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应的土壤和典型植被_气候条件包括土壤吗
1.种植樱花树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土壤酸碱性与地区气候有关吗,如果有是什么关系?
3.各种气候类型对应的土壤类型
4.自然条件包括哪些
5.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6.生命系统包括无机环境吗
塑造地貌的外动力,主要受气候因素的控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由于水热条件不同,外动力的性质、强度和组合情况皆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地貌类型组合。外动力组合和主导外动力随各气候带而有所不同。由于气候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因此地貌也相应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垂直带性。
在寒冷气候区,降雪量大于消融量的情况下,发育成冰川。在外动力组合中,以冰川作用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冻融风化、块体运动、冰融水的作用等,这里以冰川地貌为主要特征。山地经冰川作用后,形成角峰、刃脊、冰斗、冰川谷等地貌。在降雪量较小,不足以补偿消融量的条件下,则不能形成冰川,而是发育为多年冻土与冻土地貌。多年冻土的分布大致与冰缘气候带相吻合。冰缘气候带的主导外动力是冻融作用,其次是流水与风的作用。冰缘地貌主要为冻土地貌,常出现阶状台地。
在温润气候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导,化学风化作用、块体运动也较普遍。主要形成流水地貌,常见岭脊突起、山坡下凹、和缓的山丘等。
在湿热气候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导外动力,但化学风化也很强烈。发育有厚层的红色风化壳的湿润热带,在森林没有破坏的情况下,缓丘上几乎没有水土流失型的沟谷侵蚀,仅以片状流水、土壤蠕动和热带泥流(土溜)作用较强,山体以波状连绵起伏的凸形坡的缓丘地貌为主要特征。在平原或缓丘上,往往出现由抗蚀性较强的基岩组成的穹状或钟状岛山。
在干旱气候区,以风或间歇性洪流为主要外动力。主要形成风沙地貌和间歇性洪流地貌。此外,还形成山麓面,在山麓面上残留着孤立的岛状山。山地河流往往在山麓或盆地边缘发育的洪积扇或冲洪积扇上隐没,地下水从洪积扇的前缘渗出,这里成为干旱区的绿洲。
地貌的垂直带性,和气候的垂直带性有一定的相似,从其所处的水平地带开始向高处递变。例如,有些高山深谷区,下部气候温暖湿润,主要形成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上部气候寒冷,主要发育冰川地貌和冰缘地貌。
总之,在干旱气候区,风沙地貌比较发育;在湿润气候区,流水地貌比较发育;在寒冷气候区,冰川、冰缘地貌比较发育;在石灰岩出露的温暖、湿润气候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得比较好。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种植樱花树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土壤状况
棕壤:
棕壤是山西省晋城地区主要林业土壤,面积为314.7万亩。
是针叶林或针阔叶林复被下发育的土壤,海拔由南向北增高,广泛分布1,700-2,400米中山阴坡或半阳坡,上限接山地草甸土,下接淋溶竭。
主要植被有云杉、油松、落叶松、侧柏等乔木,灌木以连翘、丁香、枝子和黄刺玫等为主,还有苔草、莎草、地衣、苔藓等草本植物。
地表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因森林郁闭光照不足,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冷冻的环境,分解缓慢,有机质大量积累,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7-15%。
土壤中长期积水,土体淋溶充分,克连酸盐随水渗入土壤底层,下渗的克连酸盐被还原为阿胶克连酸和乌里敏酸,致使呈现棕色,由于大量盐基受淋溶,多余的有机酸以游离状态出现,使土壤呈微酸性,PH6.5-7.0.
棕壤性土:
面积有166.2万亩,分布在棕壤区内的阳坡或沟谷两侧。
受一定侵蚀,土层薄, 有零星针叶克林或阔叶林,主要为草灌,覆盖度较差;另一种由于原始森林在历史上遭受破坏后,被茂密的土次生草灌所代替,多出现在林区村庄的附近,或林缘上下地带,剖面淀积层可见到树的腐根。
该土剖面发育较差,棕壤化过程不明显。
一般土体构型为草皮层--腐殖质层--粘化层(弱粘化)一半风化物层。
淋溶褐土:
分布于褐土、栗竭土区的五台、太行、吕梁、太岳、中条等诸山中山地带,为林灌复盖下垂直带上,面积为1,576.4万亩,是褐土中分布地形最高的亚类。
海拔由南而北增高1,200-2,000米,是处于夏绿阔叶,乔灌林生物气候特征的地带。
植被以山杨、白烨、山桃、山楂、山栎等落叶阔叶乔木林,还有虎榛子、黄刺玫、绣线菊等草灌,覆盖度一般70-95%。
成土母质以各类岩石风化残坡积物为主,在林灌草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上部进行着腐殖质化,土体中进行着比较强烈的淋溶脱钙和淋溶粘化淀积褐土化过程。
通体无石灰石反应,土壤呈中性,PH在6.7-7.5之间。
褐土:
面积为101.1万亩,为本土类的典型亚类。
主要分布我省南部,暖温半湿润森林草原生物气候区万荣县的峨嵋台地,浮山、汾西县的垣地,闻喜、屯留、晋城、高平等地的二级阶地也有零星分布,年均气温在12-14℃,年降雨500-650毫米,地形平坦,成土条件稳定,土壤剖面中粘化、钙积明显,钙积层多出现粘化层下部,粘化层较厚,小于0.002的粘化比值>1.5,粘化层硅铝铁率较低,粘化层下有钙积层,土体中碳酸钙分异明显。
有淋溶型,为表土、亚表层淋溶,心底土有钙积层;但多数为复钙型,表层、亚表层复石灰,心土层半淋溶,碳酸钙含量<2.5%,钙积层>6%。
石灰性褐土:
面积1,037.5万亩,广泛分布恒山以南、吕梁山以东各盆地的河流二级阶地和山前倾斜平原,丘陵缓坡和垣地,年均温8-14℃。
土壤发育较好,层次过渡明显,但碳酸钙分异不很明显,土体中可见到丝状和霜状钙积,通体石灰反应较强烈,心土层有色泽较鲜艳的粘化层。
该亚类所处水热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多为次生黄土母质,是我省主要的农业土壤。
以大秋作物为主,多为两年三作,以冬麦和大秋,还有一年两作的棉麦区。
土体中淋溶层不明显,粘化层和钙积层多数在同一个层段,由南向北粘化逐渐减弱。
潮褐土:
面积为50.8万亩,分布山麓平原二级阶地低洼处。
地下水3-5米,呈上升趋 势,底土层受地下水毛管作用的影响并参与成土过程,是褐土化向草甸化过渡的亚类,土体上部为竭土化,有粘化钙积特征,下部为草甸化,可见到潴育化现象。
褐土性土:
面积7947.9万亩,广泛分布褐土区的山地、丘陵、残垣和沟坡。
由于所处地形切割破碎,水土流失较严重,成土过程不连续,土壤发育较差,母质特征较明显。
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心土常见到有中量点、丝状钙积,但碳酸钙含量上下分异不明显。
母质多为残积坡积物和黄土质,土体无明显的粘化层。
栗钙土:
为我省温带半干旱草原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面积为169.4万亩。
主要分布于桑干河以北的大同盆地,御河二级阶地。
主要特征:A层为腐殖质层,呈栗色,厚度一般20-30厘米,有机质102%,耕地因垦殖悠久,矿化强,有机质不高,一般1%左右;B层为碳酸钙聚积层,呈网纹状厚度30-50厘米,碳酸钙含量20-30%,部分有层状钙积层,碳酸钙含量达30%以上,全剖面强石灰反应。
草甸栗钙土:
面积35.5万亩,分布栗钙区内稍低处,地下水呈上升趋势,一般3-5米左右。
除具有栗钙土特征外,又附加草甸化成土过程,土体下部隐约可见锈纹锈斑。
栗钙土性土:
面积265.1万亩,分布栗钙土区山地丘陵及沟壑地带。
由于风蚀水蚀较严重,成土过程不稳定,剖面发育较差,表层只有微弱腐殖质层,心土以下往往出现白干土和料姜层。
栗褐土:
是褐土向栗钙土过渡性的土壤,面积为1,803.1万亩,分布我省暖温带半干旱和带半干旱区过渡带,包括恒山以北、桑干河以南、吕梁山以西、晰水河与芝河分水岭以北地区。
土层深厚,层次过渡较明显,A层有弱腐殖化,B层有弱粘化,剖面中下部有霜状、点状少量菌丝状的弱钙积,通体强石灰反应。
淡栗褐土:
面积1,507.1万亩,主要分布我省晋西北,风蚀较重地带,土壤质地较粗,多为壤质砂土,有机质含量在0.7%以下,土壤发育较差,土体层次过渡不明显,仅有微弱粘化和钙积的特征。
潮栗褐土:
面积仅有1.5万亩。
分布栗褐土区河谷阶地和平原低洼处,地下水位3-5米,呈上升趋势,土体下部受地下水影响,多见潴育化。
初育土:
包括土质初育土和石质初育土。
土质初育土有:黄 绵土1,375.7万亩,风砂土53.9万亩,红粘土228.6万亩,新积土69.7万亩;石质初育土有:火山灰土1.1万亩,石质土1,081.6万亩,粗骨土2,418.4万亩。
共7个土类10个亚类,系属区域性分布,请参阅前边阐述的区域性土壤。
亚高山草甸土:
面积为6.7万亩,主要分在五台山五个台顶及管涔山黄草梁、荷叶坪海拔2,700米以上山地顶部平台,都位于林线以上。
年降雨约800-1,000毫米,年气温-4.5℃,有"草丛土丘",冻土地貌明显,土层中有永冻层,剖面中下部有明显锈纹锈斑。
植被以高寒喜湿性矮生蒿草为主,覆盖度95%以上。
山地草甸土:
面积为38.6万亩,分布海拔为2,000-2,700米诸山山顶平台及缓坡。
常年受水蚀和低温影响,加之高山反应林木难以生存,以喜湿矮生之植被为主,土层一般0.5-1米左右。
表层(包括亚表层)有机积累较高,过渡层明显,剖面下部出现轻度潜育层。
山地草原草甸土
面积为33.2万亩,主要分布恒山、六棱山、凉山2,000米以上中山平台缓坡地带。
腐殖质层较薄,土体较干旱,土层下部潴育化不明显。
植被以旱生与喜湿耐寒植物混生,草体稍高。
潮土:
面积为637.9万亩,广泛分布于我省各地河流阶地及沟谷。
地下水1-3米,发育于冲积、洪冲积母质。
土体沉积层次明显,成土为草甸化过程,剖面中下部可见到潴育化。
脱潮土:
面积为147.0万亩,分布于一级阶地高处。
由于地下水处于下降趋势,土壤已脱离地下水影响,土体中的碳酸钙新生体开始出现,向地带性土壤方向发展,但下部还残留着草甸化过程的痕迹。
湿潮土:
面积为7.6万亩,主要分布阶地低洼处,地表有季节节性积水,生长喜湿植被,常见剖面下部有潜育层。
盐化潮土:
面积为386.3万亩,分布于大同、忻定、晋中、临汾、运城诸盆地河流两侧,且排水不畅、出现地面积盐,20厘米土层含盐<1%。
主要盐分组成:大同、阳高盆地以苏打为主,硫酸盐次之;忻定盆地以硫酸盐为主,苏打次之;晋中盆地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运城盆地以硫酸盐为主,碱化次之。
地表生长耐盐喜湿植被。
碱化潮土:
常与盐化潮土呈复域分布,面积为:24.6万亩。
土体以碳酸钠盐类含量较高,地表灰白坚实,无明显结皮,有些象马尿色。
0-20厘米土层,含盐量<0.2%,PH>9,钠离子在阳离于中占优势,碱化度在10-40%之间。
沼泽土:
面积为2.8万亩,分布山前交接洼地和局部低洼地及地下水露头处。
地表长期积水,生长水生及喜湿植被,土体中具潴育层和潜育层,其中有沼泽土0.8万亩,草甸沼泽土0.4万亩,盐化沼泽土1.6万亩。
盐土:
面积为39.4万亩,零星分布盆地一级阶地低洼处、交接洼地或封闭洼地带。
生长耐盐强的植被,地下水102米,表土聚盐。
划分为草甸盐土2.6万亩,PH<9,全盐含量>1%以上,地面有白色盐霜和盐结皮,全盐含量向下逐渐减少;碱化盐土仅分布在大同、阳高盆地盐渍较重地带,面积12.8万亩,具有盐化和碱化的双重特征。
0-20厘米土层含盐量>0.6%或0.7%,PH>9,CO3"+HCO3'>50%以上,地表灰白坚实,常有白色盐霜,并有马尿色结皮。
水稻土:
面积为12.3万亩,零星分布山前交结洼地,河间洼地和潜水溢出带,系长期水耕和人为熟化而成的土壤,在季节性干湿交替条件下,土体中还原与氧化过程交替,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分解和积累发生明显分异,导致在原有起源物质基础上形成特定发生层次的构型。
可分为渗育型、潴育型、潜育型及盐渍型等亚类。
土壤酸碱性与地区气候有关吗,如果有是什么关系?
樱花为温带、亚热带树种,属原产日本。现分布于北半球温和地带:亚洲、欧洲至北美洲,主要种类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鲜。北京、西安、青岛、南京、南昌等城市庭园栽培。
种植樱花树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1、气候条件:樱花虽然有一定抗寒能力。但尤其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2、土壤条件:樱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但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
3、地域条件:樱花跃然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因此不宜种植有台风的沿海地带。
各种气候类型对应的土壤类型
土壤的酸碱性是气候、植被以及土壤本身组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别是气候起着近于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酸性和碱性的分布和气候带有密切关系。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条件,土壤风化和土体淋溶都十分强烈,因而形成酸性反应的土壤,分布最广的是红、黄壤。在东北山地,处在冷湿的寒温带,降水较多,土体淋溶也较强,形成弱酸性的暗棕壤和棕壤,高山地区还有酸性更强的灰化土。而在半干旱的华北和西北地区,降水少,土体淋溶弱,广泛分布着中性至微碱性的石灰质土壤。强碱化土壤和碱土,只在北方局部低洼地区中排水稍的部位才有出现,面积不大。希望能帮到你。
自然条件包括哪些
赤道多雨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热带干湿季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形成的植被土壤类型与赤道多雨气候条件下相同,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温带季风气候:整个温带湿润阔叶林带主要发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壤,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带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
热带雨林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
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气候类型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动、植物、矿产、水利。
自然条件指一个地域经历上千万年的天然非人为因素改造成形的基本情况。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自然条件往往不能被人类所征服!但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状况!所以我们人类不要一味地改造自然要顺应自然!
自然环境是环境的一种,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其他物种、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自然环境要素是一切非人类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的自然界中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有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土壤、岩石等。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两种方式密切联系。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范围,下至岩石圈表层、上至大气圈下部的对流层,包括全部的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环境的区域性在于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罚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序、能量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程度等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出区域的特征。
3、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生命系统包括无机环境吗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如下:
1、气候控制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及其地理分布气候因素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的水、气、热的状况和变化。气候影响土填中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决定着养分物质的生物小循环的速率和规模。
2、气候制约着土壤的形成过程。气候对成土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母质和土壤中矿物的风化和淀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水分的蒸发和淋溶等过程。一般地说,温度增高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到2倍;温度从0℃增至50℃时,化合物的离解度增加7倍。
土壤
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
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胶结物质。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
二是外力挤压作用。凡是作物根系穿插、干湿交替、冻融交替和耕作都对粘聚起来的土粒产生一定的外力挤压作用,使之散碎成一定大小的团粒。深耕、免耕、滴灌、水旱轮作,都有利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砾石。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生命系统包括无机环境。
生命系统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复杂互动网络。这个系统包括了生物体本身以及它们的生态位、食物链、生态系统、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多种要素。在生命系统中,无机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为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能量,并塑造了生物体的适应性。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无机环境的含义。无机环境指的是生命系统中不包括有机物质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地球的地理构造、地势、山脉、河流、湖泊、洋流、海洋深度等。这些地理要素直接影响了生物体的分布和迁徙,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量、湿度、风向等因素,它们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而影响了该地区的植被、动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
土壤性质:土壤是无机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土壤的种类、质地、pH值、养分含量等因素都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产生直接影响。
水体特征:水体如河流、湖泊和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提供了水分和食物,还是许多生物体的栖息地。水体的温度、盐度、流速等特征对水生生物的分布和行为产生影响。
地球化学循环:无机环境还包括地球的各种化学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这些循环过程将无机元素和化合物在地球上不断循环,为生物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
无机环境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塑造了生物体的适应性。例如,气候条件可以影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而土壤性质决定了哪些植物可以生长在特定地区。无机环境也影响了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和共生关系。
此外,无机环境还与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密切相关。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出现在无机环境中,并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进化和演化为多样性的生物群落。这一演化过程中无机物质的循环和转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总之,生命系统包括无机环境,因为无机环境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它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塑造了生物体的生态位,同时也与生物体的适应性、分布和演化密切相关。无机环境与生物体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无机环境是生命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法割裂生命系统的完整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