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曼斯克天气40天_摩尔曼斯克天气
1.一只燕子到来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出自哪本书?哪个作者?
2.八年级语文下远去的大雁
3.为什么要探索北极?核动力破冰船及浮动电站之于北极的意义
4.图乙是“欧洲区域分布图”,图甲是“鹿特丹港区水域和陆域状况分布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乙
北角海战的详细经过以及结果如何
海战背景
二战中,从英国等地出发去苏联摩尔曼斯克的商船编队给苏联红军提供了有力的物资支援,德国自然不会放任这条航线上的任何商船及运输船给自己的敌人送去武器装备,因此德国海军加强了在挪威沿海的力量,并派出舰艇飞机去攻击拦截盟国商船。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就呆在挪威的特隆赫姆港,可以随时出击拦截盟国商船。
海战序幕
1943年12月22日,德国飞机在北海海面发现了正在前往苏联的JW-55B船队,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给了少将埃里希·贝一个截击JW-55B船队的任务。12月25日,由贝少将指挥的德国舰队驶离特隆赫姆,前曲搜寻JW-55B船队。舰队由“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组成,由于的压力,邓尼茨给贝少将的任务有点突兀,既要想办法避免和英舰交战。
同时,英国海军截获了德军的电报,得知了德军的内容,因此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弗雷泽海军上将决定派出战舰前去伏击德军舰队。德军并不知道这件事,也不知道在JW-55B船队之前,已经有一队JW-55A船队到达苏联并在返回途中,而其为船队护航的战舰最终也加入了围攻沙舰的战斗!
英国海军派出了“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牙买加”号轻巡洋舰和4搜驱逐舰跟随在JW-55B船队之后,由布鲁斯·奥斯丁·弗雷泽亲自指挥,弗雷泽和由伯内特海军中将指挥的巡洋舰中队取得了联系,3艘巡洋舰离开JW55A船队,也开始准备截击德军舰队。
初期的战斗
12月26日上午,海上天气恶劣,德军搜索不到盟国商船,贝少将下令让4艘并不适合在大浪中航行的驱逐舰离开沙舰前曲搜寻JW-55B。英军这边,弗雷泽命令JW-55A远离原先的航线,并把原为JW55B护航的四艘驱逐舰也并入自己的指挥下。
随后9:30,“沙恩霍斯特”号和博内特的巡洋舰中队相遇并展开了激战。英国巡洋舰抢先开火,沙舰丝毫不示弱,主炮开火还击,战斗中英舰命中了沙舰的雷达,破坏了后桅雷达,“诺福克”号打出的一枚203毫米臭弹命中了沙舰,引起了场小火灾,随后被水兵扑灭。而沙舰命中了“诺福克”号重巡,诺福克上伤亡了十多人。
贝少将牢记邓尼茨的任务指示,不想和英国巡洋舰多作纠缠,于是14:30他下令向东北方向航行前进。但是午后,贝少将决定利用时差杀个回马枪,于是沙舰转向航行,再次和英舰相遇,沙舰开火命中了“诺福克”的雷达并破坏了它。随后贝少将决定向南航行返回特隆赫姆,并让四艘驱逐舰自行返航。
同时,根据一艘德国潜艇报告前去搜索JW55B的四艘驱逐舰正在风浪中艰难前进,他们其实曾和JW-55B船队擦肩而过,相差不过15海里。但是由于风浪天气,德舰未能发现盟国船队。
大舰对决
就在贝少将认为摆脱了英国巡洋舰的同时,弗雷泽编队已经通过雷达发现了沙舰。16:54,“贝尔法斯特”号发射了一发照明弹,照亮了正在破浪疾驰中的沙舰,约克公爵号立刻以其全部十门356毫米主炮对着11920米外的沙舰打出了第一次夹射,沙舰加速逃跑之余立刻主炮射击给予还击。很快,约舰的356毫米炮弹打坏了沙舰的一座前主炮塔“安东”,除此还摧毁了沙舰的飞机库。
沙舰在毫无准备中被伏击,胡乱开炮还击效率自然低于准备充分的约舰,但是沙舰的283毫米炮弹还是打断了约舰的桅杆,并破坏了约舰的雷达,随后沙舰凭借着高速,渐渐消失在远远落后的约舰的视野中。
冰海沉船
贝少将失望之余,让炮手把283毫米炮弹都运到“凯撒”炮塔,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他给邓尼茨发去了一封电报,表示自己已经身陷重围,并且说道:“只要我们还有最后一发炮弹,我们都将坚持战斗。”邓尼茨回电说附近所有的潜艇和飞机都已经赶往战场,但是显然已经毫无意义了。这时,约舰和其他战舰已经逼近。19:15,“约克公爵”和“牙买加”朝着沙舰发射了照明弹,随后约舰在10400码距离上重新开火,英军驱逐舰也全部登场,一个个朝着沙舰发射了共19条鱼雷。
一只燕子到来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出自哪本书?哪个作者?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 自然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与农业:一地的气候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
(1)陆地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 农业发展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
八年级语文下远去的大雁
《大雁归来》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 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的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春天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像,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然后,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在5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那些红翅黑鹂和黑脸田鸡更给它增添生气。
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自更新世〔第四纪的早期,自160万年前至1万年前。)以来,每年3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因为有了这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伊利诺斯的玉米粒才得以穿过云层,被带到北极的冻土带。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为什么要探索北极?核动力破冰船及浮动电站之于北极的意义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戚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的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大,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像,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竞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在四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然后,突然问,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米。在五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那砦红翅黑鹂和黑脸田鸡更给它增添生气。
10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年五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自更新世以来,每年三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因为有了这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伊利诺斯的玉米粒才得以穿过云层,被带到北极的冻土带。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图乙是“欧洲区域分布图”,图甲是“鹿特丹港区水域和陆域状况分布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乙
21世纪20年代前夕,随着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融化,人类进入了重新认识和利用北极的“北极时代”。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约30%的未发现天然气和13%的石油位于北极。近年来,地球两极的冰层已经开始融化,在厚冰层下开丰富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随着极地地区战略意义的不断出现,美国,俄罗斯等国之间的极地斗争愈演愈烈。为了获得远离大陆架的这些,需要进行长期自我维持和强大破冰能力的破冰船来进行极地勘探调查以及运输和补给作业。
破冰船是一种勤务船,用于在水面上破冰,开辟航道,确保该船进入和离开结冰的港口,锚点或引导该船在冰区航行。从动力的角度来看,破冰船可以分为柴油动力和核动力。 目前,核动力破冰船主要用于在西伯利亚北部的冰冻水域中航行并开辟北极航道。
强大的核动力破冰船可以不受燃料供应的限制,从而大大减少了对恶劣自然环境的限制。核动力破冰船比柴油动力破冰船更强大。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需要独特的能源供应方式,核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用核动力破冰船优势如下:
俄罗斯始终视北极为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战略空间。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俄罗斯建造并维护了世界上唯一一支核动力破冰船舰队。与传统破冰船相比,核破冰船具有明显的优势,即能够全年在北极海域领航。 尽管北极的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世界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都位于北冰洋之下。俄罗斯大力支持为不同目的设计和建造各种破冰船,以及极地地区日益密集的科学研究。目的是加强对北极地区的控制。看看今天在地图上的北极。俄罗斯是环绕北极圈的国家中最大的领土,并且它正在就北极所有权问题进行不断升级。俄罗斯通过一系列积极措施在这场斗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已经建造了9座核动力破冰船,而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将安装2座RTM-200核反应堆,可以破碎3m厚的冰。 2020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内容是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并确保国家安全到2035年。根据该命令,俄罗斯将建造至少8艘核动力破冰船,包括至少5艘22220系列项目和3艘10510系列项目,这些船只将能够全年开辟北海航线。
20世纪70年代,苏联开始建造核动力破冰船,以支持在北极的活动。较常用的柴油等化石燃料作为动力的破冰船,尽管破冰船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但气候条件,缺乏基础设施,物资材料都很难供应北极。核动力破冰船破冰能力强,几乎无限的续航力,其续航力是任何传统能源无法比拟的破冰船。与传统破冰船相比,核动力破冰船发生海上石油泄漏的风险更低,特别是在环境问题是主要担忧的寒冷北极水域。
俄罗斯作为唯一可以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它已经确立了北极霸主的地位。经过数十年的运行,事实证明,其核动力破冰船相对可靠。
第三代核动力破冰船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①船型大。破冰船长173m,宽34m,比目前最大的破冰船长14m和宽4m。完成后,它将在北海航线上运行。该船排水量为33540t。 ②动力强。新型核动力破冰船功能更强大,速度更快,并配备了新的防护设备和导航设备。 ③破冰效率高。与以前的模型相比,新型核动力破冰船有很多改进。除了比目前使用的核动力或柴油动力破冰船更大,功能更强大之外。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压载舱可以使吃水深度在8.5?10.7m之间自由变化。这种设计意味着第三代核动力破冰船可以在北亚和西伯利亚的较浅河流中粉碎冰块并自由行驶,从而加深了通往俄罗斯的路线。它使破冰船既可以在北极地区的深水区工作,也可以在西伯利亚河的浅水区航行。令人惊奇的是,它可以打破3m厚的冰层,可以持续续航行7年,到那时无疑将统治北极。因为北极深海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未开发,所以大型核动力破冰船无疑将对俄罗斯 探索 北极能源储备大有帮助。
我国第一个自行建造的“雪龙”极地破冰船是常规供电的破冰船。它是我国最大的极地研究船。它具有很强的抗寒性,可以1.5节的速度连续冲破1.2m厚的冰。它是我国进行极地科学考察的唯一功能齐全的破冰船。作为常规动力破冰船,“雪龙”在船体和动力方面无法与核动力破冰船匹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迫切需要开发具有强大破冰能力和出色的综合科研性能的破冰科研船。就目前情况而言,尽管我国发展核动力破冰船的意图不及极地圈附近的俄罗斯等国家那么重要,但这种技术先进的破冰船的发展将在促进我国的破冰运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可以有效地促进相关科学领域和勘探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开发核动力破冰船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裁顾军此前曾表示,该公司准备在山东沿海开始建设一座浮动核电站,据说该项目成本约为21亿美元,于2021年投产。与俄罗斯类似,中国也与许多浮动核电站的潜在买家进行了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将惠及全球用户。和平利用核能可以成为中俄北极保护和开发合作的重要领域,核能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
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已经解决了进出北极的交通问题。这是俄罗斯北极地区致富的第一步。下一步是更好地开发它的。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城镇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天气条件恶劣,供电和供暖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自苏联时代以来,小型核反应堆就一直在北极地区使用,并一直持续到今天。但是,苏联时代反应堆的老化和更换的需要,加上北极地区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导致了突破性的浮式核电站的发展。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可移动船舶上建造核电站的国家,其主要任务是向外部世界提供电力。
2019年8月23日,俄罗斯建造的“罗蒙诺索夫院士”浮式核电站从摩尔曼斯克港起航,驶向俄罗斯远东楚科奇自治区的巴维克港。抵达帕维克后,罗蒙诺索夫院士取代了比利比诺核电站,为该地区提供电力和供暖。“罗蒙诺索夫院士”是世界上第一个移动海洋核电站,长144米,宽30米的船载着两个功率为35 MW的核反应堆,反应堆每四年添加一次燃料,大修周期为12年,最终寿命不少于40年。
由于不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与偏远和寒冷的北极地区的传统火力发电站相比,浮动核电站提供了相当大的后勤优势。此外,核电不排放温室气体,这对保护脆弱的北极生态、缓解气候变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浮动核电站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是它们是“浮动的”。传统上,一旦一座发电站建成,搬迁成本就非常高。但在北极,许多都是在城镇外开的,偏远岛屿和海上平台也需要大量电力,俄罗斯的浮动核电站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哪里有新的油井和天然气被发现,矿区,浮动核电站可以搬到那里,提供电力和淡水,不仅降低矿成本,而且还可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舒适,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俄罗斯浮动核电站投入使用的消息传出后,美国阿拉斯加、绿色和平等组织对俄罗斯浮动核电站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甚至有人将浮动核电站称为“浮动的切尔诺贝利”。但是,与设计很差的RBMK-1000(加压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用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电站)不同,罗蒙诺索夫反应堆是一种改良的KLT-40S压水反应堆,它在核动力破冰船上一直使用。稳定安全,性能可靠,结构紧凑。目前,世界各地核电厂、核潜艇和核动力航空母舰使用的反应堆也都主要是压水反应堆。俄罗斯拥有核动力破冰船安全运行50多年的 历史 。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和成熟的反应堆设计,“海上核电站”不会成为下一个“冰上切尔诺贝利”。
(1)冰川作用。 (2)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终年不结冰。 (3)主要货物:石油、铁矿石、工业品、食品等。 自然现象:风浪较大,阴雨天气较多,顺风顺水航行等。 (4)位于欧洲重要工业区,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大气环境比较稳定(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质扩散。 (5)鹿特丹既位于大西洋沿岸,又位于(莱茵河)河口,水域(航行、停泊)条件好;地形平坦开阔,筑港条件优越;经济腹地辽阔,且经济发达等。 |
本题涉及欧洲北部半岛地区地形特点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欧盟主要进口货物,工业污染,港口的区位因素等问题。 A是摩尔曼斯克,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终年不结冰,成为终年不冻港。 B是鹿特丹,航行、停泊、筑港、腹地等条件好。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