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气象站冷岛_合肥国家气象站
1.气象的宣传语
2.气象与战争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3.格陵兰岛旅游景点介绍 格陵兰岛的地理位置
4.世界上最冷的人类居住地在哪
5.高考地理模拟关于夏季空调冷负荷
世界上最低温度地方在在南半球,寒极点目前位于南极洲大陆内部,俄罗斯南极科学考察站沃斯托克站处。1983年7月21日,该站纪录到-89.2°C(-128.6°F)的低温。2010年再次记录到-82.5°C(-116.5°F)的低温。
1983年7月21日,南极洲的沃斯托克站(由前苏联考察队建立)记录到-89.2℃的气温,这是目前世界确证的最低自然温度,因此目前沃斯托克站所在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
2005年,新的冰穹A无人气象站启用,于2010年记录到-82.5°C(-116.5°F)的低温,但仍没有超越沃斯托克站的纪录。
虽然一般认为南极大陆还有比沃斯托克站更冷的地方,但因监测的限制,至今仍没有低于1983年该次的气温纪录。
在1995年之前,沃斯托克站甚至是唯一一座高于3,000米(9,800英尺)的科考站。所以,即使真有低于-89.2°C(-128.6°F)的低温,仍无法被人们所观测到。
扩展资料:
寒极:
寒极,一个地理学名词,一般是指某地理范围内最低气温所出现的地点。
例如我国黑龙江省的漠河市,在国土的最北端,是我国冬季最寒冷的地方之一,1月平均气温接近-30℃,极端最低气温达-52.3℃(1969年2月13日),这是目前我国气象纪录上确证的最低气温,因此漠河便被称为我国的“寒极”。
沃斯托克站是南半球的“寒极”,也是世界公认的“寒极”。而北半球的“寒极”则是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内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
1868年12月及1869年2月,I.A.胡佳科夫曾在维科扬斯克记录到-63.2°C(-81.8°F)的低温。1926年,俄罗斯科学家谢尔盖·奥布契夫在奥伊米亚康记录到-71.2°C(-96.2°F)的低温。
此外,另一个可能的候选是在格陵兰岛的summit。该地位于格陵兰岛内陆冰盖,3200米的海拔,是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地方,曾在2011年3月16日记录到-67.2的低温。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气象的宣传语
当时冰岛和格陵兰都是丹麦的海外殖民地。因此,二战时,冰岛自然是站在盟军一边。德国派U艇袭击过冰岛的舰船和港口,但冰岛较远,又在北冰洋一带,德国对冰岛有些鞭长莫及。而盟军则可以使用冰岛的港口,派出运输船队远赴苏联对其运送战争物资,最著名比如有“PQ-17”远洋船队等。
另外,丹麦向德国投降时把冰岛、格陵兰等海外殖民地“借”给了美国。二战后美国归还丹麦,后独立。
关于冰岛: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根据基尔协议(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岛是挪威国王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1874年,丹麦给予冰岛有限的自治。1918年,冰岛在内政方面进一步获得了类似于保护国的独立和主权,外交和国防方面丹麦仍保留权力。1940年,德国占领丹麦(本土),同年美国便“借”得了冰岛。 丹麦国王继续保持法律上的统治直到1944年冰岛共和国建立。
关于法罗群岛:1380年随挪威并入丹麦,1720年划为丹属冰岛辖地,1816年被析置为海外郡。二战初期丹麦战败后(1940~1945),英军进占法罗群岛。战后,1948年3月30日,法罗群岛获丹麦授与高度自治,成为海外自治领地。1948年被准许在丹麦统治下自治。
气象与战争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雾霾是气象表现中的一种,下面请看雾霾气象的宣传标语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气象的宣传语1、同呼吸、共担当、齐行动
2、坚定信心,狠抓源头,重拳出击,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3、下大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地绿”攻坚战
4、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省会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治理,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努力改善省会生态环境
5、做美城市增福祉,做强省会添分量
6、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切实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7、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环境改善,环保先行
8、坚决打好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让天蓝水清地绿目标早日实现
9、发现环境污染请及时拨打环保举报热线12369
10、改善空气质量,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11、请别乱坎树林,让空气更加清新
12、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
13、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创建生态宜居城镇
14、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
15、保护空气,就是保护我们的肺。
气象知识:世界气象之极
旱极: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玛沙漠,到1941年止,四百年未下过一滴雨。
热极:非洲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最高气温为五十八摄氏度。当地居民可在晒得发烫的'墙上烙饼吃。
风极:南极洲的维多利来地,终年刮八级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每秒九十米。
寒极:1967年,挪威科学家在西积积点附近测得零下九十四点五摄氏度的气温。(非气象站记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雷极:印尼的爪哇岛,平均每年有雷雨的日子达二百二十天。其中,著名的“雷都”茂扬市,全年有三百二十二天打雷下雨。
雪极:美国华盛顿州菜尼峰的天堂区,11年二月至第二年二月,共降雪三万一干一百零一毫米,是世界上降雪最多的地方。
雨极: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小镇乞拉朋齐,1960年8月至第二年七月,降雨量达二万六千四百六十一毫米,比北京四十三年总降水量还多。
格陵兰岛旅游景点介绍 格陵兰岛的地理位置
军事气象学——气象与作战的结合
军事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对军队行动、武器的使用和技术装备的影响以及研究对军队行动实施气象保障的一门学科。它是气象学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一个分支。
军事气象学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在军事学、气象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气象条件对军队行动的影响,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即使是同一种气象条件,也常常因人们主观处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赤壁之战借助东南风用火攻在战争中,正确运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历来被视为兵家不可缺少的一项指挥艺术,中国春秋末年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把天气、气候条件同与战争胜负有关的其他因素,并列为道、天(指阴阳、寒暑、时制)、地、将、法,并指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在古今中外战史上,巧用气象条件取胜的战例不胜枚举。如中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借助东南风用火攻打败曹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利用恶劣天气,对珍珠港一举偷袭成功。与此相反,因疏忽气象条件而失利的战例也是屡见不鲜的,1812年拿破仑率兵60万进攻俄国,因不适应当地的大陆性的寒冷气候,出现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在俄军的反击下,最后只剩下2万余人。
在古代,作战样式和兵器都较简单,规模较小,气象条件对军队行动的影响更多地在于战术方面。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新技术、新兵器的出现以及与之相应的军事理论的发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气象学在继续注意解决战术应用问题的同时,更多地开展了气象条件对军事技术、武器装备使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基于气象条件对各军兵种和武器装备使用的影响不同,军事气象学的研究逐步扩大到海军、空军、炮兵、导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等领域,并开展了军事气候和用于军事目的的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研究工作。
海军舰艇部队领域的军事气象源于航海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舰艇航行、作战和训练的影响,舰艇防范或规避航危天气以及对舰艇部队实施气象保障的方法等。影响海军舰艇航行和作战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海雾、风浪等。
气象因素对武器性能和部队战斗力的影响
我国古代有许多利用有利天时作战取得战场胜利的例子。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节度使李愬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中的曹操就用谋臣许攸的建议,利用十月“秋高气爽,物干风燥”的天气连夜奔袭袁绍军乌巢屯粮基地;夷陵之战中,陆逊又故伎重演,利用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即使是武将出身的关羽,也有利用十月份快行冷锋天气的“大霖雨、汉水溢的天时”,筑坝蓄水,水淹于禁七军的精彩战例。可见,天气对战争的影响,自古就受到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敌对国家都互相取气象情报管制措施,视气象情报为国家机密。二战初期地处西风带下风向的德国只能利用过去50年间的英吉利海峡天气图及潜艇发回的零碎天气资料,无法预测英伦三岛的天气变化,只好在挪威、冰岛、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扬马延岛(北冰洋腹地)设置秘密气象站。1940年英国海军陆战队突袭摧毁了这些气象情报站,迫使德国在北海建立临时拖网气象船队或空降气象情报人员到英国本土去收集气象情报,但这些零碎不准确的气象情报始终未能帮助实施“炸平伦敦”的罪恶,只好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恶劣的天气。
一般来讲,参战时参谋部在制定战略、战役和临战时,都会充分注意和利用气象条件的。以1941年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为例,足以说明气象情报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气象条件的正确与否本身就是一种战场指挥艺术。
现代战争多用长途奔袭、大机群、大舰群作战,故要求及时准确地掌握战区及邻近地区的天气情报。现代战争又是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因而气象保障要求多层次、全方位、综合化。现代战争节奏快,尤其重视初战,因此气象保障要快速、准确,以选择有利的开战时机。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全球气象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汇集遍布全球各地的气象资料,通过C3I计算机系统高速传输、处理、集成,最后成功选择了1月17日发动首次进攻的时机。毫无疑问,气象情报与保障将是未来战争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1)气温与战争气温高低对武器性能和人体机能影响很大。严寒条件下,飞机、坦克、车辆等起动困难;橡胶轮胎强度下降,各种橡胶密封垫圈变脆、易裂;各种电子元件和器件的灵敏度下降;化学毒剂挥发变慢,染毒浓度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达到,但持续时间长等。酷寒条件下,人员易冻伤,负重增加,消耗体力大,若是冰天雪地,还会引起雪盲。上述均会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最典型的战例是1941年冬,进攻莫斯科的“台风”因严寒而惨败。这一年莫斯科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好像上帝站在俄国人一边”,结果苏军大败德军,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苏军将士和人民的士气,为苏军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气温过高则造成机动车散热困难,耗油增加,发动机功率下降甚至熄火;雷达、电子元件和橡胶部件加速老化;大炮的炮膛磨损增大、升温太快导致连续发射的弹数减少;战机因气温高、气压低导致发动机功率减少,起飞滑跑的距离就要增加。炎热的天气还使士兵容易疲劳、浑身泛力,易中暑,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以1990年的“海湾战争”例,该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近10万人进驻沙特阿拉伯安营扎寨。然而,沙特阿拉伯属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7月份平均气温为36℃,最高气温超过50℃,夜间气温也在30℃左右;晴天占90%以上,终日无云无雨、烈日当头,相对湿度在30%以下,有时相对湿度为零。干燥炎热的空气加快了人体中水分的蒸发,在灼热的沙面烘烤下,即使不动的士兵每天也要喝23升水。更可怕的是,士兵们还要穿长衣长裤防化服装,背睡袋和食品。因抵挡不住炎热而中暑的士兵为数不少,大大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另外,高温使各种望远镜和坦克瞄准器看到的景物失真,射击的准确度下降。高温也迫使美军战车艾姆布拉斯坦克频繁加油和加水,美军后勤部门几乎是跟在进攻部队的后面进行供水和供油。虽然美军最终取胜,但炎热干燥的气候确实使美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2)风与战争风与军事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风使各种炮弹弹丸的飞行路径发生偏离,弹着点远离目标区。强逆风还会降低徒步行军和车辆行驶的速度,延长行军时间。大风容易使舰船偏离和迷失方向。在海战中,逆风容易使人眼睛疲劳、观察能力下降,降低舰上武器的威力,所以应争取占领上风海域。海上的狂风通常还和巨浪联系在一起,能掀翻舰船,摧毁港口及军用设施。航空母舰则相反,因为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通常选择逆风,以便缩短滑跑距离。风还可以影响生化毒剂的浓度、染毒持续时间及传播的范围,最佳时机是顺风且比较稳定、风速不大的情况。
(3)云和雾与战争低云和雾对作战行动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能见度下降,因而降低了观察射击的准确性,使飞机难以起飞和降落,给舰艇编队航行、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带来困难。在低温下形成的雾凇会影响有线通讯甚至使线路中断,车辆因大雾而无法行驶。在中低云飞行的飞机容易产生积冰和颠簸。雾和云还因为吸收各种电磁波而影响到导弹发射的准确度。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战斧”巡航导弹的命中率只有50%~60%,原因就是云雾天气的干扰。雾对生化核武器影响特别明显,会抑制其扩散速度和范围。云雾因能见度差而具有一定的隐蔽作用。1940年英法联军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就是利用大雾作掩护,使德国空军找不到轰炸目标。1942年5月美日在珊瑚海战役中,双方损失航母各2艘。但日本的“瑞鹤号”航母却因驶入多云的海区而安然无恙,而美军轰炸机却把大堡礁误认为是“瑞鹤号”航母而狂轰滥炸。二次大战期间,德军还利用人工造雾掩护鲁尔工业区等免遭空中轰炸。
敦刻尔克撤退利用了大雾作掩护(4)降雨和雷暴与战争降水和雷暴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更加直接,危害更大。降水使能见度下降,观察射击困难;使道路泥泞,人员和车辆难以行进。降水使裸露的大炮、光学系统及其零部件、等面临着锈蚀损坏、失效的可能。
暴雨和雷暴可能使雷达和架空线路的通讯中断,也会导致飞机结冰、颠簸、通讯中断甚至机毁人亡。
暴雨和大风往往是孪生兄弟,它同样也影响舰艇舱面人员的健康和战斗力。舰艇遇上台风降水则更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暴雨和连绵降雨还会引起江河泛滥、山洪爆发、冲毁交通线路和桥梁,甚至使部队无法前进。虽然降雨和雷暴对攻守双方都不利,但总的来讲对攻方的危害更大。例如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的盟军从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就迅速在登陆岸滩建立了人工防波堤、人工港,以便运输、燃料、食品和方便后续部队上岸,为此花费了近4000万英镑建立了2个中等规模的人工港口,可谓是“防患于未然”。可是天有不测风云,6月19日天气骤变,狂风暴雨席卷了英吉利海峡,盟军800多艘舰船被风暴吹走或受损搁浅于岸边,防波沙堤和4千米长的人工舟桥在风浪中消失,许多车辆、武器装备受损或被卷走。据称,这场80多小时的风暴比前2个星期德军阻击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气象条件是确定作战时机的重要因素
根据天气变化选择作战时机是取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之一。刘伯承元帅在战争生涯中总结出利用“黑夜、风雪、下雨和大雾”等天气出奇制胜消灭敌人的经验。现代战争中多是取多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对于初战时机的天气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气象情报更加及时和准确。
众所周知,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直接参加登陆作战的总兵力达280万人,参战的舰艇和运输船达6500余艘,作战飞机1100多架。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一举粉碎了纳粹德国的“大西洋堡垒”,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奠定了二战反法西斯全面胜利的基础。然而,作战时机的选择是实施登陆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战时参谋部的地理学家和气象专家为登陆时机的选择可谓费尽心机。
诺曼底登陆战——气象条件决定作战时机
诺曼底地处高纬度,6月份白昼时间长,一般4时天亮,6时日出。盟军既需要夜幕掩护部队悄悄航渡,又需要有天亮后的一段时间辨认滩头目标,实施准确的炮击和登陆艇冲岸运动。另外,诺曼底海区为半日潮,平均潮高5.4米,海滩坡度平缓。陆军希望最高潮时登陆,以缩短涉滩距离;海军则要求最低潮时登陆,以便舰艇在水下障碍物以外抢滩;空降兵最好是在满月时空降,以保证准确地降在指定区域。经过地理学家们的综合推算,能满足三军要求的日子只有6月5~7日这3天。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泰勒等最后确定6月5日登陆,第一梯队上陆时间为6时30分~7时45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自6月1日盟军进入登陆上船地域起,英吉利海峡出现了20年来从未有过的狂风恶浪,根据气象后勤部门的预测,原定登陆的6月5日,天气也极为恶劣。6月4日上午,盟军被迫将登陆日期推后1天。艾森豪威尔恳切请求专家们再度分析天气形势,看看还有没有一线机会,否则,盟军登陆部队难免因暴露而遭到打击。斯塔格等专家根据高、低空等压线图,经过分析认为5日早晨大西洋上空已出现一个不断加强的低压槽。由于冷锋的影响,在冷锋过后低压槽到来之前,会有24小时适合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天气。艾森豪威尔当机立断,下达了6日清晨实施登陆作战的命令。1944年6月6日清晨,英吉利海峡果然风势渐缓。5时50分,万炮齐吼,诺曼底海滩弹落如雨。6时30分,第一批登陆兵在隆隆的炮声中奋勇冲向岸滩……一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登陆战役终于拉开了帷幕,并最终以盟军的成功而告终。
近代许多战略家都认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命脉,谁就可以称霸世界。”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第十七个省。海湾地区这个世界“油库”成了名副其实的“火药桶”。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向伊拉克动武的决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从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向海湾地区进发。
对于何时发动对伊拉克的空袭和地面进攻,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是充分考虑了海湾地区一系列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因素才作出决定的。多国部队参谋总部有60多位地理、气象、宗教专家,经过反复研究,权衡利弊,选定在1991年1月17日为发动空袭日期,2月14日发动对伊拉克的地面攻势。因为每年的3月17日,是伊斯兰教民们斋月开始的时候,如果在斋月取军事行动,则会被穆斯林认为是对安拉的亵渎,必然会引起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极大愤慨,从而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美国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势必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因此,美军将开战定在1月份,想尽早赶在斋月之前结束这场战争。而且,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一带每年春季都有一段时间出现在沙漠风暴的袭击之中,这种恶劣的天气不但会使远道而来、不服水土的多国部队战斗力下降,而且对空中飞行和导弹的发射也不利。美军气象水文人员预测海湾的无月之夜是:1月12~20日,2月10~18日,3月11~19日;海湾涨潮的时间是:1月3~7日和17~23日,2月1~6日和16~21日;3月2~7日和17~22日。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考虑,1月17日正是“无月之夜”和“涨潮之夜”,这样才有利于舰艇靠近伊拉克水面而少触雷,有利于舰载轰炸机的隐蔽与攻击。1月17日,驻扎在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巴林等国空军基地的F-17轰炸机、F-15战斗机、B-52轰炸机,巡航在地中海波斯湾、红海的美国航母、战列舰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等分别从东西、南面、西北面飞向伊拉克的军事指挥中心、炼油厂、通讯联络中心、导弹基地、雷达阵地、场等。美军的各种炮弹、导弹如万箭齐发,进行“地毯式”轰炸,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达到了预期目的。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看来,如何利用气象条件确定作战时机,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上最冷的人类居住地在哪
格林兰岛的介绍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五分之四的面积在北极圈内,北端是地球陆地距北极最近的地方,是世界最大岛屿。
公元982年,北欧人红胡子埃里克只身横渡丹麦海峡到达此地,在该岛的南部发现有一块绿草地。他想:“如此地有个动人的名字,一定会有许多人来此定居(据埃里克的记录)。于是他将此地命名为“Greenland”(格陵兰),意即“绿色陆地”,并返回北欧大肆吹嘘。这就是格陵兰得名的由来。
实际上该岛一年中差不多有5个月极昼、五个月极夜,仅在短暂的夏天,靠近海滨处才有些绿色。全岛六分之五的土地被冰层覆盖,是世界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大冰库。
格陵兰岛面积相当于七十个海南岛那麽大,有217.56万平方千米,由于面积巨大,又称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岛”与其名称极不相称,这里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严酷,一年四季、风暴凛冽,冰雪难以消融,岛上的降水也以降雪为主,格陵兰岛只是在周围沿海地区有一条狭窄地带没有冰雪,属无冰区,最大的无冰区不是在气候较温和的南部和西部,而是在气候酷寒的北部佩里兰德地区,那里气候干旱,雨量稀少,风暴怒吼,到处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有“北极撒哈拉”之称。
岛上的植物非常稀少。绝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只是在气候较温和湿润的西部和南部,生长一些极低等的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在东南部的一些深山峡谷中,有少量的灌木丛和草地可供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放牧。南部的一个深谷中生长着寥寥无几高不过四五米的白桦树和柳树,被称为格陵兰唯一的“森林”。
格陵兰并不是开天辟地就是如此酷寒的,据考证,远古时代,格陵兰和北冰洋地区气候非常温和湿润,那时,岛上树繁叶茂,群莺乱飞,呈现一派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景象,那时的格陵兰可谓是一片真正的“绿色陆地”。现在,人们在这一地区覆盖着冰块的海岸峭壁上,还时常发现热带和亚热带的动植物遗骸,如犀牛、野马以及银杏树等,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只是经过大约1000万年的变迁,才变成如今这样严寒的气候。随着地球的日益变暖和大陆飘移,可以预见,在地球下一个温暖期,格陵兰真的会变成一块阳光灿烂、满岛春色的“绿色陆地”,重返昔日的光彩。
关于格陵兰岛的介绍
格陵兰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它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约为2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那里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根据科学工作者的测量,全岛冰的总容积达260万立方公里,如这些冰全部融化的话,地球的所有海面就会升高6.5米。格陵兰岛全靠厚厚的冰层,才使它能高高地突起于海平面上。如果把冰层去掉,格陵兰岛就不会有现在那样高耸的气派,而只能像一只椭圆形的盘子,固定在海面上罢了。 在全球海洋大千千万万岛屿中,面积达2175600平方千米的格陵兰岛绝对排各第一,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各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559平方千米。因此,格陵兰岛当之无愧为“环球诸岛大哥大”。 格陵兰岛无冰地区的面积为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几乎是人迹罕至的严寒荒原。有人居住的区域约为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在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面积217.56万平方千米。人口5.4万(198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占多数。首府戈特霍布。全岛2/3在北极圈以北,气候凛冽,仅西南部无永冻层。全 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岛5/6的土地为冰所覆盖,中部最厚达3,411米,平均厚度接近1,500米,为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大陆冰川。矿产以冰晶石最负盛名。水产丰富,有鲸、海豹等。公元前3000年因纽特(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这里。1894年丹麦首建殖民点于岛的东南岸,1921年丹麦宣布独占,19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内部自治。由于寒冷,格陵兰有一种独有的冰下城市“世纪营”,居民可以靠一种叫做“冰上电车”的有轨小型车辆在冰层的隧道中往来穿梭。 格陵兰岛是一个由高耸的山脉、庞大的蓝绿色冰山、壮丽的峡湾和贫瘠裸露的岩石组成的地区。研究表明,这个岛屿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估计至少有37亿年的历史。从空中看,它像一片辽阔空旷的荒野,那里参差不齐的黑色山峰偶尔穿透白色眩目并无限延伸的冰原。但从地面看去,格陵兰岛是一个差异很大的岛屿:夏天,海岸附近的草甸盛开紫色的虎耳草和**的**花,还有灌木状的山地木岑和桦树。但是,格陵兰岛中部仍然被封闭在巨大冰盖上,在几百公里内既不能找到一块草地,也找不到一朵小花。 格陵兰岛的面积相当于10倍的不列颠岛,约为美国面积的四分之一。它的面积2 189 837平方公里,从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韦尔角相距2574公里,最宽处约有1290公里。该岛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是它那巨大的冰盖,有些地方冰的厚度达10000米,冰盖占整个岛屿面积的82%。冰盖产生了巨大的冰川:雅各布 港冰川每天将几百万吨的冰排入海中,移动速度约每小时1米。这就形成了众多的冰山,1912年泰坦尼克号巨轮冰海沉船就因为撞上了一座冰山。1888年前,无人成功穿越冰原,是年,伟大的挪威探险家费里特乔夫·南森利用雪橇作冰上旅行,穿越了格陵兰岛冰原。 格陵兰岛是一个无比美丽并存在巨大地理差异的岛屿。东部海岸多年来堵满了难以逾越的冰块,因为那里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交通也很困难,所以人迹罕至。这就使这一辽阔的区域成为北极的一些濒危植物、鸟类和兽类的天然避难所。 西海岸有世界最大的峡湾,切入内陆322公里。包括其首府戈特霍布在内的大部分居民点都分布于此,首府约有12000人。许多年来格陵兰岛为丹麦的殖民地,但是在19年丹麦允许格陵兰人自治,并通过了“格陵兰自治条例”。 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在漫长的冬季看不见太阳。但到夏季,格陵兰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大家都竞相充分地利用24小时的日照。 尽管许多岛类来格陵兰岛只是为了繁殖,然后当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和小雪巫鸟。格陵兰岛也是世界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的家园,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格陵兰岛北部有大批麝牛,其极厚的外皮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格陵兰(格陵兰语:Kalaallit Nunaat,丹麦语:Gr_nland)大部位于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上,面积2,166,086平方公里,大约81%都由冰雪覆盖。若岛上所有冰雪都溶化的话,全岛的外貌就好像一个浮在海上的巨型甜甜圈。格陵兰这个名称的意思为“绿色土地”,在丹麦王国下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自治省。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峡与加拿大与冰岛两国相望。
历史
格陵兰的土著居民究竟何时来到这里,为什么他们要选中这样一个荒凉的地方居住,这些都已经无人知晓。在冰岛的殖民者于982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无人居住。在岛的极南端,冰岛人建立了三个据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他们一直坚持了下来。
格陵兰这个名字正是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取。根据北欧神话史诗萨迦的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此。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里的陆地。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该岛南端的峡湾还是多草的。)他的这一妙计果然成功,北欧移民也能和新来的因纽特人和睦相处。12世纪时,在格陵兰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天主教的主教辖区。1386年,格陵兰正式归属于挪威,成为北欧三国卡尔马联盟的领土。在该联盟瓦解后,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统治。
在坚持了五百多年以后,北欧人的定居点在15世纪突然消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了普遍的食物匮乏。后来发现的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
1814年,根据基尔条约,挪威被丹麦割让给瑞典,而丹麦重新获得了格陵兰的主权。
1931年,挪威占领了当时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东部地区,宣称该地是无主土地,声称对其拥有主权。1933年,丹麦和挪威两国同意将此争端提交国联下属的常设国际法院讼裁,根据仲裁结果,丹麦获得了格陵兰岛的全部主权。
在早期的地图上,格陵兰也曾被标上Gruntland的名字(意为大地之地),到底Grunt是Green的讹音,还是反过来,至今无人知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陵兰和丹麦本土的联系,由于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占领丹麦而被切断。格陵兰通过开Ivigtut的冰晶石矿,设法同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贸易,获得了必需的商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北大西洋的气候受格陵兰东北部沿海的洋流情况影响很深。因此,二战期间在这一地区也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1943年,一名丹麦士兵在该地区阵亡,一年以后,一名德国士兵也战死该地。
政治
格陵兰的国家元首是丹麦国王,现任为玛格丽特二世,丹麦任命一位高级专员(Rigsombudsmand)代表丹麦国王和。
格陵兰自治议会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设31个议席。自治首脑格陵兰首相通常就是议会多数党首领。
虽然丹麦是欧州联盟成员国,但格陵兰不属于欧洲共同体的一部分。
地理
Torssukatak Fjord
格陵兰西部的努纳岛格陵兰是世界最大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
格陵兰是继南极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全份地区都被冰帽盖上,只有岛的极北部,和东西两边的狭长地带,由于该等地区的空气异常干燥,难以形成积雪,地表才得以暴露。亦因为中部地区长期受冰雪盖压,故中部地区,若去除雪帽覆盖后,会比岛缘地区低。全岛以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约平约海拔一千至二千米。若然将格陵兰岛全部冰雪溶掉,在冰河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将会呈现群岛的状态。
在1989年至1993年期间,欧洲和美国的气候研究人员到达格陵兰岛冰帽的高峰,钻挖了一对2英里(约3.2公里)长的冰芯,去研究其化学成份。冰芯内藏有的空气是不能去除冰帽的,愈深层的冰芯空气代表该空气成份是在一个较早的时期的空气,研究其内容有利于发现远至100 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北半球的气候状况。而研究结果是地球的气候,通常是在一种较长期稳定的气候,经过突然急速的不稳定变化,转为另一种长期稳定的气候。
经济
格陵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受了经济紧缩,但1993年以来,经济开始复苏。格陵兰自治自1980年来一直取紧缩财政政策并有效保证了盈余的公共预算和较低的通货膨胀。自1990年岛内最后的铅矿和锌矿的关闭以来,格陵兰的外贸一直处于赤字状态。现在该岛的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和渔产品出口,捕虾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尽管格陵兰已经重新开始对烃和矿物的勘探活动,要正式投产仍需要数年时间。旅游业是该地区唯一有短期收益潜力的部门,但这也受到旅游季节短和消费高的限制。包括国有企业和市的公共部门在该地区经济中扮演主导角色。约一半的收入来自于丹麦的补贴,这也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补充。
人口
格陵兰地图人口: 56,309 (2000年7月数据)
年龄结构:
0-14 岁: 27% (男性 7,718; 女性 7,483)
15-64 岁: 68% (男性 20,860; 女性 17,272)
65 岁及以上: 5% (男性 1,332; 女性 1,644) (2000年数据)
人口增长率: 0.09% (2000年数据)
出生率: 千分之16.85(2000年数据)
死亡率: 千分之7.55(2000年数据)
人口机械增长率: 千分之-8.38 (2000数据)
性别比率:
出生: 1 男性/女性
15岁以下 1.03 男性/女性
15-64岁: 1.21 男性/女性
65岁及以上: 0.81 男性/女性
总人口: 1.13 男性/女性 (2000)
婴儿死亡率: 18.26 死亡/1,000 安全出生 (2000)
出生时期望寿命:
总人口: 68.07 岁
男性: 64.52 岁
女性 71.69 岁 (2000)
生育率: 2.45 新生儿/妇女 (2000)
种族: 格陵兰人 87% (因纽特人和欧洲裔格陵兰人的混血后代), 丹麦人和其他 13%
宗教: 基督教信义宗
语言: 格陵兰语(东因纽特语), 丹麦语, 英语
文化
格陵兰文化是由因纽特人和维京探险家创造的。因纽特人仍然以打鱼为生。
还有年度举办的狗拖雪橇比赛,只要有队伍就可以参加。
格陵兰开始吸引游人参观,在这里可以进行狗拉雪樵比赛、打鱼、健行和跨岛滑雪。
体育
足球是格陵兰的国家体育项目,但格陵兰并不是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的成员。FIFA要求会员国必须有满足最低标准的球场供国际比赛使用,其中一项要求就是必须要求天然草皮,而格陵兰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不可能拥有符合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
格陵兰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岛屿?为何不少国家都盯上了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矿产丰富,其中稀土尤其被美国看重。随着气候变暖,格陵兰岛冰盖处于加速融化过程中,以前难以开的矿产逐渐具备开条件。
同时,气候变暖也使得经过北冰洋的北方航道日渐显现出开发价值,格陵兰岛的价值也“水涨船高”。更重要的是,该岛靠近北极点并与俄罗斯隔北冰洋相望,对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它属于丹麦领土。由于其纬度高,约有四分之五的区域位于北极圈,整个岛屿85%的面积被冰盖覆盖,平均高度为5000英尺。它具有典型的寒区气候,淡水、煤炭和石油丰富。在国际上,所有被比格陵兰岛小的海洋包围的陆地都被视为岛屿,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被视为大陆。澳大利亚是所有大陆中最小的。格陵兰岛面积很大,大约是英格兰的14倍。
人们常说,与俄罗斯的贪婪不同,美国对领土没有多少渴望。但是,美国建国后,它吞并了墨西哥的大量土地,买下了原由俄罗斯控制的阿拉斯加,从法国买下了路易斯安那等地。不,特朗普最近想买卖格陵兰岛。据估计,许多人不知道还有另一个地区叫格陵兰岛。格陵兰岛是最北部的地区,面积21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5万多。这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当我们使用世界地图时,我们会发现为什么格陵兰岛,这个北美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在赤道附近看起来甚至比澳大利亚还要大。事实上,北美格陵兰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16.61万平方公里,而赤道附近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约为769.2万平方公里,约为前者的3.5倍。
继加泰罗尼亚、苏格兰和巴斯克之后,格陵兰还想要独立?自18世纪以来,格陵兰岛的主权一直属于丹麦。虽然他们获得自治,现在只有外交和国防事务由丹麦管理,但大多数人并不满意。他们希望有一天该岛将实现真正。
秘境之地—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位于加拿大东北方向,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是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南北连接大西洋与北冰洋,西邻加拿大,东望北欧西欧,控制北冰洋进出大西洋的咽喉海域,可谓“通两洋、瞰两陆”。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格陵兰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1、世界第一大岛
格陵兰总面积2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内冰雪覆盖达18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冰冠。
格陵兰南北长2670公里,东西宽1000公里,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岛的最北端是莫里斯杰苏普角,位于北纬83度39分,是世界上最北端的陆地,距离北极点大约730公里。岛的最南端的费韦尔角位于北纬59度46分,相当于奥斯陆维度,比我国“北极村”漠河都要靠北。
2、冰海渔业丰富
格陵兰海岸线全长3.5万多千米,长而深的峡湾伸入格陵兰东西两岸腹地,形成复杂的峡湾系统。周边海域渔业丰富。沿海盛产200多种各式各样的鱼、甲壳类和贝类海产品。虾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每年捕获7万吨,占对外出口额的约80%。大比目鱼每年捕获2万吨。鳕鱼、鲑鱼和挪威黑线鱼也占有重要地位。全权所有的王家格陵兰公司几乎控制了格陵兰所有鱼类加工业。格陵兰每年捕获8万只环斑海豹。
目前格陵兰只开发了较少面积的渔场,渔产加工业规模也尚小,渔产生产加工环境清洁无污染是其核心竞争力。
格陵兰的独立进程始于上世纪70年代。13年,格陵兰跟随丹麦加入欧共体,但很快发现自己的渔业权益受到遥远的丹麦和欧共体的控制。这一促使格陵兰在19年通过《地方自治法案》。该法案赋予格陵兰有限的自治权,而丹麦议会则完全控制格陵兰的内外政策、安全和自然,并规定了格陵兰可以从丹麦领土中分离出去的规则——首先,格陵兰人需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进行独立决议;其次,丹—格双方需达成协议,以处理独立事宜;第三,协议需要被双方议会共同批准并,举行第二次全民公投对独立决议进行认可。
美国参战后,纳粹德国注意到了格陵兰岛的重要性,对纳粹来说,在格陵兰岛上建造一个气象观察站相当有用,不仅能给德国海军潜艇提供补给,还能预告欧洲战区的气象状况。1943年春季,雪橇巡逻队的一名丹麦士兵在格陵兰岛东海岸遭遇一名纳粹军官,他制服了这个德国人,经过1个月时间,将这名德国军官押送给美军。经过审讯,美军得知德国人已经在岛上建立了一个气象站,美军立即派出26名陆军突击队员和3名丹麦向导带着40条雪橇狗,摧毁了该气象站。不久,雪橇巡逻队队员又在格陵兰岛东海岸发现了一个德国基地。由于自身力量有限,他们召来美军轰炸机对纳粹基地进行轰炸,迫使德国人放弃了基地。
1944年7月,雪橇巡逻队在格陵兰岛东海岸发现了一个较大的德国气象站,然而德国人竟在美国海岸警卫队到来前全部撤走。美军在被德军放弃的基地发现了伪装的建筑物、储存的汽油、和通信设备。虽然美德两国在格陵兰岛的战斗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人们一直忽视格陵兰岛的作用,但实际上在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战役中,格陵兰岛的盟军气象站为登陆所提供的气象资料对登陆战役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冷战期间被称为“GIUK缺口”的北大西洋水道,其西侧是格陵兰与冰岛,东侧是英国。GIUK缺口,是俄罗斯北方舰队通往其北大西洋和它所有南方重要战略利益的咽喉点。通过GIUK缺口,俄罗斯战舰才能从冰冷的北方水域进入东地中海。如果美国舰船将大量部队和物资送去欧洲,必须穿过俄罗斯潜艇和水面舰艇遍布、飞机在空中穿梭不止的大西洋水域。这里是俄罗斯南下的通道,是北美洲与欧洲关联之处。
图勒空军基地位于北极圈以北约1120公里的地方,格陵兰岛西北海岸,在图勒北部60公里处。正好处在莫斯科和纽约的战略中间点上,拥有格陵兰岛唯一的深水港;有两条3000m长的全天候场跑道,即使是最大的轰炸机也可以着陆;最重要的是,其有先进的雷达和卫星设施。
第三、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双方应在自贸区框架下,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拓展矿业、农业、制造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清洁能源、中小企业等领域合作,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Q1: 格陵兰具体在什么位置?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隔海峡与 加拿大 和 冰岛 两国相望。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它以拥有北半球最大的冰原而著名。
Q2: 格陵兰的天气怎么样?
由于格陵兰全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内,气候严寒、狂风凛冽。格陵兰年 平均温度低于零度 ,该岛北端 历史 最低气温为零下70℃。格陵兰是地球上人类最难生存的地方。
Q3: 如何办理格陵兰签证?
中国公民在进入和离开格陵兰岛时,必须出示 有效的护照 及 适用于格陵兰的签证 。需特别注意,在丹麦有效的签证并不自动在格陵兰岛生效,因此您必须单独申请格陵兰签证。
Q4: 飞往格陵兰的航班如何安排?
可以选择从 哥本哈根 或 雷克雅未克 飞往格陵兰。哥本哈根飞格陵兰航程较长,哥本哈根飞抵的是格陵兰康克鲁斯瓦格机场(飞行时间约4小时40分),它是格陵兰中西部的机场,是格陵兰唯一能够处理大型客机的民用机场,由于远离海岸,天气状况稳定,因此机场很少会受雾气暴风影响,同时,康克鲁斯瓦格机场也是格陵兰航空公司的总部枢纽;雷克雅未克飞格陵兰则时间较短一些,很方便,所以如果走冰岛+格陵兰这样的 旅游 路线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Q5: 到格陵兰 旅游 ,语言问题怎么办?
格陵兰总人口88%是因纽特人或者因纽特-欧罗巴混血,12%是欧洲人,主要是丹麦人。所以格陵兰的官方语言为 格陵兰语 和 丹麦语 ,酒店及其它 旅游 从业人员是可以讲英语的。
Q6: 到格陵兰 旅游 需要带哪些必需品?
太阳镜、防晒霜 是必须的。另外,因为格陵兰夏天有很多蚊子,在郊外徒步时备一个蒙头的纱巾非常有必要。
Q7: 格陵兰有中文导游吗?
格陵兰当地 没有中文的导游 ,如需安排中文导游,需要从冰岛飞到格陵兰。
Q8: 格陵兰的酒店怎么样?
格陵兰伊卢利萨特只有很少的几家酒店,其中四星的北极酒店闻名世界,很多游客都慕名入住。酒店的服务水平 与欧洲标准相同 。
Q9: 格陵兰有哪些 美食 ?
在格陵兰是 鱼类 和 野味 的天下,如格陵兰比目鱼,虾,鲸鱼肉,海豹肉,麝牛肉,驯鹿肉等...
Q10: 格陵兰的交通工具?
格陵兰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当地没有大型地面交通工具,只有 小型的家用 汽车 供游客往返机场和酒店,当地居民主要使用 狗拉雪橇 做为交通工具。
Q11: 格陵兰和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格陵兰处于格林尼治零时区至西四区之间,与中国的时差为9-12个小时,格陵兰首府努克与北京的时差为11小时。 伊卢利萨特 与 北京 的时差为 10小时 。
Q12: 格陵兰有哪些特产呢?
皮毛制品 :如海豹皮,北极熊皮,狐狸皮,兔皮等及各种皮毛制作的服装。另外因纽特古老文明各种 雕塑 及 工艺品 ,也非常具有收藏意义。
Q13: 格陵兰的物价水平如何?
格陵兰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依靠进口,因此格兰的 物价要高于北欧国家 。
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选择格陵兰的最大理由!
游走在“消逝中”的北极世界遗产之一“格陵兰伊卢
高考地理模拟关于夏季空调冷负荷
1、南极东方站
号称是世界上最冷的地点。东方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也是最靠近南极点的一个考察站,海拔3600米,由前苏联建于1957年,现在属于俄罗斯,位于南纬78度28分,东经106度48分,南极磁点附近。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相当于其他大陆5600米高的空气含氧量。东方站几乎是南极洲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1983年7月2日,测得温度为零下128华氏度(零下89.2摄氏度),人们将这里称为南极的“寒极”;在这里冰川学家打出了世界最深的钻孔,深达2600米(打到3700米);由于这里气候酷寒而且风大,被称为南极不可接近地区。
该站一般有3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地球物理、高层大气物理、气象学、环境学和冰川学方面的研究。
南极洲是如此寒冷,以致在这里的大部分地区雪从来不会融化,泼水即成冰。该地区的平均温度大约是零下56华氏度(零下48.9摄氏度),使其成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寒冷的天气条件下履带牵引车有时会无法正常行驶,很难往东方站运送燃料和相关设备。出于节省开支等方面的考虑,科研人员曾经三次暂时关闭东方站。
东方站的英文是Vostok Station。南极洲英文为Antarctica。2、俄罗斯-维尔霍扬斯克
俄罗斯雅库特自治共和国上扬斯克盆地的村镇。在西伯利亚东北部亚纳河畔,东南距雅库茨克约900公里。地处北极圈以北。居民约2,000。建于1638年,帝俄时代为流放地。河港。11月末至次年2月末,昼夜平均气温低于-40℃,绝对最低温曾达-71℃,为北半球寒极之一。也是世界上年温差最大的地区(107.7℃)。有锡和金的开工业。俄罗斯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城市。位于亚纳河畔。人口大约2500人。1638年建要塞,现为小型锡和金中心。地处北极圈内,以冬季异常寒冷而闻名,1月平均气温-46.8℃,最低气温-68℃。3、俄罗斯-雅库茨克
世界最寒冷的城市是雅库茨克。雅库茨克位于北纬62°,在西伯利亚大陆腹部,冬天气温常降至零下60℃,夏天最热可达40℃,温差100℃,为全世界大陆性气候表现最典型的城市。雅库茨克市是俄罗斯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距北冰洋极近,是萨哈共和国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中心,建于1632年,从莫斯科到雅库茨克市距离为8468公里。雅库茨克市内有两个区,分别为十月区和亚拉斯拉夫斯克区,人口22万,居民多以雅库特人为主。雅库茨克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0.9度,而七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8.7度,由于雅库茨克市建于永久冻土层上,因此有“冰城”之称。4、加拿大-斯纳格·育空河
斯纳格·育空河(snag yukon)位于加拿大,以北美地区最低气温而著称。是亚极地气候,夏季短暂,相当温暖;但是无树的山坡高地属于极地气候。整个漫长冬季有来自西伯利亚或北冰洋的冷气团横越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区,但偶尔有来自北太平洋的温暖气团越过圣伊莱亚斯山脉的障碍为怀特霍斯(Whitehorse)地区带来较暖的冬季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道生(Dawson)约为-31℃,在怀特霍斯则为-21℃。1947年正式记录的北美洲最低温度-63℃是在育空地区西南沿阿拉斯加公路的斯纳格(Snag)记录到的。5、俄罗斯-奥伊米亚康
一般说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在高山之巅和极地区域。但在南北半球和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专家解释说,亚洲最冷的地方,既不在北极点,也不在北极圈内,而是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位于北纬63°16.2′,在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松塔尔—哈亚塔山同塔斯—克斯塔贝特山之间。那里,12月至次年1月,昼夜气温均低于-45℃,在1885年2月以-67.7℃的正式记录获得北半球“寒极”的称号,1964年1月又以-71℃的低温打破了原有的纪录。
北半球的“寒极”为何不在极点上,而在其南侧约27个纬度的地方呢?这是因为奥伊米亚康是西伯利亚冷高压长期盘踞的地方,周围的地形又属盆地,促进了冷空气的聚积和辐射冷却。而北极圈内为北冰洋,尽管它上面有海冰覆盖,但仍有热量从冰下传向冰上的低层空气,致使气温反倒比不上奥伊米亚康低。
冷负荷是在计算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的时候用的一个专业名词。
因为在夏天影响建筑物室内温度变化的主要是室外气象参数,而在一天当中每个时间段的参数又各不相同。比如一天当中早上的温度比较凉爽,而到了下午一二点钟会变的很热。
在夏季空调负荷计算的时候,正是考虑到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负荷也回随之变化的这一现象,对每个时间的负荷分别进行计算汇总,并比较其最大值作为空调计算负荷。
A和B 人口多 肯定不选
D不符合题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