制氢和贮氢装置、新型高能蓄电池、地热、海洋能的应用装置、其它新型高效发电设备

502 高效节能:高效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的大、中容量工业锅炉、新型流化床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的新型燃烧装置、新型余热回收装置、高效蒸汽管网设备、新型节能风机、水泵、油泵、新型高效压缩机、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节能型空调器、冷藏柜、高效制冷机、新型高效电机调速装置、逆变式电焊机、新型高精度可控气氛炉、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低损耗电力变压器、照明电子节能产品、新型节能型内燃机、新型节水设备、节能计量仪器仪表与自控装置

6 环境保护

601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高效能、多功能(除尘、脱硫、脱氮、防爆)除尘器、高效烟道气脱硫及二氧化硫处理回收装置、新型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汽车排气净化装置

602 水体污染防治设备: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弃物处理、净化及循环利用设备

603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分离、分选和处理设备、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设备、城市垃圾的运输和处理设备

604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防治设备

605 环保监测仪器:环境大气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环境水质和污染源水质监测仪器、固体废弃物监测仪器、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线监测仪器

7 航空航天

701 航空器:客机、运输机、直升飞机、轻型、超轻型飞机、无机械推进器的航空器(包括滑翔机)

702 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航空发动机、机上导航设备、机上控制设备、地面导航设备、地面飞行训练装置、航空仪表、生命保障系统

703 运载火箭:运载火箭产品、运载火箭结构系统及产品、运载火箭动力装置、动力系统及产品、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及产品、动载火箭能源系统、运载火箭测试设备、试验设备、地面测控与接收设备、发射与控制设备

704 应用卫星:各类应用卫星、应用卫星结构系统产品、应用卫星动力装置、动力系统及产品、应用卫星控制系统及产品、应用卫星能源系统及产品、应用卫星温控系统及产品、应用卫星测试设备、试验设备、应

用卫星地面测控与接收设备、卫星探测系统、卫星云图接收设备、GPS卫星导航仪、遥感设备、遥感图像产品 705 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

706 其他航空航天产品:热气球、充气、港口雷达、测风雷达

8 地球、空间及海洋工程

801 能源、矿产的勘探:找油、找矿设备、微生物选矿设备、贵重金属勘探设备、地下水、热和其他能源、勘探设备

802 固体地球观测设备:物化探新仪器、地震波、电磁波层析成像设备

803 大气海洋观测实验仪器:大气遥感、水声遥测仪器、新型海洋大气传感器

804 空间环境要素探测设备

805 大型工程、海底设施基础稳定性勘探监测设备: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设备、海底设备防腐设备、边坡稳定性监测设备

9 核应用技术

901 核辐射产品:放射源及生产装置、中子、电子及辐照装置、核防护材料及装置、离子源、核辐照改性产品

902 同位素及应用产品:同位素产品及制品、同位素分离装置、同位素检测装置、同位素生产装置、同位素标记药物(化合物)

903 核材料:铀及其转化物(指天然铀和低加浓铀)、核燃料元件及组件、核燃料生产及监测设备、其它核材料

904 核物理、核化学实验仪及设备:各类型加速器(含高压倍加器)、各类型谱仪(含多道系统)、超铀元素提取设备

905 核电子产品:离子及射线检测、分析仪器、地质勘察及探矿核仪器(含测井核仪器)、国土普查(含地下水探测)核仪器、其它核仪器、核探测元器件 906 核反应堆及其配套产品:重水试验反应堆及配套产品、微型核反应堆及配套产品、脉冲反应堆及配套产品、其它试验反应堆及配套产品

907 核能及配套产品:压水堆核电站及配套产品、低温供电、供热堆核电站及配套产品、高温气冷堆及配套产品、块中子增殖及配套产品、受控核聚变装置及配套产品、船用动力堆及配套产品、空间核反应堆、核电池

科技活动的社会经济目标

1、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包括主要用于发展和支持这些活动的所有R-D。例如,它包括相关的化学品和机械(例如农业化学和农业机械)方面的研究工作,但不包括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包装业方面的R-D,这些应包括在下面的"促进工业的发展"目标之下。

2、促进工业的发展:包括主要目标是支持工业发展的R-D。核心部分是由制造也的R-D项目构成,此外还包括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馆和饭店,银行,保险和其他商业领域或一般工业领域的R-D。它不包括由工业部门为支持其他目

标(例如宇航,国防,运输,通信领域)执行的R-D,虽然对有关的工业发展有重要的二次效应。对公共事业方面的R-D的资助也不属于这一类,而应包括在相应的目标之下。例如,作为国家铁路重组的一部分进行一种新型铁道车辆的研制,是为了发展运输系统因而应规划到"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一目标之下,但以出口销售为目的对类似的铁道车辆进行在研制却属于"促进工业的发展"。同样,为支持文化活动而进行的旅游方面的R-D应包括在"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目标之下,可是主要意图是促进酒店和旅游业繁荣的R-D应包括在"促进工业的发展"这一类别。

3、能源的生产和合理利用:包括各种形式的能源的供给,生产,保护和分配方面的所有R-D活动,但有关运载工具和火箭推进装置的R-D应排除在外。必要时有关水能和核能的R-D应单独列出。

4、基础设施的发展:由运输与通讯,城市和农村规划两个子类构成。运输和通信包括:为了研究更好和更安全的运输系统而进行的R-D(包括交通安全研究),所有通信服务方面的R-D(人造卫星除外),以及有关规划和建立通信网的R-D。城市和农村规划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总体规划,更好的住宅,社区环境的改善(例如医院的位选定,隔音)等方面的R-D。后一子类的意图是通过综合规划协调各种要素并创造出一种"总体环境"。

5、环境治理与保护:包括目的在于使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R-D。涉及对大气,水,土壤和地层,噪声固态垃圾处理和辐射等各方面污染的防止及监测治理:污染的防止涉及目的在于对一些活动中可能引起的污染加以防止的R-D;污染的监测与治理涉及关于污染的原因,扩散和补救,以及污染对任何环境的影响方面的R-D。

6、卫生(不包括污染):这一类别包括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而开展的R-D。它包括:食品卫生和营养,医学放射疗法,生物化学工程,医学信息。治疗合理化和药理学(包括药物检测和用于科学研究目的的实验动物饲养)等方面的R-D,以及流行病学研究,职业病防止和药物成瘾等方面的研究。

7、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这一类别涉及与社会和文化问题相关的R-D,包括诸如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关系,文化,和休闲,法律和秩序,消费者保护,工作条件,劳资关系,人力开发,公共管理,国民经济,和平及其他国际目标。

8、地球和大气层的探索与利用:这一类别包括对地壳与地幔,近海,大洋和大气层的探索和利用。它不包括污染研究。农业目的的土壤研究或渔业研究。但包括气象学方面的R-D(人造卫星所进行的气象学研究除

外)。

9、知识的全面发展:这一类别包括所有有助于知识的全面发展但无法确定具体目标的R-D。它有两个组成部分,即研究的促进和一般大学资金(CUF)。研究的促进指用于无法确定目标的R-D的所有拨款或支出。对这一类别按科学领域进行补充性分类可能是有用的。一般大学资金应包括来自国家教育部一般性拨款所资助的所有R-D项目。

10、民用空间:这一类别包括涉及空间的所有民用R-D活动(为军事目的进行的各项应包括在以下11"国防"目标中),其中包括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及其动力装置和地面控制设施(发射基地,导航,遥测和遥控指令)方面的R-D活动以及人造卫星和星际探测器,同温层探测气球,探空火箭等方面的R-D活动,运用宇宙火箭进行通信,气象,航行,地球调查等也应归入这一目标。

11、国防:这一类别包括主要为国防目的所进行的R-D项目,而不管他们的研究内容如何或是否具有次要的民用目的。判断准则不是项目或产品的性质(或谁在资助该项目),而是他的目标。国防R-D的目标是为军队建造装备或增强技术,包括为国防目的所进行的核武器和空间方面的R-D;不包括由国防部所资助的民用R-D(例如气象或通信方面的研究)以及军事机构承担的民用研究项目,这类开支应尽量列入与其有关的各主要民用目标。

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复习资料 急

无人机的分类有:

一、按飞行平台构型分类:

无人机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无人、伞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等。

二、按用途分类:

无人机可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

1、军用无人机可分为侦察无人机、诱饵无人机、电子对抗无人机、通信中继无人机、无人战斗机以及靶机等。

2、民用无人机可分为巡查/监视无人机、农用无人机、气象无人机、勘探无人机以及测绘无人机等。

三、按尺度分类(民航法规):

无人机可分为微型无人机、轻型无人机、小型无人机以及大型无人机。

四、按活动半径分类:

无人机可分为超近程无人机、近程无人机、短程无人机、中程无人机和远程无人机。

扩展资料

在不断经历着迅速变化的城市中,除了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无人机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多方面的基础地理信息以及执法取证,诸如城市道路桥梁建设、交通巡逻、治安监控、城市执法等等。

当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往往需要更为详细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如果人工勘查,工作量非常庞大,而这些有关城市居住用地、道路交通、公共建筑等方面的信息从无人机航摄影像上就可以清晰地判读提取。

从助力现代乡村到给力智慧城市,凡是需要空中解决方案的地方,都将有无人机的一席之地。无人机将应用在更广阔的领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条-无人机(无人驾驶飞机)

什么是地理编码?作用是什么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世界人口日”50亿(1987/7/1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 特 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现和新航线开辟 以集团性、大批迁移为主 1.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有组织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

2. 山区到平原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及其他、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记忆]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记忆]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记忆]

5、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理解记忆]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

(1)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记忆]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中心地理论(结合图2.16荷兰圩田居民点设置规划图)

(1) 每一个高等级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

(2) 每一个高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低的城市服务范围

(3)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城市化三个标志 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规模扩大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拉力(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

4、城市化的意义:[记忆]

(1) 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 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快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出现郊区城市化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记忆]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

(1)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2)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会判断P38活动三种模式的有缺点(从热岛效应和用地效率两方面分析)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的概念:[记忆]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

(1) 农业生产的位置

(2)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记忆]

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从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土层厚度等方面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7、农业地域的含义:[记忆]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能认识P45图3.9,包括小麦牧羊带位置)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 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 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3)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 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

(5) 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三低一高一大一小”

(1)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 单产高,商品率低

(3)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4) 水利工程量大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 交通运输便利

(3) 市场广阔

(4) 地广人稀

(5) 机械化程度高

(6) 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记忆]

(1)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 地广人稀,地价地

(3) 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记忆]

(1)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

(2)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 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 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给一幅农业地域图,要能识别其属于何种农业地域类型,关键看从事何种农业

地理编码是为识别点、线、面的位置和属性而设置的编码,它将全部实体按照预先拟定的分类系统,选择最适宜的量化方法,按实体的属性特征和集合坐标的数据结构记录在计算机的储存设备上。

作用:

1、提供了坐标定位引擎,帮助用户通过地面某个地物的坐标值来反向查询得到该地物所在的行政区划、所处街道、以及最匹配的标准地址信息。通过丰富的标准地址库中的数据,可帮助用户在进行移动端查询、商业分析、规划分析等领域创造无限价值。

2、提供的专业和多样化的引擎以及丰富的数据库数据使得服务应用非常广泛,在资产管理、规划分析、供应物流管理和移动端输入等方面为用户创造无限的商业价值。

扩展资料:

相关地理定位服务:

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现实世界被表达成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由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部分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种计算机系统:该系统通常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地理数据集子系统、地理数据管理子系统、地理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地理数据可视化表达与输出子系统等。

这些子系统的构成影响着地理信息系统硬件的配置,功能与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等。

GPS:

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的测量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

RS: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各种卫星通过不同的遥感技术实现不同的用途,如气象卫星是用于气象的观测预报;海洋水色卫星用于海洋观测;陆地卫星用于陆地上所有土地、森林、河流、矿产、环境等的调查。

雷达卫星是以全天候(不管阴天、云雾)、全天时(不管黑天、白天)以及能穿透一些地物(如水体、植被及土地等)为特点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

百度百科-地理编码

百度百科-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